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大宗结肠癌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探讨围手术期输血对结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方法:对10年内723例结肠癌手术治疗病例预后进行了回顾性单因素分析。结果:围手术期输血≥800mL可显著降低患者生存率(P0.05),特别对40岁以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乳头状腺癌、TNMⅠ期、一站淋巴结转移(N1+)、以及无肝转移患者的预后有显著性不良影响(P0.05)。结论:围手术期输血对上述结肠癌患者的预后有一定不良影响,因此对此类患者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但对Ⅳ期病例及有远处转移者的预后围手术期输血并无不良影响,输血的适应证对此类病人应当放宽。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评估围手术期输血对接受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输血与切脾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输血对大肠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输血对 12 0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并随访 3年。结果 术后 3d ,输血组与未输血组的OKT4、OKT3及T4/T8比值均低于术前值 (P <0 .0 5 ) ,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术后 14d ,未输血组OKT4、OKT3及T4/T8比值高于术后第 3天值 ( P <0 .0 5 ) ,而输血组除OKT8降低外 ,其它指标无明显变化 ;组间比较除OKT3外 ,均有显著性差异。输血组复发率 3 1.0 3 %、死亡率 17.2 4% ,明显高于未输血组的 12 .90 %、8.0 6% (P <0 .0 1)。结论 围手术期输血可延长大肠癌术后的免疫抑制时间 ,增加复发转移的机会 ,从而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输血(红细胞悬液)对胃癌根治术后病人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至2009年间在本院胃癌专业组确诊并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281例胃癌病人,回顾性研究围手术期输血对胃癌病人预后的影响。结果:281例胃癌病人的5年总体生存率为64.8%(182/281),其中围手术期输血组胃癌病人的5年总体生存率显著低于未输血组(45.8%比72.7%,P0.05)。结论:围手术期输血(红细胞悬液)是影响胃癌病人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但输血量未显著影响预后。胃癌病人围手术期输血,特别是术中输血,对于胃癌病人应慎重,并尽可能避免。  相似文献   

5.
围手术期输血对恶性肿瘤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血可以促进肿瘤患者术后复发,并且降低5年生存率.即使是处于肿瘤早期,少量输血也有明显影响.输血引起肿瘤复发的机制可能是由于输血抑制了受血者的免疫功能,从而使残余肿瘤细胞得以迅速增长.本文就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输血的几个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如何权衡输血对肿瘤患者的利弊,以及在肿瘤患者输血中如何进行自体输血和血液替代品的应用,从而严格掌握肿瘤患者输血指征,提高输血治疗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大肠癌患者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大肠癌患者手术期的营养问题  营养不良是恶性肿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发生率约为 30 %~ 80 % ,其中胃癌、胰腺癌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约为 70 %~ 80 % ,大肠癌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约为 30 %~ 5 0 % [1] 。大肠癌患者的营养不良的发生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厌食、疼痛、恶心、呕吐、腹泻、肠梗阻 ,化放疗的毒副作用 ;术前肠镜、钡灌肠等检查需禁食 ,术前肠道准备等导致营养摄入减少等。另外 ,肿瘤本身引起的机体能量的消耗增加 ,机体对肿瘤状态产生免疫反应释放大量的前炎性细胞因子 TNF- a、 IL- 1、 IL- 6、INF- r等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围术期输血对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4例接受D2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围术期是否输血,将患者分为输血组和未输血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因素与5年生存率的差异。结果:194例患者中,输血116例,未输血7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中位随访时间32.2个月。Kaplan-Meier检验结果显示,输血组较未输血组5年生存率明显降低(65.3%vs. 73.6%,χ~2=7.235,P=0.042)。Cox多元回归分析表明,输血量、侵袭与否、TNM分级是均是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围术期输血能降低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生存率,临床中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合理输血。  相似文献   

8.
正恶性肿瘤患者因贫血、恶病质、术中失血等原因,往往需要接受围术期输血治疗。同种异体输血对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特别是肿瘤复发转移情况的影响,一直是医学界争议的焦点~([1-2])。长期以来,输血相关免疫抑制与免疫逃逸被认为与肿瘤复发转移可能相关,但Nakanishi等~([2])研究质疑输血与肿瘤复发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背景 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输血治疗是临床关注的重大问题.近年来众多研究显示,围手术期异体输血可导致肿瘤患者免疫抑制,甚至导致肿瘤复发转移,降低生存率.因此,输血治疗与肿瘤相关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目的 提高对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合理输血的认识,实施合理的用血方案. 内容 综述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输血治疗的进展. 趋向 针对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输血,应评价其风险效益比,强调合理用血,提倡采用多种血液保护手段,减少不必要输血,以期提高肿瘤患者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10.
随着小儿外科手术方法的改进及各种微创技术的应用,在小儿外科临床上,需要输血的病种及输血量逐渐减少,但仍有一些小儿外科疾患需要不同量的围手术期输血.众所周知,输血可导致各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减少围手术期输血是现代小儿外科的一个目标.本文就小儿外科围手术期输血几个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输血是一种医疗行为,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措施,也是外科手术保障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它在治疗的同时,也会对受血者的免疫功能产生影响。Opelz等在1973年对肾移植者的一项回顾性分析发现,肾移植患者在移植前多次接受输血,可以提高移植肾的存活率。这一现象使人们开始关注输血所诱发的免疫调节作用,并在相关领域积累了大量的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2.
围手术期FiO 2与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 SSI)、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PPCs)息息相关,当前研究结论之间存在较大争议。文章就高浓度吸氧和低浓度吸氧对患者术后SSI、PPCs的影响进行...  相似文献   

13.
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外科病人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营养支持与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项营养评价指标测定4642例外科非急诊住院病人的营养状况,按是否接受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分组,分析营养状况及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影响。结果:就各项指标分别进行营养评价,得出我院普外科非急诊病人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分别是:体重指数(BMI)21.0%,三头肌皮褶厚度(TSF)50.2%,上臂围(AC)20.3%,上臂肌围(AMC)21.4%,血清白蛋白(ALB)24.5%,前白蛋白(PA)35.3%,总淋巴细胞(TLC)55.5%,主观全面评价法(SGA)38.4%。823例(17.7%)属接受正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组,3819例(82.3%)病人属未接受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组。两组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相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14.3%比11.3%,P=0.062;2.4%比2.1%,P=0.126)。而若以两组中呈中、重度营养不良者作比较,则围手术期非营养支持组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却明显高于接受营养支持组者(25.4%比14.5%,P=0.003;5.4%比2.8%,P=0.014),且住院时间也明显延长(24.2d比17.6d,P=0.042)。结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营养状况良好病人的预后无影响,但能降低呈中、重度营养不良病人的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并缩短其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大肠癌伴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及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9月~2010年9月680例大肠癌中34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3d左右肠道准备禁食,输液时改普通胰岛素静滴,控制血糖在8.3~13.9mmol/L。结果围手术期血糖控制满意,无低血糖及酮症酸中毒发生,术中、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掌握血糖水平及其围手术期处理原则可使患者安全度过手术期。  相似文献   

15.
围手术期输血对食管鳞癌患者生存影响的随机分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就围手术期输血对食管鳞癌患者(ESCC)生存的影响进行前瞻性随机分组研究.方法 1997年8月~1998年1月,311例ESCC接受手术治疗者随机分为围手术期不输血组(A)和输血组(B),符合研究条件者计286例,其中A组148例,B组138例,B组输血量平均为800ml.比较两组临床病理学指标与预后关系及输血对生存的影响.结果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病理分期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至2000年1月最后1次随访时,围手术期A组与B组分别存活82例、73例,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7.48个月和29.59个月.两组6、12、18、24个月存活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0).平均生存时间A组好于B组,分别为21.74±7.38,19.54±8.76(t′=2.287,P=0.023).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生存的因素依次为手术性质、TNM分期及围手术期输血.输血是影响生存的独立因素.TNM分层发现Ⅰ+Ⅱa期输血与否的生存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Ⅱb+Ⅲ期输血与否差异有显著性(t′= 2.570,P=0.011).结论 ESCC输血与术后生存负相关.为改善预后手术医生应在术中精细操作,减少失血,致力于避免或减少不必要输血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T淋巴细胞的CD95L表达水平作为检测指标 ,对胃癌患者异体输血后的免疫功能进行评估。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选择胃癌患者 30例 ,均经术前胃镜活检或术后病理证实。随机分为 3组 :A组为对照组 ,男 7例 ,女3例 ,年龄 39~ 79岁 ,体重 4 8~ 83kg ,手术时间 (182± 2 9)min ,围手术期不输血 ,输注 6 %羟乙基淀粉维持血容量 ;B组为去白细胞组 ,男 8例 ,女 2例 ,年龄 4 1~ 80岁 ,体重 4 5~ 75kg,手术时间 (190± 37)min ,术中或术后 12h内输入去白细胞的全血 ;C组为全血组 ,男 7例 ,女 3例 ,年龄 36~ 76岁 ,体重 4 4~ 86kg ,手术…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高龄大肠癌的比例也逐年增加。病程长、晚期多、合并症多是高龄大肠癌的主要特点。高龄患者各脏器退行性改变明显,尤以心肺问题突出,对手术创伤的代偿能力及耐受力显著下降,导致术后并发症增加,手术死亡率高,因此,大肠癌在外科处理上较为复杂,本文旨在分析讨论70岁以上高龄大肠癌围手术期处理问题,并结合文献提出  相似文献   

18.
输血技术的发明,是医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挽救了无数濒死病人的生命。但其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1982年,Burrows和Tartter更发表了围手术期输血影响癌肿病人预后的报告。此后几年来,国外这方面的报道逐渐增多,人们对此作了不少实验和临床研究,虽然结果不尽相同,意见未趋一致,但业已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1982年,Burrows和Tartter调查了所在医院1976~1981年的结直肠癌手术病人,发现围手术期输血病人五年生存率低,复发率高,与未经输血的同类病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85年,Blumberg等复习197例结直肠癌切除病例后报告,输血病人  相似文献   

19.
20.
分析围手术期不同营养干预方案对肠癌患者预后的临床效果。收集2015年12月—2017年3月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住院的肠癌患者120例,根据营养方案分为普通配方组、免疫强化组、免疫+维生素同步强化组,每组各40例。比较3组围手术期相关预后指标情况。3组干预前各营养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干预后免疫+维生素同步强化型配方组、免疫强化组各营养指标(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均高于普通配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维生素同步强化型配方组各营养指标与免疫强化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干预前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IgG、IgA、Ig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维生素同步强化组、免疫强化组CD3~+、CD4~+、CD4~+/CD8~+、IgG、IgA均高于普通配方组,CD8~+、IgG、IgM低于普通配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维生素同步强化组、免疫强化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普通配方组;免疫+维生素同步强化组QOL评分高于免疫强化组、普通配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肠癌患者采用免疫+维生素同步强化型配方或免疫强化开展早期营养干预可改善其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安全性良好,但是采用免疫+维生素同步强化型配方患者生活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