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应用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的护理效果。对128例ASD、VSD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完善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术中配合良好,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做好ASD、VSD介入治疗的全过程护理,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及促进术后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药实践》2018,(3):180-182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经皮及经胸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对比研究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39例房间隔缺损患儿,在遵循患儿意愿的情况下,按照手术治疗方案不同将患儿均分为两组,其中20例患儿给予超声引导下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经皮组),19例患儿给予经胸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经胸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皮组患儿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总费用明显少于经胸组,经皮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经胸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房间隔缺损患儿,给予超声引导下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可有效缩短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患儿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李静  陈明  丁云川  尹帆  余源  刘超  王庆慧 《云南医药》2004,25(5):428-429
目的 通过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 (VSD)及房间隔缺损 (ASD)并存的超声漏诊的分析 ,探讨其可能的原因及避免措施。方法  14 8例经手术证实的VSD合并ASD患者。常规进行M型与二维、脉冲、连续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就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术前诊断与手术结果符合的VSD合并ASD者 5 3例(ASD1 0± 0 6 1cm) ,漏诊ASD (0 6 0± 0 38cm)者 95例 ,诊断符合率 36 % ,漏诊率 6 4 %。其中 ,卵圆孔未闭(PFO) (0 5± 0 0 7cm)漏诊 80例 (5 4 % ) ,占所有漏诊ASD84 %。结论 检查者的疏忽、ASD较小、压差较小、二维图像差及功能上闭合的PFO是ASD漏诊的原因。而仔细检查、准确测量、联合应用各种检查方法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讨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介入封堵术后服用阿司匹林的合适剂量。方法选择成功进行ASD、VSD介入封堵术的患者32例(其中ASD16例、VSD16例),按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剂量随机分为3mg/(kg·d)组和5mg/(kg·d)组,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第4天抽静脉血并测定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ASD、VSD患者介入封堵术后血小板聚集率明显增加(P〈0.01),术后第4天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P〈0.01),术后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3mg/(kg·d)组与5mg/(kg·d)2组患者介入封堵术后第4天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5mg/(kg·d)相比,口服3mg/((kg·d)的阿司匹林即可同样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单纯通过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胸房间隔缺损(ASD)封堵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AS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采用手术方式分为经胸封堵组(29例)及经皮封堵组(22例),对比两组治疗的成功率、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胸封堵组27例封堵成功,经皮封堵组20例封堵成功,两组封堵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胸封堵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经皮封堵组(P<0.05),ICU住院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长于经皮封堵组(P<0.01)。全部病例均无残余分流、房室传导阻滞、心脏磨蚀等。结论:单纯超声引导下经皮ASD封堵术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但对于直径较大、缺损边缘薄弱的ASD,经胸封堵可能更有其优势。  相似文献   

6.
室间隔缺损(VSD)及房间隔缺损(ASD)是常见的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目前的治疗方法已由过去的单一的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手术发展到现在的经导管介入封堵术。随着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1,2]。近2年我院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的引导下封堵了63例先天性心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和评价国产室间隔缺损(VSD)封堵器与Amplatzer室间隔缺损封堵器(AVSDD)治疗室间隔缺损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198例VSD封堵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国产组和AVSDD组的手术成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4h、1、3、6、12个月不同时点随访,残余分流量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用国产封堵器经导管封堵部分室间隔缺损创伤小、恢复好、效果好、费用低,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经导管封堵矫治房间隔缺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房间隔缺损(ASD)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以往手术治疗是唯一的方法,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2000年新型Amplatzer型封堵器的问世,经导管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的优点,经临床使用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2008-06~2009-06笔者所在科对48例ASD患者施行了经导管封堵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8例。男18例,女30例;年龄2~58岁,平均22岁。体质量12~72 kg,平均45 kg。ASD均为继发  相似文献   

9.
吴轶凡  张玉兰  耿庆围  李青 《天津医药》2006,34(11):821-822,I0002
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及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是临床上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过去的治疗方法为体外循环下手术治疗。而新近经皮导管Amplatzer封堵器(amplatzer septal occluder.ASO)闭合ASD及VSD的介入治疗方法可替代传统开胸直视修补缺损的治疗方法,是治疗ASD及VSD的常用方法之一。准确确定缺损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其随心动周期的动态变化对临床诊断、治疗及术后效果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 time 3-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对术前ASD、VSD结构形态及术后ASO形态进行初步研究.旨在评价此项技术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欧斌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9):181-182,185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8例经胸小切口VSD封堵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监测,观察组采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分析和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24例患者均封堵成功,成功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P〈0.05);VSD缺口大小:观察组的检查结果为(3.76±1.01)mm,与对照组的(3.94±1.07)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的患者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能够进一步明确缺口大小,提高封堵成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张纯  李治安  顾虹 《中国医药》2011,6(6):657-659
目的 进一步证实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平价小儿房间隔缺损(ASD)经导管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继续发性房间隔缺损患儿87例,术前采用TTE测量右房、右心室大小、ASD大小、残缘情况.采用组织多普勒测量右心室侧壁三尖瓣环处舒张期和收缩期运动速度,术中采用TEE监测完成ASD封堵术,术后即刻评估效果,6个月后进行TTE复查.结果 87例ASD患儿中,TEE诊断为下腔型ASD合并部分型肺静脉引流1例,未实施封堵术.1例因TEE测量缺损范围较大,不适合封堵治疗,改用开胸手术修补.其余85例均封堵成功.TEE测量ASD大小5~28mm,平均(16.3±7.2)mm,与ASD伸展径[6~33.1 mm,平均(17.2±8.2)mm]具有较好相关性(r=0.55,P<0.01);与术前TTE测量ASD大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E所测值与ASD伸展径亦具有良好相关性(r=0.50,P<0.01).12例(16.7%)在术后10 min复查超声有少量残余分流,术后6个月超声复查均无残余分流.术前.TTE测量舒张末期右心室横径(37.7±5.1)mm、前后径(26.8±4.5)mm,与术后6个月复查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6.4±2.8)mm和(17.6±4.3)mm,P<0.05].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右心室横截面积分别为(35.4±4.8)cm2和(21.7±4.2)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心形态得以恢复.结论 在经导管Amplatzer封堵器封堵小儿ASD时,超声心动图在术前诊断、术中监测及术后随访评估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完全胸腔镜下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ASD)的临床疗效。方法 ASD修补术患者40例均分为A组(电视胸腔镜)和B组(传统开胸手术)。评估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手术全部成功,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A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建立时间和手术时间均显著长于B组(P<0.05),但术后血常规和体温完全恢复正常时间短于B组(P<0.05)。两组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胸腔引流量、血气分析、血制品使用量、血管活性药物、重症监护病房时间、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和手术前后心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胸腔镜下ASD修补术安全可行,创伤小,患者恢复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下右腋下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的疗效, 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在河南省儿童医院行手术治疗的PmVSD患儿98例, 依据术式分为封堵组(50例)和修补组(48例)。封堵组男28例, 女22例, 年龄(3.25±0.40)岁;修补组男26例, 女22例, 年龄(3.68±0.31)岁。封堵组行TEE引导下右腋下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 修补组行体外循环下经右腋下直切口外科修补术, 对两组患儿均进行2年的术后随访。统计两组患儿的手术情况, 比较两组患儿心肌损伤、心功能的差异。行t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封堵组和修补组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8.00%(49/50)和100.00%(48/48),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封堵组手术时间、住ICU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修补组[(74.25±11.58)min比(133.69±28.78)min, (4.60±1.00)h比(6.82±1.23)h, (4.05±0.69)d比(7.03±1.25)...  相似文献   

14.
卓丰  张政  张盛 《江西医药》2021,56(3):281-283,305
目的 分析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采用经胸封堵术后,患儿的QTd、HRV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江西省儿童医院医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CHD经胸封堵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0例室间隔缺损(VSD),40例房间隔缺损(ASD),观察所有患儿治疗前后QTd、HRV情况,并分析VSD、ASD患儿术后心律失常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前:VSD患儿(VS)ASD患儿,QTd与HRV指标水平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80例CHD患儿除Q-T变化不显著外(P>0.05),其他指标变化均较为明显,且VSD患儿更优(P<0.05).结论 采用经胸封堵术治疗CHD患儿效果较为理想,通过治疗可以使得患儿HRV、QTd得到明显改善,促使患儿尽早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对单纯性室间隔缺损(ventrieular septal defect,VSD)、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患者术前、术后及正常人血清蛋白质谱进行分析,得到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血清蛋白,建立诊断模型指纹图谱。方法采用MALDI-TOF-MS技术分别检测27例单纯VSD、ASD患者与20名正常人血清蛋白相对含量,运用Flex Analysis和Bio Tools软件对两组血清蛋白质谱进行分析;筛选出差异蛋白,再通过分析软件对其进行交叉验证,得到具有诊断意义的特异性蛋白标志物。结果检测到蛋白质质荷比(M/Z)在600~10500 Da范围内,单纯VSD、ASD组与正常人组有差异的蛋白质峰为15个(P<0.05)。生物标记物可以将单纯VSD、ASD组与正常人准确地分组,其敏感性为91.5%,特异性为97.2%。结论MALDI-TOF-MS技术对单纯VSD、ASD组术前、术后及正常人组血清蛋白质谱进行分析,可以筛选出单纯VSD、ASD患者的特异性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房间隔缺损(ASD)和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失败后外科手术的效果,选择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接受经导管介入治疗ASD(12例)和VSD(4例)失败后需再行外科手术的16例,其中封堵器脱落7例,心脏穿孔3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2例,瓣膜关闭不全2例(其中1例合并Ⅲ度AVB),残余漏和封堵失败各1例。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取出封堵器,修复心内畸形,术后入ICU监护。结果表明,ASD介入治疗患者中,手术探查ASD直径平均31mm,较术前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的平均直径26mm增大(P〈0.05)。ASD部位为中央型5例,下腔型7例,与术前诊断相符率41.7%,不相符率58.3%。VSD直径平均5mm,与术前无显著性差异。VSD部位为膜部2例,流出部与肌部各1例。3例Ⅲ度AVB者术后均恢复窦性心律。心内畸形修复完善,无手术死亡。结论:及时采取外科手术治疗介入封堵失败后并发症,效果良好,安全可靠,并可避免并发症造成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7.
<正>心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0%。外科手术是VSD传统治疗方法,已经有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和治疗效果。但外科手术需开胸和体外循环,损伤大,并会带来手术并发症和体表留下手术瘢痕,对患者造成长久的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经导管法封堵VSD,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由于VSD解剖结构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8.
房间隔缺损(ASD)是先天性心脏病中较常见的一种,以往只有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介入医学的发展,应用Amplatzer封堵器封堵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已成为ASD首选治疗方法。我院自2001年6月开始共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2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新技术之一,相对于传统的开胸手术而言,它的突出优点是创伤小、恢复快、操作简便、安全性好、不留手术瘢痕,且能达到与手术治疗相同的效果。室间隔缺损(VSD)为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其发病率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3%,位居第二位。河南省胸科医院心导管室于2009年1月至2010年7月施行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41例,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赵君  苏俊武  张纯  李德云 《中国医药》2012,7(5):613-615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小儿外科微创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VSD)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VSD患儿51例,其中21例合并膜部瘤形成,6例膜部瘤合并多处破口.所有患儿均采用胸骨旁小切口置入Amplatzer等边室间隔缺损封堵器闭合VSD.术中采用小儿经食管二维超声心动图(TEE)监测封堵过程,术后立刻评价疗效.术后1年采用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TTE)跟踪随访.结果 51例患儿均成功置入封堵器.术中TEE显示7例患儿封堵器边缘仍存在微量至少量残余分流;术后48 h采用TTE复查显示7例患儿仍存在微量分流.随访1年发现,7例微量分流患儿术后与术前肺动脉收缩压(PAS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3 ±5)mm Hg(1 mm Hg =0.133 kPa)比(56 ±9)mm Hg,P<0.05],患儿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和舒张末期左右径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40 ±4)mm比(48±8)mm,(38 ±4)mm比(47±7) mm,均P<0.05];3例患儿仍有微量残余分流,但同期TTE随访显示其左心室内径、恢复正常水平.其他无残余分流的患儿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舒张末期左右径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0±4) mm比(50 ±7)mm,(37 ±4)mm比(47±9)mm,均P<0.05].结论 超声心动图在小儿外科微创封堵治疗VSD中,术前适应证筛选病例、术中实时监测、术后即刻疗效评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