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振玉 《山东教育》2005,(26):24-25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期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新课程改革为实现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考提供了崭新的契机。如何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有效地触发学生的操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笔者在化学教学中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尝试。  相似文献   

2.
苏霍姆林斯基曾这么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们提出了构建数学课堂“研究性”教学的课题研究,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力求通过实验,把学生这一主体充分激活,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使他们感到自己是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  相似文献   

3.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期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新课程改革为实现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契机。如何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认为,物理课的探究设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李培冲 《科学课》2009,(6):36-36
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新的课改理念就是为了满足学生这种强烈的需要,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有效自主探究。  相似文献   

5.
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新的课改理念就是为了满足学生这种强烈的需要,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有效自主探究。  相似文献   

6.
周向琼 《今日教育》2006,(7S):63-63
一、我是一个探索者“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年龄特征和认知结构,创设问题情景,可以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学贵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精神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相似文献   

8.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创设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这一需要。教师在教  相似文献   

9.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基于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在学生中开展了“小课题研究”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关心自己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空间,关注社  相似文献   

10.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在人的心灵深处 ,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如何适应并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 ,是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重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总是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前 ,大胆的放手让学生探求新知 ,促进了课堂效益的显著提高。下面结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义务教育人教版小数第十册P131)的教学片断谈一些认识。妙导巧引 ,设疑激思。在教学“例1、计算1/2+1/3”之前 …  相似文献   

11.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让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无疑可以使教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使教学变得高度有效。  相似文献   

12.
儿童与生俱来就有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意识。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处处为学生着想,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得到满足,获得成功。现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76、77页《认钟表》教学片段为例,谈谈本人在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的需要,满足学生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张滢妤 《时代教育》2007,(10Z):87-87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单一的“老师教——学生学”的学习方式,要采用多种创新方式.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轻松地获得新知。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4.
如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数学,就此谈几点认识。一、激发自主探索的欲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想成为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的动机,鼓励学生超越自我、超越同学、超越老师。  相似文献   

15.
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尝试刘青学生常常把自己当做或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过程式教学,使学生以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出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正满足了学生上述心理需要,从而产生探索的动机,引导学生去探索成功,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之所以不将知识...  相似文献   

16.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当然学生的学习动机,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应,绝大部分是在学生学习中积极情感体验,产生或满足某种需要,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只要以引起学生的某种情感(即产生某种意向或愿望)体验,  相似文献   

17.
发现与探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无疑可以使教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使教学变得高度有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我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在发现中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付庆成 《山东教育》2005,(21):69-70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探究式教学正是顺应了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和认知规律.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质疑探究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仅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的过程、创新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探索学习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这种强烈需要。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让学生在探索中实现自主发展呢?一、激发探索学习的欲望  相似文献   

20.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这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特别强烈.”如何满足低年级学生探索发现的需要.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