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帅 《云南化工》2019,(1):169-170
对电脱水工艺流程分析及流体力学机理探究,通过理论分析以及对其已有研究成果借鉴参考。分析得出油水乳状液流量分别从流态、流变性及停留时间三个方面影响电脱水器效率,并分别探讨其机理,推导出一些理论成果,对生产及后续研究有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LD5-2海上稠油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该油田在开采过程中存在的油水分离问题。通过分析LD5-2采出液及原油性质,探讨了稠油油水分离动力,并考察了温度、电压等参数对油水分离工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LD5-2原油具有特稠油的性质,粘度高、常温难以流动,同时又具有较小的油水密度差,造成油水分离困难;通过优化,在温度130℃、破乳剂A1用量400μg·g~(-1)、电压1 200 V、停留时间45 min条件下原油脱后含水可满足5%的外输要求;油水分离温度、电压及破乳剂对LD5-2脱水效果影响较大;40%含水的采出液粘度存在突增现象,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3.
对辽河油田某联合站原油进行室内电脱水试验,并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工艺参数。基于Box-Benhnken design(BBD)试验设计理论,进行了3因素3水平的响应曲面分析试验,建立电场强度、温度、脱水时间及三者之间交互作用对原油含水率影响的多元二次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以电脱水后的原油含水率最低为目标响应时,最佳工艺参数如下:电场强度1719.25 V·cm-1,温度60.94℃,脱水时间45.56min,与验证试验结果高度拟合,表明模型准确,优化结果可信。该方法为进一步优化油田电脱水工艺参数调整提供科学稳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联合站是石油开采到运输过程中对其集输和处理的地方。在联合站中原油脱水是一个重要环节,电脱水器作为原油脱水的核心装置,其油水界面高度及压力是确保电脱水器正常运行的重要参数。本文提出了影响油田联合站电脱水器的因素,并详细分析了主要处理方法,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5.
电脱水器设计使用寿命一般为15年,期间进入电脱水器的原油乳化液物性会有不同的变化。原油电脱水器生产运行中的动态管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在操作压力、操作温度、电场强度、工艺流程与乳化液物性相匹配,电器设备技术性能稳定,设备内部无堵塞的工况下,才能保证原油电脱水器连续、平稳、安全可靠地运行。  相似文献   

6.
由于目前电脱水设备对注聚油的脱水效果不佳,而且经常发生跳闸现象,因此,本文提出一种高压脉冲+鼠笼式电极形式的电脱水设备新方法,与常规工频交流电源相比,高频脉冲电源更适合对各类海上原油产品进行脱水处理,可达到最佳的脱水效果。经在渤海某平台现场使用证明,电脱水新技术的脱水效果在各情况下均优于传统电脱水器,是电脱水设备的一项重大技术革新。  相似文献   

7.
pH值对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明  陶俊  方申文  施鹏  李珂怡  宋先雨  陶滔 《化工进展》2015,34(7):1853-1857
研究了pH值对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测定了胶质和沥青质在油水界面上的聚集和铺张情况, 不同pH值下油水界面张力以及胶质和沥青质模拟乳状液的稳定性变化, 并且完成了不同pH值下的乳状液化学破乳以及电场破乳实验。沥青质相对胶质更易在界面上聚集和铺展, 形成高黏弹性的界面膜。pH值为酸性或碱性时都能有效降低油水界面张力, 增加乳状液稳定性, 使其化学破乳脱水困难, 而破乳实验也验证了这一观点。随着pH值从2增加到10, 胶质模拟乳状液和沥青质模拟乳状液稳定性变化大, 变化趋势则刚好相反, 胶质模拟乳状液稳定性增加, 油水分离速度减慢;沥青质模拟乳状液稳定性减弱, 体系电导率0.21~1.8mS/cm。因此pH<7时, 沥青质稳定能力强, 而胶质稳定能力弱, 电脱水过程中电脱装置正常工作;pH>7时, 结果相反, 表明电脱装置短路现象与沥青质、胶质稳定能力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剪切速率下,二元、三元不同油水比、不同碱含量、不同二元配方条件下形成的乳状液体系黏度的影响因素及其规律。结果表明,高剪切速率下,油水比为7:3形成的三元乳状液最稳定,黏度最大;较高剪切速率下,油水比低于1:1的二元乳状液体系黏度很低,发生相转变;不加碱时,形成的二元乳状液体系黏度较大;加碱时,三元乳状液体系在较低剪切速率下形成的乳状液体系黏度较大,当剪切速率增加到一定值时,三元乳状液发生相转变,黏度降低,且随剪切速率增加变化不明显;低剪切速率下,聚合物+活性剂形成的二元体系乳状液黏度最大,碱+活性剂形成的二元体系乳状液黏度最小;当剪切速率超过一定值时,聚合物+碱形成的二元体系乳状液黏度最大,聚合物+活性剂形成的二元体系乳状液黏度最小。  相似文献   

9.
莫立源  彭松梓  崔新安 《当代化工》2014,(3):317-319,323
通过静态实验分析双电场电脱水工艺下温度、电场强度、组合不同电场各自停留时间对原油脱水效果的影响规律,根据静态实验结果确定不同电场的极板布置并优化各项操作条件。设计制造双电场电脱水器,在动态试验装置上对静态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电压4 500 V、温度90℃、双电场停留时间分配各为15 min时,该脱水器对含水70%和80%原油乳化液脱后含水率分别为0.44%和0.38%,通过一级分离即可满足原油脱后含水小于0.5%的外输指标,脱水效果非常理想。  相似文献   

10.
11.
海上油田电脱分离器结构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原油净化处理的关键步骤,电脱分离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原油能否达到深加工或销售的要求。对电脱分离器的机理和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针对海上油田的特殊工况,提出了设计海上油田电脱分离器时应考虑的因素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采用自制的矩形波高压/高频脉冲交流电源和高压/工频电源,对中原油田的老化油和原油进行了破乳脱水性能的对比实验,考察了电场频率、电压、老化油含量、含水率等对老化油破乳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适当提高电场频率有利于老化油破乳,1500 Hz较500 Hz的脱水率平均提高10.3%,最高达35.0%;高频电场脱水效果远优于工频电场;适当提高电场强度有利于老化油破乳,4 kV较1 kV的脱水效率平均提高40.6%,最高达81.1%.  相似文献   

13.
温卫东  朱晓明 《广州化工》2012,40(21):93-94
克拉玛依油田百重七稠油处理站原油乳状液中含有大量泥砂,泥沙体积含量0.6‰~1‰,给原油脱水造成困难。本文以百重七原油处理站所处理的综合原油为研究对象,研制出破乳脱水用的KXDS破乳剂;同时考察了影响原油破乳脱水的几个因素,确定出最佳破乳温度和破乳剂最佳加量。KXDS破乳剂应用于现场后,破乳剂用量由120 mg/kg降低到80 mg/kg,破乳脱水温度由85℃降低到65℃,脱后原油达到外输优质标准,污水水质达标。  相似文献   

14.
王博  刘伟 《化学工业与工程》1999,16(2):98-101,114
报道了膦酸酯对油基压裂液耐温抗剪切性能的影响,优化了膦酸酯的合成工艺,使更适合于柴油基压裂液体系,并总结了膦酸酯增稠剂与基液及油基压裂液的耐温抗剪切性能之间的关系,开拓了压裂液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前,随着油田不断的深化开采,我国的大部分油田都已经进入了中后期,国内各油田为了提高采收率,通常采用注水与三次采油的开发方式。注水使采出液含水率不断上升,而高含水原油对生产及运输均有很大的危害。简要介绍了原油含水对生产的影响及原油中水的存在类型,并综述了目前常用的原油脱水方法,分为物理方法,如重力沉降脱水、旋流分离脱水;化学方法,如加入破乳剂;电脱水方式及几种新型脱水方式,如超声波法、微波辐射法、生物法等,提出了国内今后的原油脱水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甘露  石凯  张淑华 《当代化工》2013,(12):1652-1654
以西安某炼厂加工的塔河原油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了新时期下塔河重质原油脱盐脱水难的问题,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塔河原油自身的油性特点是导致其具有较差脱盐脱水效果的直接原因,而单一利用现有高效破乳剂是难以提高原油的脱盐脱水效果;塔河重质原油中的无机盐类存在进一步降低和脱除的空间;在电脱盐工艺参数优化的基础上借助于开发的新型高效助剂,在实验室中使原油脱后含盐含水达到了工业生产要求;在应对原油劣质化问题上,工艺的改进和新型助剂的开发将更具高效性、长效性。  相似文献   

17.
《分离科学与技术》2012,47(9):2111-2120
Abstract

Six dendrimers with the same polyamidoamine (PAMAM) basic structure but different terminals/generations were synthesized by divergent method. The dendrimers were studied by surface tension measurement at the air‐water interface. The demulsification performance for oil/water (O/W) simulated crude oil emulsion and crude oil extract directly from field was investiga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hree dendrimers terminated with ester groups were insufficient demulsifiers for crude oil emulsion. However, the three dendrimers terminated with amine groups exhibited excellent demulsification performance for O/W emulsions. As demulisifers, amine based dendrimers were superior to the commercial polyether ones (SP‐169 and BP‐169).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for the nanocontainer effects of the dendrimers, through either surface adsorption or internal encapsulation, we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采用辐射技术对模拟样品进行原油降粘与脱水实验,考察水浴、微波与超声波作用温度和时间对原油粘度和含水率的影响. 在优化条件下,超声与微波破乳效果好于水浴,当超声温度为70℃、处理9 min时,最大降粘率为72%;微波温度60℃保持11 min,最大降粘率为64.7%. 辐射技术可有效促进油水分离,微波温度50~60℃下作用4~5 min时,脱水率最大达60%;超声温度55℃下作用11 min时脱水率达65%,超声脱水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阿尔油田含酸化返排液原油脱水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化解堵是油田增产的有效措施之一,随着开发技术的发展,近些年阿尔油田会逐步采用酸化压裂方式来增产增效,为减小酸化压裂对原油脱水的影响,提高化学脱水效率,降低运行费用,本文通过对阿尔油田含酸返排液原油脱水的技术研究,分析含酸压裂返排液影响原油正常脱水效果因素,制定酸化压裂返排液原油的脱水效果治理措施,确保原油脱水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20.
何衡  杨红  刘顺  李雪原 《辽宁化工》2013,(12):1427-1430
长庆油田总体上具有低孔、低渗、低压的储层特点,利用水力压裂方法改造低渗透油藏,在提高储层产能、增产增效方面见到了显著效果,但在许多井次的水力压裂措施中,仍存在许多无效或低效措施,造成一定的资金浪费。本文针对长庆油田胡153区块长4+5储层物性特点及井网特征的分析,优化裂缝形态。通过现场施工参数与产量关系的统计,结合优化的裂缝形态,运用FracProPT三维压裂软件对数据进行模拟,优化出最优的施工参数,对压裂措施方案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从而提高压裂的措施效果。进一步提高压裂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