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蓓 《现代保健》2009,(32):114-115
目的观察聚合瓷嵌体修复后牙牙体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牙体缺损较大且经过完善根管治疗的后牙165例共177颗患牙制作聚合瓷嵌体,追踪观察6个月至3年,参照改良USPHS标准进行临床评价。结果修复后牙体折裂6例,修复体脱落5例,修复体折裂3例,继发1例,修复成功率90.39%。结论聚合瓷嵌体是修复后牙牙体缺损的一种良好的美学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嵌体的修复步骤。方法对36例牙体缺损患者应用嵌体修复各种原因所造成的牙体缺损。结果应用嵌体修复恢复牙体咬合及形态,金箔嵌体稳固,无松动,患者口感舒适,功能良好。经1~2年定期复查,其中3例嵌体完好牙脱落,经重新粘固后效果满意。结论通过嵌体修复恢复牙体缺损的形态、功能的修复体。  相似文献   

3.
重度牙体缺损磨牙因颌龈距离短,固位力差,单纯的冠修复易脱落。嵌体冠通过嵌体的嵌入,使得牙体获得更好的固位力,因此,嵌体冠修复既有全冠的保护作用,又能增加洞行的固位力,减少旋转半径,防止修复体脱落。  相似文献   

4.
谢园静  周小陆 《中国校医》2004,18(6):554-555
牙体缺损的修复方法很多,有全冠、3/4冠、嵌体、充填法等,3/4冠、嵌体要求精度高,临床常用充填法、全冠修复,而充填法易致食物嵌塞,形成悬突、脱落等,全冠修复需要磨除大量的牙体组织,笔者在2001~2003年对97例患者,应用改良式修复体 树脂类粘结剂修复牙体缺损,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牙体缺损表现为硬组织不同程度的破坏、缺损,造成牙体形态、咬合和邻接的异常,影响牙髓、牙周组织健康,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于牙体颜色形态有很高的美容要求。因此,修复牙体缺损,除了必须解除牙体缺损的病因,治疗病变外,正确地恢复牙齿的颜色形态与功能是首要的。传统的方法是银汞充填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人们对于美和自身的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满足广大患者要求,我科自2004至今购进日本松风生产的solidex瓷聚合体材料,制作嵌体修复双尖牙牙体缺损,取得良好近期效果。  相似文献   

6.
洪延青  王以玲 《现代保健》2011,(20):137-138
目的探讨聚合瓷材料用于嵌体修复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38例后牙牙体缺损患者,共制作瓷聚合嵌体123件,并进行2~3年的临床观察。结果患者感觉舒适无牙龈炎症,咀嚼功能良好,成功率98.3%,临床效果满意。结论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功能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树脂嵌体与树脂直接充填修复儿童后牙牙体大面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采用树脂嵌体修复的患牙70颗为研究组,选取同期进行树脂直接充填的患牙70颗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观察修复体脱落、修复体折断和继发龋的发生情况。结果树脂嵌体的成功率为88.57%,树脂直接充填的成功率为57.14%,具有统计学差异(X~2=17.482,P0.001)。结论儿童后牙大面积缺损树脂嵌体的修复效果优于树脂直接充填。  相似文献   

8.
临床上我们往往碰到牙体缺损严重需做冠修复的牙或要做固定义齿修复的基牙,临床牙冠特别短,固位力特别差,若普通全冠修复常常会因修复体松动、脱落而失败。笔者采用铸造嵌体冠来修复收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玻璃纤维树脂桩核复牙体严重缺损的疗效。方法选择70例100颗牙体严重缺损的患牙,利用成品玻璃纤维桩制作复合树脂桩核,然后以金属烤瓷金冠或全瓷冠修复牙体缺损;要求患者在治疗完成3、6、12、24个月复诊。观察修复效果。结果2年中有5例8颗惠牙失访,在65例92颗复查的患牙中,有1颗修复体松动,但桩核稳固未松动,重新修复后效果良好;所有的修复患牙均未发生牙折,临床修复效果良好。结论玻璃纤维树脂桩的强度高,色泽好、操作方便,是良好的根管桩核材料。  相似文献   

10.
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 ,残冠、隐裂牙等的修复治疗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牙体缺损的牙齿、隐裂牙 ,目前常用的修复方法为全冠修复[1 ,2 ] 。但对临床牙冠较短的牙齿 ,例如龈距 <5mm的牙齿 ,以常规全冠修复 ,则往往由于固位力差 ,修复体容易脱落而最终导致修复治疗的失败。嵌体冠结合了嵌体与全冠的特点 ,可同时从冠内与冠外获得固位形 ,从而大大提高了修复体的固位力 ,增强了牙体组织的抗力。自 1994年起对短冠牙采用嵌体冠修复 ,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自 1994~ 2 0 0 0年采用嵌体冠为 6 4名患者的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