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小儿体表血管瘤28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治疗小儿体表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患儿年龄、病变部位等不同,使用不同浓度、剂量的平阳霉素治疗单纯性、混合性血管瘤286例.1次未愈者,2周重复注射1次,2~5次为1个疗程.结果:286例患儿326个瘤体,经6个月至1年的随访,治愈率47.6%,显效率29.7%,总有效率89.9%.结论:本方法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少,适合小儿体表草莓状血管瘤、混合性血管瘤的使用.  相似文献   

2.
成人体表血管瘤瘤体内注射平阳霉素疗效评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治疗成人体表血管瘤的效果。方法 对27例成人不同部位的体表血管瘤。采用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结果 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对成人头面颈部海绵状及混合性血管瘤效果较好,对其它类型的血管瘤以及躯干和四肢的任何类型血类瘤效果较差。结论 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对成人仅适用于头面部海绵状及混合性血管瘤,其它类型及其它部位的体表血管瘤不宜选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瘤体内注射治疗小儿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疗效。方法对20例小儿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行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瘤体内注射治疗。结果随访1年,20例中治愈15例(75%),有效4例(20%),好转1例(5%)。结论 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瘤体内注射治疗小儿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两种方法治疗小儿血管瘤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激光和药物注射两种方法治疗小儿血管瘤,以探讨两种治疗方法对不同类型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将1286例、1564个瘤体分成两组,分别进行激光凝固治疗和药物局部注射治疗。两种疗法均能有效地治疗小儿血管瘤,总有效率达98%。对于毛细血管瘤激光疗法一次性治愈率达86%,优于药物注射法(P<0.01);而海绵状血管瘤药物注射法优于激光疗法(P<0.01);混合性血管瘤的疗效介于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之间;对蔓状血管瘤采用瘤体主要供血动脉插管,药物(平阳霉素)分次注射,效果显著。提示,对部位较浅的毛细血管瘤采用激光疗法较佳,部位较深的海绵状血管瘤和混合性血管瘤采用药物(平阳霉素)注射疗效较高,蔓状血管瘤只有用瘤体供血动脉插管,药物(平阳霉素)分次注射才能取得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小儿体表血管瘤的临床疗效观察与护理配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1997年1月。2008年1月以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小儿体表血管瘤165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结果经过6.12个月(平均10.83个月)随访,总有效率为97.09%,不同类型血管瘤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海绵状血管瘤疗效最好,依次为草莓状血管瘤,混合性血管瘤,葡萄酒色斑痣疗效最差。本组发生局部溃破54例,发热有418例,过敏性休克3例。结论平阳霉素治疗小儿体表血管瘤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易为患者接受。注射前应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注射后应积极评估应用平阳霉素引起的不良反应并对症治疗,及早防治各项并发症的发生,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小儿体表特殊位置血管瘤局部注射平阳霉素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平阳霉素行小儿体表特殊位置血管瘤局部注射的疗效。方法:将平阳霉素8mg用生理盐水3mL~5mL溶解,以皮试针头分点刺入瘤体回抽有血后可注药至瘤体苍白和肿胀为准。间隔2周~3周复诊,根据治疗效果决定是否再次注射,总药量不超过40mg。结果:65例患儿经平阳霉素注射治疗随访3个月~1年,治愈率78.4%,显效率12.3%,总有效率90%。全身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小儿体表特殊位置血管瘤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分析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配伍瘤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260例,采用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配伍注射治疗。用地塞米松5mg/1ml,配平阳霉素8mg,加2%利多卡因4mg,按体表瘤体面积每1cmx1cm注射1ml混合液计算计量,进行瘤体内注射。每隔10天注射1次,3—5次为一疗程,未愈者可重复联合治疗。结果:治疗后经半年至两年的随访,治愈203例(78.1%),基本治愈41例(15.8%),好转16例(6.1%),有效率100%。结论:平阳霉素与地塞米松配伍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具有疗程短,不良反应小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可靠、简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治疗小儿体表血管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采用平阳霉素行小儿体表血管瘤注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平阳霉素配为1%浓度,用带第4号针头注射器吸取适量药液,根据血管瘤大小直接注射至瘤体内,直至瘤体表面发白肿胀为止。每1~2周注射一次,每次量不超过6mg。结果:182例患者经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后,随访3个月到1年。治愈率49.5%、显效率38.5%、总有效率88%。除部分患儿注射局部肿痛外,全身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治疗小儿体表血管瘤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铜针留置结合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小儿海绵状血管瘤的效果,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对35例小儿体表海绵状血管瘤采用铜针留置结合平阳霉素注射治疗,根据Acharer分级标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35例患儿随访3~16个月,优23例,良11例,中1例,优良率为97.14%.结论 铜针留置结合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小儿海绵状血管瘤疗效确切,方法安全、简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治疗患者体表血管瘤的临床治疗.方法 检查血象,对较大血管瘤者作胸透检查,结果 无明显异常者可为治疗对象.将平阳霉素10mg溶于无菌用水3ml~5ml备用.每次注药量不超过10mg.小面积血管瘤直接用皮针刺入注药,以注射到血管瘤变苍白和肿胀为宜;大面积血管瘤可分点注入,1次未能消退者可在7天~10天后重复注射,总量不超过50mg;海绵状血管瘤应穿制抽出鲜血后注药.结论 本方法疗效可靠,副作用小,适合患者体表单纯性、混合性、海绵状血管瘤的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平阳霉素治疗海绵状血管瘤后的病理变化及疗效,为阐明平阳霉素治疗海绵状血管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4例咽喉部海绵状血管瘤进行瘤内平阳霉素注射并随访观察疗效,同时对平阳霉素注射后的瘤体组织进行病理观察。结果 24例咽喉部海绵状血管瘤经平阳霉素治疗后痊愈20例,治愈率为83.3%。而未治愈的4例患者,2例行手术治疗时,出血量明显减少。病理检查显示海绵状血管瘤注射平阳霉素后纤维组织增生并部分机化,血窦变窄小、融合,腺体变性、融合。结论 平阳霉素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高,并发症少。其病理变化是瘤体组织纤维增生和机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唇部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1995.01~2002.01,用国产抗肿瘤药物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唇部海绵状血管瘤72例。平阳霉素每次用量1~8mg,7~10d注射1次,3~5次为一疗程。结果 治愈34例(47%),基本治愈29例(40%),有效5例(7%),无效4例(6%)。总有效率94%。结论 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唇部血管瘤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方法 52例患采用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联合用药,对大而广泛的瘤体,压迫阻断血流后注射治疗;48例患应用5%鱼肝油酸钠瘤体注射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 随访6-24个月,治疗组临床治愈率92.3%,总有效率100%;对照组临床治愈率62.5%,总有效率79.17%;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 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联合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是目前首选的理想办法。  相似文献   

14.
文巧红 《中外医疗》2014,(9):94+96-94,96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在治疗小儿血管瘤中的应用。方法将该院2008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500例小儿血管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取平阳霉素,注入血管瘤体内。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达96.0%,其中海绵状血管瘤痊愈率最高,其次为囊状淋巴管瘤、草莓状血管瘤、混合性血管瘤,红斑痣疗效最差;500例患儿发热发生率10.6%,恶心发生率7.6%,感染发生率6.2%,另有4例颊粘膜血管瘤出现粘膜坏死。所有患儿均未发现过敏、肺炎样反应及肺纤维化,无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结论平阳霉素治疗小儿血管瘤疗效肯定、疗程短、不良反应小,可作为一种常规治疗手段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5.
钟少波  廖天安  郑长泰 《海南医学》2006,17(10):38-38,40
目的 探讨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1990年12月至2004年12月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201例.结果 随访6个月至2年,治愈率80.2%、总有效率96.5%.结论 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疗效高,是一种简便、安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杨谦  杨辉 《中外医疗》2012,31(21):3-4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地塞米松、利多卡因、50%高渗糖水联合瘤腔注射治疗体表血管瘤的疗效。方法将平阳霉素4-8mg,地塞米松2.5-5mg,1%利多卡因2-5mL,高渗糖水适量(根据瘤体大小决定),混合溶解均匀后行瘤体内注射至肿胀发白.然后用冰块局部冷敷15min,4周后瘤体由硬变软,若未完全消失再注射1次,2~5次为1个疗程。结果该组50例,治愈3l例,基本治愈11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100%,术后随访6-12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平阳霉素、地塞米松、利多卡因、高渗糖水联合治疗血管瘤是安全、有效、经济、创伤小、恢复快、操作方便,易于患者接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平阳霉素治疗海绵状淋巴管瘤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 18例海绵状淋巴管瘤瘤内注射平阳霉素.结果 (1) 18例淋巴管瘤全部治愈,瘤体面积15CM2左右者.注射3次-4次;瘤体面积在20-30cm以上者,注射5次-6次.(2)注射平阳霉素后有轻度肿胀、疼痛,未见明显发热反应.结论 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海绵状淋巴管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平阳霉素治疗口腔内及面部血管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总结平阳霉素(PYM)瘤内流射治疗口腔内及面部各种血管瘤的疗效。方法:收集1993年1月-1999年1月,用PYM注射治疗口腔及面部海绵状、草莓状和混合性等血管瘤450例(528个瘤体)每7-10天注射1次,每次注射含PYM1.6mg/ml的0.5%-1%普鲁卡因1-5ml,3-5次为一个疗程。结果:经6个月-6年随访,治愈和基本治愈率为86.89%,好转为12%,总有效率为98.86%。按瘤体个数统计,海绵状、草莓状和混合性血管瘤的治愈和基本治愈率分别为91.04%、86.05%和78.01%,葡萄酒色斑的基本治愈率只有14.29%。结论:PYM治疗海绵着、草莓状和混合性血管瘤疗效高、疗程短,是一种简便、安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进行临床分析讨论.方法:对78例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采用平阳霉素及地塞米松瘤体内注射治疗,每周一次,总次数不超过10次.结果:78例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治疗后有74例治愈,4例有效,临床治愈率94.8%.结论: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是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瘤的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平阳霉素、鱼肝油酸钠和地塞米松联合注射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平阳霉素、鱼肝油酸钠和地塞米松联合瘤内注射治疗125例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7~10 d注射一次,3~5次为一疗程.结果 125例患者平均注射3次,治疗完成后,经1~2 a随访,治愈和基本治愈率达96%,有效率100%.结论 平阳霉素、鱼肝油酸钠和地塞米松联合注射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安全、简便、疗效高、疗程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