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中枢性协调障碍的影响。方法: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48例为2002—01/2004—02十堰市人民医院收治,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9例采用神经发育疗法治疗(Vojta法,Bobath法);感觉统合训练组29例,在传统神经发育疗法基础上运用感觉统合训练,根据评估结果和婴幼儿发育情况决定控制感觉输入的方案,由有经验的治疗师施行,家长同意此治疗方案并参与训练。两组均训练1次/d,30min/次,10-15d为1个疗程,要求坚持3个疗程以上。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分5个功能区,评价1~3功能区得分,得分越高,功能越好)评估运动功能,盖塞尔发育量表评估患儿应人能、应物能、动作能、言语能各部分的发育商。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48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得分:感觉统合训练组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3865.33&;#177;1108.47,2855.79&;#177;1207.16,t=3.26,P〈0.01),1~3功能区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②盖塞尔发育量表评估结果:感觉统合训练组治疗后应人能、应物能、动作能、言语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54.65&;#177;23.16,5240&;#177;19.75;49.60&;#177;95.11,44.00&;#177;23.32;59.80&;#177;25.06,52.30&;#177;22.37;57.85&;#177;23.45;53.10&;#177;21.66,P均〈0.05)。结论:在传统神经运动疗法基础上运用感觉统合训练,能有效提高粗大运动功能,尤其在改善发育商方面,可明显提高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Rood技术合并传统运动疗法训练对脑损伤综合征患儿的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并与单用传统运动疗法训练相比较。方法:选择2004-06/12在湖南省儿童医院住院的0~1岁脑损伤综合征患儿70例,随机分为Rood疗法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运动疗法(Bobath,Vojta法)进行训练,Rood疗法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Rood技术,包括经皮易化技术、本体感受性易化技术和特殊抑制技术,严格一对一训练,每周一至周六,1次/d,40min/次,1个月为个小疗程,3个月为1个大疗程。治疗前和治疗1,3个月时采用盖塞尔智力量表中适应性和大运动行为(每项得分>85分为正常)评价患儿运动功能。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70例患儿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盖塞尔智力量表适应性行为得分: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时无差异(P>0.05),治疗3个月时Rood疗法组得分高于对照组(95.18±9.03,84.73±6.56,t=3.107,P<0.05),且两组得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01)。②盖塞尔智力量表大运动行为得分: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时无差异(P>0.05),治疗3个月时Rood疗法组得分高于对照组(96.26±8.80,85.64±6.53,t=3.219,P<0.05),且两组得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01)。结论:联合应用Rood技术和传统运动疗法及单用传统运动疗法训练都能显著提高脑损伤综合征患儿的运动功能,但合并应用Rood技术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水疗配合感觉统合训练在脑性瘫痪(脑瘫)儿童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院156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感觉统合训练组(对照组,n=78)和水疗联合感觉统合训练组(观察组,n=78)。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疗程后肌张力[改良Ashworth量表(MAS)]、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粗大运动功能[粗大运动功能测评表(GMFM-88)]、独立性[儿童功能独立检查(WeeFIM)]、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大脑中动脉(MCA)收缩期峰值流速(Vs)、平均血流速度(Vm)]差异。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M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BBS、GMFM-88、WeeFIM评分及MCA的Vs、Vm检测结果则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水疗配合感觉统合训练疗法可改善脑瘫患儿肌张力和脑血流状态,并提高其平衡能力及独立性,也对促进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发育有利。  相似文献   

4.
王谦  罗蓉  张莉 《华西医学》2010,(9):1714-1716
目的为脑瘫合并智力低下患儿的功能康复训练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模式。方法 2007年8月20日选择1例3岁的脑瘫合并智力低下患儿,采用以感觉统合训练为主的综合康复方法,包括感觉统合训练、儿童悬吊运动训练、儿童神经发育促进技术和家庭康复训练,治疗3个月。依据Peabody粗大运动发育量表(PDMS-2,GM)进行康复评定。结果 PDMS-2评分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既定康复目标。结论感觉统合训练对脑瘫合并智力低下患儿的功能康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规范、系统的综合康复治疗使脑瘫患儿获得最大限度的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5.
电刺激小脑顶核超早期干预中枢性协调障碍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并神经发育疗法超早期对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CCD)的疗效。方法对86例CCD患儿(年龄0~6个月)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1例。治疗组采用电刺激小脑顶核、神经发育疗法及家庭干预措施治疗;对照组采用神经发育疗法及家庭干预措施;所有病例在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用上海Gesell发育量表及粗大运动功能测量(GMFM)对运动功能及发育商进行评估。结果超早期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为80.0%(χ2=4.73,P<0.01);治疗组在动作能、应物能及应人能三个能区的发育商分别进步(9.25±1.85)、(7.9±2.01)、(7.41±1.45),优于对照组(7.15±1.54)、(6.12±1.47)、(6.13±1.54)(均P<0.05)。结论对CCD患儿超早期实施电刺激小脑顶核可促进其动作、应人、应物的发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和推拿配合神经发育学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病例纳入标准,选择痉挛型脑瘫患儿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仅给予神经发育学疗法治疗,治疗组在神经发育学疗法的基础上,同时给予针刺和推拿治疗。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8周。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总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01),且治疗组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改善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针刺和推拿配合神经发育学疗法能显著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且疗效高于单纯神经发育学疗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感觉统合训练对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儿童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选择2000-01/2005-01淄博市第五人民医院儿童心理门诊就诊并诊断为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需要进行康复治疗的患儿5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两组均接受药物哌甲酯的治疗,实验组同时引入感觉统合训练,疗程10周。于治疗前、治疗后10周末采用儿童感觉统合评定量表,评定患儿大肌肉平衡能力、触角防御能力、本体感、学习能力方面感觉统合情况。结果:所有患儿均完成治疗及量表评定,进入结果分析。感觉统合量表评定: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大肌肉平衡能力、触角防御能力、本体感不佳、学习能力不足方面量表评分均值接近;治疗后实验组大肌肉平衡量表评分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41.92±9.23,36.74±9.60,t=2.02,P<0.05);触角防御能力评分均值提高(44.32±9.98,38.72±10.32,t=2.03,P<0.05);本体感不佳评分均值改善(45.54±9.22,39.99±9.23,t=2.21,P<0.05);学习能力不足评分均值改善(41.89±11.39,35.62±11.36,t=2.02,P<0.05)。结论:在用药的基础上感觉统合训练可提高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患儿的康复疗效,优于单独用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实验,探讨运动再学习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并与神经发育疗法相比较.方法选择2003-02/2004-08在十堰市太和医院康复中心治疗的61例年龄<70岁、病程在1个月以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以抽签法分为运动再学习组31例和神经发育疗法组30例.运动再学习组接受以运动再学习疗法为主的康复治疗程序,包括上肢功能训练、口面部功能训练、从仰卧到床边坐起训练、坐位平衡训练、站起与坐下训练、站位平衡训练和行走训练;神经发育疗法组接受以神经发育疗法为主的康复治疗,以Bobath疗法为主,分迟缓阶段、痉挛阶段以及相对恢复阶段3个不同时期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同时接受针灸疗法和失神经治疗.所有患者在出、入院时均采用脑卒中病损评价量表评估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共10项,每项0~15分不等,满分100分,<60分为不能自理)评定日常生活能力,同时记录住院时间.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61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住院时间运动再学习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神经发育疗法组[(25.29±13.63),(45.27±25.62)d,t=3.7843,P<0.05].②脑卒中病损评价量表得分两组出院时均较入院时显著增加(P<0.01),但运动再学习组治疗前后评分变化率(差值/住院时间)显著高于神经发育疗法组(0.85±0.60,0.46±0.27,P<0.01).③Barthel指数得分两组出院时均较入院时显著增加(P<0.01),但运动再学习组治疗前后评分变化率显著高于神经发育疗法组(1.69±1.00,0.66±0.25,P<0.01).结论运动再学习疗法能够显著促进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与神经发育疗法比较,提高了康复效率.  相似文献   

9.
应用Rood技术改善脑损伤综合征患儿的运动功能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Rood技术合并传统运动疗法训练对脑损伤综合征患儿的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并与单用传统运动疗法训练相比较。方法:选择2004—06/12在湖南省儿童医院住院的0-1岁脑损伤综合征患儿70例,随机分为Rood疗法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运动疗法(Bobath,Vojta法)进行训练.Rood疗法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Rood技术,包括经皮易化技术、本体感受性易化技术和特殊抑制技术,严格一对一训练,每周一至周六,1次/d,40min/次,1个月为1个小疗程,3个月为1个大疗程。治疗前和治疗1,3个月时采用盖塞尔智力量表中适应性和大运动行为(每项得分〉85分为正常)评价患儿运动功能。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70例患儿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盖塞尔智力量表适应性行为得分: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时无差异(P〉0.05),治疗3个月时Rood疗法组得分高于对照组(95.18&;#177;9.03,84.73&;#177;6.56,t=3.107,P〈0.05),且两组得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01)。②盖塞尔智力量表大运动行为得分: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时无差异(P〉0.05),治疗3个月时Rood疗法组得分高于对照组(96.26&;#177;8.80,85.64&;#177;6.53,t=3.219,P〈0.05),且两组得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01)。结论:联合应用Rood技术和传统运动疗法及单用传统运动疗法训练都能显著提高脑损伤综合征患儿的运动功能,但合并应用Rood技术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悬吊运动训练结合家庭姿势管理对痉挛型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 方法 选取痉挛性脑瘫患儿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等分为对照组、悬吊运动训练组和联合干预组,每组患儿30例。3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悬吊运动训练组患儿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悬吊运动训练(每日1次,每次30 min,每周训练5 d,连续训练6个月),联合干预组患儿在悬吊运动训练组训练方案的基础上再增加家庭姿势管理。于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治疗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Berg平衡平衡量表(BBS)和脑瘫儿童ADL能力评定量表分别评估3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ADL能力。 结果 治疗后,3组患儿的GMFM-D评分、GMFM-E评分、BBS评分和ADL评分均优于组内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悬吊运动训练组和联合干预组治疗后的上述各项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且联合干预组治疗后的GMFM-D评分、GMFM-E评分、BBS评分和ADL评分分别为(33.37±2.54)分、(44.07±2.61)分、(35.77±2.52)分、(68.33±4.11)分,均显著优于悬吊运动训练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悬吊运动训练结合家庭姿势管理可显著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ADL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