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索适宜的干燥方法,为草果药材的加工、提高药材品质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两段式干燥处理(第一阶段:40 ℃、60 ℃烘烤,或微波低火干燥;第二阶段:25 ℃烘干)草果新鲜果实,比较分析种子挥发油含量、果实失水率的相应变化。结果 种子挥发油含量在不同干燥方法之间有极显著差异(df=5,F=64.072,P=0.000)。控制居群影响,种子挥发油含量与不同干燥方法之间有极显著的相关性(df=178,R=0.266,P=0.005)。结论 本研究中,40 ℃烘烤5 h后,再25 ℃烘干的处理,种子挥发油含量最高。第一阶段干燥处理的失水率是一个重要的考察指标,可能影响草果药材品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逐步树立中药材野生抚育观念,积极推进药材地道产区的野生抚育工作。方法:基于目前药材脱离自然环境下人工栽培造成种子退化、有效成分含量低的现状,阐述中药材野生抚育的优势,并根据已有的成功实践经验,提出野生抚育基本模式。结果:中药材野生抚育对保证药材质量、保护物种种源意义重大。结论:大规模人工栽培以提供市场所需药材数量,大力推进中药材野生抚育以保证种源及药材质量,野生抚育工程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对苦刺种子进行生药学研究,包括药材性状,显微结构和理化鉴定,提出了苦刺种子生药的主要性状鉴别特征。经组织和粉末研究发现,栅状细胞,支持细胞等为其主要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4.
种子类中药因品种较为混杂,形态较小,性状相似者又较多,因此许多品种市场上经常有伪品出现。现将两种临床常用的种子类药材与其主要伪品的性状鉴别特征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全草类药材大多为干燥的草本植物地上部分,少数带有根及根茎。其鉴别的部位较多,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且经炮制切成饮片后,其原有的性状,如颜色发生变化,叶片破碎。因而全草类药材在性状方面较其它类药材难以鉴别。尤其一些相似类药材更难以鉴别,中药饮片配方及装斗人员在工作时如果不仔细鉴别,极易发生差错事故。以下3组全草类药材是笔者认为在工作中较易混淆的,而掌握了其原有植物形态特征,便能正确地区分。  相似文献   

6.
在中医传统用药中,多数种子类及部分果实类药材皆要炒后入煎,故有“逢子必炒”之说。子实类药材是否要经炒制后才能入煎,本文就汤剂而言,结合文献资料,从药物浸出原理、植物学的组织结构、炮制目的三个方面阐述炒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中药DNA分子标识鉴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生药学中应用研究方兴未艾。综述了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在近缘易混淆生药鉴定、药材道地性研究、中药质量标准化、中医药古迹考证、药材种子种苗检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以及偏隍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并比较苗药夜关门不同部位(根、老枝、嫩枝、叶、种子)的槲皮素含量,并建立指纹图谱。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其槲皮素含量,建立药材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结果夜关门药材中不同部位中槲皮素的含量差别较大,槲皮素含量最高的是种子,其次是嫩枝、叶和老枝,根含量较低;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差异较大,药材相似度均>0.95,不同部位相似度根、老枝、嫩枝均<0.85,叶、种子均<0.60。结论建议将其药用部位根、老枝、嫩枝、叶、种子分开使用,为提高临床疗效和合理开发利用夜关门药材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菟丝子是常用中药,具有滋补肝肾等功效。为旋花科植物菟丝子CuscutuchinsensisLam.的干燥成熟种子[1]。又名中国菟丝子或小菟丝子。目前药材市场上除此种外,还有南方菟丝子(C.australisR.Br.)、欧菟丝子(C.europaeaLinn.)、日本菟丝子(习称大菟丝子C.jampicaChoisy)等同属植物的种子亦作为菟丝子商品,其中以南方菟丝子为商品主流品种(’)。此外,商品中还多有紫苏子、白芥子等种子混淆及掺假现象。为此,有关学者对菟丝子的鉴别做了大量的工作,本文对菟丝子近年的鉴别文献概述如下。1性状鉴别1.1药材性状小菟丝子…  相似文献   

10.
单叶蔓荆子种子的最佳采收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单叶蔓荆子种子的最佳采收期。方法:本文以蔓荆子种子的发芽率为指标来考察单叶蔓荆子种子最佳采收期,种子的寿命和储藏方法。结果:江西省单叶蔓荆子种子的最佳采收期为每年的10-11月份,储藏方式对蔓荆子种子在一年内的发芽率无显著影响。结论:蔓荆子种子与蔓荆子药材在采收时间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正0引言中药材去心是净制的主要内容之一,一般指根类药材的木质部,根茎药材的残茎,种子的胚芽,果实的种子、果实的内瓤而言。历代文献有关去心药材的记载有几十种,近年来,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传统净制去心的部分药材进行了研究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基本阐明了其原理和作用机制。本文经文献考证和资料分析,对净制去心的作用理论进行研究探讨,为正确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制药经验提供参考。1净制去心的作用理论  相似文献   

12.
16种中药的电泳鉴别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中药电泳鉴别法”新技术,对12种根及根茎类中药、4种果实及种子类中药进行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分析,测绘了16种标准药材的鉴别谱带泳动率和电泳鉴别图谱。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北豆根药材的质量评价标准。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10批北豆根商品药材中蝙蝠葛碱和蝙蝠葛苏林碱的含量。结果北豆根药材中蝙蝠葛碱和蝙蝠葛苏林碱分离完全且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分别为0.992-4.96μg和1.04-5.20μg;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2%(RSD=1.46%)和100.5%(RSD=1.36%)。不同购买地的药材两种生物碱含量差异较大,蝙蝠葛碱为0.092%~0.844%,蝙蝠葛苏林碱为0.322%~1.016%。两种生物碱总含量为0.688%~1.226%,相对较稳定。结论蝙蝠葛碱和蝙蝠葛苏林碱的总含量可作为北豆根药材质量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4.
米槁的生药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对米槁果实进行了生药学的研究。阐述了米槁的药材性状、果实解剖、粉末特征、部分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种子内含物显微化学签定及药材的理化鉴定等。为该药的鉴别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药冬葵子,为锦葵科植物冬葵MalvaverticillataL.和的crispaL的干燥成熟果实,苘麻子,为锦葵科植物苘麻AbutilontheophrastiMedic的干燥成熟种子.由于多种原因,我地一些中药材公司和医院中药房的冬葵子,不是锦葵科植物冬葵的干燥成熟果实,而是锦葵科植物苘麻的干燥成熟种子。冬葵子和苘麻子是两种中药,其基源、药材性状、组织特征、理化鉴别都不相同,它们的性能、功效和主治也有很大差别。因此,应当分别入药,不能混用,即处方写“冬葵子”应当用冬葵的干燥成熟果实,而不能用苘麻的干燥成熟种子,而处方写“苘麻子”,才能用苘麻的干燥成熟种子。  相似文献   

16.
<正>三七是一种贵重药材.目前在药材市场购买三七药材,发现其中混有一定比例的其它药材的根茎,经过简单加工后与三七极为相似便混入三七中出售.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的干燥根.具有止血散瘀,消肿定痛的功效.为保证用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我们把三七中的伪品挑出,从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和薄层色谱方面进行了实验鉴别,其鉴定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7.
闽产砂仁与山姜的蛋白电泳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药材市场大量存在的砂仁与山姜混用的混乱现象,本研究以蛋白质分子为指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法,对闽产砂仁与山姜的种子进行蛋白电泳图谱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二者蛋白电泳图谱具有显著差异。据此,可从分子水平对砂仁与山姜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卢氏县城关镇东街村李社龙利用荒田闲地引种日本三岛柴胡已获得成功。1993年引种667m~2,收药材90kg,创收入5000多元;1994年扩种为2000m~2,收获药材310kg,创收17000元;1995年扩种为8000m~2,收药材1100kg,获得收入6万多元。日本三岛柴胡又名日本黄柴胡,日本BT2号,为伞形科草本药用植物,俗称山菜。单叶丛生,株高60~90cm,当年抽茎、开花、结籽。花黄色,分生于茎枝顶端。种子椭圆形,青灰黑色。主根圆锥形,外皮呈黄褐色有少量次生根。药用其根茎和秸杆,具有舒肝、解郁、解热、散结、调经等功效。其品质、产量和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沙漠嘎种子的TLC鉴定及超临界CO2萃取物的GC-MS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沙漠嘎种子化学成分及药材鉴定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测定超临界CO2萃取物化学成分;药材鉴定采用薄层色谱(TLC)法.结果从哲里木盟产沙漠嘎种子超临界CO2萃取物中,共检出72个成分,鉴定了其中60个,并测定了各化合物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结论超临界CO2萃取物中,9,12-十八碳二烯酸含量最高,达28.52%,其次是n-十六酸;建立了沙漠嘎种子TLC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20.
心平 《开卷有益》2013,(11):67-67
赤小豆是家喻户晓的食品,同时又是一味古老的中药,好申农本草经》把它列为“中品”药材。赤小豆有两种,一种是一年生半攀援草本赤小豆,古称杜赤豆,米赤豆,种子略呈圆柱形而稍扁,长5~7毫米,直径约3毫米。另一种是一年生直立草本的赤豆,俗称红饭豆,种子呈矩圆形,长5~8毫米,直径4~6毫米。作为药用,以前者品质为好,但资源不多,现渐为后者所替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