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梭状芽孢杆菌的常见特征是疾病进展迅速和致命的后果。梭状芽孢杆菌坏疽是由败血梭状芽孢杆菌引起。这一中毒型肌筋膜炎与恶性疾病有明显的关系,虽尚了解不多。 Alpern复习27例梭状芽孢杆菌感染,其中23例伴有癌肿,最多是白血病(14例),结肠和直肠癌2例。Katlie获得类似资料,他治疗7例败血梭状芽孢杆菌感染中,4例患结肠和直肠癌,另3例有白血病或乳癌病史。本文复习19例败血梭状芽孢杆菌感染,可能该感染与恶性疾病和免疫抑制之间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梭状芽孢杆菌的常见特征是疾病进展迅速和致命的后果.梭状芽孢杆菌坏疽是由败血梭状芽胞杆菌引起.这一中毒型肌筋膜炎与恶性疾病有明显的关系,虽了解不多.Alpern复习27例梭状芽孢杆菌感染,其中23例伴有癌肿,最多的是白血病(14例),结肠和直肠癌2例,Katlic获得类似的资料,他治疗7例败血梭状芽孢杆菌感染,4例患结肠和直肠癌,另3例有白血病或乳癌病史.本文复习19例败血梭状芽孢杆菌感染,可能该感染与恶性疾病和免疫抑制之间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背景:人工关节置换术是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的主要重建方法,目前有关骨肿瘤患者接受人工关节保肢术后继发截肢的报导较少。目的:分析骨肿瘤患者接受人工关节保肢术后继发截肢的风险因素。方法:随访1995年10月至2011年10月接受人工关节保肢治疗的骨肿瘤患者1459例。收集包括病史、诊断、治疗过程、术后并发症情况、转归等临床资料,并对上述资料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1459例中70例保肢失败而接受二期截肢手术,继发截肢率为4.80%。截肢手术的原因包括肿瘤局部复发54例;人工关节周围深部感染14例;保肢术后肢体远端急性缺血坏死2例。人工关节保肢术距离截肢手术的时间为6d至122个月,平均18.1个月。结论:人工关节保肢术可有效重建骨肿瘤患者的骨缺损,其远期并发症较少,但仍有保肢失败继发截肢的风险。肿瘤局部复发和深部感染是继发截肢的主要因素。病理性骨折是肢体肿瘤患者接受人工关节保肢术后继发截肢的重要危险因素。降低人工关节保肢术后局部复发和深部感染的发生率可有效降低继发截肢的风险。继发截肢的风险随保肢术距离截肢手术的时间间隔延长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4.
股部血管损伤伴软组织严重损伤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近年我院对12例股部血管损伤合并软组织严重挫伤保肢与截肢的指征、手术主合并症的治疗。方法:采用血管重建、坏死组织清除、骨折的处理、术后积极治疗代谢性肌肾综合征及小腿骨间膜室综合征等综合治疗方法。结果:除1例死亡,截肢2例,1例小腿肌力下降外,其余均恢复正常。结论:通过血管重建及积极处理合并症可保留肢体,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近年我院对12例股部血管损伤合并软组织严重挫伤保肢与截肢的指征、手术主合并症的治疗。方法 采用血管重建、坏死组织清除、骨折的处理、术后积极治疗代谢性肌肾综合征及小腿骨间膜室综合征等综合治疗方法。结果 除1例死亡,截肢2例,1例小腿肌力下降外,其余均恢复正常。结论 通过血管重建及积极处理合并症可保留肢体,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肢体毁损伤保肢治疗的回顾性总结,探讨治疗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方法 2015年6月-2018年10月,对10例肢体毁损伤患者进行保肢治疗,急诊行重建肢体血运与固定骨折,Ⅱ期行软组织修复,术后观察创面愈合及肢体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保肢成功8例,术中截肢1例,术后保肢失败截肢1例。保肢成功后的患肢,随访0.6~1.5年,均有保护性感觉恢复,无疼痛,上肢以中华医学会上肢断肢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2例,良3例,可3例。下肢行走稍有跛行3例,明显跛行1例,均无需辅助工具可独立行走。大腿近端截肢病例安装假肢后需拐杖辅助行走,小腿中段截肢病例安装假肢后可独立行走。结论对肢体毁损伤的治疗,术前应谨慎进行保肢评估,让患者及家属参与保肢与截肢的决策过程中,做到细心保肢,果断截肢。  相似文献   

7.
坏死性软组织感染 (necrotizingsofttissueinfec tion ,NSTI)涉及范围广 ,包括侵袭性链球菌蜂窝织炎、富尼埃坏疽 (Fournier′sgangrene)和梭状芽胞杆菌性肌肉坏死等 ,这些感染虽然各异 ,但有相似的症群 ,例如微生物侵入导致血管内栓塞 ,病程进展迅速很易造成坏死 ,若不及早充分清创控制感染 ,则有引起多脏器功能失常倾向 ,往往致死。作者收集 1 985~ 1 993年诊断NSTI 1 98例住院病人的资料进行研究。这组病人平均年龄 51 .5岁 ,男性占 57.3% ,伴有糖尿病者 56.4 % ,感染占全身面…  相似文献   

8.
尹振春  刘丙根  庞清江 《中国骨伤》2016,29(12):1140-1145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法比较保肢治疗与截肢治疗治疗局限性EnnekingⅡ期骨肉瘤合并病理性骨折患者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局部复发及转移发生率结果的临床研究。方法:计算机检索自197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1日,Cochrane图书馆(2015年12期)、Pub Med、Ovid、Spinger Link、Embase、CNKI及万方等数据库有关保肢治疗与截肢治疗局限性EnnekingⅡ期骨肉瘤合并病理性骨折患者的文献,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 5.0软件对纳入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并对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计算保肢与截肢治疗的局部复发、5年总体生存率及转移发生危险的优势比。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10篇,总样本量453例,其中保肢治疗组315例,截肢治疗组138例。截肢组骨肉瘤5年总体生存率比保肢治疗组低[OR=2.88,95%CI(1.40,5.93)],保肢组转移发生率更少[OR=0.43,95%CI(0.20,0.94)],保肢组与截肢组的局部复发率没有明显差异[OR=1.47,95%CI(0.73,2.97)]。通过选择用MSTS系统评价时,保肢组在功能康复结果中优于截肢组。结论 :保肢治疗作为一种替代治疗局限性EnnekingⅡ期骨肉瘤合并病理性骨折患者的治疗方法,比截肢治疗并没有显著增加局部复发的风险和5年生存率,保肢治疗还有较低转移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气性坏疽6例临床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性坏疽,又称梭状芽孢杆菌性肌坏死,是一种严重的感染,发展迅速,常致病人残疾或死亡。本文总结我院自1976年至1998年收治的气性坏疽病人6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6例病人中,男5例,女1例。年龄:10~64岁,平均39.3岁。5例发生于70年代,分别于受伤后1~5天发病;一例发生于90年代,于伤后2周发病。外伤史:4例为拖拉机或插秧机压伤,合并下肢开放性骨折;一例跌跤后左臂开放性骨折,伤口被水泥污染;一例发病前有臀部肌肉注射史。2. 临床表现  5例在当地医院作了清创术,术后1~5天出现患肢疼痛加剧,创面红肿…  相似文献   

10.
腘动脉损伤延迟后的保肢治疗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提供一种能提高Guo动脉损伤延迟后的保肢治疗方法。方法 从1990年起,在常规骨内固定和血管吻合等治疗基础上,经小腿前外侧入路,彻底切除缺血坏死肌肉,一期缝合皮肤和踝关节或足三关节融合方法,治疗21例时间超过12小时的Guo动脉损伤患者。结果 术后切口I期愈合13例,Ⅱ期愈合5例,Ⅲ期愈合1例;保肢成功19例,2例截肢,截肢率为9.5%。随访2-4年,平均2.9年,存活的肢体均行足踝关节功能位融合,恢复了大部分行走功能。结论 彻底切除小腿缺血坏死的肌肉,一期缝合皮肤是治疗Guo动脉损伤延迟后保肢的一种较理想的补救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肢体损伤综合征的治疗。方法:通过对我科72例肢体损伤综合征进行肢体损伤综合征指数评分,研究伤肢截肢或保肢的适应证,分析了清创的方法。结果:72例中64例MESI评分<20,8例MESI评分≥20。64例MESI值<20者保肢成功,8例MESI值≥20者中6例早期截肢,1例晚期截肢,1例保肢成功。截肢组与保肢组的MESI值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MESI评分标准是预测早期截肢或保肢的准确有效的标准,反复多次清创是治疗肢体损伤综合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对1例右下肢产气性皮下蜂窝织炎并发肌筋膜坏死综合征手术后病人,根据创面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定换药方案,使用敏感抗生素,加强营养支持、心理护理,避免交叉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结果病人住院60 d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3.
小腿严重开放性损伤保肢术后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小腿严重开放性损伤施行显微外科保肢手术后远期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根据Gustilo和Anderson分类,临床应用28例中ⅢB型20例,ⅢC型8例,分别采用游离皮瓣、组合皮瓣、桥式皮瓣、携带骨瓣的肌皮瓣修复软组织及骨缺损。其中一期修复9例,二期修复19例。有6例同时行胫前或胫后动脉吻合。胫骨骨折分别采用带锁髓内钉、钢板、交叉针、外固定支架等固定。按照Punor标准,对保肢后的小腿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远期随访时间1.5~7.0年,组织皮瓣移植全部成活,软组织缺损和骨缺损全部修复,骨折愈合,关节及肢体功能正常15例关节及功能基本正常8例,关节及肢体功能差的5例。最终因骨髓炎或其他原因截肢7例。结论 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可明显提高小腿开放性损伤的保肢成功率,对伴有足踝部软组织严重损伤,或小腿肌群已出现坏死,或血管损伤后肢体缺血时间过长已出现血栓,或胫神经损伤难以恢复的病例不应再施行保肢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Gustilo Ⅲb、Ⅲc型胫骨开放性骨折急诊手术中保肢与截肢治疗方法 的选择.方法 自2005年2月~2008年3月,共收治Gustilo Ⅲb、Ⅲc型开放性骨折98例101个肢体;年龄18~67岁,其中Ⅲb型54肢,Ⅲc型47肢,急诊截肢32例,保肢治疗失败后延迟截肢7例,均采用Gustilo诊断分类及通用截肢技术予以处理.结果 行保肢手术59例中有8例出现伤口感染,2例骨折部感染.所有早期及延迟截肢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对Gustilo Ⅲb、Ⅲc型胫骨开放性骨折的治疗,应进行严格的评判,根据清创术中的具体情况把握好最终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这也是现代创伤骨科医生必须面对的一个严肃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严重胫骨开放性骨折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显微外科技术在骨科临床上的应用,给严重开放性胫骨骨折的治疗提供了技术保证,保肢成功率明显提高;但肢体的存活,不等于肢体功能的恢复,可因慢性骨髓炎、残留畸形、功能性肌肉坏死或神经损伤最终予以截肢。我院自1989~2000年利用显微修复技术,对32例Gustilo ⅢB型和Ⅲc型胫腓骨严重开放性损伤给予保肢治疗,现对其远期疗效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从32位健康人的粪便中分离到4株丁酸梭状芽孢杆菌,其中丁酸梭状芽孢杆菌Z 10产酸和细胞生长速度最快.对其安全性评价为基本无毒,并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17.
Ⅲ-C型胫骨开放性骨折的血管探查与修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Ⅲ-C型胫骨开放性骨折是所有开放性骨折中最为严重的,大部分患肢必须予以截肢治疗。在保留的肢体中若血管损伤重视不够、修复不良,或伤口感染将导致最终仍然要行截肢的危险。笔者自2005年3月~2007年4月,收治49例Ⅲ-C型胫骨开放性骨折,其中保肢的17例现对治疗进行分析。1临床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闭合性腘动脉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收治26例闭合性腘动脉损伤患者,13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血管损伤部位,8例DSA检查明确损伤部位,5例直接手术探查。11例行断端吻合,14例大隐静脉移植,25例均行预防性小腿切开减张。术后应用激素、甘露醇等治疗。结果 22例15h内手术者均成功保肢,并且功能良好,3例24~36h内手术者2例保肢成功,1例截肢,72h明确诊断者肢体坏死直接行截肢手术。结论闭合性腘动脉损伤只要肢体不出现坏死,一旦确诊均应尽早修复血管以求保肢可能。  相似文献   

19.
姜星杰  张烽  赵剑  曹涌  陈向东  姚羽 《中国骨伤》2014,27(12):1003-1007
目的:比较Ⅰ期截肢和保肢手术治疗胫骨GustiloⅢB,ⅢC型开放性骨折患者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7月至2010年6月,对分别采用截肢与保肢治疗的68例单侧胫骨GustiloⅢB,ⅢC型开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截肢组38例,男26例,女12例;平均年龄(44.9±16.3)岁;GustiloⅢB型21例,ⅢC型17例,根据小腿皮肤软组织损伤程度、骨折类型、位置和手术探查所见选择截肢平面.保肢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43.5±14.7)岁;GustiloⅢB型23例,ⅢC型7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骨折固定方式及创面修复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感染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平均负重时间及重返原工作率;采用痛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并采用SF-36健康量表评估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结果:共60例患者(截肢组33例,保肢组27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9.1个月.截肢组、保肢组的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感染率分别为:(109.0±25.7)min,(245.0±58.6)min;(168.0±49.0)ml,(311.0±137.0)ml;(13.8±2.7) d,(28.8±13.1) d;7.9%,36.7%.至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及重返原工作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截肢组术后平均负重时间更短.截肢组患者的生理机能评分优于保肢组,而保肢组患者的躯体疼痛评分优于截肢组,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Ⅰ期截肢与保肢手术均为治疗严重小腿开放性骨折的重要手段,两者中期临床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对腐败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的治疗水平。方法收集2002年至2006年经治的腐败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的住院患者22例,分析其感染来源、起始部位及治疗方法。结果本组22例,19例痊愈,因并发症救治无效3例死亡,病死率13.7%。结论腐败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起病急,病情进展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在治疗过程中除及时有效处理局部病灶外,应密切观察全身情况,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