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6年超强台风“桑美”强度突变的动能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06年超强台风“桑美”(Saomai)强度突变过程的动能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桑美”突然增强时刻其低层总动能和旋转风动能突然增加,辐散风动能也有所增加,总动能的增加主要是由旋转风动能增加所引起的;其高层总动能和旋转风动能突然减小,而辐散风动能突然增加,高层动能下传是导致“桑美”突然增强的重要原因;“桑美”突然增强时刻高层辐散风动能向旋转风动能的转换达到最大,低层辐散风与旋转风相互作用动能项达到最大;“桑美”突然减弱时刻的高低层能量变化趋势与突然增强时刻相反,并存在着低层动能的上传;“桑美”强度突变时对总动能(K)、旋转风动能(KR)、辐散风动能(KD)变化的响应时间为6~18 h。  相似文献   

2.
郑峰  吴群 《气象科技》2010,38(5):533-536
超强台风"桑美"在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7级,中心气压920hPa,是近50年来登陆我国大陆最强的台风。为了认识超强台风"桑美"强度突然增强的机制机理,气象工作者做了许多有意义的工作,如"桑美"的观测分析、数值模拟、强度突增原因探究等。文章对以往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述,指出了目前在此方面研究存在的问题,如数值模拟台风强度突增的量值偏小,强度突增的机理没有新的明显突破,以及气候变暖对台风强度突增如何影响涉及较少等。  相似文献   

3.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MICAPS实时资料、数值预报产品资料、卫星雷达和自动站监测资料,对0608超强小型台风桑美的特征和强度突变过程进行分析,探讨小型台风的特征和强度突变的原因和诊断思路。分析结果表明:小型台风在高度场和气压场分析中容易被忽视,但涡度场分析对小型台风强度突变有指示意义,正涡度平流、高层辐散和低层辐合、有利热力及水汽条件有利于桑美强度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4.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风云2号C星云图资料、T213分析资料、EC分析资料等对0518号台风"达维"后期强度突发增强的原因进行分析,表明:后期副热带高压突然加强、低层风场uv分量增大、高层散度增大、适度弱冷空气侵入外围、水汽输送充分等,是0518号台风"达维"后期强度突然加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2006年第8号台风"桑美"(0608,SAOMAI)是1949年以来登陆我国大陆最强的台风,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17级(60m.-s1),最低气压为920hPa,利用常规探测资料、风云2C红外云图及T 213资料,对其观测事实进行分析探讨,结果发现,"桑美"具有强度强、移速快、结构紧密,"个头"小、风速大、雨势猛、灾害重等特点,这些特点与大气环流的演变、影响台风的天气系统、相关物理量的分布、"桑美"本身的结构及其结构变化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0801号台风“浣熊”的路径和强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1,他引:3  
利用一天四次的NECP格点再分析资料对台风的移动路径、强度突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台风"浣熊"的移动路径与副高位置的演变有关,而西风槽、脊的进退直接影响副高的演变。因此,副热带高压与西风槽、脊的相互作用是台风"浣熊"路径在北纬20度从西北偏北转向东北的原因;弱冷空气、东亚大槽槽前正涡度平流所产生的强辐散场是强度突变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越赤道气流与副热带高压的共同作用,不仅对台风"浣熊"强度突变有作用,同时也是其路径在南海从西北偏西转向西北偏北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董良淼  陈见 《广西气象》2007,28(A01):62-63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风云2号C星云图资料、T213分析资料、EC分析资料等对0518号台风“达维”后期强度突发增强的原因进行分析,表明:后期副热带高压突然加强、低层风场uv分量增大、高层散度增大、适度弱冷空气侵入外围、水汽输送充分等,是0518号台风“达维”后期强度突然加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邓涤菲  周玉淑 《高原气象》2011,30(2):406-415
利用日本气象厅区域谱模式(RSM)的20 km分辨率再分析资料,对2006年第8号台风"桑美"在近海急剧增强和登陆后急剧减弱时的高低层辐散、辐合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调和-余弦计算方法得到的无旋转风分量较散度场能更明显地反映台风"桑美"在近海急剧增强和登陆后急剧减弱时的风场变化特征.在台风急剧增强过程中,台...  相似文献   

9.
利用T639、ECMWF数值预报资料和热带气旋历史资料,对1213号强台风“启德”后期快速移动以及造成广西大范围暴雨的成因进行分析,找出了造成“启德”强度强、移速快、风雨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超强台风 “桑美” (2006) 近海急剧增强过程数值模拟试验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于玉斌  段海霞  炎利军 《大气科学》2008,32(6):1365-1378
应用PSU/NCAR非静力平衡中尺度模式MM5 (V3.5) 设计试验方案, 对超强台风 “桑美” (2006) 在我国近海的急剧增强和减弱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 模式较好地再现了台风的路径和强度变化; 通过地形敏感性试验, 着重研究了地形对近海台风强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1) “桑美” 强度变化与南亚高压、 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变化呈反相变化关系, 当南亚高压和副热带高压减弱时, 台风急剧增强; 台风中心附近对流层高层辐散的增强导致 “桑美” 急剧增强, 对流层中低层辐散的增强以及中层辐合的增大与 “桑美” 的减弱密切相关; 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是 “桑美” 发展的关键条件; 低层气旋性涡旋并入台风环流是 “桑美” 近海急剧增强的重要原因。 (2) 凝结加热过程对 “桑美” 的近海维持和发展增强非常重要, 尤其是对流层中上层凝结潜热的突然增强有利于台风在近海的急剧增强。 (3) 小范围地形对 “桑美” 在近海的强度和路径有一定影响, 但作用相对较小, 而且主要表现在台风登陆前后; 大范围地形导致水平风场的非对称分布和台风中心附近垂直运动的异常, 最终影响到台风的强度变化。  相似文献   

11.
0505号台风"海棠"特大暴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0505号台风的降水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此次台风的降水主要有两个阶段,即台风登陆前和登陆时降水以及台风登陆后在西行过程中的降水;而通过对形势场、台风路径以及云图和雷达回波的分析则发现,前一阶段的降水主要属于台风本身带来的降水,后一阶段的降水则主要是台风尾部环流中东南风急流配合850 hPa冷区所造成的。云图和雷达回波对暴雨落区有指示作用,也进一步揭示了特大暴雨的成因。  相似文献   

12.
台风内核与外围的强度突变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观测事实表明,台风内核与外围的强度变化存在同步和不同步的复杂现象。为了研究这种现象,本文采用一个近似的控制方程组,应用尺度分析方法和非线性动力系统理论,定性地讨论了物理因子对内核与外围环流突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物理量等资料,对1319号台风“天兔”登陆减弱成低压环流后造成广西特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天兔”东部的偏南汽流将南海大量的水汽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广西上空为持续的暴雨产生提供充足的水汽条件,200hPa南亚高压为“天兔”残涡维持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强烈上升运动为此次暴雨产生和维持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地面冷空气、低压环流与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共同作用造成暴雨增幅.  相似文献   

14.
15.
通过对1306台风“温比亚”(强热带风暴级)登陆后造成广西风灾雨灾的物理量场分析得出:“温比亚”登陆后,水汽辐合中心在“温比亚”移动路径南侧,为强降水提供了充足水汽条件;“温比亚”移动路径南侧出现强烈上升运动的正涡度中心,为区域强降水创造条件;从卫星云图看,本次强降水落区与“温比亚”呈现出的非对称性的偏心结构是分不开的,同时,出现大风与“温比亚”路径、本身强度、移速和副高引导气流等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超强台风梅花(1109)强度异常减弱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雪  端义宏 《气象》2013,39(8):965-974
文章应用中央气象台日常业务中台风强度分析和预报资料、ECMWF再分析资料和NOAA海表热容量反演资料诊断分析了2011年第9号超强台风梅花的强度变化.结果表明,虽然黑潮区域海表面温度较高,海洋热力条件以及相应感热和潜热通量的增加确实为“梅花”增强创造了可能,但是这些有利条件并没有使得“梅花”像预计的那样加强,其主要原因是:“梅花”东北侧高层有强冷空气下沉贯通整层,冷平流在低层侵入台风中心,破坏了台风结构,阻碍了热量向上输送;另一方面环境风垂直切变较大,使得热量不能集中以维持暖心结构.因为环境场中冷平流和垂直风切变的变化,不利于能量输送和集中,是“梅花”强度减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杨丽英 《广东气象》2021,43(6):24-27,32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1°×1°)、中国气象局台风经纬度数据和卫星云图、雷达图等资料,分析了 2020年第7号台风"海高斯"活动期间西风槽、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环境场和垂直风切变等系统和要素变化特征,初步研究了"海高斯"近海增强以及路径北翘的成因.结果表明:西风槽东移导致副热带高压东退,是"海高斯"路径发生北翘的主要成因;异常偏高的海温和弱垂直风切变是"海高斯"近海增强的关键;低层有利的水汽辐合和高空辐散有利于TC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利用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超强台风"天兔"海上快速加强及登陆快速减弱期间的相关物理量做了初步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高的海温,西南季风、越赤道气流持续与"天兔"保持联结,充沛的水汽供应,弱的垂直风切变及强烈的高空辐散与低层辐合的高低层环流配置,是"天兔"快速加强的主要原因;(2)"天兔"登陆后强度迅速减弱的原因与登陆后陆面摩擦消耗能量、登陆前后大气干冷、高低层垂直风切变加大、低层水汽输送被切断以及高空辐散减小等有关。  相似文献   

19.
台风内核与外围加热对其强度突变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准动量无辐散模式,考虑非绝热加热过程,探讨了加热、惯性稳定度、层结稳定度以及非热成风等物理因子对台风中的重力惯性波强度变化的影响。进而把台风内核与外围的加热过程加以区别,指出要引起内核强度突变不仅要有非线性动力过程,而且要有非线性加热过程;而要引起外围强度突变则要有非线性动力过程以及定常的加热过程。  相似文献   

20.
1223号台风“山神”转向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icaps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台风“山神”后期东北转向的原因,分析表明:500hPa副高东退南落是“山神”转向的关键;台风沿假相当位温高值轴线方向移动;环境风场的变化、200hPa高空辐散场中心偏离台风中心、卫星云图特征变化等都可能引起台风的转向;台风的内部特征(散度场、垂直速度场)的分布特点对台风移向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