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亮  刘娟  郑长征 《精细化工》2011,28(5):424-427,437
以5-溴-2-羟基苯基苯甲酮对甲氧基苯甲酰腙为配体,与吡啶、氯化铜反应,水热合成制得新型对称双核配合物5-溴-2-羟基苯基苯甲酮对甲氧基苯甲酰腙吡啶铜(Ⅱ)(CCDC:812579),并培养成单晶。通过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a=1.627 54(17)nm,b=0.831 11(9)nm,c=2.352 35(17)nm,β=133.779(4)°,Dc=1.639 mg/m3。配合物的磁性测试结果表明,双核铜配合物分子内存在弱的铁磁性相互作用,而配合物分子间存在弱的反磁性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亮  刘娟  郑长征  王玉婕 《应用化工》2011,40(5):826-828,831
以5-溴-2-羟基苯基乙酮对羟基苯甲酰腙为配体,与吡啶、氯化镍反应,水热合成制得新型芳酰腙类配合物(C15H12N2O3B r)N i(C5H5N)(CCDC:816141),并培养成单晶。通过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配合物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a=3.272(2)nm,b=0.622 7(4)nm,c=2.301 6(15)nm,β=122.06(4)o,V=3.974(4)nm3,Z=8,Dc=1.624 mg/m3。抑菌实验表明,标题化合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其中配合物比相应配体的抑菌活性强。  相似文献   

3.
李元慈  梁语燕  董岁明 《陕西化工》2013,(11):2121-2122,2126
基于酰腙类及其配合物较强的生物活性及稳定性,设计了5-溴-2-羟基苯基乙酮对羟基苯甲酰腙的合成路线,并使之与金属铜离子反应,合成了一种新的金属配合物(Sehiff碱配合物)5-溴-2-羟基苯基乙酮对羟基苯甲酰腙合铜配合物。培养成单晶后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酰腙分子具有较高的配位能力、生物活性和化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刘娟  王亮  王栋  张斌 《应用化工》2012,41(2):248-251
以苯亚甲基苯乙酮-4-氯苯甲酰腙为配体,水热合成了一个镍的单核配合物Ni(bacbh)2(Py)2(bacbh:苯亚甲基苯乙酮-4-氯苯甲酰腙;Py:吡啶),并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及热失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胞学数据:a=1.344 3(6)nm,b=2.471 7(12)nm,c=1.465 1(7)nm,β=98.47°,V=4.815(4)nm3,Z=4,μ=0.561 mm-1,Dc=1.292 mg/m3,F(000)=1 944,最终偏离因子[I>2sigma(I)]R1=0.038 6,wR2=0.096 1(all data),GOF=1.007(CCDC:840865)。  相似文献   

5.
通过1-取代苯基-3-甲基-4-α-噻吩甲酰基-5-吡唑啉酮配体与稀土离子钐进行络合反应制备了二元及三元吡唑啉酮类钐配合物,并通过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其进行表征,证明二元配合物的化学式为Sm(L)3(C2H5OH)2,三元配合物的化学式为Sm(L)3(Phen)2(L=1-取代苯基-3-甲基-4-(α-噻吩甲酰基)-5-吡唑啉酮)。经过研究其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表明配合物的吸收光谱主要来源于第一配体,配合物具有荧光。  相似文献   

6.
以5-甲基间苯二甲酸为配体与吡啶、氯化锌反应,水热合成制得手性链配合物5-甲基间苯二甲酸吡啶锌(Ⅱ),并培养成单晶。通过元素分析和核磁共振氢谱测试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该配合物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212121,晶胞参数a=0.839 34(9)nm,b=1.294 86(15)nm,c=1.760 2(2)nm,Z=4,V=1.913 1(4)nm3,μ=1.315 mm-1,Dc=1.457 mg/m3,F(000)=864,R1=0.022 7[I>2sigma(I)],wR2=0.059 0(all data),GOF=1.053。测试结果表明,在配合物中锌原子处于四配位的配位环境,配位原子分别来自5-甲基间苯二甲酸中的2个O原子和2个吡啶环上的N原子。分子间通过氢键形成具有二维链结构的手性化合物。配合物的荧光光谱表明,配合物在381.0~386.0 nm处的荧光强度得到了增强。  相似文献   

7.
刘娟  王亮  王栋  张斌 《陕西化工》2012,(2):248-251
以苯亚甲基苯乙酮-4-氯苯甲酰腙为配体,水热合成了一个镍的单核配合物Ni(bacbh)2(Py)2(bacbh:苯亚甲基苯乙酮-4-氯苯甲酰腙;Py:吡啶),并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及热失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胞学数据:a=1.344 3(6)nm,b=2.471 7(12)nm,c=1.465 1(7)nm,β=98.47°,V=4.815(4)nm3,Z=4,μ=0.561 mm-1,Dc=1.292 mg/m3,F(000)=1 944,最终偏离因子[I〉2sigma(I)]R1=0.038 6,wR2=0.096 1(all data),GOF=1.007(CCDC:840865)。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1-(邻氯苯基)-3-(2-羟基苯基)-丙二酮(L1)、1-(间氯苯基)-3-(2-羟基苯基)-丙二酮(L2)和1-(对氯苯基)-3-(2-羟基苯基)-丙二酮(L3)3种配体,并将此3种配体分别与 Eu(III)反应生成3种新的稀土配合物。运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与荧光光谱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3种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 Eu(L1)3·2H2O、Eu(L2)3·2H2O 和 Eu(L3)3·2H2O。荧光光谱显示,3种配合物的配体均能将吸收的能量有效地传递给三价铕离子,从而使配合物发射出强的铕离子的特征荧光。在3种配合物中,Eu(L1)3·2H2O 的荧光强度远大于 Eu(L2)3·2H2O 和 Eu(L3)3·2H2O 的荧光强度,这说明配体 L1与 Eu(III)离子的能级匹配较好,能量传递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利用吡唑-3-甲酸为配体,通过溶液法与氯化钴反应合成出一种钴的配合物,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对其进行表征。结果显示,该配合物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a=0.509 94(2)nm,b=1.139 55(5)nm,c=0.936 80(4)nm,β=95.925(5)°。钴与两个配体分子的N、O原子和水分子的氧原子配位,形成八面体结构。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荧光光谱研究它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该配合物与BSA形成稳定的复合物,荧光猝灭属于静态猝灭,猝灭速率常数kq为3.54×1012L/(mol·s),结合常数K=7.06×105L/mol,结合位点n=1.259 5。  相似文献   

10.
以5-甲基-4-噁异唑甲酰肼为原料,与3-甲基-2-噻吩甲醛反应合成5-甲基-4-噁异唑-3-甲基-2-噻吩甲酰腙,再将其作为配体与钴离子合成相应的钴配合物,对其进行红外、核磁共振氢谱、紫外-可见等表征确认结构,并对配体及其配合物的荧光性能进行测定。荧光测定表明,配体及其配合物都较强的荧光性能,因此可作为潜在的光活性材料。  相似文献   

11.
以肉桂醛-2-呋喃甲酰腙与Co Cl2·6H2O为原料,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合成得到两个钴配合物,并通过FTIR、热重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两个配合物均为四角双锥构型,属单斜晶系。配合物Co(L)2(H2O)2属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706 2(2)nm,b=1.059 17(13)nm,c=0.742 00(9)nm;β=101.738(2)°,V=1.312 9(3)nm3,Z=2。配合物Co(L)2(Imz)2属C2/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2.481 4(2)nm,b=0.848 96(8)nm,c=1.936 96(18)nm;β=121.132 0(10)°,V=3.492 7(6)nm3,Z=4。热重分析表明,两个配合物均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以肉桂酸甲酯与苯肼为原料,合成得到了1-苯基-5-苯基-3-吡唑烷酮,再经氧化得到1-苯基-5-苯基-3-羟基吡唑,最后与溴乙酸乙酯反应,得到1-苯基-5-苯基吡唑基-3-氧乙酸乙酯,利用溶剂挥发法得到标题化合物的单晶。用元素分析、~1H-核磁共振谱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仪测定了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标题化合物晶体属于正交晶系,所属空间群为Pbca,a=1.114 3(2)nm,b=1.573 3(3)nm,c=1.948 4(4)nm,α=90.00°,β=90.00°,γ=90.00(,Dc=1.158g/cm3,Z=8,F(000)=1 360,最终偏差因子分别为R=0.138 3,wR=0.1665。  相似文献   

13.
在苯和50%NaOH介质中,80℃时1,4-二溴丁烷与咔唑(CZ)反应,生成N-溴丁基咔唑(BCZ)。在丙酮和K2CO2介质中,50℃时N-溴丁基咔唑与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啉-5-酮(PMBP)反应,生成1-苯基-3-甲基-4-咔唑-N-丁基-4-苯甲酰基吡唑啉-5-酮(PMCBP),详细研究了CZ,BCZ,PMBP和PMCBP的UV和IR光谱.在氯仿中PMCBP对Nd(Ⅲ)的萃取率是PMBP的2.3倍,PMBP-Nd(Ⅲ)配合物无荧光,但PMCBP-Nd(Ⅲ)配合物有很强的荧光,说明PM-CBP是Nd(Ⅲ)的优良荧光试剂。  相似文献   

14.
以硝酸镉与吡啶-4-甲酸(HIA)为原料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配合物[Cd(IA)2(H2O)4],并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6.4400(5)nm,b=6.9489(6)nm,c=9.4051(8)nm,α=95.2600(10)°,β=104.580(2)°,γ=111.570(2)°,V=0.037079(5)nm3。配合物中Cd(Ⅱ)位于变形八面体环境中,与分属于两个吡啶-4-甲酸根的2个N原子以及来自于四个配位水分子的O原子配位。  相似文献   

15.
分别使用水杨醛和2-羟基-1-萘甲醛与2-巯基-3-氨基吡啶反应得到了希夫碱配体L1、L2,在三乙胺和三氟化硼乙醚的反应条件下得到了2-(2′-羟基苯基)吡啶并噻唑配体L3和氟硼化合物B1、B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L3和B1的晶体结构。2-(2′-羟基苯基)吡啶并噻唑类化合物(简称HPT)是一类具有激发态质子转移(ESIPT)效应的有机分子,本文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稳态荧光光谱研究了溶剂极性对ESIPT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2-甲酰基苯磺酸钠和氨基硫脲为原料,合成了一个新的带磺酸基团的配体,并得到了其钠的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同时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对其进行了晶体结构解析。该配合物为单斜晶系,晶胞为P2(1)/c,晶胞参数:a=0.740 65(5)nm,b=0.873 59(6)nm,c=2.521 00(18)nm,β=98.292 0(10)°,V=1.614 10(19)nm3,Z=4,Mr=388.80,Dc=1.600 g/cm3,T=273(2)K,F(000)=804,μ(MoKa)=0.055 7 cm-1,R=0.054 5,wR=0.158 8,配合物分子通过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3-苯甲酰基-2-庚基苯并二氢吡喃-4-酮(L_1)、3-苯甲酰基-2-苯基苯并二氢吡喃-4-酮(L_2) 2种配体。分别以L_1和L_2为第1配体,水为第2配体在溶剂乙醇中与EuCl_3反应(pH=7~8),合成了2种新的稀土配合物。运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热重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相关物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2种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Eu(L_1)_3·2H_2O和Eu(L_2)_3·2H_2O;荧光光谱表明,2种配合物都能发出很强的铕离子特征荧光,其中配合物Eu(L_2)_3·2H_2O的荧光强度更强,具有更好的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1-(邻氯苯基)-3-(2-羟基苯基)-丙二酮(L1)、1-(间氯苯基)-3-(2-羟基苯基)-丙二酮(L2)和1-(对氯苯基)-3-(2-羟基苯基)-丙二酮(L3)3种配体,并将此3种配体分别与Eu(III)反应生成3种新的稀土配合物。运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与荧光光谱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3种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Eu(L1)3·2H2O、Eu(L2)3·2H2O和Eu(L3)3·2H2O。荧光光谱显示,3种配合物的配体均能将吸收的能量有效地传递给三价铕离子,从而使配合物发射出强的铕离子的特征荧光。在3种配合物中,Eu(L1)3·2H2O的荧光强度远大于Eu(L2)3·2H2O和Eu(L3)3·2H2O的荧光强度,这说明配体L1与Eu(III)离子的能级匹配较好,能量传递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在溶剂热的条件下利用柔性双功能配体制备了新颖的配合物{Cd(Tpebc)(Py)(H_2O)}_n(1)(Tpebc=2-乙氧基-3-[[4-[2-(1H-四唑-5-基)苯基]苯基]甲基]-3H-苯并咪唑-4-羧酸,Py=吡啶)。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该配合物是一维链状结构,并且配合物的中心金属离子都是七配位变形的五角双锥配位构型,与4个氧原子和3个氮原子配位。在室温条件下,目标配合物表现出了强的荧光特性。  相似文献   

20.
利用水热法合成配合物的优点,构筑了一个具有特定结构的5-氨基四唑为配体与锌金属离子配位聚合物,用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等技术对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研究。单晶X-射线衍射显示配合物为2D双层结构。每一个锌离子与周围的四个5-氨基四唑配体进行配位,由键长和键角的数据可以看出锌离子的配位构型是有些扭曲的四面体构型。该配合物属于正交晶系,Cmcm空间群,a=1.7973(4)nm,b=1.0348(2)nm,c=2.0206(4)nm,Z=4,V=3.7580(13)nm3,D=1.651(mg/m3),μ=2.589(mm-1)。对配合物的固态的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室温342nm激发下,配合物在397nm处有最大发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