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通过比较检测HPV E6/E7 mRNA和HPV DNA两种HPV检测方法对宫颈高级别病变的检出能力,探讨HPV E6/E7 mRNA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预警分流价值。方法:采集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就诊于我院接受宫颈癌筛查的1 515例女性宫颈脱落细胞,利用转录介导扩增法检测高危型HPV E6/E7 mRNA(n=505)和PCR+膜杂交法检测HPV DNA(n=1 010),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对宫颈高级别病变检出率。结果:利用HPV E6/E7 mRNA检测组阴道镜转诊率32.69%(17/52)、HPV DNA检测组阴道镜转诊率10.62%(12/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PV E6/E7 mRNA检测组CIN2+的检出率42.42%;HPV DNA组 CIN2+的检出率2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结论:与HPV DNA检测方法相比,HPV E6/E7 mRNA检测对CIN2+病变预警分流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摘 要:[目的] 检测头颈部鳞癌组织标本人乳头瘤病毒(HPV)DNA、E6/E7 mRNA感染情况,并分析HPV感染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6—2018年头颈部鳞癌手术标本121例,采用MassARRAY?誖HPV基因分型技术和RT-qPCR方法分别进行HPV DNA和HPV E6/E7 mRNA检测,比较不同肿瘤部位检出率差异。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HPV E6/E7 mRNA对头颈部鳞癌预后的影响,计算HR值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 121例头颈部鳞癌患者HPV阳性率为66.94%(81/121),其中口腔癌阳性率为70.37%(19/27),喉癌为65.79%(50/76),口咽癌为66.67%(12/18),HPV DNA阳性率在不同肿瘤部位无统计学差异(P>0.05)。HPV16阳性率为4.13%(5/121),HPV18阳性率为6.61%(8/121)。头颈部鳞癌HPV E6/E7 mRNA阳性率为28.93%(35/121),HPV E6/E7 mRNA阳性率在不同肿瘤部位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HPV E6/E7 mRNA阴性组相比,HPV E6/E7 mRNA阳性组预后较好(HR=0.13,95%CI:0.04~0.46)。[结论] 头颈部鳞癌患者HPV DNA阳性率高,但HPV E6/E7 mRNA阳性率明显降低。HPV感染为头颈部鳞癌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超薄液基细胞学检测标本(LCT)分析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mRNA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31例液基细胞学检测标本,根据病理级别分为炎症/良性组(n=78)、ASCUS组(n=140)、LSIL组(n=8)和HSIL组(n=5)。利用bDNA技术检测细胞学标本中HPV E6/E7mRNA、DNA,结合病理诊断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不同细胞学级别中mRNA及DNA检测情况行配对χ2检验显示,炎症/正常细胞组DNA和mR-NA,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07,P>0.05;ASCUS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82,P=0.020;LSIL组与HSIL组例数少,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464和0.800。34例行宫颈活检的AS-CUS标本,2种检测指标在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进行活检的43例标本中,对不同病理级别HPVE6/E7mRNA及DNA检测情况行配对Fisher精确概率检验,2种检测指标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分析预测效能,HPV E6/E7mRNA对LSIL/HSIL诊断敏感性为33.33%,95%CI为17.19~54.63;特异性为72.73%,95%CI为51.85~86.85;阳性预测值为53.85%,95%CI为29.14~76.79;阴性预测值为53.33%,95%CI为36.14~69.77。HPV E6/E7mRNA联合细胞学检测诊断敏感性为100%,95%CI为84.54~100.00;阴性预测值为100%,95%CI为43.85~100.00。结论:高危HPV E6/E7mRNA可以应用于宫颈癌筛查,在筛查中联合HPV E6/E7mRNA及细胞学检测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16 INK4A和HPV16 E7/HPV18 E6在宫颈细胞学诊断为非典型性鳞状细胞不明确意义型(ASCUS)中的表达及筛查潜在宫颈病变的价值。方法:对150例ASCUS患者行阴道镜检查并取活检,同时对该150例患者的TCT标本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p16INK4A的表达和RT-PCR法检测其中HPV16型E7蛋白和18型E6蛋白(HPV16 E7/HPV18 E6)mRNA的表达。结果:p16INK4A和HPV16 E7/HPV18 E6 mRNA在ASCUS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37.33%和46.67%,随着病理级别的增加,p16INK4A和HPV16E7/HPV18 E6 mRNA表达的阳性率也随之增加;p16INK4A和HPV16 E7/HPV18 E6 mRNA筛查ASCUS中宫颈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88、0.95、0.91、0.93和0.81、0.75、0.67、0.86,在p16INK4A和HPV16 E7/HPV18 E6 mRNA阳性的样本中,宫颈病变发生率分别为91.07%和67.14%,均明显高于阴性样本中的发病率7.45%和13.75%(P<0.001);ASCUS中宫颈病变样本中p16INK4A和HPV16 E7/HPV18 E6 mRNA呈高表达,且具有较高的一致性(κ=0.6475)。结论:p16INK4A和HPV16 E7/HPV18 E6 mRNA在ASCUS中病理诊断为宫颈病变的样本中均呈高表达,对筛查潜在的宫颈病变具有重要意义,其中p16INK4A的筛查效能优于HPV16E7/HPV18E6mRNA;p16INK4A能间接反映HPV的转录活性,在ASCUS的分流中有重要意义,且可视性的p16INK4A免疫染色比HPV检测更直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高危型 HPV E6/E7 mRNA 和 HPV E6/E7 DNA 两种检测方法分别联合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应用于宫颈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妇科门诊就诊行 TCT 检查的259例检测标本,对高危型 HPV E6/E7 mRNA 和 HPV E6/E7 DNA 进行检测,结合 xb 细胞病理学分级和组织病理学诊断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259例患者中 HPV E6/E7 mRNA 检测阳性率为35.1%(91/259),HPV E6/E7 DNA 检测阳性率为52.1%(135/259)。NILM、ASCUS、LSIL、HSIL 四种细胞病理学分级 HPV E6/E7 mRNA 和 HPV E6/E7 DNA 检出率分别为23.5%、29.4%、64.3%、66.7%和32.4%、52.5%、61.9%、83.3%。对于正常组织,HPV E6/E7 mRNA 的敏感度、准确度和阳性预测值均低于HPV E6/E7 DNA(P <0.05),但特异度和阴性预测值高于 HPV E6/E7 DNA(P <0.001)。对于 CIN1组织, HPV E6/E7 mRNA 的敏感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均低于 HPV E6/E7 DNA(P <0.05),但准确度和阴性预测值高于 HPV E6/E7 DNA(P <0.001)。在 CIN2和 CIN3组织中,HPV E6/E7 mRNA 的准确度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 HPV E6/E7 DNA(P <0.001),HPV E6/E7 mRNA 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 HPV E6/E7 DNA 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高危型 HPV E6/E7 mRNA 检测能更准确地反映病毒感染后的活化状态,HPV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联合高危型 HPV E6/E7 mRNA 检测可提高宫颈癌早期筛查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李莉  王林  李菊晓 《中国肿瘤》2018,27(4):311-315
摘 要:[目的] 探讨p16/Ki67双染技术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能力,比较其用于HPV阳性人群分流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5月山西长治三家三甲医院21~70岁参加宫颈癌筛查的妇女及门诊患者共计497例,所有入组研究对象均进行HPV E6/E7mRNA检测、液基细胞学检测(LBC)与p16/Ki67双染。[结果] p16/Ki67双染的阳性率随细胞学诊断及病理诊断的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P<0.05);p16/Ki67对6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及以上(CIN2+)研究对象检出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69.4%、83.6%,HPV E6/E7mRNA检测分别为82.3%、74.6%,LBC检测分别为80.6%、65.2%。对49例CIN3+研究对象检出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69.4%、81.9%,HPV E6/E7mRNA检测分别为85.7%、73.3%。在CIN2+/CIN3+病例中p16/Ki67的灵敏度与LBC均衡可比,但其特异性明显高于 LBC 和HPV E6/E7mRNA检测。在HPV E6/E7mRNA检测阳性人群中p16/Ki67双染对CIN2+检出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2.4%和56.9%,LBC检测为90.2%和29.4%;p16/Ki67双染对CIN3+检出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1.0%和53.2%,LBC检测为88.1%和27.0%。p16/Ki67双染中对CIN2+及CIN3+检出的灵敏度与LBC检测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其特异性明显高于LBC检测(P<0.001)。[结论] p16/Ki67双染技术用于HPV阳性人群的分流具有优于LBC的特异性和与LBC检测相似灵敏度的特性。在经济条件允许或者缺乏病理医生的地区,可以考虑使用p16/Ki67代替细胞学用于宫颈癌的初筛或HPV阳性人群的分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检测石蜡包埋样本HPV E6/E7 mRNA在子宫颈癌筛查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支链DNA技术对石蜡包埋样本行HPV E6/E7 mRNA定量检测,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标准分组并对拷贝值进行分析.比较各组间HPV E6/E7 mRNA阳性率及拷贝均数.结果 子宫颈癌组的HPVE 6/E7 mRNA阳性率高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CIN2、CIN3组、慢性子宫颈炎组[分别为94.29%(66/70)、30.30%(20/66)、50.00%(19/38)、59.46%(44/74)、5.66 %(3/50),均P< 0.004 5],CIN组的阳性率均高于慢性子宫颈炎组(P<0.004 5).CIN2组和CIN3组的阳性率均高于CIN1组(P<0.0045),CIN2组和CIN3组间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4 5).子宫颈癌组的拷贝值高于慢性子宫颈炎组、CIN1、CIN2、CIN3组(分别为16 508.730±8 741.402、929.337±460.880、3 239.681±1 447.399、5 286.224±2 933.445、4.941±2.263,均P<0.05),CIN组的拷贝值均高于慢性子宫颈炎组(P<0.05),CIN3组的拷贝数值高于CIN1组(P<0.05),CIN1组和CIN2组、CIN2组和CIN3组间的拷贝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 E6/E7 mRNA阳性率和拷贝值的变化趋势与子宫颈病变的程度有关.子宫颈石蜡包埋组织检测HPV E6/E7 mRNA在预见疾病风险上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子宫颈癌筛查和指导随访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 DNA能提高检测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2+,CIN2+)的灵敏度,但也增加了一过性HPV感染的检出率.本研究应用高危型HPV(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 E6/E7 mRNA对比二代杂交捕获(hybrid CaptureⅡ,HC2)、HPV分型,描述机会性筛查人群中HPV感染及宫颈病变分布特征,探讨其用于宫颈筛查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3-01-01-2015-12-31在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立医院(6 138例)和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1 653例)妇科门诊行宫颈液基细胞学筛查的女性共计7 791例,年龄21~65岁.所有筛查女性行液基细胞学检查的同时行HPV检测,根据HPV检测方法的不同分为HC2组、HPV分型组和E6/E7组共3组.计算各组细胞学结果异常率、HPV阳性率和宫颈病变检出率,比较E6/E7所描述的流行病学特征与HPV-DNA方法的不同.结果 E6/E7组各级细胞学结果分别为,未见上皮内瘤变及恶性病变(negative for intraepithelial lesion or malignancy,NILM) 87.51%,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5.47%,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3.51%,不除外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的非典型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cannot exclude HSIL,ASC-H)0.52%,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2.99%.HPV阳性中异常细胞学结果的比例明显高于HPV阴性,而NILM的比例低于HPV阴性,P<0.001.随着细胞学异常程度的加重,HPV阳性率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11.089、512.036和767.260,P值均<0.001.E6/E7组中NILM的HPV阳性率为8.02%,合计阳性率为14.73%,均较HC2及分型组低,x2=30.174,P=0.000;x2 =22.991,P<0.001. E6/E7组CIN2+/CIN3+检出率分别为5.92%和1.20%,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499和0.711,P值分别为0.473和0.701.E6/E7阳性率在正常至浸润性宫颈癌(invasive cervical cancer,ICC)之间随病变程度加重而升高,P<0.05.在正常病理结果中E6/E7阳性率为61.36%,低于HC2和HPV分型,x2=15.767,P<0.001;其余病理结果中各组间HP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rHPV E6/E7 mRNA较之HC2和HPV分型能在不降低宫颈病变检出率的前提下减少一过性HPV感染的检出率,提示其在宫颈筛查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16^INK4A和HPV16 E7/HPV18 E6在宫颈细胞学诊断为非典型性鳞状细胞不明确意义型(ASCUS)中的表达及筛查潜在宫颈病变的价值。方法:对150例ASCUS患者行阴道镜检查并取活检,同时对该150例患者的TCT标本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p16^INK4A的表达和RT-PCR法检测其中HPV16型口蛋白和18型E6蛋白(HPV16 E7/HPV18 E6)mRNA的表达。结果:p16^INK4A和HPV16 E7/HPV18 E6 mRNA在ASCUS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37.33%和46.67%,随着病理级别的增加,p16^INK4A和HPV16 E7/HPV18 E6 mRNA表达的阳性率也随之增加;p16^INK4A和HPV16 E7/HPV18 E6 mRNA筛查ASCUS中宫颈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88、0.95、0.91、0.93和0.81、0.75、0.67、0.86,在p16^INK4A和HPV16 E7/HPV18 E6 mRNA阳性的样本中,宫颈病变发生率分别为91.07%和67.14%,均明显高于阴性样本中的发病率7.45%和13.75%(P〈0.001);ASCUS中宫颈病变样本中p16^INK4A和HPV16 E7/HPV18 E6 mRNA呈高表达,且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0.6475)。结论:p16^INK4A和HPV16 E7/HPV18 E6 mRNA在ASCUS中病理诊断为宫颈病变的样本中均呈高表达,对筛查潜在的宫颈病变具有重要意义,其中p16^INK4A的筛查效能优于HPV16 E7/HPV18 E6 mRNA;p16^INK4A能间接反映HPV的转录活性,在ASCUS的分流中有重要意义,且可视性的p16^INK4A免疫染色比HPV检测更直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E6/E7 mRNA及p16/Ki-67蛋白在不同级别宫颈病变中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妇女537例,采用APTIMA HPV实验和CINtec PLUS技术分别检测E6/E7 mRNA及p16/Ki-67蛋白,所有妇女均行阴道镜活检和病理学检查。结果:537例妇女的平均年龄为43.88±10.97岁。HPV mRNA和p16/Ki-67阳性率均随着病理诊断级别的升高而增加(P<0.001), HPV mRNA和 p16/Ki-67在病理正常人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9.1%和13.1%,在宫颈鳞癌(SCC)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和97.7%。与在不同病理级别中的阳性率趋势基本一致,HPV mRNA与p16/Ki-67的阳性率也随着细胞学结果的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P<0.001)。HPV mRNA 和p16/Ki-67在细胞学正常人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8.6%和14.2%,在SCC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和93.5%。结论:HPV mRNA与p16/Ki-67蛋白共表达与宫颈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可以通过监测患者HPV mRNA和p16/Ki-67表达水平有效评估宫颈病变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甲氨蝶呤(MTX)治疗肺癌脑膜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08例接受MTX鞘内注射化疗的肺癌脑膜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MTX鞘内注射化疗的症状改善情况、脑脊液生化水平和总生存时间(OS),肺癌脑膜转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结果 108例肺癌脑膜转移患者中位OS为14个月。鞘内注射化疗后56例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好转。与鞘内注射化疗前脑脊液生化水平比较,脑脊液蛋白含量降低,脑脊液葡萄糖含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卡式功能状态(KPS)评分≥60分、接受EGFR-TKI治疗是腰椎穿刺MTX鞘内注射化疗肺癌脑膜转移患者预后良好的独立保护因素,合并脑实质转移是其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腰椎穿刺MTX鞘内注射化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安全有效。KPS评分≥60分、无脑实质转移的肺癌脑膜转移患者生存时间较长,联合应用EGFR-TKI治疗可改善接受MTX鞘内注射化疗的肺癌脑膜转移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在头颈部鳞癌(HN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9例HNSCC患者的肿瘤组织和外周血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PD-L1的表达情况,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析PD-L1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特征及外周血CRP水平的关系。结果 HNSCC患者的PD-L1阳性表达率为14.5%(10/69),PD-L1阴性表达和PD-L1阳性表达HNSCC患者的1年内远处转移情况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状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D-L1阴性表达患者的远处无转移生存情况明显优于PD-L1阳性表达患者(P﹤0.01)。PD-L1阳性表达患者的外周血CRP水平低于PD-L1阴性表达患者(P﹤0.05)。结论 PD-L1可能是HNSCC患者的潜在预后生物标志物,并且与机体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国肿瘤登记地区肾细胞癌(RCC)的死亡趋势。方法收集整理全国肿瘤登记中心1998-2008年登记的RCC数据,包括RCC死亡率及年龄标化死亡率。分别按性别及城乡差异进行统计,分析中国男性与女性、城市与农村RCC的死亡趋势。结果1998-2008年,中国肿瘤登记地区RCC的死亡率总体呈增长趋势,死亡率年均增长率为7.63%。男性RCC死亡率年均增长率(7.95%)略高于女性(7.13%);城市地区RCC死亡率年均增长率(6.97%)低于农村地区(7.67%)。1998-2001年,中国RCC死亡率呈现较快速增长,死亡率年均增长率为19.33%;2001年以后,RCC死亡率增长趋于放缓,2001-2008年的死亡率年均增长率降至2.98%。中国男性、女性、城市地区及农村地区RCC死亡率年均增长率在1998-2001年分别为18.09%、21.50%、18.21%和20.34%,在2001-2008年分别为3.87%、1.50%、2.49%和2.65%。结论中国RCC死亡率在一段时间的快速增长后,自2001年开始趋于稳定。总体上,中国RCC死亡率的增长男性略高于女性,城市地区低于农村地区。  相似文献   

14.
程国威  孙莉  邓垒  何响铃  王文重  陈平  奚亨智  苏丹 《癌症进展》2019,17(7):788-790,794
目的探讨空肠营养管植入对食管癌放疗患者食管炎发生率以及抗生素使用强度及地塞米松、吗啡使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有营养风险的87例食管癌放疗患者,根据营养干预途径分为观察组45例(行空肠营养管植入)和常规组42例(未行空肠营养管植入)。两组患者均于放疗期间接受营养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在营养支持条件下2级及以上食管炎的发生率、抗生素的使用强度及地塞米松、吗啡的使用量,并分析其放疗未完成情况和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2级及以上食管炎的总发生率、抗生素的使用强度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地塞米松、吗啡的使用量均明显少于常规组(P﹤0.01);观察组患者有1例因放射性肺炎未完成放疗,常规组患者有5例未完成放疗;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常规组(P﹤0.01)。结论对有营养风险的食管癌患者,放疗期间采用空肠营养管植入进行营养支持,可以有效降低2级及以上食管炎的发生率,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强度及地塞米松、吗啡的使用量,并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B细胞淋巴瘤2(Bcl-2)在食管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并分析VEGF、Bcl-2表达与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6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时期的5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中VEGF、Bcl-2的表达水平,并分析血清VEGF、Bcl-2水平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清VEGF、Bcl-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病理类型、发病部位食管癌患者的血清VEGF、Bcl-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TNM分期为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食管癌患者的血清VEGF、Bcl-2水平明显高于中高分化、TNM分期为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食管癌患者血清VEGF、Bcl-2的表达与食管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r=0.597,P﹤0.01;r=0.671,P﹤0.01)。结论食管癌患者的血清VEGF、Bcl-2水平均较高,且VEGF、Bcl-2的表达可能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食管癌患者的血清VEGF、Bcl-2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情况均呈正相关,VEGF、Bcl-2的表达对食管癌的诊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食管癌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杨飞亚  周强  赵钦欣  邢念增 《癌症进展》2019,17(9):1025-1028
目的比较保留肾单位手术(NSS)和根治性肾切除术(RN)治疗T1期肾细胞癌(RCC)对患者生存率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9例T1期RC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NSS治疗112例,接受RN治疗97例,对其进行了随访,比较接受NSS和RN治疗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通过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变化和慢性肾脏疾病(CKD)发生情况判断患者术后肾功能变化。结果 RN治疗患者肿瘤大小大于NSS治疗患者,肿瘤分期高于NSS治疗患者,手术时间短于NSS治疗患者,住院天数多于NSS治疗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SS治疗患者的5年、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5.7%和87.0%,分别高于RN治疗患者的83.7%、7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及术后3、6、12、24个月RN和NSS治疗患者e GFR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且术后同时间RN治疗患者的eGFR水平均明显低于NSS治疗患者,术后1天及术后3、6、12、24个月NSS治疗患者CKD发生率均明显低于RN治疗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T1期RCC患者,接受NSS治疗患者的总生存率及肾功能均优于接受RN治疗患者,在条件允许时,应优先选择NSS治疗RCC。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相关因子1(MTA1)与细胞角蛋白19(CK19)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80例结肠癌患者的结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MTA1及CK19的表达,分析两者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采用慢病毒感染法、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分别建立MTA1过表达及敲除MTA1的结肠癌HCT116细胞系及对应的对照细胞系(分别命名为HCT116MTA1、HCT116crMTA1、HCT116control 1、HCT116crMTA1control 2),利用RNA干扰技术、质粒转染法分别在HCT116MTA1、HCT116crMTA1细胞中敲降、过表达CK19,并构建对照细胞系(分别命名为HCT116MTA1siCK19、HCT116crMTA1CK19、HCT116MTA1control、HCT116crMTA1control)。通过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MTA1、CK19表达的改变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利用c BioPortal数据分析平台筛选与MTA1和CK19表达均相关的基因,对所获得的基因集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结肠癌组织中MTA1、CK19评分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TA1与CK19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490,P<0.01);在MTA1过表达的HCT116MTA1细胞中CK19表达上调,而在敲除MTA1的HCT116crMTA1细胞中CK19表达下调。与MTA1和CK19表达均相关的基因富集在细胞黏附、m RNA剪接、细胞代谢、蛋白质合成等过程。结论MTA1与CK19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MTA1可通过上调CK19表达促进结肠癌细胞HCT116的侵袭。  相似文献   

18.
汪晓巍  白伊娜  陈梅  李丽平 《癌症进展》2019,17(10):1164-1166,1194
目的探讨膀胱癌(BCa)患者尿沉渣中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基因的表达情况及其对BCa患者的诊断效能。方法收集52例初发BCa患者(BCa组)、55例膀胱炎患者(CTR1组)和53例健康者(CTR0组)的尿液标本,提取尿沉渣中总RNA,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测定NLRP3、细胞角蛋白20(CK20)的mRNA表达水平。比较3组受试者尿沉渣中NLRP3 mRNA、CK20 mRNA的表达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NLRP3、CK20基因对BCa的诊断价值。结果BCa组尿沉渣中NLRP3 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CTR0组和CTR1组(P<0.01);BCa组尿沉渣中CK20 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CTR0组(P<0.01);BCa组尿沉渣中CK20 m RNA的表达量高于CTR1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LRP3基因、CK20基因单独及两者联合检测用于诊断BCa的灵敏度分别为47.4%、50.0%、61.5%,特异度分别为86.5%、82.0%、75.9%。结论NLRP3基因可以作为潜在的肿瘤标志物用于BCa的临床诊断,但还需要大样本量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Dr. Binghe Xu is the Professor and Director of Breast Cancer Section, Department of Medical Oncology; Deputy Director, Department of Medical Oncology, Cancer Hospital &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Chief, Lab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GCP Center of Cancer Hospital, CAMS.He earned his M.D. degree from Hubei Medical University in 1982 and Ph.D. degree from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in 1999.  相似文献   

20.
随着靶向药物如蛋白酶体抑制剂(PI)、免疫调节剂(IMiD)以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在临床的应用,患者的预后得到了很大改善。但目前多发性骨髓瘤(MM)仍不可治愈,疾病最终会进展或复发。因此,研发不同作用机制的新药以及改良治疗方案以消除肿瘤克隆,提高缓解深度至关重要。目前,国外新药研发方兴未艾,虽然这些新药大多处于临床试验的不同阶段,试验早期的数据显示,新药使得MM患者获得了更深、更持久的缓解,且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较为可靠,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其中,多种新药联合PI或IMiD的治疗方案有望为MM提供新的治疗选择。文章就近年来MM的靶向新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