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右心衰是心脏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心脏移植患者术后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我院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抢救心脏移植术后严重右心衰患者1例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2.
肺移植围麻醉期处理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外科学最令人瞩目的进展是器官移植术,随着手术技术和围术期麻醉处理的进步以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近年来肺移植的成功率迅速提高,成为肺疾病终末期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
自1967年首例人类心脏移植成功以来,心脏移植从试验阶段过渡到临床应用阶段,但发展比较缓慢。随着免疫排异反应的研究、低温和体外循环的应用、原位移植方法的确立、麻醉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脑死亡标准的确定和供心保护研究的进展,才使临床应用得以持续发展。目前心脏移植技术日益成熟,是终末期心脏病的有效治疗措施。本综述旨在探讨此类患者围术期麻醉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脏移植手术中造成右心功能不全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11例实施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手术病人监测围手术期肺动脉压力、肺循环阻力、中心静脉压和右心功能.预防性给予前列腺素E1,术后吸入NO.结果:本组病例无死亡,11例病人术中肺动脉压力有所下降,中心静脉压均有不同程度升高,1例病人出现右心功能不全表现.结论:术前正确评估肺动脉压力和右心功能,采取综合措施积极有效地降低肺动脉压,减轻右心负荷是避免或减轻右心功能不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6.
为分析低体重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下称先心病)合并重症肺高压的麻醉处理,选择102例低体重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择期行先心病矫治手术的患儿,所有患者围术期连续监测血压、心率、氧饱和度等。结果,患者在低温心脏停跳下或浅低温搏动下行缺损修补术,麻醉诱导及维持过程平稳,有65例阻断升主动脉,余未阻断。开放升主动脉后56例自动复跳,9例经除颤复跳,有3例在修补完缺损后因无法停机,最终强行停机于术后数小时死亡,有1例术后因肾衰而放弃治疗出院,余痊愈出院。认为对该种病人应及早手术,术中加强心肌保护,维持适度的体循环压力,注意避免使用对心肌抑制较重和引起肺血管收缩的药物,加强呼吸及体外循环管理,合理使用正性肌力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心脏移植围手术期的初步经验。方法:3例扩张性心肌患者进行了双腔静脉法的同种原位心脏移植,围手术期间对于受体的维护、供心离体时间长的保护、血流动力学的支持、抗排异反应及感染方面的处理。结果:3例患者均存活,心功能由Ⅳ级提高到Ⅰ~Ⅱ级,未发生排异及感染等并发症,随访结果良好。结论:选择合适的供体和受体、良好的供心保护技术、有效的血流动力学支持、抗排异反应方案得当、防止感染是围手术期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胡双飞  楼正 《浙江医学》1998,20(10):617-618
1997年6月我院进行了1例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手术,术后患者心功能良好,已存活1年余,现将麻醉处理情况报道如下。 病例介绍 患者男,38岁,体重53kg。因心衰反复发作,3月前病情加重入院。诊断:扩张型心肌病(终末期),心功能Ⅳ级。术前检查:X线胸片示心脏呈普大型,心胸比率0.73。心电图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室肥大。  相似文献   

9.
<正> 本文叙述了进行心脏移植17例的麻醉处理。患者患有严重的左右心室衰竭及肺高压,小心给予安定和吗啡为良好的诱导方法,喷可罗宁是插管和维持麻醉的理想肌松剂,气管导管遵守消毒技术,相对少量的吗啡和安定,合并50%氧化亚氮进行维持麻醉是令人满意的。灌注后问题较少,但对低  相似文献   

10.
患男,47岁。因患病毒性心肌炎导致扩张性心肌病,确诊为终末期扩张性心肌病、全心功能衰减、心功能Ⅳ级;且伴有中度肺动脉高压、糖尿病、轻度肝功能不全。胸片示心胸比为0.80。超声心动图示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0.20,左室直径为(收缩期衔展期)78/71mm。右心导管监测示肺动脉压为47/25(37)mmHg(1mmHg=0.133  相似文献   

11.
张小丽  周激 《中外医疗》2010,30(17):18-18,63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临床麻醉的处理方法。方法对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前来我院进行手术的100例高血压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结果术中出现室性早搏6例,心动过速7例,未发生心脑血管意外。术中血压均较平稳,麻醉效果良好。结论高血压病人手术时,选择全身麻醉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分析背驮式肝移植术门脉高压症患者血液动力学改变.方法 20例门脉高压症终末期患者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行背驮式肝移植术.并记录手术开始后30 min、无肝期5 min、无肝期30 min及新肝期3 min、新肝期10 min、新肝期30 min的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平均压(MPAP)、肺动脉楔压(PAWP)、心脏指数(C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血液动力学指标.结果无肝期MPAP、PCWP、CVP均低于手术开始后30 min(P〈0.05),但SVI、CI减少不明显,无肝期血液动力学基本平稳;在新肝开放后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明显,MPAP、PCWP、CVP升高(P〈0.01),CI降低,肺动脉平均压(MPAP)和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增高(P〈0.05).结论背驮式肝移植术门脉高压症患者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明显,应加强此术式血液动力学的监测和管理,特别是在新肝开放后,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背驼式原位肝移植术病人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电解质、酸碱度及凝血功能的变化和相应的麻醉处理。方法 背驼式原位肝移植病人14例,ASAⅡ~Ⅴ级,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术前凝血功能障碍者则采用静吸复合全麻。静脉给予眯唑安定、芬太尼、依托眯酯及阿曲库铵诱导,术中异氟醚吸入及持续静脉输注异丙酚、芬太尼、阿曲库铵及硬胰外输注罗哌卡因维持麻醉。分别监测术前(T0)、无肝前期(T1)、无肝期30min(T2)、新肝期即刻(T3)及新肝期30min(T4)5个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压(PAP)、肺动脉毛细血管楔压(PCWP)、凝血功能及血气和生化功能指标。并观察记录术中的尿量和出入量。根据背驼式原位肝移植各期的不同特点,给予相应的麻醉处理治疗。结果 T2的HR与T0相比有较明显的增快,而在T3时点则明显降低;T2、T3时点MAP与T0时点相比则有显著降低,尤以T3最为显著(P〈0.01)。T2和T3的CVP、PAP及PCWP与T0相比有显著降低(P〈0.01)。从T0至T3时点血小板计数(PLT)呈现进行性减少,而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则有进行延长的趋势(P〈0.01),直至T4时点又分别出现PLT回升而PT、APTT及TT则又缩短的趋势。T3的血钾和T0相比有明显的增高,而T3的血钙则出现明显的降低,T3时点的PH值和BE值与T0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O.01)。结论 及时、积极、具有针对性的临床处理措施是维持背驼式原位肝移植病人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电解质和酸碱度平衡以及改善其凝血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肺动脉高压是临床较常见的疾病,死亡率很高,目前主要采用抗凝剂和血管扩张剂治疗.但是效果不理想,无法改变肺血管重塑,不能改善预后。通过移植干细胞形成新生血管取代病变的肺动脉血管,建立侧支循环,有效减轻肺动脉高压和肺组织病变程度,有望治愈本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27例肝移植术(OLT)后患者行非肝脏手术的临床麻醉经验,探讨其特点。方法2003年2月—2007年6月共有27例OLT术后患者施行了非肝脏手术,其中,术后早期开腹探查8例,腰椎肿瘤14例,神经纤维瘤3例,上臂肿瘤1例,肾上腺肿瘤1例,5例合并高血压。男性22例,女性5例。26例患者采用了静吸复合全身麻醉;1例患者采用臂丛神经阻滞。结果术后早期开腹探查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02±33)min,19例非肝脏手术时间为(1564-21)min;早期开腹探查术术后拔管时间平均为(304-21)min,非肝脏手术术后拔管时间平均为(184-11)min;早期开腹探查术术中出血平均为(2824-198)ml,非肝脏手术术中出血平均为(8374-221)ml,术中8例患者输血。全部患者均未使用去氧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所有患者无围术期死亡;术后无肺部感染和其他部位感染;术后无一例发生肝、肾功能衰竭;术后未发生一例急性排异反应。结论OLT术后患者再手术的麻醉选择应考虑多方因素,围术期应保持血流动力学平稳,保护肝脏功能,防治感染等。  相似文献   

16.
原位肝移植术麻醉管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的麻醉管理。方法 :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 ,术中加强监测血液动力学、血气、血生化、凝血功能、体温、血糖、出血量和尿量。结合肝移植术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期的特点 ,给予相应的麻醉处理。结果 :血液动力学和酸碱平衡在无肝期和新肝早期出现剧烈改变 ;围术期电解质变化突出在血钾和血钙上 ;无肝期血糖升高 ,新肝期血糖逐渐下降 ;凝血功能有一定程度的紊乱 ,需及时补充凝血因子 ,适当使用止血药物 ;术中体温变化明显 ,需及时处理。结论 :肝移植麻醉中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随时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紊乱 ,加强血气、生化及凝血功能的检测与调控是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同种原位心脏移植三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3例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术的成功经验和教训。方法3例终末期扩张性心肌病人接受标准法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术,供心保护液为4℃ Stanford大学溶液或冷血保护液。免疫抑制治疗采用赛尼哌加“三联”方案。结果3例供心移植完成后均自动复跳,循环稳定,2例术后至今未发生明显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心功能1级,已恢复正常工作;1例于术后14天死于多脏器功能不全(MOF)。结论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扩张性心肌病的有效方法,选择合适的供心及其保护是手术成功的前提,重视围术期处理,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和慎密的随访是移植成功和患者长期存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35例剖宫产手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行刮宫产术的麻醉处理过程。方法对35例妊高征患者在围术期采取一系列救治措施:①有效防治子痫发作;②麻醉诱导要求占时短,循环干扰少,能有效抑制有害应激反应和消除病人的精神紧张和不安,消除因疼痛而引起血压继续升高;③合理降低高血压,改善血流动力学,避免术中发生高血压危象;④改善肾脏及子宫血流灌注;⑤避免或慎用对新生儿呼吸有抑制作用的麻醉药。结果全组病例经麻醉处理后,循环稳定,均无发生任何并发症,经术后进一步积极支持治疗后全部康复。结论术前全面了解病情,充分完善术前准备,选择合理的麻醉方法,围术期对患者的合并症进行积极治疗,采取止惊、降压、强心、扩容等综合措施,是提高妊高征患者麻醉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手术麻醉管理的经验和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4月至2012年12月昆明市延安医院7例终末期心脏病患者的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手术.全麻诱导遵循分次小量渐增剂量的用药原则,麻醉维持采用芬太尼为主的静吸复合麻醉,体外循环下实施心肺联合移植手术.结果 7例患者麻醉过程平稳,手术过程顺利.例1、例2和例5患者生存至今,已分别存活10 a、9 a和5 a;例3患者术后存活1 a;例4和例6患者死于移植术后右心衰、急性排斥反应;例7患者死于停机困难、严重低心排.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合理的麻醉方法和药物,维持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及时有效处理右心功能不全和低心排是心脏移植手术麻醉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讨论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围术期护理的措施和要点.[方法]总结31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呼吸道及血流动力学的观察和护理情况.[结果]除2例死亡,病死率为6%外,其余康复出院.[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围术期护理特别是呼吸道护理对于手术的成败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