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居民储蓄高低的判断是备受关注同时也是颇有争议的问题,纯理论分析很难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提供了实证研究的逻辑和思路.通过对1985~2004年我国居民储蓄的估算发现,居民储蓄率并不和居民储蓄额一样呈明显上升趋势,但二者均显著不是我国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因此,现阶段我国居民储蓄是偏高的,基本政策导向应该是提高居民储蓄-投资转化效率和适当降低居民储蓄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2.
改革以来,居民部门成为最大的储蓄主体,由于资本市场发育滞后,居民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主要依赖银行信贷,造成企业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建立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的资本金融资机制,是增加企业资本金来源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3.
利用我国1980-2004年的样本数据,考察居民储蓄、政府储蓄与投资之间的长期动态关系,协整检验表明:储蓄与投资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而且当前政府储蓄的转化效率要远远高于居民储蓄的转化效率.进一步的Granger因果检验也表明,储蓄的变化影响投资的变化.基于上述的实证分析,提出了一些改善转化效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储蓄呈现持续高速增长态势,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但只有通过投资加大储蓄资金的效率,才能充分发挥储蓄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的效应。该文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较详尽地分析了我国储蓄——投资转化机制的现状、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从当前我国储蓄长期高位增长与大量外资流入相伴出现这一特殊现象出发,对造成转化效率低的原因进行了深层次分析,最后得出只有从不断完善间接金融转化机制、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等方面入手,才能疏通转化障碍,以此完善储蓄——投资转化机制。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央行通过调节利率来影响储蓄向消费和投资的转化程度,储蓄的利率效应大小左右着我国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因此,研究和认识利率对我国居民储蓄的影响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建立相关模型对储蓄的利率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居民储蓄与利率水平之间存在着长期协整关系,但居民储蓄对利率水平的变动并不敏感,即利率水平的变动对居民储蓄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6.
改革以来,我国传统的储蓄与投资主体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政府部门在储蓄与投资中的地位逐渐下降,企业和居民部门的地位则逐渐上升。在这种背景下,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渠道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储蓄转化为投资更多地依靠金融机制。本文从总量和机制两方面考察了我国储蓄-投资流程中的失衡问题,并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改革以来,我国传统的储蓄与投资主体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政府部门在储蓄与投资中的地位逐渐下降,企业和居民部门的地位则逐渐上升.在这种背景下,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渠道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储蓄转化为投资更多地依靠金融机制.本文从总量和机制两方面考察了我国储蓄-投资流程中的失衡问题,并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当前的居民储蓄规模过大、储蓄增长与收入、消费投资及效益增长呈不协调状态,不仅浪费了含蓄作为经济资源自有的效率与价值,而且引致了一系列阻碍经济有序运行的消检作用,这是由制度和体制变迁、收入增长及分配格局变化、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不足、居民对体制变迁的预期等铆中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分流积淀的剩余储蓄,不仅有利于原合理需 且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有序运行,当前,应把储蓄分流作为“扩大内需、激活消费,启动增长  相似文献   

9.
居民储蓄规模及其变化趋势是影响特定时空国民经济发展中宏观调控变量的重要因素和基本依据之一,持续增加的居民储蓄也成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投资来源和动力保障之一。选取可支配收入、通货膨胀率、一年期存款名义利率、预防性储蓄等因素,以山东省1978-2013年的居民储蓄为例系统分析发现,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是储蓄增长的主要因素,储蓄的低利率弹性是利率政策在实践层面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体制转换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则进一步强化了居民储蓄的倾向。面对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常态",立足于建立健全金融市场、增加投资品种及渠道,不断改善银行结构、提高经营效益和降低金融风险,促进居民储蓄分流和缩小贫富差距,进一步通过健全城乡公共服务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来提升居民消费水平、减少预防性储蓄,对于实现居民储蓄保持在一个合理水平和促进经济转型发展"升级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储蓄-投资转化效率低下的问题比较突出。提高我国储蓄-投资转化效率的对策是:第一,建立和完善金融市场,疏通我国储蓄-投资转化的各中渠道;第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立适合我国的金融主导型储蓄投资转化机制;第三,深化制度改革,营造高效率储蓄-投资转化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1.
近20年来,我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迅速增长,本文首先分析其原因,认为收入增长和居民固有的储蓄倾向是居民储蓄存款增长的主要因素,而利率和通货膨胀对居民储蓄行为影响是很复杂的。然后我们运用模型进行分析,认为近几年我省居民储蓄存款增长率虽然下降,但这主要是由于我省居民货币收入增长率下降所引起的,而我省居民所固有的储蓄倾向并没有发生改变。最后我们对下世纪初我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作出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12.
居民储蓄持续增长、市场内需不足是当前引人注目的矛盾。作认为居民储蓄增长的原因是预防性储蓄。本在分析预防性储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降低预防性储蓄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居民储蓄持续增长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现象之一。理论上,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主要因素是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价格水平。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进一步表明,在居民储蓄、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价格水平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居民储蓄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均快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  相似文献   

14.
2006年3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统计显示,2月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突破15万亿元,达15.12万亿元,同比增长18.3%。2月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加快的势头有所减缓,狭义货币供应量M1增速加快,现金投放正常。公民的存款储蓄是被人民群众普遍接受的一种重要的投资方式。那么储蓄  相似文献   

15.
居民的储蓄行为和消费行为对一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而储蓄行为变量不仅要受可支配收入因素影响,而且还要受人们的储蓄动机和心理预期等因素的影响。本文从经济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对居民的储蓄行为及其对宏观经济总体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以期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传统研究主要基于教育支出和人力资本的角度,分析教育扩张的经济增长效应.本文基于教育扩张的桥梁作用,即高等教育扩张有助于储蓄转换为投资或消费,重新认识了高等教育扩张的增长效应.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发现,储蓄有助于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在未控制高等教育规模的增长计量方程中,储蓄对增长的作用效果并不显著;控制高等教育规模变量后,储蓄对增长的作用效果显著为负,而高等教育规模变量显著为正.也就是说,高等教育在储蓄与增长之间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中间桥梁作用,如果储蓄不能转换为有效投资或消费,纯粹的储蓄并不能促进经济增长.而高等教育能够加速储蓄的转换,从而有助于推动增长.  相似文献   

17.
利率变动通过影响虚拟经济改变了主流经济学中利率变动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在虚拟经济下:(1)利率上升通过虚拟经济的财富效应,在短期中使储蓄增加,在长期中使储蓄减少;(2)利率上升通过虚拟经济的替代效应,在短期中使储蓄减少,在长期中使储蓄增加。通过中国2000-2007年数据实证表明:利率变动对居民储蓄都产生负向作用;利率变动通过股市对居民储蓄产生的替代效应大于财富效应;利率变动通过影响投资从而作用于居民收入、居民储蓄的机制不存在。  相似文献   

18.
居民储蓄存款是社会总储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资源。根据国民收入公式,我们很容易分析出储蓄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影响。然而,过度储蓄构成经济的一种潜在威胁甚至现实扭曲,它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针对我国居民高储蓄率的现象一直在持续甚至加剧,利用逐步回归法,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影响居民储蓄的原因。从而,得出相应结论并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居民储蓄行为的经济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民的储蓄行为和消费行为对一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而储蓄行为变量不仅要受可支配收入因素影响,而且还要受人们的储蓄动机和心理预期等因素的影响。本文从经济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对居民的储蓄行为及其对宏观经济总体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以期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论中日近代化过程中的政府储蓄和投资张东刚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还是战后西方兴起的经济增长理论和发展经济学理论都认为,在近代化过程,即由传统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化过程中,国内总储蓄和总投资在国民收入中比重的不断上升对经济的加速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