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高龄患者的有效麻醉方法。方法:对4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高龄患者用2%盐酸利多卡因、1%盐酸罗哌卡因各10ml混合液,行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评价麻醉效果。结果:硬膜外阻滞完成后血压下降>20%者4例,占10%,经快速输液或静脉注射麻黄素5~15mg,均恢复正常水平。全组麻醉效果满意,未发生躁动等不适,未发生严重的低血压和严重的呼吸抑制。结论:对全髋关节置换术高龄患者应用硬膜外麻醉,具有阻滞完善、肌松效果好、对循环呼吸干扰小、不受时间限制等优点,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全髋关节置换术创伤大,出血多,接受此手术的多为老年患者,由于老年人生理病理改变及伴随的全身疾病较常见,使麻醉和围术期风险增加。现将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8月68例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处理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全组68例,男45例,女23例,年龄70~93岁,平均81·5岁,体重40~75kg。ASAⅡ~Ⅲ级。术前合并高血压病22例,糖尿病8例,慢性肺气肿6例,冠心病15例,脑动脉供血不足11例。以上合并症术前均得到良好改善。1·2麻醉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术前30min…  相似文献   

3.
髋关节置换术大多以老年人为主,需要手术的高龄患者,常伴有心脑肺疾病,心脑血管调节功能差,使围手术期风险增大.我们对71例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高龄患者根据不同的病理生理变化选择不同的麻醉方法和用药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于手术治疗前进行腰硬联合麻醉或气管插管全麻,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麻醉总有效率分别为95.24%和92.86%,两组患者的数据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血压及心率变化相比,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4.29%和11.9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和全麻方式进行麻醉,均具有较好的效果,但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高龄患者4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硬膜外麻醉;观察组实行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诱导时间、手术时间以及硬膜外局麻药用量。结果观察组在诱导时间、手术时间以及硬膜外局麻药用量方面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麻醉效果明显好于硬膜外麻醉,效果更佳,并且更加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睿林 《广西医学》2002,24(2):244-246
老年人全髋关节置换术操作复杂 ,创伤大 ,出血多 ,且术中应用骨粘合剂时易于出现心血管不良反应 ,麻醉处理有其特殊性。我院自 1 998年 9月至2 0 0 0年 5月共施行 6 0岁以上老年人全髋关节置换术 6 7例 ,现将麻醉处理及经验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全组 6 7例 ,男 38例 ,女 2 9例 ,年龄60~ 90岁 ,其中 6 0~ 70岁 4 7例 ,70岁以上 2 0例。全并高血压者 1 7例 ,合并冠心病者 6例 ,术前均经药物控制良好。心电图检查异常者 2 1例 ,其中心肌缺血或心肌劳损 9例 ,陈旧性心肌梗塞 4例 ,各类心律失常 8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肺气…  相似文献   

7.
8.
<正>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性髋关节功能障碍疾病的主要手段。老年为髋关节病变多发人群近年来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增多。髋关节置换术会打破患者血液促凝、抗凝系统的平衡,使凝血功能发生异常改变,增加手术风险性~([1])。麻醉是影响凝血功能的重要因素,合理选择麻醉方式能够最大限度降低对凝血功能的影响~([2])。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是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最常应用的2种麻醉方式~([3]),本研究将2种麻醉方式对比研究,以期明确不同麻醉方案对患者凝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高龄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8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两组,每组都均分。比较两种麻醉方法的起效时间、手术时间、基本生命体征变化、麻醉效果、低血压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等进行比较。结果: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比单纯硬膜外麻醉起效时间及手术时间短,麻醉起效时间及手术时间缩短,麻醉效果更好且麻醉后低血压发生率低,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高龄患者的髋关节置换术中,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与优点比硬膜外麻醉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骨水泥对老年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2004年2月至2005年8月34例行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鱼精蛋白副凝固实验(3P试验),分别于注入骨水泥前5 min、注入骨水泥后30 min及3 h各检测1次.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注入骨水泥后30 min PT值较注入前5 min显著缩短(P<0.05);而注入骨水泥后3 h PT值与注入后30 min比较,显著回升(P<0.05).FIB含量在注入骨水泥后30 min较注入前5 min明显增高(P<0.05);注入骨水泥后3 h与注入后30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P试验阳性率,注入骨水泥后30 min与注入前5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在该实验中影响不太明显,注入骨水泥3 h后各项指标基本恢复.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注入骨水泥30 min后PT缩短,FIB增高,3P试验的阳性率升高,但在3 h后骨水泥对这些指标的影响基本消除,提示注入骨水泥后的3 h内是监测病情的重要时段,在注入骨水泥后,老年患者凝血系统虽有高凝倾向,但各相关指数仍在正常范围内.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bone cement implantation on coagulation functions during the total hip arthroplasty in elderly patients. Methods Thirty-four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between February 2004 and August 2005 involved in this study. The relative parameters were observed in all patients, including prothrombin time (PT),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 fibrinogen (FIB) and plasma protamine paracoagulation test (3P test). Blood samples were measured 5 minutes before, 30 minutes and 3 hours after bone cement implantation. All data were analyzed with Medical Statistics Software. Results PT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t 30 minutes after bone cement implantation, compared with 5 minutes before implantation ( P < 0. 05), and significantly recovered at 3 hours after implantation (P < 0.05). FIB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t 30 minutes after implantation compared with 5 minutes before implantation ( P < 0.05), and significanlty decreased again at 3 hours after implantation (P < 0.05 ). A higher rate of positive results in 3P test was observed at 30 minutes after implantation compared with 5 minutes before implantation ( P < 0.05 ).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PTT before and after implantation. Conclusions PT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t 30 minutes after bone cement implantation, and FIB or positive rate of 3P test increased, but these parameters recovered at 3 hours after implantation. It showed we must monitor patients in 3 hours after implantation. And bone cement shows a tendency to activate blood coagulation, especially in elderly patients, but the relative indexes are still in normal range.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硬膜外腔麻醉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近远期认知功能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1年5月于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17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麻醉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85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研究组实施硬膜外腔麻醉。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血流动力学、认知功能、应激反应、术后不良反应及术后近远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结果两组麻醉时间、出血量、输液量、输血、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0~T3时MAP、HR、SpO2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1)不同时间点间的MAP、HR、SpO2有差异(P <0.05);(2)各组的MAP、HR、SpO2比较有差异(P <0.05);(3)各组MAP、HR、SpO2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两组T4~T6时MMSE评分比较,经重复测量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连续硬膜外麻醉不同给药方式在高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112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Ⅱ~Ⅲ级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男55例,女57例,年龄75~91岁.将患者分为A、B两组各56例.穿刺点L2~L3,对患者实施连续硬膜外穿刺成功后注入2%利多卡因3 mL,根据麻醉平面追加2%利多卡因3~5 mL,A组患者调节麻醉平面达T10且固定后根据患者情况硬膜外连续输注2%利多卡因3~5 mL/h,B组患者调节麻醉平面达T1o且固定后根据患者情况术中硬膜外分次注入2%利多卡因3~5 mL/h.两组患者术中必要时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记录两组入室、注药后30 min、切皮、手术1h、术毕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两组麻醉平面、麻醉药物用量、麻醉效果及多巴胺总用量.结果 两组患者硬膜外给药后血压均有明显下降,B组术中追加药物后血压较A组下降明显(P<0.05).A组较B组麻醉平面更加平稳(P<0.01)且麻醉药物用量明显减少(P<0.05).A组患者术中多巴胺总用量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 连续硬膜外麻醉中微量泵持续给药较间断单次给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在不影响麻醉效果的情况下平面更加平稳且明显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有利于维持循环稳定,提高围术期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微量泵持续给药硬膜外麻醉在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硬膜外分次给药麻醉,观察组给予微量泵持续给药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术中麻醉药总使用量、多巴胺使用量、血流动力学及麻醉阻滞平面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麻醉药总使用量及多巴胺使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切片时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切皮时、切皮后10 min平均动脉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毕麻醉阻滞平面分布状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实施微量泵持续给药硬膜外麻醉的麻醉效果与分次给药相当,但微量泵持续给药硬膜外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可减少术中麻醉药使用量及多巴胺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与椎管内麻醉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68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析两组患者凝血功能.结果 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100.00(34/34),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97.06%(33/34),(P>0.05).两组术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应用不同麻醉方案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8例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方案,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液量上相比差异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阻滞感觉时间、阻滞完善时间、触感恢复时间明显短于观察组,但并发症发生率(23.5%)高于观察组(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而言,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的手术指标差异不大,前者各项麻醉指标更加优良,后者术中并发症发生较少,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选用。  相似文献   

16.
人工全髋关节是由股骨假体和髋臼假体两部分组成,主要用于治疗原发性或继发性髋关节疾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人体创伤大,加之高龄患者并发症多,因此,做好术前、术后护理对手术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观察并比较髋关节置换术中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0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观察组接受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进行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程度和麻醉起效、阻滞、苏醒的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程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阻滞时间、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两种麻醉方式的均达到了满意的麻醉程度,但是腰硬联合麻醉在麻醉起效阻滞、苏醒时间方面比全麻更理想,值得临床借鉴并在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针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全麻或者腰硬联合麻醉的实际效果加以观察.方法:在本院于2015年10月至2017年5月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中随机抽选64例,盲选组内32例,给予全麻,视为对照组,另32例则给予腰硬联合麻醉,为观察组.针对麻醉效果间差异加以分析.结果:结合统计可知,观察组在术中麻醉药物使用量为(15.32±1.77)mg,而对照组为(115.21±15.63)mg,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在麻醉起效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同样存在有显著优势,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可对麻醉药物使用量合理控制,且起效快,不易导致患者出现各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髋关节置换术中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行髋关节置换术的124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麻组(60例)和腰硬联合组(64例),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全麻组优良率占95.00%,腰硬联合组优良率占95.31%,2组麻醉镇痛效果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全麻组相比,腰硬联合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和阻滞完全时间更短,麻醉后心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效果与全麻相当,且对患者的刺激小,不良反应更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