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究丹龙醒脑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区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与β-catenin、Wnt-3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依达拉奉组(西药组)、丹龙醒脑方小剂量组(丹小组)、丹龙醒脑方大剂量组(丹大组),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模型,再灌注7d后取大鼠缺血侧脑组织.采用BrdU掺入法记录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区BrdU阳性细胞数目;采用RT-qPCR法检测海马总β-catenin、Wnt-3a 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总β-catenin、胞浆β-catenin、Wnt-3a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余各组BrdU阳性细胞数、β-catenin、Wnt-3a蛋白及mRNA的表达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丹小组、丹大组BrdU阳性细胞数、β-catenin、Wnt-3a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丹龙醒脑方可能通过激活β-catenin及Wnt-3a表达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丹龙醒脑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海马区Notc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Notch1、Notch2及Hes1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龙醒脑方小剂量组(丹小组7.4 g/kg)、大剂量组(丹大组14.8 g/kg),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再灌注7 d取缺血侧海马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区Notch1、Notch2及Hes1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各组Notch1、Notch2及Hes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丹小组、丹大组Notch1、Notch2及Hes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 丹龙醒脑方能通过上调海马区Notch1、Notch2及Hes1蛋白表达水平,调节Notch信号转导通路,这可能是其促进脑缺血损伤后神经功能修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丹龙醒脑片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丹龙醒脑片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再通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进行海马区病理组织形态学观察,利用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神经细胞凋亡指数(AI)和凋亡神经细胞积分光密度(IOD)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马区存活细胞数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丹龙醒脑片组神经细胞AI和凋亡神经细胞IOD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马区存活细胞数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损害减轻。结论抑制由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脑神经细胞凋亡可能是丹龙醒脑片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麻醉药物异丙酚缓解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IR)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异丙酚(Pro)组、Pro+DPCPX组、Pro+LY294002组、Pro+DPCPX+LY294002组,每组12只.血管内线栓法阻断大脑中动脉,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丹龙醒脑方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质半暗带(ischemic penumbya, IP)区神经细胞凋亡与即早基因c-fos、c-jun、c-myc表达的关系。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及丹龙醒脑方小、中、大剂量组(丹小组、丹中组、丹大组)。后五组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MCAO/R)模型,再灌注24 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后,取缺血侧大脑皮质,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凋亡的神经细胞,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c-fos、c-jun、c-myc蛋白。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余各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神经细胞凋亡指数(AI)及c-fos、c-jun、c-myc蛋白的积分光密度(IOD)值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尼莫地平组和丹龙醒脑方各剂量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神经细胞AI及c-fos、c-jun、c-myc蛋白的IOD值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尼莫地平组、丹龙醒脑方各剂量组组间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龙醒脑方能显著降低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和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即早基因c-fos、c-jun和c-myc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奥拉西坦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2017年5月—2018年12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南院中心实验室进行实验,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I/R组(n=10)、奥拉西坦组(n=10),后2组采用线栓法建立脑I/R模型,奥拉西坦组给予奥拉西坦200 mg/kg腹腔注射,连续7 d。比较3组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星形胶质原蛋白(S100B)含量、脑组织中细胞凋亡率及凋亡基因、Wnt/β-catenin通路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 I/R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清NSE及S100B含量、脑组织的细胞凋亡率及Bcl-2相关X蛋白(Bax)、细胞色素C(CytC)、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脑组织中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Wnt1、Wnt3、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或0.01);奥拉西坦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清NSE及S100B含量、脑组织的细胞凋亡率及Bax、CytC、Caspase-3、GSK-3β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I/R组,脑组织中Bcl-2、Wnt1、Wnt3、β-catenin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I/R组(P<0.05或0.01)。结论奥拉西坦能够减轻大鼠脑I/R损伤的程度,且该作用与Wnt/β-catenin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组,剔除死亡大鼠后每组各5只.假手术组只分离颈内外动脉,其余两组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reperfusion,MCAO/R)损伤模型.用Longa评分法评估大鼠神经行为学障碍程度,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缺血侧额叶皮层区以及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PCNA的阳性表达.结果:再灌72 h后,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降低(P<0.05),缺血侧SVZ及皮层区PCNA的阳性表达显著增加(P< 0.01,P< 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可能通过提高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PCNA的表达,促进神经细胞的增殖和DNA的修复从而改善其神经行为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线粒体中信号转导与激活子3(STAT3)的表达情况,探讨线粒体中磷酸化STAT3(p-STAT3)与脑缺血后线粒体损伤的关系。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脑局部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和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I/R)组。透射电镜观察皮质区神经元内的线粒体损伤情况。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线粒体中STAT3及p-STAT3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皮质区神经元内的线粒体损伤严重;线粒体中存在STAT3表达,且在脑缺血再灌注后表达量无变化,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STAT3表达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AT3在大鼠脑组织线粒体中表达,脑缺血再灌注后被显著激活,推测脑缺血再灌损伤后,线粒体中STAT3的激活可能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病理生理过程中线粒体的损伤和修复。  相似文献   

9.
王莹  李文媛  刘艳翠  丁利  赵斯达 《医学综述》2012,18(15):2501-2502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海马区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低氧诱导因子3α(HIF-3α)表达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NSCs组。再灌注72 h后神经功能损害评分表(NSS)法行神经功能评分,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区HIF-1α和HIF-3α蛋白表达。结果 NSCs移植后可见PKH26标记的NSCs在海马区有表达。与模型组比较,NSCs组NSS评分显著降低(P<0.05),海马区HIF-1α和HIF-3α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可上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区HIF-1α和HIF-3α表达,促进脑缺血损伤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丹龙醒脑片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海马区细胞凋亡指数(AI)、MasL、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运用大脑中动脉栓塞再通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龙醒脑片组、尼莫地平组,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凋亡神经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海马区Fas/FasL、TNF-α的表达。结果丹龙醒脑片能显著减轻神经细胞的损伤;假手术组有一定量的Fas,FasL、TNF—α表达,缺血后Fas/FasL、TNF—α迅速增加.丹龙醒脑片组显著抑制Fas/FasL、TNF—α的表达,模型组和丹龙醒脑片组、尼莫地平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制由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Fas,FasL、TNF-α表达可能是丹龙醒脑片具有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轻度高温、亚低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兴奋性氨基酸(EAA)与氧自由基的相互关系及病理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60只Wistar大鼠按不同脑温条件随机分为生化组(n=28)和病理组(n=32),采用改良Nagasawa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谷氨酸(Glu),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变化及光镜,电镜下的病理变化。结果:轻度高温明显加重常温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Glu、MDA的升高(P<0.01)及SOD的下降(P<0.05),加重常温脑缺血再灌注组织病理损伤程度,亚低温的作用则相反,结论:轻度高温可能通过同时促进EAA合成,释放和氧自由基生成系统活化,造成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组织损伤加重;亚低温可能通过同时抑制EAA合成,释放和氧自由基生成系统活化,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组织损伤程度,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运用传统中医药方法治疗脑缺血及其后遗症有着独特优势,在临床也取得了较好疗效,但具体作用机制和作用靶点还需进一步研究证明.神经干细胞可永久自我更新,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中医药可通过多种途径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从而有效治疗神经组织的缺血性损伤,为神经再生的治疗开辟了新方向,已成为抗脑缺血损伤研究的焦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56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丁苯酞24 h治疗组,丁苯酞48 h治疗组。缺血2 h再灌注时,丁苯酞24 h治疗组及丁苯酞48 h治疗组分别予腹腔注射丁苯酞注射液每天20 mg/kg,直至各时间点处死。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分别向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各组脑缺血体积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阳性细胞数。结果丁苯酞治疗组比缺血再灌注组的脑缺血体积明显缩小,且丁苯酞48 h治疗组较24 h治疗组缩小更显著(P<0.05)。BDNF阳性细胞检测显示丁苯酞治疗组比缺血再灌注组的BDNF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且丁苯酞48 h治疗组较24 h治疗组增多更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可能通过诱导BDNF的表达从而发挥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芝麻油对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的机制。方法:实验将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n=10),行大脑中动脉阻断前5 d及术前1 h予生理盐水4 m L/(kg·d)灌胃;芝麻油组(S组,n=10)于中动脉阻断前5 d及术前1 h给予芝麻油4 m L/(kg·d)灌胃。脑缺血90 min后恢复血流,于大脑中动脉阻断后24 h处死大鼠,测各组脑组织中核转录因子(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P65表达阳性率(%)、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水平;同时检测C组和S组的脑水肿指数、脑梗死的体积、神经功能评分。结果:脑梗死S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低于C组,S组大鼠缺血侧的大脑水肿指数、脑梗死体积较C组明显改善(P0.01):同时S组与C组比较,脑组织中核转录因子P65表达阳性率[(20.91±1.36)%vs(27.13±3.57)%]、MDA含量[(13.70±2.54)nmol/mg vs(3.96±0.68)nmo L/mg]均降低,SOD活性提高[(272.6±23.75)U/mg vs(189.5±16.53)U/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期应用芝麻油可减轻脑组织的氧化应激反应,抑制炎症因子释放,从而对局灶性脑缺血后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陕西医学杂志》2015,(10):1290-1292
目的:观察n-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正常饮食组和高n-3多不饱和脂肪酸饮食组。大鼠喂食6周后,正常饮食组和高n-3多不饱和脂肪酸饮食组的大鼠通过颈内动脉线栓法进行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2h再灌注24h后进行神经功能损害评分、脑梗死体积测定、脑组织中丙二醛(MDA)和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含量测定、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测定。假手术组行手术过程但不行缺血处理。结果:高n-3多不饱和脂肪酸饮食组大鼠较正常饮食组在缺血再灌注24h后的神经功能损害评分明显降低,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脑组织中MDA和8-OHdG水平显著下降。SOD、CAT和GSH-Px活性在高n-3多不饱和脂肪酸饮食组大鼠较正常饮食组显著升高。结论:高n-3多不饱和脂肪酸饮食可减轻大鼠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抗氧化应激能力升高可能参与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丹龙醒脑方对大鼠脑缺血损伤后海马CA1区巢蛋白(Nestin)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依达拉奉组、丹龙醒脑方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模型,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细胞的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CA1区Nestin 蛋白和GFAP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治疗3 d后和7 d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依达拉奉组和丹龙醒脑方组治疗3 d后和7 d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龙醒脑方组在治疗3 d和7 d后Nestin蛋白的平均光密度增加(P〈0.05),GFAP蛋白的平均灰度值减少(P〈0.05)。结论丹龙醒脑方对海马CA1区病理形态有保护作用。丹龙醒脑方抗脑缺血损伤可能与促进海马区神经细胞增殖和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白藜芦醇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抗炎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抗炎作用机制。方法: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完成后,缺血2h再灌注24h,其中自藜芦醇大剂量组(40mg/kg)、小剂量组(10mg/kg)术前7d分别腹腔注射2ml/kg白藜芦醇无菌溶液,模型组腹腔注射2ml/kg生理盐水,1次/d,各组大鼠均于手术前15min加注1次。观察不同剂量的白藜芦醇对脑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脑组织神经细胞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的表达的影响。结果:白藜芦醇可显著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行为评分,显著降低脑组织中NO含量和MPO的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AM-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藜芦醇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与其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胆绿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机制。  方法  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odel,MCAO),给予胆绿素治疗后,采用改良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价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TTC染色测定脑梗死面积,Iba-1/DAPI染色标记缺血侧脑组织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脑组织炎症因子TNF-α表达,Western blot测定脑组织Iba-1/CD68的蛋白表达。  结果  和IR组比较,胆绿素治疗可改善MCAO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P < 0.05),同时,还能减轻脑组织含水量(P < 0.05),降低大脑梗死面积(P < 0.05),以及降低缺血侧脑组织中小胶质细胞的表达和Iba-1/CD68蛋白的表达(P < 0.05)。此外,胆绿素治疗还能减少缺血侧脑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的表达(P < 0.05)。  结论  胆绿素在MCAO大鼠中可能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而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5):39-42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大脑皮质Wnt/β-catenin 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8 只雄性SD 大鼠按随机区组的原则分为三组:对照组、模型组和右美托咪定组,每组各16 只。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法制造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右美托咪定组于缺血1 h 即刻经尾静脉注射1 μg/kg 右美托咪定作为负荷剂量,持续10 min,随后以0.5 μg/(kg·h)的速率静脉输注至脑缺血2 h。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按相同方法给予生理盐水。再灌注24 h 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后处死大鼠取出脑组织,各组取8 只大鼠脑组织行TTC 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另8 只大鼠采用Western blot 法检测大脑皮质β-catenin 蛋白表达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增加[(3.00±0.82) vs (0±0),P<0.05]、脑梗死体积明显增加[(64.23±6.72)% vs (0±0)%,P<0.05],β-catenin 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0.46±0.14 vs 1.12±0.23,P<0.05)。与模型组相比,右美托咪定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1.69±0.71 vs 3.00±0.82,P<0.05)、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少[(45.13±8.29)% vs (64.23±6.72)%,P<0.05],β-catenin 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0.82±0.23) vs (0.46±0.14),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能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增加大脑皮质中β-catenin 蛋白表达量有关。  相似文献   

20.
米帕明(Imipramine,Imi)是三环类抗抑郁药,主要用于各型抑郁症的治疗。对脑缺血损伤后存在的抑郁状态也有很好的改善作用。目前,该药对整体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实验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证实Imi可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脑组织有保护作用。并发现这种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钙拮抗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