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34例粘膜相关淋巴瘤病理组织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4例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起源的粘膜相关淋巴瘤(MAL)病理组织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瘤组织主要由滤泡中心样细胞(CCL细胞)构成,可见嗜上皮性、浆细胞样分化及绣毯样图象等特征;转移至淋巴结时主要累及淋巴窦,而淋巴结结构常存在结果提示,MAL组织学上是以小B细胞为主的淋巴瘤,可转化成快速进展行为的高度恶性大细胞性淋巴瘤MALT的器官中,CCL细胞弥漫性浸润是诊断MAL的主要依据,结合淋巴上皮病损,浆细胞样分化及绣毯状结构将有助于与易混淆的低分化癌或未分化癌、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等鉴别  相似文献   

2.
胸腺样分化癌(CASTLE)罕见,是甲状腺或头颈部软组织的独特肿瘤。该肿瘤与原发性鳞癌或淋巴上皮瘤相似,有胸腺样分化特征包括Hassall球、有时有血管周腔隙及出现淋巴细胞。异位胸腺组织可源于颈部胸腺下行不全或持续存在,并可发生于胚胎期胸腺从下颚角下降到胸骨口路径的任何部位。这里,作者报道2例甲状腺外CASTLE。具有胸腺样分化特征的鳞样癌的鉴别诊断包括:甲状腺外CASTLE、伴胸腺分化的原发鳞癌、皮肤淋巴上皮样癌、原发部位不明的转移鳞癌。在诊断甲状腺外胸腺样分化癌时切记要排除皮肤淋巴上皮样癌和原发部位不明的转移鳞癌。…  相似文献   

3.
胃淋巴上皮瘤样癌也称胃未分化癌伴致密淋巴细胞浸润,旧称淋巴间质胃癌,是胃癌中一种少见的类型,本文报告2例胃大部分切除标本中发现的胃淋巴上皮瘤样癌病例,复习文献并探讨该肿瘤病理特点及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4.
应用显微切割TRAP法对食管癌端粒酶活性进行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Li C  Wu M  Liang Y  Xu L  Cai W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39-42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在食管粘膜上皮不典型增生、食管鳞癌中的变化,同时研究端粒酶活性与癌分化、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显微切割-TRAP-银染法对45例食管鳞癌组织、癌旁非典型增生上皮及切缘的正常粘膜上皮进行定点端粒酶活性的检测。结果 食管正常粘膜上皮的端粒酶性阳性率为5%(2/40),非典型增生上皮为79.3%(23/29),癌组织为82.2%(37/45)。非典型增生上皮的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正常上皮,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同一癌组织中不同分化程度、不同浸润深度癌巢的端粒酶性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癌组织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食管鳞癌及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端粒酶活性明显增高,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与分化程度无关,而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维甲酸诱导基因-Ⅰ(RIG-Ⅰ)、泛素特异性肽酶5(USP5)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预后意义。方法 选取98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样本为病例组,同期98例正常卵巢组织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法测定两组RIG-Ⅰ、USP5表达水平。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RIG-Ⅰ、USP5表达水平与卵巢上皮性癌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RIG-Ⅰ、USP5表达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卵巢上皮性癌患者RIG-Ⅰ、USP5表达与肿瘤最大径、TNM分期、肿瘤浸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复发率相关(P<0.05)。RIG-Ⅰ、USP5阳性的卵巢上皮性癌患者5年生存率均分别低于RIG-Ⅰ、USP5阴性的卵巢上皮性癌患者(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2 cm、TNM分期Ⅲ~Ⅳ期、浸润深度≥1 cm、分化程度高、淋巴结转移、复发、RIG-Ⅰ阳性、USP5阳性的卵巢上皮性癌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低于肿瘤最大径<2 cm、TNM分期Ⅰ~Ⅱ期、浸润深度<1 cm/无浸润、分化程度低、无淋巴结转移、无复发、RIG-Ⅰ阴性、USP5阴性的卵巢上皮性癌患...  相似文献   

6.
张银汉 《国外医学情报》2001,22(3):13-13,15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被认为起源于鳞状上皮内细胞损伤(SIL)。根据上皮改变的厚度,鳞状上皮内细胞损伤(SIL)按严重程度被分为低分化或高分化,这些低分化反映出相关的损伤发展为浸润癌的可能性。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与子宫颈癌强烈相关。通过生殖道传播的人乳头瘤病毒可由患者的高分化水平或浸润损伤的相关危险性来加以分型,低危型(6,11)和高危型(16,18和其它)的人乳头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Suvivin与MMP-9、NF-κB65在卵巢上皮性肿瘤演变过程中的表达及其在卵巢上皮性肿瘤发展、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36例恶性上皮性卵巢肿瘤,10例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7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和7例正常卵巢组织中Survivin、MMP-9、NF-κB65的表达。结果在卵巢上皮性肿瘤演变过程中,Survivin、MMP-9、NF-κB65的表达率逐渐升高;正常卵巢组织、良性卵巢肿瘤、交界性卵巢肿瘤、卵巢癌间Survivin、MMP-9、NF-κB65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卵巢癌组织中,MMP-9高表达;Survivin的表达与分化程度及淋巴转移有显著性差异(P〈0.05);NF-κB65)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有无腹水及淋巴道转移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Survivin分别与MMP-9、NF-κB65在上皮性卵巢肿瘤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密切相关(P〈0.05)。结论Survivin、MMP-9、NF-κB65在上皮性卵巢肿瘤至癌的演变阶段起重要作用;Survivin、NF-κB65在卵巢癌浸润、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Survivin与MMP-9及NF-κB65存在协同作用或相互调节机制,共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KAI1基因的表达与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屎路上皮癌组织及其正常尿路上皮黏膜中KAI1基因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其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发现KAI1基因平均模板量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其在正常尿路上皮黏膜的表达(P<0.01),且随着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增高及淋巴结转移的出现,KAI1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KAI1蛋自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尿路上皮黏膜(P<0.01);随着尿路上皮癌病理分级的升高,KAI1蛋白的表达逐渐减少(P<0.05或P<0.01);KAI1在浸润性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表浅性癌病例(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KMI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下调与尿路上皮癌分化、浸润及淋巴转移有关,有望成为评判尿路上皮癌恶性程度、转移潜能及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9.
张颖  张古林  胡建功 《河北医学》2012,18(5):597-600
目的:探讨CD147在胃腺癌中的表达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胃粘膜上皮、20例癌旁组织、60例胃腺癌组织中CD147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CD147的表达阳性率在胃腺癌组织中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上皮及癌旁组织中(P<0.01),在癌旁组织中显著高于正常组织中(P<0.05);在低分化癌组织中显著高于中分化癌组织中(P<0.05),在浸润肌层及浸润浆膜层组织中显著高于浸润粘膜下层组织中(P>0.05),在浸润肌层及浸润浆膜层组织中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CD147的表达阳性率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体积等无关(P>0.05)。结论:CD147的表达增强可能与胃癌的侵袭转移有关。CD147可能促进了胃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及鉴别诊断。方法 报道1例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及鉴别诊断的观察和分析。结果 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病理组织特征为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背景中见界限不清小巢状、片状及弥漫排列的肿瘤组织,有的可见结核样肉芽肿结构,如本例;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K、CK5/6、P63、P40等表达阳性,CK20、NapsinA等腺癌标记物阴性;TTF-1表达不一,大部分文献报道为阴性,但本例为阳性;淋巴细胞CD3、CD5、CD20等表达阳性。结论 淋巴上皮瘤样癌原发于肺部极少见,排除其他部位等转移而来,尤其鼻咽部;伴结核样肉芽肿结构时需与肺结核鉴别。此外,还与肺原发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等鉴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结肠癌肝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比较结肠癌肝转移 40例 (转移组 )及同期无肝转移结肠癌 35 7例 (对照组 )病理因素及血清癌胚抗原 (CEA)水平。 结果 结肠癌肝转移原发部位多见于乙状结肠 (37.5 % ) ,转移组淋巴结转移率高、肠壁浸润深度深 ,转移组组织学以高分化型腺癌为主 (72 .5 % ) ,转移组血清 CEA水平增高明显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5 ) ;年龄、肿瘤浸润周径、肿瘤大体分型对肝转移影响不大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结论 结肠癌肝转移多发生于乙状结肠、伴有淋巴结转移、浸润全层、高分化型癌及 CEA水平高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在胃癌浸润和转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9例胃癌组织中uPAR折表达,观察其与癌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59例中uPAR阳性28例;在乳头状、管状腺癌和粘液腺癌中uPAR阳性率较高,而在低分化癌和印戒细胞癌中阳性率较低(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uPAR阳性率为60.5%(23/38),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23.8%(5/21)(P<0.01);uPAR在早期胃癌阳性率为12.5%(1/8),侵及肌层组阳性率为38%(6/16),侵犯全层组阳性率为60%(21/35),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论:uPAR与胃癌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也与胃癌组织学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胃癌组织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63例胃癌组织中的MIF和VEGF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胃癌组织中的MIF在低分化胃癌,伴有淋巴结转移及浸润到浆膜的表达率分别为:55.2%、52.5%和50%,明显高于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未及浆膜的胃癌组织(P<0.05);VEGF在高分化胃癌、淋巴结转移及浸润及浆膜的胃癌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为78.9%、85%和83.3%,与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未及浆膜的胃癌组织差别具有显著性差别(P<0.05);MIF和VEGF表达呈正相关。结论MIF和VEGF在低分化胃癌、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表达或超过浆膜的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且两者的表达有呈明显的正相关。提示MIF可能参与VEGF的生成,从而促进肿瘤的生长和浸润。  相似文献   

14.
朱曦龄  梁莉  丁彦青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7,27(9):1331-1334,1337
目的 检测Galectin-1在大肠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癌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其与大肠癌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1)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158例临床石蜡组织标本(癌旁正常组织30例,腺瘤组织25例.大肠癌组织65例,淋巴结转移癌38例)中的Galectin-1蛋白的表达.(2)用实时RT PCR法分析Galectin-1mRNA在32对新鲜大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1)Galectin-1蛋白在癌旁正常组织、腺瘤及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明显差异,其强阳性率逐渐增加;正常粘膜中的强阳性率为0,在腺瘤中的强阳性率为8%,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0);在大肠癌组织中的强阳性率为66%,明显高于腺瘤组织,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0);淋巴结转移癌中Galectin-1的强阳性率为86%,明显高于大肠癌组织,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22);在浸润程度深、分化程度低及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浸润程度浅、分化程度高及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P<0.05).(2)在32对大肠癌组织中浸润程度深、分化程度低及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组织中的Galectin-1mRNA表达明显高于浸润程度浅、分化程度高及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组织.其表达量的平均倍比关系分别为1.98、2.27、1.42倍.结论 Galectin-1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可能与大肠癌的浸润、分化及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半乳糖凝集素-3( Galectin-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大肠癌进展过程中的意义,旨在为临床诊断、治疗、预后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2例大肠癌组织、20例大肠腺瘤和20例大肠正常粘膜组织中Galectin-3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结果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之间关系。实验资料的统计学处理通过SPSS13.0统计软件完成,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Galectin-3在大肠正常黏膜、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均有阳性表达,表达强度依次增加,三组之间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②Galectin-3在浸润程度深的大肠癌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浸润程度浅的(P<0.01);Galectin-3在低分化大肠癌中的表达则高于高分化和中等分化的(P<0.05);Ga-lectin-3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 P<0.01)。 Galectin-3在不同性别、年龄(≤60,>60)及肿瘤发生部位的表达则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大肠癌组织中Galec-tin-3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提示Galectin-3的高表达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Galectin-3在大肠癌不同浸润深度、不同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中的表达有显著差异,提示上述指标在大肠癌的浸润、生长及远处播散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并可作为判断大肠癌转移及预后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KAI1/CD82蛋白表达与大肠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41例大肠癌中KAI1/CD82蛋白的表达.其中高分化腺癌74例,中分化腺癌90例,低分化腺癌42例,未分化腺癌35例;肿瘤位于黏膜层(T0)88例,黏膜下层(T1)19例,肌层(T2)55例,浆膜层(T3)42例,侵及外周组织(T4)37例.血道转移14例,淋巴道转移44例,种植性转移4例.结果KAI1/CD82蛋白的表达随大肠癌恶性程度、浸润深度及临床分期的增高而降低.临床分期有淋巴道和血道转移者KAI1/CD82蛋白表达阳性率低于无转移者(P<0.01).结论大肠癌浸润和转移可能与KAI1/CD82基因的低表达或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席玉  殷云勤 《当代医学》2014,(14):19-2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肝肠钙粘连蛋白(liver-intestine cadherin,LI-cadherin)在食管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食管腺癌进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0例食管腺癌组织和15例正常食管下段组织中VEGF和LI-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果食管腺癌组织中VEGF和LI-cadherin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1),其中淋巴结转移组中VEGF和LI-cadherin的表达与淋巴结未转移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和LI-cadherin的表达在高中分化癌和低分化癌中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和LI-cadherin在食管腺癌细胞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P〉0.05)。结论食管腺癌细胞中高表达的VEGF和LI-cadherin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食管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鳞状细胞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利用ABC免疫组化技术观察60例肺鳞癌患者(高分化鳞癌40例,低分化鳞癌20例,其中28例淋巴结转移)癌细胞中MMP-2、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MMP-2与MMP-9表达于癌细胞胞浆中。MMP-2表达阳性率为45%,在低分化鳞癌中的表达高于高分化者(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者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MMP-9表达阳性率为55%,在高分化或无淋巴结转移的肺鳞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低分化(P<0.05)或有淋巴结转移者(P<0.01)。结论肺鳞癌中MMP-2和MMP-9表达与其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核因子-κB(NF-κB)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S-P法)检测126例胃癌组织、54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HER-2、NF-κB及VEGF蛋白表达情况,分析三者的相关性及其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1)胃癌组织中HER-2高表达率为21.4%(27/126),NF-κB及VEGF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9%(68/126)、58.7%(74/126),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2)低分化胃癌组、淋巴结转移组、TNMⅢ+Ⅳ期组患者的胃癌标本中HER-2蛋白高表达率较高(P<0.05);低分化胃癌组、浆膜或浆膜外浸润组、TNMⅢ+Ⅳ期组患者的胃癌标本中NF-κB蛋白阳性率较高(P<0.05);浆膜或浆膜外浸润组、淋巴结转移组、TNMⅢ+Ⅳ期组患者的胃癌标本中 VEGF蛋白阳性率较高(P<0.05)。(3)胃癌组织中HER-2与NF-κB、HER-2与VEGF、NF-κB与VEGF表达均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HER-2、NF-κB及VEGF的阳性表达增高。 HER-2可激活NF-κB以影响胃癌的发展和预后,激活VEGF可促进肿瘤的生长与转移,三者的协同作用对于研究胃癌的信号传导网络及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