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观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法,将8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分成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组和传统方式治疗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种、发病年限上均无统计学意义,连续治疗14 d后进行营养状况评价(人体测量、实验室检查),并通过临床症状的改善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白蛋白明显升高,血气分析明显改善,体重明显增加,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明显改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提高,电解质紊乱纠正,肺功能、血气分析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胡大碧  邱明  杨秀江 《重庆医学》2012,41(19):1978-1980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营养疗法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成两组,A组:营养疗法29例,予以血浆、脂肪乳、氨基酸等加强静脉营养;B组:非营养疗法28例。两组其余治疗(包括持续低流量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止咳化痰、强心利尿等对症处理)基本相同。结果治疗后,A组患者较B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病死率明显降低,血气分析明显改善,血清清蛋白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疗法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治疗中取得较满意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黄志成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6):76-76,78
目的探讨静脉营养支持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止咳化痰、强心利尿等对症处理,治疗组加用脂肪乳、氨基酸及高渗糖等静脉营养,对照组仅予以不含以上3种成分的同等能量的液体。10d后观察疗效。结果WT、CHT、ALB、TLC、FEV1.0/FVC以及血气分析,同组间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改善(分别为P〈O.05、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P〈0.01)。结论静脉营养支持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治疗中取得满意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对照组14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联合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及肺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白蛋白明显升高,肺功能明显改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营养支持疗法可明显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提高,肺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静脉营养支持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两组均根据病情需要给予抗感染、氧疗、支气管扩张剂、化痰、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等治疗。治疗组在正常要素饮食基础上,予白蛋白、脂肪乳,复方氨基酸等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疗程2周。对照组仅给予正常要素饮食,不行以上静脉营养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体重变化百分比、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免疫球蛋白IgG、IgM、IgA等指标变化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可明显改善AECOPD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力,降低患者感染持续时间、严重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米力农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所有患者在吸氧、抗感染、解痉、改善通气、纠正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等综合治疗同时,治疗组给予米力农注射液,具体方法:米力农10mg溶于2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7d为1疗程。治疗组不常规应用洋地黄类及利尿剂,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同时给予利尿强心治疗。结果米力农治疗组的心功能改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米力农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疗效可靠,在缩小右室内径及X线心胸比例、改善血气分析结果方面优于洋地黄。  相似文献   

7.
刘士顺 《中外医疗》2009,28(33):23-23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以中药疗法结合尝规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抗炎、解痉等)。治疗1周后观察2组疗效。结果2组均能改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症状,但治疗组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症状的改善,患者及医生对病情的总体评价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疗法结合常规治疗能有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米力农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所有患者在吸氧、抗感染、解痉、改善通气、纠正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等综合治疗同时,治疗组给予米力农注射液,具体方法:米力农10mg溶于2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7d为1疗程。治疗组不常规应用洋地黄类及利尿剂,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同时给予利尿强心治疗。结果 米力农治疗组的心功能改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米力农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疗效可靠,在缩小右室内径及X线心胸比例、改善血气分析结果方面优于洋地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二氧化碳潴留(Ⅱ型呼衰)疗效.方法:将该科2016年接受治疗的30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二氧化碳潴留(Ⅱ型呼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50例,治疗组采用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气分析中PH、PaCO2、PaO2改善数值.结果:治疗组血气分析中PH、PaCO2、PaO2改善数值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二氧化碳潴留(Ⅱ型呼衰)效果显著,能明显纠正患者的血气分析,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银杏达莫与氨氯地平联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静脉滴注,氨氯地平口服.对照组采用禁盐限水、抗感染、吸氧、强心利尿、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常规疗法.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症状、体征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 在给予常规疗法的同时联合应用银杏达莫及氨氯地平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效果明显,是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右心衰竭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68例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检测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血清尿酸及动脉血气分析,根据心功能状况将患者分成3组:A组心功能Ⅰ~Ⅱ级,B组心功能Ⅲ级,C组心功能Ⅳ级(NYHA心功能分级法),并与正常对照组50例比较。结果:治疗前肺心病组血尿酸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3组不同程度心力衰竭肺心病患者的血尿酸比较:C组与A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C组与B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B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周后,随着缺氧的改善,肺心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1)。结论:血尿酸水平高低与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程度有关。血尿酸测定可作为评估肺心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期患者营养支持前后的蛋白质营养状况及呼吸功能。方法:选择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经鼻喂管肠内营养支持2周,其中试验组采用低碳水化合物营养制剂,对照组采用正常匀浆制品。比较两组营养支持前后营养及免疫指标体重(BW)、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P)、血红蛋白(HB)、淋巴细胞计数(LYM)和呼吸功能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变化。结果:两组各项营养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PaO2、PaCO2与治疗前比较及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肠内营养支持能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蛋白质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短期低碳水化合物营养支持能促进肺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多索茶碱片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慢性肺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均常规抗感染,氧疗,止咳,祛痰,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等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多索茶碱片、厄贝沙坦口服,对照组用适量的洋地黄强心及小剂量的利尿剂,减轻心脏负荷等对症治疗,均以7天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观察两组的血压、呼吸、心率、心功能、肺功能及血气分析、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不良反应等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病情明显好转,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索茶碱片联用厄贝沙坦对于改善慢性肺心病患者的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辜玉刚  温尔刚  余小炯 《西部医学》2010,22(8):1438-1440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2例SAP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31例和常规治疗组(常规组)31例。观察两组治疗结果及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 2周后,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CTSI较前显著降低,且EN组的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营养支持后两周EN组的血糖、血清白蛋白、血钙和血肌苷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EN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缩短,中转手术率、感染率、病死率方面也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EN治疗SAP疗效优于常规治疗,且安全、可行,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4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NIPPV治疗,观察NIPPV治疗前、后患者呼吸、心律、血气指标变化和病情改善程度;对照组30例予以常规治疗。结果试验组经NIPPV治疗后患者呼吸、心率及血气分析等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NIPPV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聂晓红  熊曙光 《四川医学》2013,(8):1125-1127
目的探讨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0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40例单纯性肺心病(肺心组,A组)以及58例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呼衰组,B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FT3、FT4和TSH水平,同期测定血气分析,分析FT3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组及B组治疗前患者FT3、FT4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治疗后甲状腺激素水平则基本恢复,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A组治疗后FT3水平增加明显(P〈0.05);B组治疗后稳定期的患者FT3、FT4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上升(P〈0.01、P〈0.05),而死亡者的FT3、FT4和TSH水平则较稳定期显著降低(P〈0.05)。FT3与PaO2成正相关(r=0.574,P〈0.01),与PaCO2呈负相关(r=-0.412,P〈0.05)。结论肺心病尤其是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存在着明显血清甲状腺素水平的降低,甲状腺素水平对肺心病病情严重性和预后有重要的预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戊乙奎醚吸入治疗急性加重期COPD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吸入盐酸戊乙奎醚的疗效。方法:45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治疗组24例,两组均予吸氧、抗感染、静脉滴注氨茶碱等治疗,治疗组另给予盐酸戊乙奎醚0.5ml加入生理盐水4ml雾化吸入,每天2次。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7天后测定患者肺功能及动脉血气。结果:两组治疗前,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均无明显不同(P>0.05);两组治疗后,肺功能及动脉血气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动脉氧分压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雾化吸入盐酸戊乙奎醚能明显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肺功能及动脉血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发营养不良患者的静脉营养支持效果。方法将60例COPD患者分为对照组26例和营养组34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解痉、平喘、常规饮食等治疗,营养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营养疗法,根据基础能量消耗(BEE)计算每日的热量供应,选用葡萄糖、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脂肪乳剂、电解质等肠内营养结合肠外营养的途径治疗2周。结果营养组VC、FEV1、MMEF、MVV等常规肺功能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COPD患者尽早给予营养疗法,可改善患者的营养不良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支持对合并营养不良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中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肺功能变化等指标的变化情况,为临床治疗COPD营养不良提供依据.方法 82例营养不良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6)和对照组(n=36).对照组使用抗生素和/或机械通气、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基础治疗配合肠内营养.治疗组加用肠外静脉营养支持,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肺功能变化.结果 入院时两组患者血清中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FEV1、FVC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FEV1、FVC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仅有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三项参数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FEV1、FVC等指标参数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对照组平均住院(17.5±3.0)天,观察组平均住院(16.0±3.0)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 营养支持治疗可明显改善营养不良COPD患者肺功能和低蛋白血症,与单纯肠内营养相比,肠外营养配合肠内营养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支持对需要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diseases,COPD)患者的营养免疫状况、心功能指标以及疗效转归等的影响。方法需无创机械通气的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营养不良患者72例,分为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组(A组,n=38)和对照组(B组,n=34)。B组采用常规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经鼻饲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期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气分析、营养指标、血淋巴细胞总数(TLC)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CP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脑钠肽(BNP)及脑钠肽前体(pro-BNP)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A组临床疗效(好转率、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和血气分析、营养状况(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实际体质量占理想值的百分比IBW%等)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改善情况均优于B组(P<0.05);经治疗后,A组患者血清中COPD相关炎症指标CPR、TNF-α较B组更早呈现下降趋势,pro-BNP、BNP也显著性低于B组。结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有效改善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营养状况,改善免疫状况,有助于及早控制COPD炎症反应,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