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3 毫秒
1.
《抗感染药学》2018,(2):273-274
目的:分析妊娠晚期孕妇生殖道B族链球菌(GBS)感染与其胎膜早破的相关性及其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0月间收治的妊娠晚期胎膜早破孕妇113例资料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健康孕晚期孕妇115例资料作为对照组;分析其孕妇入院后生殖道分泌物标本的GBS检查结果,并根据GBS检测结果再将观察组胎膜早破孕妇分为GBS阴性组与GBS阳性组;观察和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生殖道GBS感染发生率,以及GBS阴性组与GBS阳性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中GBS阴性组与GBS阳性组的感染发生率为18.58%高于对照组为4.35%(P<0.05);GBS阳性组孕妇早产率为33.33%、宫内感染率为14.29%、产后出血率为19.05%、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9.05%、新生儿肺炎发生率为14.29%均高于GBS阴性组(P<0.05)。结论:妊娠晚期生殖道GBS感染可能是胎膜早破的高危因素,且其感染增加了孕妇的早产、宫内感染、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等母婴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应加强妊娠晚期孕妇GBS监测,以减少或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妊娠晚期B型链球菌(GBS)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12月在某院产检的200例单胎初产妇,取阴道拭子,分别使用普通细菌培养法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是否合并GBS,记录入组孕妇GBS携带情况、分析细菌培养法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GBS阳性率,并比较GBS阳性与阴性者母婴妊娠结局。结果:200例孕妇GBS携带率为10.50%(21/200);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GBS阳性率明显高于细菌培养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BS阳性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新生儿不良结局总发生率高于GBS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BS会增加孕妇与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实时荧光定量PCR可快速准确筛查GBS,指导临床及时给予产妇干预措施,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B族链球菌产前筛查在母婴感染防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1月间来我院进行产检的94例孕妇,均采集孕妇阴道内1/3处和直肠分泌物,将孕妇随机划分为2组,包括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7例,为研究组孕妇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为对照组孕妇采用细菌培养检测,观察检测效果。根据检测结果,分析两组孕妇分娩方式、产妇及新生儿分娩结局等。结果研究组PCR检测阳性符合率为85.71%。对照组细菌培养检测阳性符合率为67.74%。研究组检测阳性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9.041,P=0.003)。66例GBS阳性中,选择自然分娩率为31例(46.97%),剖宫产率为24例(36.36%),产钳助产率为11例(16.67%),28例GBS阴性孕妇中,自然分娩率为13例(46.43%)、剖宫产率为10例(35.71%)、产钳助产率为5例(17.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6、0.009、0.050,P0.05)。66例GBS阳性孕妇发生产后出血率为13例(19.70%)、早产率为9例(13.64%)、胎膜早破率为8例(12.12%);28例GBS阴性孕妇中发生产后出血率为2例(7.14%)、无早产情况、胎膜早破率为1例(3.57%),GBS阳性孕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GBS阴性孕妇(χ2=6.789、14.638、5.056,P0.05)。GBS阳性新生儿感染、窒息、败血症发生率均高于GBS阴性新生儿,P0.05。结论 GBS阳性孕妇产后并发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风险较GBS阴性孕妇高,对分娩方式选择未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B族链球菌核酸检测在产前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4年6月在我院产科门诊进行常规产检、单胎宫内妊娠、胎儿存活的325例孕妇为研究对象,于孕35~37周取阴道分泌物和肛周分泌物,分别进行细菌培养与实时PCR检测,观察两种检测方法检出效果,比较B族链球菌阳性、阴性对孕产妇妊娠结局及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结果 325例孕妇中,B族链球菌细菌培养检出阳性13例(4%),实时PCR检测检出阳性29例(8.92%),特异度为94.9%,灵敏度为100.0%,阳性预测值为44.8%,阴性预测值为100.0%;B族链球菌阳性孕产妇宫内感染(13.79%)、胎膜早破(34.48%)、早产(10.34%)、产后出血(10.34%)均明显高于GBS阴性孕产妇(P0.05);B族链球菌阳性孕产妇所分娩新生儿肺炎(6.9%)、新生儿败血症(6.9%)、新生儿窘迫(13.79%)明显高于GBS阴性所分娩新生儿(P0.05)。结论妊娠晚期B族链球菌携带明显增加了孕产妇宫内感染、胎膜早破、早产、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窘迫发生率,B组链球菌核酸检测试验用于产前检查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孕早期妇女巨细胞病毒( CMV)不同感染状态与新生儿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283对孕早期妇女及其分娩新生儿的血清CMV IgM、IgG抗体及PCR法检测血清病毒核酸DNA,对IgG抗体阳性者则进一步检测IgG亲合力大小,以检测结果将孕妇和新生儿分为CMVIgG阳性组、CMV感染组、CMV 阴性组,比较感染情况。结果孕妇和新生儿CMVIgG 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5.87%、94.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0,P>0.05);CMVIgG阳性孕妇与CMVIgG阴性孕妇所分娩新生儿的CMVIgG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0.00%、94.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4,P>0.05);CMVIgG阳性孕妇与CMVIgG阴性孕妇所分娩亲合力指数大于30%、小于50%的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85, P<0.01)。结论单一的孕妇和新生儿CMVIgG阳性结果并不一定需要终止妊娠,CMVIgG低亲合力的孕妇所分娩新生儿CMV感染风险较高,且CMVIgG阴性孕妇围产期内胎儿。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围产期孕妇B族链球菌(GBS)感染和耐药性检测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410例产期孕妇,于孕35~37周时取孕妇阴道下1/3分泌物及肛周分泌物拭子,采用实时定量PCR和培养法法进行GBS检测,对培养分离出的GBS进行药敏试验,观察并对比围产期孕妇GBS感染阳性者(GBS阳性组,41例)与阴性者(GBS阴性组,369例)的妊娠结局。结果 实时PCR检测围产期GBS感染阳性率10.0%高于培养法5.5%(P<0.05);GBS对青霉素、万古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噻肟的敏感率均为100%,对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为68.8%,对克林霉素、阿奇霉素、红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59.2%、45.2%和34.6%;两组在早产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BS阳性组胎膜早破、宫内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34.1%、14.6%,高于阴性组的19.5%、5.1%(P<0.05)。结论 实时PCR检测可作为孕晚期检测GBS感染的一种快速准确的方法 ;青霉素、氨苄青霉素为预防妊娠期GBS感染的理想抗生素;GBS感染会增加妊娠晚期孕妇宫内感染及胎膜早破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孕妇的B组溶血性链球菌(GBS)带菌情况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3月—2010年10月在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门诊产检的552例单胎宫内妊娠孕妇,于孕35-37周取阴道下1/3分泌物及直肠分泌物进行血琼脂培养基培养,追踪其妊娠结局。结果①GBS的带菌率为6.3%(35/552)。②GBS阳性的孕妇的剖宫产率为46.6%(16/35),与阴性孕妇的剖宫产率46.8%(242/517)无差别。③GBS阳性孕妇阴道炎的发生率为34.2%(12/35),霉菌性阴道炎的发生率为20%(7/35),阴性孕妇的发生率分别为12.9%(67/517)、8.1%(42/517),两者相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GBS阳性组产时的宫内感染[14.2%(5/35)VS.3.5%(18/517)]、胎膜早破[31.4%(11/35)VS.16.1%(87/517)]较阴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胎儿窘迫、早产的发生率较阴性组高,但无统计学意义。⑤GBS阳性组的新生儿感染[34.3%(12/35)VS.14.9%(77/517),P<0.05]的发生率较阴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GBS带菌者的阴道炎,尤其是霉菌性阴道炎的发生率高于阴性组。②GBS带菌不增加剖宫产率,但增加了胎膜早破、宫内感染及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对母儿结局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B族链球菌检测在围生期孕妇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9年5月至2019年12月至东莞市黄江医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待产孕妇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GBS阴性和GBS阳性将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并发症和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GBS阳性患者对常用抗生素的药敏结果。结果以传统的分离培养法为标准,PCR检查GBS灵敏度和特异度为100.00%、93.10%,与培养法81.82%、96.56%相比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GBS阳性组产妇早产、产后出血、胎膜早破、宫内感染和产褥感染率明显高于GBS阴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GBS阳性组新生儿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高于GBS阴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但两组新生儿黄疸发病率无明显差异(P> 0.05)。11例GBS阳性患者对青霉素G、头孢呋辛、头孢吡肟的敏感性最高,均为100%,对庆大霉素耐药率最高,为54.55%,其次为氯霉素、克林霉素,分别为45.45%、36.36%。结论 B族链球菌检测在围生期孕妇感染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于预防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选择敏感性抗生素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应该注意对围生期孕妇进行B族链球菌感染的常规检测,对于合并感染的孕妇应该给予及时干预。  相似文献   

9.
《抗感染药学》2017,(7):1332-1334
目的:评价抗菌药物干预治疗孕妇生殖道B族链球菌(简称GBS)感染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GBS感染待产孕妇112例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感染组(每组56例),并选取同期未感染孕妇56例临床资料为对照组;治疗组孕妇分娩阶段给予抗感染药物治疗,感染组与对照组孕妇均不给予抗感染药物治疗,评价治疗组与感染组孕妇感染GBS的药敏情况,并比较3组孕妇的新生儿Apgar评分值、体质量以及对不良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的影响。结果:GBS对克林霉素及青霉素的敏感率>90.00%;3组新生儿第1分钟及第5分钟时的Apgar评分值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新生儿体质量经比较其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孕妇用药后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均低于感染组(P<0.05),新生儿结局的发生率均低于感染组(P<0.05)。结论:抗菌药物干预治疗孕妇生殖道GBS感染结局的临床疗效较佳,能有效地避免不良妊娠及新生儿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探讨孕妇GBS(B族链球菌)感染与胎膜早破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胎膜早破孕妇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另外选择90例同期正常妊娠孕妇为对照组研究对象,以阴道及肛拭子进行实时定量PCR测定GBS情况,并对比分析GBS检测阳性与阴性患者的新生儿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GBS阳性率22.22%明显高于对照组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BS阳性组胎儿窘迫发生率25.00%、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20.00%以及新生儿肺炎发生率10.00%明显高于GBS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B族链球菌感染是胎膜早破的一种高危因素,GBS感染后会使得胎儿窘迫、感染及产褥感染等发生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B族溶血链球菌感染对胎膜早破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胎膜早破孕妇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正常妊娠的孕妇100例作为对照组,取阴道和肛拭子应用实时定量PCR进行B族溶血链球菌检测,对比两组妊娠结局,并对观察组中链球菌阳性及阴性孕妇的IL-6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链球菌阳性率为15.0%(12/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6/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链球菌检验阳性孕妇羊水中IL-6含量为(175.9±77.9)ng/L,显著高于检验阴性孕妇的(121.3±58.9)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链球菌检验阳性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66.7%(8/12),显著高于链球菌检验阴性孕妇的26.5%(18/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族溶血链球菌感染是导致胎膜早破的重要因素之一,严重影响妊娠结局,应及时检查并加以控制,以降低母婴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产性胎膜早破孕妇解脲支原体感染与妊娠结局关系的分析。方法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169例早产性胎膜早破孕妇的宫颈拭子标本进行生殖道支原体检测。结果 169例产妇中宫颈分泌物解脲支原体阳性139例,感染率为82.2%,解脲支原体阳性组与解脲支原体阴性组比较早产、新生儿黄疸和新生儿肺炎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明显高于升高,差异显著(P<0.05)。而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两组相比有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宫颈UU感染与早产性胎膜早破密切相关,且解脲支原体感染可引起不良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对胎儿体质量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对2502例孕妇进行口服50 g葡萄糖筛查试验(GCT),对156例异常者再行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确诊妊娠期糖尿病(GDM) 86例,妊娠糖耐量受损(GIGT) 70例,与对照组300例比较,分别比较胎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GIGT及GDM组的胎儿体质量大于胎龄儿及巨大儿出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适于胎龄儿出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于胎龄儿出生率亦高于对照组(P<0.05);GIGT及GDM组孕妇所生新生儿在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及产伤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早产、窒息的发病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中非常有必要对所有孕妇进行系统、正规的糖代谢异常检测及确诊后应规范治疗、监测;对所有糖代谢异常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及时监测血糖、关注并发症的的发生,及时给予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PIH)孕妇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18例妊娠中期PIH孕妇的血清AFP值,根据其AFP值分为观察组(≥250μg/L)54例和对照组(〈250μg/L)64例,并随访至分娩,比较2组孕妇早产、胎盘早剥的发生情况及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早产、胎盘早剥的发生率及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H孕妇血清AFP值异常升高与早产、胎盘早剥及分娩方式有相关性,产前监测孕妇血清AFP值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初产前人工流产术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23例住院分娩的孕妇.按照有无人工流产史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并比较其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的先兆流产、前置胎盘、胎盘粘连或植入、胎膜早破、胎儿窘迫、早产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1次流产组的胎膜早破及早产发生率均低于I〉2次流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间隔≤6个月组的胎儿窘迫及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均高于间隔〉6个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初产前人工流产高危行为对妊娠结局有不良影响。加强计划生育宣教,落实有效的避孕方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孕晚期阴道B族链球菌(GBS)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560例进行常规产检的孕妇,根据2010年《围产期GBS预防指南》的要求采集孕妇的阴道分泌物标本,使用拭子在孕妇阴道1/3处旋转1周,室温保存送检。根据阴道B族链球菌感染与否分为观察组(阴道B族链球菌感染,50例)和对照组(非阴道B族链球菌感染, 510例)。比较两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早产、胎膜早破的发生率分别为9.80%、12.75%,均低于观察组的20.00%、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难产、产后出血、羊水污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9.80%、新生儿肺炎发生率9.80%均低于观察组的20.00%、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晚期阴道B族链球菌感染是导致母婴不良结局的重要原因,应当及时通过阴道B族链球菌筛查予以有效防治,从而改善孕妇与胎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素治疗因抗磷脂抗体所致反复性妊娠丢失及对孕妇血液中抗体的影响。方法记录门诊接诊的狼疮抗凝抗体(LA)和/或抗心磷脂抗体(ACA)阳性的反复性妊娠丢失患者(排除遗传、感染、内分泌及子宫附件异常等可导致流产的因素),选取54例再次妊娠患者,前瞻性的随机分为两组,各27例,分别予肝素(肝素组)和强的松加小剂量阿司匹林(对照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和治疗后LA和ACA的量。结果肝素组27例,足月产27例,早产4例,流产2例,活产率92.6%,抗体清除率71.4%。对照组27例,足月产13例,早产8例,流产6例,活产率77.8%,抗体清除率35.7%。活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抗体清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素对抗磷脂抗体所致的反复妊娠丢失治疗效果肯定,并能有效清除抗磷脂抗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发病中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37例子痫前期和50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外周血LIF水平,荧光定量RT-PCR(FQ-RT-PCR)技术检测胎盘组织LIF-mRNA的表达情况,以80例正常足月妊娠妇女作为对照,并详细记录围产儿的情况。结果 (1)子痫前期组孕妇外周血LIF水平低于妊娠期高血压组和正常妊娠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后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2)子痫前期组LIF-mRNA的表达较妊娠期高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病情的加重,LIF-mRNA表达下降。妊娠期高血压组和正常妊娠组比较,LIF-mRNA的表达稍有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3)孕妇外周血LIF水平与新生儿评分有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r=0.47;P〈0.05)和胎盘重量(r=0.36;P〈0.05)均存在显著性正相关;与胎儿胎龄无明显相关。结论 HDCP孕妇血清LIF水平降低,胎盘组织中LIF-mRNA表达明显下降,LIF可能对围产儿的结局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发生原因和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09年11月至2013年2月于我院产科就诊的120例早产合并胎膜早破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该时间段内早产无胎膜早破孕妇120例设为对照组。通过结合观察组产妇的具体情况,适时采取促胎肺成熟、引产及剖宫产等措施。对比观察两组孕妇的异常情况,如感染、宫腔内手术史、宫颈口松弛、头盆不称、胎住异常等;分别观察两组的母儿状况,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孕妇的异常情况占比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行剖宫产、出现胎儿窘迫、产后出血者,以及新生儿出现早产、肺炎、窒息情况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发胎膜早破的原因很多,应注意孕妇的定期检查,及时采取措施应对胎膜早破的发生,减少母儿的危险,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胎膜早破与分娩方式的关系以及其对围生儿的影响。方法以2011年2月1日~2013年3月1日住院分娩的661例胎膜早破孕妇为研究对象,将其设定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住院分娩的无胎膜早破的661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对比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孕妇在分娩方式、围生儿结局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选择剖宫产的例数多于对照组,两组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窒息、低体重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不仅影响分娩方式,同时还显著增加了新生儿发生疾病的风险,降低新生儿出生质量。临床上对胎膜早破进行处理时,要选择合适分娩方式,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降低新生儿患病风险,提高新生儿的出生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