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 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舌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淋巴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56例舌癌组织中VEGF—C的表达及定位:结果 56例中22例VEGF—C染色阳性,阳性率39.3%。阳性物质主要位于肿瘤细胞胞浆内。有淋巴转移组的舌癌组织中VEGF—C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转移组。VEGF—C阳性组预后劣于VEGF—C阴性组,但是VEGF—C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的临床分期无关。结论 VEGF—C的表达水平与舌癌淋巴结转移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舌鳞状细胞癌患者发生患侧颈部淋巴结LevelⅣ转移的风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口腔科2008年1月至2015年6月确诊的舌鳞状细胞癌患者165例(170侧),同期行颈淋巴结清扫术及原发灶手术治疗,应用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LevelⅣ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变量包括年龄、性别、癌生长方式、T分期、病理分级、LevelⅢ转移、Level I~Ⅲ的转移阳性淋巴结分区个数、Level I~Ⅲ的转移淋巴结个数。结果颈淋巴结转移患者98例(101侧),LevelⅣ转移14侧(14/170,8.24%),LevelⅣ跳跃性转移2侧(2/170,1.18%)。卡方检验表明,Level I~Ⅲ的转移阳性淋巴结分区个数(≥2)、Level I~Ⅲ的转移淋巴结个数(≥3)、LevelⅢ发生转移均是独立的风险因素(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只有LevelⅢ发生转移为LevelⅣ转移的风险因素(P0.01)。结论发生LevelⅢ转移的舌癌患者LevelⅣ转移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舌鳞癌中的表达及其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9例舌鳞癌组织中MMP-9的表达。结果59例舌鳞癌原发灶均有MMP-9蛋白表达,随细胞分化程度增加呈递增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Ⅰ~Ⅱ与Ⅲ~Ⅳ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原发灶MMP-9表达强度与颈淋巴结转移无关(P<0.001)。结论舌鳞癌原发灶中MMP-9表达与临床分期及颈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作为舌癌颈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胃癌及癌前病变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C ,VEGF C)在胃癌前病变和胃癌中的表达及与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观察 2 0例胃上皮内瘤变组织和 5 0例胃癌VEGF C表达。结果  (1)VEGF C可在一些肠上皮化生组织、倾向上皮内瘤变的肠上皮化生组织以及上皮内瘤变组织的胞浆染色 ,上皮内瘤变组织VEGF C染色阳性率为 6 5 % (13/2 0 )。 (2 )原发胃癌中 ,4 4例胃腺癌VEGF C染色阳性率为75 % (33/44 ) ,6例印戒细胞癌未见明显VEGF C染色 ,高、中分化腺癌VEGF C染色通常强于低分化腺癌 ,但后者与淋巴结转移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VEGF C表达与年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管浸润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但与远处转移、临床分期、肝转移以及静脉浸润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淋巴结转移组VEGF C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P =0 .0 11)。结论 胃肿瘤前病变和胃癌细胞均可分泌VEGF C ,VEGF C可能通过促进淋巴管生成对胃癌淋巴结转移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TGF-β1、VEGF和MMP-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链霉素亲生物素-过氧化酶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TGF-β1、VEGF和MMP-2的表达,分析TGF-β1、VEGF和MMP-2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以及TGF-β1的表达与VEGF和MMP-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TGF-β1表达阳性率为55%(22/40),VEGF表达阳性率为60%(24/40),MMP-2表达阳性率为65%(26/40)。TGF-β1、VEGF和MMP-9的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组织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P>0.05),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Ⅲ期与Ⅰ、Ⅱ期比较,原发灶中TGF-β1、VEGF和MMP-2表达率有升高趋势(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与无淋巴结转移者比较,原发灶中TGF-β1、VEGF和MMP-2表达率有升高趋势(P<0.05)。TGF-β1的表达与VEGF和MMP-2的表达呈明显的正相关性。结论:TGF-β1、VEGF和MMP-2的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浸润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瘤内血管密度 (MD)与舌癌淋巴结转移、复发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FⅧ因子多克隆抗体对 36例舌癌、瘤内血管进行标记分析。结果 颈淋巴结转移组 (19例 )MD31 35± 4 42 ,明显高于无转移组 (17例 )MD15 .12± 5 .34(P <0 .0 1)。随访发现 ,MD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颈清术后复发率分别为 6 0 %和12 5 % (P <0 .0 1)。舌原发灶复发 8例MD为 45 .5 7± 6 .2 6 ,比无复发组 2 8例MD2 0 .35± 4.13高二倍多 (P <0 .0 1)。结论 肿瘤内血管形成与舌癌的复发转移密切相关 ,而与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无关。因此瘤内MD可作为判定舌癌预后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舌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及微血管密度,以探讨VEGF水平与舌癌浸润转移与复发的关系。方法收集舌癌病人44例,均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鳞状细胞癌,并确定其肿瘤类型、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良性对照组为13例舌乳头状瘤患者。采用S-P免疫组化法,对44例舌癌及13例舌乳头状瘤进行VEGF单克隆抗体和CD34单克隆抗体染色,在镜下进行VEGF分级及微血管计数。结果①44例舌癌VEGF染色结果:20例(-),16例(+),8例(++),微血管密度均值为39.18/200&#215;视野(SD=3.62),两者呈正相关。②在颈淋巴结转移组与未转移组间,VEGF表达、MVD、肿瘤大小及临床分期均有显著差异,但在统计学上,VEGF与MVD的意义较大。③在复发组与未复发组间,VEGF与MVD存在显著差异。结论VEGF及MVD与舌癌浸润转移及复发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定位活检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应用HE染色和不同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 (sentinellymphnode ,SLN)转移进行评价。方法  71例女性乳腺癌患者 ,腋窝均未扪及肿大腋淋巴结 ,分别采用染料、核素及联合应用染料与核素的方法进行淋巴示踪 ,其中 6 0例找到SLN ,切除SLN后行腋淋巴结切除术。对SLN和其它腋淋巴结的病理组织学特点进行分析比较 ,并对SLN分别以抗CKAE1/AE3 、抗CK7、抗CK2 0 用Envision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在腋淋巴结阳性病人中SLN的转移率为 72 % ( 2 6 / 36 ) ,非SLN的转移率为 16 % ( 39/ 2 4 8) (P <0 .0 0 1)。对SLN进行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 ,可使 5 .0 %的病人的病理分期提高。应用抗CK7、抗CK2 0 、抗CKAE1/AE3 染色的灵敏度分别为 10 0 %、3.9%、10 0 % ,特异度分别为 10 0 %、10 0 %、10 0 % ,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 0 %、10 0 %、10 0 % ,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10 0 %、74 .5 %、10 0 %。结论 抗CK7和抗CKAE1/AE3 用于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肿瘤转移是敏感的指标 ,而抗CK2 0 对乳腺癌上皮细胞的敏感度差 ,不宜用于乳腺癌微转移的检测。对SLN应用免疫组化染色 ,可提高病理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颊癌诱导淋巴管生成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初步研究颊癌诱导淋巴管生成作用,探讨其与癌淋巴路转移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研究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C及其受体F1t—4在56例口腔颊癌原发灶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统计分析VEGF—C表达与癌浸润方式、淋巴管侵入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表现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颊癌细胞表达VEGF—C与癌间质淋巴管表达Flt—4显著相关(P<0.001),且癌细胞侵入淋巴管及淋巴结转移病例VEGF—C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转移或未侵入病例(P<0.001)。结论:颊癌表达VEGF—C和诱导淋巴管生成可能是发生淋巴路转移的重要条件,可作为临床颈淋巴结处理的一个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结直肠癌淋巴结中黏蛋白1和2的表达及其与微转移关系的研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结直肠癌淋巴结中黏蛋白1和2的表达,术后随访,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免疫组化检测发现,黏蛋白1和2的阳性表达率在转移淋巴结均为100%(84/84),在无转移的淋巴结分别为21.5%(74/344)和13.4%(46/344),显示微转移率随Dukes分期上升呈显著递增.检测发现,有9例患者分期从Dukes A或B期上调到Dukes C期.随访发现,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患者术后转移和复发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微转移患者.结论 黏蛋白1和2是检测淋巴结微转移的可靠指标.检测淋巴结微转移可以提供更准确的Dukes分期,合并微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转移和复发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在淋巴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2例宫颈鳞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VEGF-C及VEGFR-3的表达,AE1/AE3检测盆腔淋巴结微转移。结果免疫组化AE1/AE3检测淋巴结转移检出率显著高于HE染色检出率;宫颈鳞癌中VEGF-C的阳性表达率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CINⅡ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INⅢ无明显差异;VEGFR-3阳性淋巴管数显著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VEGF-C表达与VEGFR-3阳性淋巴管数呈明显正相关;VEGF-C及VEG-FR-3均与淋巴结的转移有关。结论AE1/AE3检查有利于发现淋巴结微转移;VEGF-C可能通过促进淋巴管的生成,从而利于宫颈鳞癌的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与颈淋巴转移的关系,以期有助于喉鳞癌生长和转移机制的进一步阐明。方法 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24例喉鳞癌组织和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VEGF-A、VEGF-C mRNA的表达,并按年龄、T分期、病理分级、淋巴转移进行分组,分别探讨两者与各临床病理参数及淋巴转移的关系。结果 原位杂交方法显示,VEGF—A、VEGF-C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在癌组织中VEGF-A mRNA与患者年龄、病理分级无关,但与T分期有关,VEGF-CmRNA与患者年龄、T分期、病理分级均无关。同时显示,VEGF-A、VEGF—CmRNA在淋巴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未转移组。结论 VEGF-A、VEGF-C mRNA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的表达增高,可能是喉癌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和D2-40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MLVD)与宫颈癌淋巴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全自动多功能组织病理检测系统检测80例宫颈癌组织中VEGF-C及D2-40表达,对D2-40阳性脉管进行MLVD计数.结果 宫颈癌组织中VEGF-C表达明显增高(49/80),而正常宫颈黏膜组织中未见VEGF-C表达;宫颈癌有淋巴结转移组(20/26)VEGF-C表达水平较无转移组(29/54)增高.宫颈癌组织中MLVD较正常黏膜组织增高;有淋巴结转移组MLVD高于无转移组,且宫颈癌组织中VEGF-C表达与MLVD呈正相关.结论 VEGF-C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增高及MLVD计数增高与宫颈癌浸润、淋巴道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宫颈癌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VEGF-C可能促进淋巴管新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声门上型喉鳞状细胞癌与癌旁正常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颈淋巴转移之间的关系以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化 SP 法检测30例声门上型喉鳞状细胞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 HIF-1α、MMP-1和VEGF-C 的表达情况,并对喉癌组织按年龄、T 分期、病理分级、淋巴转移进行分组,探讨三者与各临床病理参数、颈淋巴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 HIF-1α、MMP-1、VEGF-C 高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癌组织中,三者表达均与病理分级、TNM 分期有关( P 〈0.05),与年龄无关( P &gt;0.05),三者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高表达率明显高于未转移组,HIF-1α和 VEGF-C、HIF-1α和 MMP-1、MMP-1和VEGF-C 均呈正相关。结论喉鳞癌中 HIF-1α、MMP-1、VEGF-C 的高表达与颈淋巴转移密切相关,三者可能成为预测喉鳞癌转移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上皮型钙黏素E-cad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浸润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组织芯片的免疫组化染色对10例正常宫颈上皮、63例无淋巴结转移宫颈鳞癌、63例有淋巴结转移宫颈鳞癌组织中E-cad的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E-cad在正常宫颈组织的表达高于宫颈鳞癌P〈0.05,在无淋巴结转移宫颈鳞癌组织显著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织(P〈0.05),且E-cad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 E-cad与宫颈鳞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可用于判断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MMP-9在舌癌(T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舌癌患者手术切除包埋石蜡标本60例,其中有15例取癌旁正常组织及21例有转移淋巴结,应用免疫组化PV9000法分别检测舌癌组织、癌旁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MMP-9的表达.结果 MMP-9在TS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8.33%(47/6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20.00%(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舌癌的低分化组中MMP-9阳性表达率为88.00%(22/25),明显高于高分化组的71.42%(2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SCC在有颈淋巴结转移组中MMP-9阳性表达率为90.48%(19/21),明显高于无颈淋巴结转移组织中的71.79%(2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SCC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中的MMP-9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33%(47/60)、76.19%(16/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9在TSCC组织中和有颈淋巴结转移组织中高表达,MMP-9可作为评估舌癌浸润和转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段青云  贾暮云  张雄  张存宝  蒋峰  冯红杰  朱旌 《浙江医学》2013,(24):2170-2172,2175
目的探讨下颌牙龈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分布特点,为选择合理的颈淋巴结清扫术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下颔牙龈癌患者42例,依据国际抗癌联盟2002年标准分期,分析不同分期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依据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1991年公布的颈部淋巴结Level分区法,计数常规病理检查不同分区的阳性淋巴结数。比较不同临床分期患者颈部不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分布差异。,结果T1期9例,T2期16例,T3期6例,T4期11例;15例患者共47枚淋巴结出现转移,主要发生在LevelⅠ、Ⅱ和Ⅲ区。Ⅰ区淋巴结转移率13.33%(22/165),Ⅱ区淋巴结转移率12.40%(16/129),Ⅲ区淋巴结转移率7.03%(9/128),Ⅳ区和V区无淋巴结转移;Ⅰ、Ⅱ和Ⅲ区淋巴结转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分期患者转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T3、T4期患者转移率明显高于T3、T2期患者;除T1期与T2期、T1期与T3期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期患者两两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下颔牙龈癌颈部转移主要发生在Ⅰ、Ⅱ和Ⅲ区,若无明确的Ⅳ、Ⅴ区转移证据。无需同期行Ⅳ、Ⅴ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VEGF—C、LN—R和nm23为指标,研究喉癌淋巴结转移的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对60例喉癌及9例声带息肉组织的VEGF—C、LN—R和nm23表达及分布进行研究。结果:VEGF—C和LN—R表达与喉癌颈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喉癌中nm23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结论:VEGF—C、LN—R基因阳性表达和nm23基因阴性表达的喉癌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VEGF—C、LN—R和nm23可能在喉癌转移的发生机制中起一定的作用。它们可作为喉癌浸润、转移的分子学指标,对预测淋巴道转移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河南省林州市食管癌高发区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83例食管鳞癌患者均为林州市居民,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C、VEGFR-3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情况,随访5 a以上。结果VEGF-C阳性产物位于细胞质,VEGF-C阳性表达率为45.8%(38/83),VEGF-C阳性表达与食管癌浸润深度、pTNM分期,局部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VEGFR-3阳性脉管数平均为(9.77±2.99)个,VEGFR-3阳性脉管数与淋巴结转移、VEGF-C表达之间存在相关关系(P<0.001)。VEGF-C阳性表达组5 a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组(P<0.01)。结论VEGF-C及其受体VEGFR-3可能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VEGF-C表达可能是影响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KDR)与原发性结直肠癌淋巴转移的相关性。方法74例结直肠癌手术标本,其中发现淋巴转移36例,未发现淋巴转移38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测定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的VEGF-C及其KDR的表达。结果VEGF-C在有淋巴转移原发灶组与转移淋巴结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未发现淋巴转移原发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DR在有淋巴转移原发灶组与转移淋巴结组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未发现淋巴转移原发灶组(P<0.01)。结论VEGF-C的表达增高主要与癌细胞基因突变有关,而与其所处的微环境、癌灶的大小及癌细胞密度无关。VEGF-C及其KDR表达的强弱与结直肠癌淋巴转移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