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讨论延续性护理模式在冠心病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98例冠心病出院患者设为对照组,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104例冠心病出院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延续护理,干预前后进行患者依从性、冠心病相关知识和满意度调查.结果 实施延续护理前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冠心病相关知识调查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延续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观察组患者冠心病饮食、疾病相关、生活注意事项及服药相关知识调查得分分别为(8.91±1.33),(24.79±3.98),(26.98±3.40),(26.13±3.2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30±1.21),(20.31 ±4.60),(21.57±3.10),(23.34±3.8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1.78,20.14,18.33,16.47;P <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7.09%,对照组为8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81,P<0.01).结论 对冠心病出院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可以提高患者依从性,增强患者对冠心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度,提高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人文护理对压疮高危人群预防措施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773例压疮高危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6例实施压疮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367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人文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预防压疮依从性、患者对护士满意度以及压疮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完全依从率为85.6%,对照组为5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71,P<0.01);实验组患者对护士满意度为95.6%,对照组为8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6.97,P<0.01);实验组压疮发生率为0.8%,对照组为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3,P<0.05).结论 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人文护理对提高压疮高危人群的预防依从性具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75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的单双日给予分组,观察组37例采用循证护理,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对冠心病知识的掌握度、治疗依从性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冠心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治疗依从性、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有利于患者对冠心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提高治疗依从性,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出院服用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的122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1例.干预组由专科护士对患者及家属存在的问题进行家庭教育、患者教育,及定期随访为主的方式进行干预,对照组只给予常规精神卫生指导,不作系统的疾病和健康知识宣教.随访半年,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服药依从性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组患者干预前药物依从性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的比率分别为10%,28%,62%,干预后分别为52%,32%,16%,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92,P<0.01).对照组干预后药物依从性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的比率分别为15%,24%,61%,两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07,P<0.01).结论 有针对性地进行家庭护理干预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短信教育对冠心病(CHD)患者进行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56例CH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短信提醒,观察两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服药的依从性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生活方式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服药依从得分为(4.55±0.48)分,低于干预前得分(6.25±0.56)分,也低于对照组得分(5.85±0.4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196,12.266;P<0.01);对照组服药依从性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32,P<0.01);实验组干预后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77,4.91,5.54;P <0.05);生活方式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79,14.67,4.67,4.98;P <0.05).结论 短信教育能有效地提高CHD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及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改变患者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阳光服务”护理路径在乳腺癌患者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 365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在常规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阳光服务”护理路径,调查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并与1 348例未实施“阳光服务”护理路径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及家属对优质护理的满意度分别为99.27%和95.38%,对照组患者及家属分别为92.88%和85.6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3.74,74.71;P均<0.01).收到的感谢信研究组多于对照组(18封比4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81,P<0.01).收到的锦旗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阳光服务”护理路径用于乳腺癌患者的优质护理过程中,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及自我护理能力,减轻患者及家属的负担,推进优质护理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骨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预防患者膝关节僵硬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下肢骨折行坚强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两组患者术后由护士对患肢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对照组实施责任制和功能制相结合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周患肢膝关节屈曲度和出院时患者对康复训练知识的知晓率和住院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3周膝关节屈曲疗效优、差率分别为84%,0%,对照组分别为60%,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7.143,4.167;P <0.05);两组患者良、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患者对康复训练知识的知晓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得分为(98.2 ±0.9)分,对照组满意度得分为(90.1±0.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074,P<0.05).结论 骨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预防患者膝关节僵硬的康复训练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治疗结核病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选取唐山市第四医院呼吸科2012年1~12月收治的150例肺结核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服药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痰涂片转阴率分别为85.33%与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胸部病灶好转率分别为82.67%与5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分别为78.67%与5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及主动交流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6.00%,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为81.33%,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结核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从医与服药的依从性,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电话跟踪随访对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院外康复指导的影响.方法 将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接受系统的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对照组出院1周予以电话回访,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电话跟踪随访,半年后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护理依从性、满意度、并发症及自理能力.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康复护理依从性评分分别为(15.38±1.726)分和(14.37±1.8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7,P<0.05);满意度分别为97.44%和8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话随访后生活自理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55,P<0.05);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分别为12.82%和3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28,P<0.05).结论 采取电话跟踪随访可以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依从性,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促进患者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提高流动性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月接诊的140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治疗依从性指标如服药依从性、体育锻炼、饮食调理以及坚持治疗等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95.7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循证护理措施对提高流动性肺结核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措施,定时服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组内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创伤骨科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例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实行组内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对照组实行功能制护理模式,比较两组责任护士基础护理合格率、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对相关疾病的健康宣教知识的知晓率.结果 观察组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分别为93.8%,100%,对照组分别为75.0%,8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12.622,6.404;P <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健康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9.0%,95.0%,对照组分别为90.0%,7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11.338,9.329;P <0.05).结论 创伤骨科开展组内责任制整体护理能够有效提高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相关疾病的健康宣教知识的知晓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右心衰竭患者的循证护理措施.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右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再住院率、满意度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的得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8.12±3.10)d,再住院率为16.6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23±3.50)d,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x2分别为2.472,5.079;P <0.05);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SAS得分(41.68±2.21)分及SDS得分(41.52±3.01)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9.98±2.26),(51.86±3.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253,1.707;P<0.05);满意度观察组为96.67%,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80,P<0.05).结论 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来护理扩张型心肌病并发右心衰竭患者对预防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右心衰竭患者病情的加重、复发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连续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负性情绪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连续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和SDS评分情况,患者的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均P<0.05),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运动依从性及饮食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连续护理模式,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的整体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4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服药依从性、情绪好转及睡眠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服药依从性、情绪好转及睡眠改善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可提高抑郁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缓解抑郁情绪,改善睡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的实施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用核苷(酸)类药物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2015年1-3月,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感染科住院服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3例,对照组患者按常规住院宣教及出院指导,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延续性护理,时间为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药物管理能力和服药依从性、复查率、出院12个月内的再次入院率及观察组患者对延续性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无论是在药物管理还是服药依从性上均出现随着出院时间的推移,差异度明显扩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患者在出院后1、12个月时复诊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6、9个月时复诊情况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患者在出院12个月中的再次入院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出院12个月时对延续性护理的评价高.结论 延续性护理能有效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用核苷(酸)类药物的依从性和对疾病管理能力,减少再次入院率,节约了卫生服务成本,同时还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止痛方外敷对晚期癌痛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103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一般护理组49例和止痛方外敷组54例,一般护理组施行癌痛的常规护理,止痛方外敷组在一般护理组的基础上,加用科室自制的中药止痛方外敷.护士于第8天评估癌痛疗效并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 止痛方外敷组疼痛缓解率为85.2%,一般护理组疼痛缓解率为6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63,P <0.01);疼痛护理满意度止痛方外敷组为90.7%,一般护理组为7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3,P<0.01).结论 止痛方外敷操作简单,止痛疗效可靠,患者依从性好,可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1月收治的82例抑郁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分析,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者设定为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者设定为对照组,每组41例患者。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服药依从性分别为97. 56%、75. 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100. 00%、73. 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临床上对抑郁症患者对症治疗的同时,配合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他汀类药物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他汀类药物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87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95例和对照组92例,干预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积极护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观察护理干预对他汀类药物服药依从性和生理指标变化的影响.结果:1年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服药依从性、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等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冠心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积极应用他汀类药物,能有效调降血脂,明显抑制炎症因子,减少炎症反应,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定时器在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0年3月至201 1年2月收治的86例糖尿病需注射胰岛素患者设为对照组,注射后由护士告诉其进餐时间并在时间到时来到患者床旁提醒其进餐;将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98例糖尿病需注射胰岛素患者设为观察组,注射后将定时器定好时间后放在患者床头,告诉其铃响立刻进餐,时间到时护士也会来到患者床旁进行提醒.比较两组患者进餐情况及低血糖发生率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提前进餐率、延后进餐分别为1,1例,均低于对照组的8,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09,10.41;P <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1.02%,低于对照组的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00,P<0.05);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6.94%,高于对照组84.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8.38,P<0.05).结论 糖尿病注射胰岛素患者,在注射胰岛素后使用定时器进行进餐时间提醒,可提高患者按时进餐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方法有效,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连续护理模式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COPD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连续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依从性、生活质量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①观察组的依从性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②干预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总评分及各因子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7.5%)明显高于对照组(7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COPD实施连续护理模式,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