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关于建模与仿真VV&A原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素红  吴晓燕  刘兴堂 《计算机仿真》2003,20(8):39-42,132,133
通过借鉴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 ,提出了建模与仿真VV&A原则。该文在国内首次对建模与仿真VV&A原则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为开展复杂产品(系统)建模与仿真过程中的验证、确认与发布(verification, validation and accreditation, VV&A)工作,提高复杂产品(系统)的设计水平,保证和提高建模与仿真系统的置信度,降低试验与评估的不确定性,在分析复杂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VV&A活动的基础上,论述复杂产品(系统)的VV&A体系架构的复杂性及其关键技术,系统分析VV&A的主要思想和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VV&A工具和方法等问题,提出一种VV&A体系架构方案,并详细阐述其总体方案和系统组成,为逐步建设企业的VV&A知识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根据国内外仿真可信度及仿真系统的校核、验证与确认(VerificationValidationandAccreditation,VV&A)的研究现状,探讨了仿真可信度评估理论,重点研究了仿真可信度的概念和性质,仿真系统可信度评估的原则以及仿真可信度与仿真系统的校核、验证与确认(VV&A)之间的关系。同时,该文还运用一个简单的例子就仿真系统可信度评估与仿真系统的校核、验证与确认(VV&A)之间的关系作了一个简单、明确的阐述,使大家对仿真系统可信度评估与仿真系统的校核、验证与确认(VV&A)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建模与仿真过程及模型VV&A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首先概括了建模与仿真的一般过程 ,给出了有关VV&A的几个基本概念。然后简要地分析了同构、同态与建模及模型VV&A之间的关系 ,最后对现有VV&A技术进行了综述。有关置信度评估方法还很不成熟 ,从概念到理论都有待于统一 ,文章对此做了一点探索  相似文献   

5.
首先概括了建模与仿真的一般过程,给出了有关VV&A的几个基本概念。然后简要地分析了同构、同态与建模及模型VV&A之间的关系,最后对现有VV&A技术进行了综述。有关置信度评估方法还很不成熟,从概念到理论都有待于统一,文章对此做了一点探索。  相似文献   

6.
建模VV&A与仿真VV&A比较之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模与仿真在许多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深入的应用,模型与仿真本身的准确性和置信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也就是VV&A日益重要。该文结合分析建模与仿真的过程,在分析了VV&A的层次与结构的基础上,重点从三个方面剖析、比较了建模V&V与仿真V&V的不同:第一,历史发展和内在本质;第二,考察对象和应用的方法;第三,思维特点。这些比较分析,促进了更好地理解二者的差异。最后给出了所研究的结论,期望对VV&A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飞行仿真VV&A的研究情况加以全面的探讨.首先回顾了国内外飞行仿真VV&A的研究现状,通过分析国内外的研究进程和研究方向,找出了国内与国外VV&A研究差距;其次简单介绍了VV&A的概念和原则;接着介绍了适用于飞行仿真VV&A研究的过程与方法;最后针对国内飞行仿真VV&A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飞行仿真VV&A研究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8.
T&E与VV&A过程的联系及集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核、验证和确认 (VV&A)与测试和评估 (T&E)的目的之一都是为了减少风险 ,增加可信度。它们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如何在建模与仿真中将两者结合起来以降低费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面。该文首先分别介绍VV&A与T&E在各自领域的应用 ;然后详细分析了它们之间的主要相同与不同之处 ;最后探讨了如何将两者集成起来  相似文献   

9.
关于仿真可信度评估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国内外仿真可信度研究现状 ,探讨了仿真可信度评估理论。重点研究了仿真可信度的概念和性质 ,仿真系统可信度评估的原则以及与仿真系统的校核、验证与确认 (Verification、ValidationandAccreditation :VV&A)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综合自然环境建模与仿真是当前军事建模与仿真领域研究的热点与难点,而在不同应用领域的 SNE 数据的重用则是一个发展趋势.首先,从综合环境数据层次入手,研究了基于数据产品机制的数据重用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处理方法,并分析设计了该数据产品机制的仿真实现方式;然后,通过具体分析 CDB(Common DataBases),来阐述了上述方法的可行性与实用性;最后,根据 CDB 在应用上的不足,分析了数据产品机制今后的发展方向,为建模与仿真领域的数据重用提供了一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建模与仿真及VV&A管理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建模与仿真(Modeling and Simulation,M&S)以及校核、验证与确认(Verification、Validation and Accreditation,VV&A)活动的全生命周期予以有效管理,提高建模与仿真的可信性,设计了建模与仿真及VV&A管理系统(Modeling & Simulation and VV&A Management System,MSVMS)。MSVMS以一套完备的M&S及VV&A信息管理分布式数据库为核心,采用对M&S及VV&A开发应用过程中各种状态信息与事件信息记录的方式,对M&S以及VV&A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并具有通用性和灵活性的特点。该系统已经成功用于管理某型地空导弹建模与仿真试验,为整个系统的确认与验收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建模与仿真生命周期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模与仿真生命周期的形式多种多样。该文首先介绍了M&S生命周期中的VV&A的一般过程。接着介绍了瀑布型、DIS、HLA等几种较为常见的建模与仿真生命周期 ,并分析了各自的特点和应用的场合。其中 ,对近年来的研究热点DIS和HLA形式的生命周期的具体实施过程作了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13.
系统建模与仿真应用的校验、确认与验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国国防部(DoD)近年来对建模与仿真(M&S)应用所做的校验、确认与验收(VV&A)研究工作为基础,介绍了关于M&S应用的校验、确认、验收、鉴定等概念;结合软件工程的3P指标提出一种通用的形式化表示的M&S应用VV&A框架;讨论了M&S应用可信度指标的层次化体系的建立与评价方法,引入了Kiviat图;最后介绍了一个用于M&S可信度评价的计算机软件平台——EE(Evaluation Environment,评价环境)。  相似文献   

14.
建模与仿真VV&A相关概念、定义和术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外,尤其是美国,建模与仿真(ModelingandSimulation,M&S)及校核、验证与确认(Verification,ValidationandAccredi tation,VV&A)相关概念、定义和术语的研究已趋于成熟。我国目前在该领域的研究仍是空白。通过研究国内外大量相关资料,深入分析了建模与仿真VV&A概念、定义和术语研究的重要意义;根据建立定义和术语的一般原则,为部分概念撰写定义,并赋予每个概念指称,同时也分析了常见的一些不恰当的术语。这不仅有助于人们对建模与仿真VV&A概念性研究引起重视;而且也有助于人们进行建模与仿真VV&A相关概念、定义和术语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关于仿真模型检验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仿真系统的可信性,它关系到系统的研制周期、使用寿命和可靠性。建模仿真可信性研究,又称为建模仿真“校核、验证和确认”,就是解决模型有用、敢用和相信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建模仿真VV&A研究包括概念性研究、建模仿真VV&A过程、VV&A技术方法等。事实上,建模仿真VV&A是建模仿真的全面质量管理,包含技术和管理工作。该文通过借鉴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对建模仿真VV&A理论进行了概述研究,并给出建模仿真方法。  相似文献   

16.
对于大型、复杂的仿真系统,在建模与仿真的全生命周期中进行VV&A研究,意义非常重大。该文对仿真VV&A的研究加以全面探讨,首先回顾国内外仿真VV&A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找出国内与国外VV&A研究的差距;其次简单介绍VV&A的概念和原则,并对容易混淆的概念加以分析、比较;接着根据美国国防部制定的VV&A建议指导规范,以某模拟测试系统仿真为例,洋细介绍VV&A研究的过程与方法;最后针对国内仿真VV&A研究的现状,提出了VV&A研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Bayes方法的仿真结果静态一致性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姝  谢红卫 《计算机仿真》2004,21(10):55-57
近年来,随着军用系统仿真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仿真系统的VV&A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该文针对武器系统试验次数少、样本量小的特点,利用Bayes方法,对比了仿真系统试验结果与真实系统试验结果的静态数据的一致性。该文主要研究了小样本情况下正态分布的仿真结果静态验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