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究改良后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术后穿刺口加压止血的方法,观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1-6月收治的行桡动脉冠脉造影术患者157例,按数字奇偶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78例)穿刺后常规止血,观察组(79例)采用桡动脉止血腕带加纱块加压包扎。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患者舒适度。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2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舒适满意度为98.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动脉止血腕带用于冠脉造影术后加压止血,操作简便、止血效果好,有助改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值得临床及护理技术推广采纳。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后桡动脉穿刺部位应用动脉止血器止血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经桡动脉途径行CAG的200例患者,随机被分为两组,实验组术后采用动脉止血器压迫止血,对照组患者术后均使用传统止血方法。结果两组伤口渗血、皮下血肿、迷走神经反射性晕厥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肢端肿胀、麻木、发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后桡动脉穿刺部位应用动脉止血器止血安全有效且易操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止血方法在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的止血效果,并探讨其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于本院进行桡动脉穿刺介入术干预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加压弹力绷带组)42例和B组(桡动脉充气止血器组)42例,对两组均进行针对性护理,并将两组的肿胀、疼痛及麻木程度、止血时间及干预前后的局部微循环指标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B组的肿胀、疼痛及麻木程度均轻于A组,止血时间短于A组,干预后不同时间的局部微循环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对护理满意率为100.00%.结论:桡动脉充气止血器在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止血中的效果相对较好,辅以针对性护理更受患者欢迎.  相似文献   

4.
经桡动脉穿刺冠脉介入治疗是治疗冠心病的手段之一。因桡动脉表浅容易压迫止血,且为双重动脉血液供应,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是进行诊断性和介入性冠状动脉治疗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随着冠脉介入治疗的广泛开展,其并发症也逐渐受到关注,其中上肢血肿为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①目的 探讨桡动脉止血装置TR Band在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②方法 选取Allen试验阳性并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160例患者,随机将分为两组:TR Band组(80例),弹力绷带包扎组(80例).于冠脉介入术后,分别用TR Band桡动脉止血装置及弹力绷带包扎止血,比较2种方法 的止血效果、止血耗时、患者舒适度、静脉回流情况、压迫侧手部前臂肿胀青淤等现象.③结果 TR Band组与弹力绷带包扎组比较在止血效果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止血时间、患者舒适程度上TR Band组优于弹力绷带包扎组(P﹤0.05),静脉回流障碍及压迫侧手部、前臂肿胀青淤现象少于弹力绷带包扎组(P﹤0.05).④结论 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桡动脉止血装置TR Band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后的护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诊疗技术是一种微创诊治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常规方法是经股动脉途径。而经桡动脉穿刺是CAG的又一理想途径。经股动脉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经典途径,但卧床时间长、体位受限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经桡动脉途径具有操作方便,损伤小,患者无需卧床,痛苦小,局部出血和血管并发症少,不影响日常生活,患者很少出现焦虑、尿潴留、造影剂滞留时间过长,住院时间短,尤其是术后不需停用肝素抗凝治疗等诸多优点。2001年2月至2007年1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为1650例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其中经桡动脉680例,经股动脉97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26-28+32
目的探讨曲克芦丁联合局部冷敷对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出现局部并发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出现局部并发症的患者9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术后局部使用药物冷敷的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静脉输注曲克芦丁注射液。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局部并发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可进一步减轻局部血肿、疼痛及肿胀发生率(P0.05),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小板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局部冷敷联合输注曲克芦丁的方法对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局部血肿及疼痛肿胀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验的积累以及冠脉介入器材的小型化,桡动脉穿刺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CAG)及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已成为一种有益的替代途径.桡动脉位置表浅,周围无重要静脉和神经相邻,桡动脉和尺动脉之间有良好的侧支循环,而且术后止血容易、可靠.现将我院采用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成形术的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桡动脉止血装置TR Band(日本Terumo公司生产)在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Allen试验阳性并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的40例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TR Band组(20例),“8”字绷带包扎组(20例),于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分别用桡动脉止血装置TR Band及弹力绷带“8”字包扎止血,比较两种方法的止血效果、止血耗时、患者舒适度、静脉回流情况、压迫侧大拇指血氧饱和度、压迫侧手部、前臂肿胀、青淤现象。结果:TR Band组与“8”字绷带包扎组比较,在止血效果、压迫侧大拇指血氧饱和度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止血时间、患者舒适度上TR Band组优于“8”字绷带包扎组(P〈0.05),静脉回流障碍、压迫侧手部、前臂肿胀、青淤现象少于“8”字绷带包扎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应用桡动脉止血装置TR Band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该院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180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发生渗血、血肿、出血与穿刺并发症的概率均极显著降低(P<0.01)。结论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相当重要,建议实施人性化护理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TR Band桡动脉止血压迫器在桡动脉途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33例行经桡动脉途径的PCI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63例使用TR Band桡动脉压迫器压迫止血,对照组70例使用常规的绷带压迫止血,观察比较2组止血效果、止血时间、患者的舒适度、压迫侧大拇指血氧饱和度及并发症。结果 2组1次止血成功率和压迫侧大拇指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压迫止血时间和完全止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舒适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PCI术后应用TR Band桡动脉止血压迫器安全有效,止血时间短,患者舒适度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选择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优点。方法 选择120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对照组64例,对照组按照常规经股动脉行介入治疗,观察组则选择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术后观察两者之间穿刺部位出血情况、卧床时间、尿潴留发生率及一次性动脉穿刺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两组在发生穿刺部位出血方面比较P〈0.05,术后卧床时间P〈0.001;两组术后发生尿潴留P〈0.05,一次性动脉穿刺成功率P〉0.05。结论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提示选择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减少穿刺部位的出血发生率、缩短术后卧床时间、减少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并且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320例临床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脉介入诊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本院2009年1月~2010年5月经皮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320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结果经桡动脉途径完成冠状动脉造影312例,其中有58例行PCI术;桡动脉穿刺及置管成功率为97%。结论经皮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是安全的、可行的,成功率高并发症较少,患者更乐意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克服经桡动脉途径介入穿刺不易成功,桡动脉容易痉挛等局限,我们改进了桡动脉局部穿刺方法,并与常规方法相比较。方法将纳入患者按手术先后顺序完全数字随机分为A、B两组。A组97例采用常规穿刺方法,B组98例采用改进穿刺方法。结果B组穿刺时间短于A纽,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介入操作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穿刺成功率高于A组,桡动脉痉挛发生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穿刺方法相比较,采用本改进穿刺方法挠动脉途径介入诊治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成功率,减少桡动脉痉李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左右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临床疗效以及两者之间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行冠脉造影术的5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路分为左侧桡动脉100例及右侧桡动脉组40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手术相关指标、导管到位所需时间、并发症种类及发生率.结果 右侧桡动脉组患者的成功率为96.25%,左侧桡动脉组成功率为95.00%,两组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及对比剂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桡动脉组导管到位时间比右侧组患者明显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种类主要为导管打结、血管痉挛、局部血肿等,右侧桡动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24.5%)明显高于左侧桡动脉(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左侧桡动脉冠脉造影及右侧桡动脉冠脉造影均有很高的成功率,并且两侧入路的手术相关指标不存在明显的差异,但左侧入路导管造影到位时间更短,同时左侧桡动脉冠脉造影术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高芸  曹维军  崔玲  李博 《当代医学》2011,17(14):88-90
目的总结经桡动脉及经尺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全部病例均经皮穿刺桡动脉,桡动脉失败者穿刺尺动脉,置入6F动脉鞘行冠脉介入治疗。结果 28例经桡动脉及7例经尺动脉穿刺均获成功;穿刺局部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尺动脉或桡动脉途径的护理基本遵循以下原则:术前针对不同的患者进行充分的健康教育;术中严密观察桡、尺动脉近端手指和掌部有无疼痛、肿胀及温度颜色的变化;术后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穿刺处敷料有无渗血,局部有无血肿及指端循环情况,使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7.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杰山  梁岩  徐国帆  蒋学军 《重庆医学》2006,35(14):1297-1298
目的分析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在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2004年4月~2005年8月,89例患者疑似冠心病接受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结果82例患者成功接受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成功率92.1%,过程顺利,无冠脉开口损伤、穿刺口血肿和肌间血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临床效果好,成功率高,且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冠状动脉介入检查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可供冠状动脉搭桥的材料。方法:对经血管造影证实的10例冠心病患者(单支病变1例、左冠状动脉主干2例、双支5例、三支2例),我们应用自身桡动脉(RA)行冠状动脉搭桥术。RA-LAD8例,RA-LADdl1例,RA-RCA1例,自体大隐静脉桥13条。结果:10例患者痊愈出院,术后近期恢复良好。随访6~20个月,无心绞痛发作,心电图正常。结论:桡动脉位置表浅、获取容易、有足够长度、管径大于胸廓内动脉,可供冠状动脉搭桥选用,是仅次于胸廓内动脉的理想动脉“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