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素云 《中国校医》1994,8(5):31-31
儿童多动症是一种较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性疾病,我国儿童的患病率约为1.3~8.6%[1],其中学龄儿童中约占全体小学生的1~10%[2].严重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给家庭和学校带来不良影响和沉重负担。本文对243例小学生中儿童多动症有关资料及影响疗效因素进行以下分析报告。1对象与方法1.1对象:为我所多动症专科门诊1987年10月一1992年则月收治的小学生儿童多动症243例,全部病例均符合1986年全国儿童多动症“诊断标准”[3],其行为县表评分均在舢分以上。1.2方法:1.2.1药物与剂量:243例分为两组,一组为利地林治疗组,另一组为利他林…  相似文献   

2.
苗素霞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8):2535-2536
多动症是儿童常见的行为问题,也是儿童保健门诊常见的就诊原因。儿童感觉统合失调被认为是与现代生活方式有关的儿童多发病,发病率高,在我国大城市学龄前儿童中20%~30%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许多研究表明,感觉统合失调可造成儿童学习困难,行为障碍和情绪问题,严重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1,2〕。本研究运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评定量表对102例多动症儿童进行调查分析,以了解多动症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为对多动症儿童采取更有效的治疗教育对策提供科学依据。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04~2005年在我院儿保科诊断为多动症的儿童共102例,其中男76例…  相似文献   

3.
儿童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 ,为探讨其病因 ,我们对 10 0 0名在校小学生进行调查 ,根据《实用儿科学》第 6版儿童多动症诊断标准 ,共诊断出儿童多动症 2 8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对 10 0 0名在校生进行调查 ,根据诊断标准 ,确诊儿童多动症 2 8例 ,男 13例 ,女 15例 ,年龄 7~ 10岁 ,所有病例智能正常或基本正常。2 结果2 8例儿童多动症病因见附表。附表 2 8例儿童多动症病因病因例数百分率 (% )出生时窒息 6 2 1颅内出血 7 2 5早产 6 2 1颅脑外伤 3 1 0父亲酒依赖 2 8母亲癫痫史 2 8未发现病因 2 83 讨论小儿各年龄阶段神经…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深圳市宝安区3~17岁儿童多动症状、行为问题发生情况,为本地区开展儿童多动症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1-6月分层随机抽取深圳市宝安区1 455名3~17岁儿童完成《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用)》和《ADHD评定量表(Ⅳ)》筛查,对筛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行为问题依次为学习问题(8.32%)、心身问题(4.88%)、品行问题(2.13%)、多动指数(1.92%)、冲动多动问题(0.82%),焦虑问题(0.21%)。女童的学习问题得分异常率(4.74%)高于男童(3.57%);6~8岁儿童的学习问题得分异常率最高(4.74%);男童多动症状和冲动症状得分异常率(3.16%、4.26%)高于女童(1.17%、1.65%)(P<0.05)。结论 儿童行为问题出现有其性别和年龄上的分布特点,6~8岁是儿童出现行为问题、多动症症状的高峰阶段,女童最常见学习问题,男童多动症状、冲动症状多见,可根据性别、年龄特点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描述济宁市儿童多动症的流行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Conners多动症量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及自编问卷对济宁市1 158名6-14岁在校小学生进行测评,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非条件Logistic回归等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童多动症的检出率为6.60%,男童为8.05%,女童为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发现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可以减少儿童多动症的发生,而父亲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和母亲的惩罚严厉是导致儿童多动症发生的重要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足月产是减少儿童多动症发生的保护因素。男孩子、剖宫产、母亲孕期吸烟是儿童多动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儿童多动症的发生受父母教养方式、剖宫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社会、学校、家庭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儿童多动症的发生,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大庆市开发新区小学生行为问题的现状与影响因素,为小学生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大庆市开发新区3所小学1 32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使用自行设计的行为问题相关因素调查表和Rutter行为问题量表(父母问卷和教师问卷)[1]对小学生进行行为测定,测评小学生行为问题、家庭教育环境、教育方式等因素。 结果 小学生行为问题检出率为6.7%~10.1%,男生为9.2%~12.9%,女生为3.9%~7.0%,男生高于女生;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儿童的性别、出生体重、性格及父母关系不良、母亲患病、家长不科学的管教态度或方居住条件差等因素有关。 结论 小学生行为问题发生率高,行为问题的的发生儿童自身状况及家庭环境密切相关,要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必须建立良好的儿童成长环境及成人对小学生科学合理的教育态度和方式。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学习困难与多动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华 《中国校医》2002,16(1):24-25
目的 了解小学生学习困难与多动症的关系。 方法 用六种心理测试问卷调查该区二所小学 1310名学生。 结果 有多动症的小学生学习困难发生率高 ,多动症评分因子中各因子异常的学习困难发生率无明显差别 ,学习困难与多动症共同的有关因素为 :父母对孩子教育方式和态度简单粗暴、独生子女、儿童心理卫生问题中行为异常、智商偏低、儿童个性偏常。 结论 学生多动症与学习困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婴幼儿期母亲的喂养行为对儿童期肥胖的影响,旨在为指导母亲正确的喂养行为、预防儿童期乃至成年期的肥胖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深圳市宝安区6~10岁小学生1 766人为研究对象进行体检,根据Z评分、BMI筛查出肥胖儿童,招募知情同意参与该次研究的儿童及其母亲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深圳市宝安区6~10岁小学生肥胖发生率为4.70%,婴儿期母亲的喂养行为中,孩子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具有统计学意义,出生体重正常、父亲文化程度高、户外活动时间2~3 h对孩子的正常发育有积极作用。结论:在婴幼儿期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父母亲培养儿童良好的自我保健意识,进而有效控制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品行行为问题是儿童少年常见的行为问题之一 ,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 ,多数是从品行行为障碍的角度分析。研究揭示 ,儿童的行为问题远远高于儿童生理发育和躯体发育的健康问题 ,可见 ,儿童的心理问题十分突出 ,尤其是小学生不良品行行为是影响儿童少年学习和健康的问题 ,因此 ,对于小学生出现的不良品行行为应该早期预防 ,防止其进一步发展为品行行为障碍。本文主要采用Conners父母问卷对在校的小学生进行调查 ,并分析小学生的不良品行行为。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对广州市先烈东小学、猎德小学、云山小学、四海小学、银河小学、沙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云南省农村地区小学生意外伤害的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农村地区小学生意外伤害预防和控制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12月在云南省陆良县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完全随机抽样方法从该县的9个乡镇中分别抽取1所小学,选取五、六年级的全部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小学生意外伤害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1 631名小学生,意外伤害发生率为17.2%。单因素分析显示,意外伤害发生率以男生(19.7%)、独生子女(21.8%)、城镇户籍学生(24.2%)、留守儿童(22.1%)、伤害危险行为得分高(23.9%)、伤害相关知识得分低(27.5%)和生活满意度得分低者(18.8%)为相对较高(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男生、留守儿童和伤害危险行为得分高是意外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95%CI)分别为1.39 (1.06-1.83)、1.66(1.23-2.23)和2.70(1.62-4.49);而伤害相关知识得分较高和生活满意度得分较高是意外伤害发生的保护因素(OR值均1)。结论云南省农村地区小学生意外伤害发生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应当将男生和留守儿童列入重点干预对象,开展预防伤害危险行为和伤害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以降低意外伤害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心理行为疗法治疗学龄前儿童多动症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疗法治疗学龄前儿童多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6例学龄前多动症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行为治疗,以6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多动症是一个长期、慢性的心理障碍问题,学龄前是治疗的关键时期;心理行为疗法治疗学龄前儿童多动症效果显著,临床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与干预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使儿童心理健康 ,并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目的 ,近年来国内开展对 4~ 6岁儿童行为问题流行病学调查 ,检出率为 5 %~ 30 % ,但干预研究较少。本文采用Achenbach s儿童行为量表 (简称CBCL) ,对武汉市 70 5例儿童进行了行为问题影响因素分析及综合干预研究。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于 1993年 6月~ 1996年 6月 ,对武汉市洪山、青山区 70 5名 4~ 14岁儿童进行调查 ,同时采用综合干预方法跟踪观察 ,为期 3年。1 2 方法 行为问题测量工具采用Achenbach s儿童行为量表(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托莫西汀对多动症儿童心理行为及适应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60例多动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利他林组,30例)和观察组(托莫西汀组,30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多动症康纳氏(Conners)评分、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评分及儿童适应行为量表(ADQ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Conners评分、PHCSS评分及AD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两组患儿Conners评分、PHCSS评分及ADQ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托莫西汀在多动症儿童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且对患儿心理行为及适应行为的影响更好,在多动症儿童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淮北市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病情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淮北市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综合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s,ADHD)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笔者对该市5 907名6~12岁在校儿童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以淮北市6~12岁小学生为调查对象,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具有代表性的6所小学适龄学生5 907名,其中男生3 131名,女生2 776名。1.2方法依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关于ADHD的诊断标准,由接受过统一培训的专职医务人员,用美国康纳(Conners)简易多动症量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初筛出…  相似文献   

15.
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与微量元素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以下简称多动症)常伴有学习困难。近几年,国内外对此多从临床、神经心理、药物治疗、流行病学等方面研究。为了进一步了解微量元素与多动症的关系,本文从临床和实验相结合的角度采用病例对照方法进行了研究。1对@和方法1.l对象病例组为1997年3月~1998年3月来我院儿保门诊就诊和保健体检中确诊的多动症患儿102例(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即WISC排除智力低下的患儿),对照组为正常儿童86例。病例组男83例、女19例,年龄最大的13岁3个月、最小的6岁6个月,平均年龄875岁;对照组为86例正常儿童。男72例、女14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山东省某农村地区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儿童行为问题的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样本,用长处与困难量表对山东省某农村地区909名5~13岁小学生家长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了解小学生行为问题。结果困难总分、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同伴关系问题和社会行为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2.0%、10.7%、10.6%、13.6%、46.5%、16.0%。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情感虐待、儿童学习成绩差、过度反应和敌意的亲职教育方式与困难总分呈正相关,积极亲子互动与困难总分呈负相关;积极亲子互动与良好社会行为得分呈正相关,家长支持体罚态度得分与良好社会行为得分呈负相关。结论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较高,应当加强改善父母的教育方式,降低儿童虐待事件的发生,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纳为重点干预对象。  相似文献   

17.
儿童多动症与微量元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立梅  莫克 《中国校医》2002,16(3):205-206
目的 探讨头发微量元素含量对儿童多动症的影响 ,为预防和治疗儿童多动症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对广东省高州市 10 3 6名 4~ 10岁儿童多动症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 ,并测定了他们头发中Zn、Fe、Cu、Ca、Mn、Pb的含量。 结果 儿童多动症患儿发铅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儿童 ,而发锌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儿童。 结论 儿童多动症的发生与体内锌和铅的含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习惯,为开展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对1 853名中小学生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中留守儿童占59.2%。父母均外出务工者的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得分均较低;留守的小学生营养知识得分低于中学生,而饮食行为得分高于中学生。结论留守儿童营养知识较少,不良饮食行为普遍存在,应开展综合性的营养健康教育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本地区学龄儿童心理行为状况,更好地开展学校儿童心理卫生保健工作.对722例小学生行为问题进行调查.l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选择我地区一所普通小学工~6年级6~14岁学生共722例,男350人,女372人;独生子女692人占95 8%,单亲家庭17户占2.35%.1.2 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利用学校召开家长会之机,由本科医生讲解调查的目的、方法,由家长填写.共发出问卷800份,全部回收后审核录用722份,有效率90.25%.  相似文献   

20.
松江县1823名小学生心理卫生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掌握松江县小学生的精神卫生问题,对本县岳阳小学1823名小学生进行儿童精神卫生问题的流行学调查。结果发现有精神卫生问题150人,占8.2%;智力低下12人,占O.7%,多动症168人,占9.2%,儿童行为量表中交往不良、社会退缩、多动、攻击、违纪、不成熟、敌对性退缩、分裂样强迫因子,智商<90组的因子分高于智商≥90组的因子分。智商与儿童行为量表中多动、攻击、违纪、分裂样强迫因子有高度的相关性。结论:儿童精神卫生问题可直接影响儿童的学习,必须对这些儿童进行综合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