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颅咽管瘤术后放射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儿童颅咽管瘤术后放疗的疗效 ,回顾性分析 1976年 1月至 1992年 8月间收治的儿童颅咽管瘤 48例。 5、10年生存率分别为 89.6 %、5 1.7%。术后放疗剂量 45~ 5 5 Gy组与 5 6~ 6 3Gy组比较 5、10年生存率无差别 ,但疗后生存质量 - 级的比例及并发症方面后者明显增加。 Karnofsky≥ 80者疗效优于≤ 70者 (P<0 .0 1) ,肉眼全切及部分切除加放疗的疗效较分流术加放疗为好。我们建议对儿童颅咽管瘤行术后补充放疗剂量以 45~ 5 5 Gy/ 5~ 6周为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颅咽管瘤常见症状及不同的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颅咽管瘤患者手术切除后放射治疗的结果。结果:24例颅咽管瘤患者全切术后放疗6例,复发1例,5a生存率100%。次全切除术后放疗10例,复发2例,5a生存率90%。部分切除加放疗8例,复发4例,5a生存率62.5%。结论:颅咽管瘤手术加放疗是综合治疗的主要手段,患者的预后与手术切除的程度及放疗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胃肠造瘘术在全梗阻型食管癌放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98例全梗阻食管癌放疗病人 ,5 3例于疗前及疗中行胃肠造瘘术 ,其中照射剂量DT>5 0Gy为 2 7例 ,余 2 6例放疗剂量DT<5 0Gy ;45例于疗中仅予输液支持以维持放疗。结果 行胃肠造瘘术组kanofsky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体重亦维持或增加明显 ,两者比较P <0 0 0 5 ;胃肠造瘘术组与对照组其 1年及 3年生存率分别为 :33 9%、2 8 8%和 15 0 %、4 4% ,两组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χ2 =7 2 5 ,P =0 0 0 71) ;胃肠造瘘术组中放疗DT>5 0Gy与DT<5 0Gy病人其 1年及 3年生存率分别为 :48 1%、19 2 %及 2 2 2 %、7 7% ,两组间生存率统计学有显著差异 ( χ2 =4 2 0 ,P =0 0 40 4)。结论 全梗阻型食管癌疗前或疗中行胃肠造瘘术 ,可在改善病人体质状况、维持或增加体重基础上 ,明显提高患者 1年及3年的生存率 ,且放疗剂量DT 应 >5 0Gy。  相似文献   

4.
谢丛华  向东华  张弓  张俊红  周云峰 《肿瘤》2002,22(6):496-497
目的 观察儿童颅内室管膜瘤术后放射治疗的疗效。方法  1991年 1月~ 1998年 2月 ,16例儿童颅内室管膜瘤接受术后放疗。结果 本组总的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10 0 .0 %、72 .9%、5 4 .7%。低分级室管膜瘤、肿瘤全部切除和照射剂量 >4 0Gy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6 2 .2 %、6 4 .3%、6 4 .3% ,分别高于高分级室管膜瘤、肿瘤部分切除和照射剂量 <4 0Gy的 4 7.6 %、4 4 .4 %、0。本组死亡 6例 ,其中 3例死于局部复发 ,占死亡患儿的 5 0 .0 % (3/ 6 ) ,2例死于局部残留病灶进展。结论 室管膜瘤的术后放疗可明显提高患儿的生存率。病理类型、手术切除范围和照射剂量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局部复发或局部残留病灶进展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食管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的价值。方法 收治 2 6 5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病人 ,均为鳞癌。 72 8% (193例 )的病人始于术后 8周以内。照射野包括双锁骨上区、纵隔、吻合口及胃左动脉淋巴结区。放疗剂量 4 5~ 5 5Gy。 94 %的病人放疗剂量为 5 0Gy ,放疗采用常规分割照射。结果  2 6 5例病人总的 1、2、3、4、5年生存率为 81 5 %、6 3 0 %、5 0 9%、4 6 1%、39 5 %。肿瘤外侵阳性病人预后较外侵阴性病人差 (P <0 0 1) ,但肿瘤外侵阳性病人 5年生存率仍达 35 3%。淋巴结阳性病人预后极差 ,5年生存率仅 9% ,与淋巴结阴性的病人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0 5 )。本组死亡 139例 ,其中血行转移 5 2例(肺转移 18例、肝转移 14例、骨转移 8例、其它 12例 )占 37 4 % ,纵隔食管瘤床复发 +纵隔淋巴结转移 2 9例占 2 0 9% ,腹腔淋巴结转移 16例占 11 5 %。结论 ①除淋巴结阳性病人外 ,食管癌根治术后预防性照射可降低局部区域复发 ,提高远期生存。②对淋巴结阳性病人 ,术后放疗疗效差。③无论肿瘤外侵情况如何 ,食管癌术后放射治疗均有价值 ,但肿瘤外侵阳性病人预后相对较差。④放疗区域应包括肿瘤瘤床和淋巴引流区。⑤术后放疗剂量Dt5 0Gy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6.
影响颅内星形细胞瘤术后放疗后生存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奕鸣  庄承海  郭良君  李萍  李力  郑坚 《肿瘤》2002,22(6):486-488
目的 探讨影响颅内星形细胞瘤术后生存期的因素。方法 对 12 0例术后病理证实为颅内星形细胞瘤 ,按Kernohan分类法进行分级。给予术后Co60 外照射 ,靶区中心剂量为 30~ 6 0Gy。分析影响生存期的因素 ,生存率采用Kaplan Meier方法计算 ,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 ,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式。结果  12 0例颅内星形细胞瘤患者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6 .2 9%、4 3.36 %、2 6 .11% ,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对生存期有影响的因素为 :病理分级、手术方式、术后至放疗间隔时间、术后放疗的靶区剂量 (P值均 <0 .0 5 )。多因素分析还显示生长部位也是影响生存期的因素之一 (P值 <0 .0 5 )。结论 要获得比较长期的生存 ,应在不加重脑功能损伤的前提下尽量达到肉眼全切 ,术后 4周内行放疗 ,靶区中心剂量应达到 5 5~6 0Gy。全脑照射剂量在 35Gy以下。  相似文献   

7.
伽玛刀治疗儿童颅咽管瘤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颅咽管瘤是先天性良性肿瘤,多发于儿童。由于肿瘤位于脑深部、与重要神经结构毗邻,手术切除并发症严重,死亡率高。手术残余肿瘤,术后易于复发,最终导致不良后果。Mckissock(1960)、Kramer(1961)等报告,次全切除手术加放射治疗可延缓肿瘤复发,有利于提高生存率。但放疗缺乏精确定位,儿童对射线耐受性差,更易发生视通路,下丘脑等放射性损伤并发症。伽玛刀这项立体定向放射技术,具有定位精确,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方法:1997年1月至2007年1月,成都空军医院应用伽玛刀治疗15岁以下的颅咽管瘤患者55例。立体定向术、开颅手术 伽玛刀40例;单纯伽玛刀治疗15例。37例行分次(2次)伽玛刀治疗,分次治疗边缘剂量8~10Gy,中心剂量16~22.2Gy,两次治疗间隔时间6~8个月。18例行单次伽玛刀治疗,边缘剂量12~16Gy,中心剂量26~32Gy。结果:55例中,40例获得1~10年随访,平均随访期5.7年。肿瘤消失、缩小33例(82.5%)、无变化4例、增大3例。8例(20.0%)治疗后1.5~8年(平均4.6年)肿瘤复发,接受手术治疗或再次伽玛刀治疗。40例中,生存5年及5年以上的共27例(67.5%)。全组无治疗并发症、无死亡。结论:对于儿童颅咽管瘤患者,无论手术肿瘤全切,或放疗,均具有高并发症,高死亡率的风险。本组结果提示,伽玛刀治疗儿童颅咽管瘤,具有确切的疗效。且创伤小,安全、并发症少。应选择手术残留肿瘤;向鞍上发展的无视力视野障碍者;肿瘤突入三脑室、中脑脚间池的实性肿瘤,梗阻性脑积水已作处理,或囊性肿瘤囊液已抽吸分流者。  相似文献   

8.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探查术后放疗与化疗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1年1月~1989年12月间收治182例局部晚期不能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其中鳞癌116例,腺癌50例,癌未分型16例。探查术后放疗117例,化疗22例,未治43例。5年生存率仅术后放疗组为4.8%,其余为0%.原发灶剂量<60Gy和≥60Gy,5年生存率分别4%和5%。区域转移性淋巴结<2cm和>2cm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40%和0%。放疗后局部复发行化疗者中位生存地4个月,而再程放疗者9个月。远处转移者行化疗后中位生存期14月。因此,对局部复发者可再程放疗,而远处转移者应有效化疗。  相似文献   

9.
不同术前放射治疗剂量在下咽鳞癌综合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下咽鳞癌不同术前放射治疗剂量对综合治疗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 0 1例 (男 181例 ,女 2 0例 ;年龄 32~ 75岁 )经术前放射治疗 手术综合治疗 (R S)的下咽鳞癌 (1997年UICC分期Ⅰ期 6例 ,Ⅱ期 14例 ,Ⅲ期 4 7例 ,Ⅳ期 134例 ) ,其中梨状窝 173例 ,咽后壁 19例 ,环后 9例。 12 4例术前放射治疗 4 0Gy ,77例术前放射治疗 5 0Gy ;放射治疗后 2周左右给予手术治疗。结果 术前放射治疗 4 0Gy组 5年生存率为 39.7% ,5 0Gy组为 5 5 .4 % (P <0 .0 5 )。术前放射治疗 4 0Gy组放射治疗相关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2 6 .6 % ,5 0Gy组为 15 .6 % (P <0 .0 5 )。术前放射治疗 4 0Gy组喉功能保留率为 38.7% ,5 0Gy组为 4 2 .9% (P >0 .0 5 )。术前放射治疗 4 0Gy组区域复发率为 2 8.2 % ,5 0Gy组为 2 9.9% (P >0 .0 5 )。结论 术前放射治疗 5 0Gy较 4 0Gy能提高下咽鳞癌的远期生存率 ,且不增加放射治疗引起的术后并发症 ,并有望增加喉功能的保留率。  相似文献   

10.
1979年1月至1984年12月收治67例颊粘膜癌,T_(2-3)期病例占79.4%.单纯放疗30例,剂量多为60~70Gy/6~7周。术前放疗25例,术后放疗12例,剂量多为40~50Gy/4~5周。5年生存率单纯放疗23.3%,术前放疗52%,术后放疗为0%,三组疗后局部未按或复发32例,是主要失败原因。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显微分光光度计技术对26例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和子宫内膜腺癌的腺上皮细胞DNA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7例囊腺型增生过长细胞核DNA含量与正常增殖期内膜相近;7例腺瘤型增生DNA平均含量介于囊腺型增生与内膜癌之间,其中2例DNA含量及细胞倍体分布与内膜癌相似;8例内膜癌DNA含量显著高于增殖期内膜细胞,非整倍体细胞明显增多。DNA含量的测定能更客观精确地反映内膜细胞的增生、分化程度,并作为探索内膜癌早期诊断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2.
自1978—1984年12月共收集17例贲门癌,占同期贲门癌切除病例(320例)的5%,早期贲门癌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如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手术切除和五年生存率比进展期高。贲门癌的研究处于初期阶段,文章着重讨论国内外专家对贲门癌范围的认识,笔者使用内窥镜诊断以及外科治疗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13.
食管贲门癌术后胸胃排空障碍的成因和预防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胸胃排空障碍的成因和预防措施。方法食管贲门癌手术1547例,发生胸胃排空障碍15例,均为上腹、右胸、左颈吻合。手术方式由术中将食膈孔扩张至4指使胃通过时充分舒张,改为行食膈孔处切断部分膈肌。结果行食膈孔处切断部分膈肌,术后未发生胸胃排空障碍。结论胸胃排空障碍与迷走神经切断致胃解剖位置变化而影响胃十二指肠压力梯度和胃窦部功能及胃泌素分泌的功能有关,也与常规扩张食膈孔后膈肌自行回缩、膈肌重建过紧、胸胃远端呈“S”型扭曲、幽门位于膈肌以上使十二指肠呈关闭状、胃扭曲和术后粘连等机械性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贲门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36例贲门癌患者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使用单因素Log-rank检验、Cox比例危险模型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肿瘤长度、淋巴结转移、组织病理学类型和TNM分期对患者的预后有影响。结论: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120例大肠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讨论大肠癌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 大肠癌诊断遵循肛门指检、钡剂灌肠、纤维结肠镜检查步骤,对急性梗阻性结肠癌患者,除腹部X线片,条件允许可作钡灌肠,明确梗阻部位.采用梗阻近端肠腔充分减压,大量抗菌素溶液冲洗,尽量使吻合口“上空、中松、下通”引流管放过安全期的方法.结果 肛指检查对诊断直肠癌是可靠的,本组15例急性梗阻左半结肠癌作Ⅰ期切除吻合术,无吻合口瘘发生.结论 对便血、大便习惯改变的患者,必须按上述顺序作肛指和其他检查来提高早期诊断和术后五年生存率,按上述方法,急性梗阻性左半结肠癌Ⅰ期切除吻合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南澳县食管癌减寿年数指标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昆  杨合磷 《癌症》1994,13(1):41-43
广东南澳县是中国食管癌高发区之一。本文作者应用减寿数指标分析了南澳县十年来食管癌死因资料,描述该肿瘤减寿的时间和人群间的分布。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统计分析了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1513例。其中良性骨肿瘤907例,占59.95%;恶性骨肿瘤450例,占29.74%;肿瘤样病变156例,占10.31%。三组病例都好发于11—40岁,男性较女性多见,为2。28:1。好发部位较多见于股骨、胫骨和肱骨,不同病变有不同的好发部位。良性骨肿瘤中以骨软骨瘤最多见,其次为骨巨细胞瘤。恶性骨肿瘤中以骨肉瘤最多见,其余依次为软骨肉瘤、转移癌、尤文氏瘤、骨髓瘤、骨纤维肉瘤、巨细胞瘤、脊索瘤、皮质旁骨肉瘤、网织细胞肉瘤。骨的肿瘤样病变包括嗜伊红性肉芽肿、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弧立性骨囊肿和动脉瘤样骨囊肿。  相似文献   

18.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s showed that do-ves were beatiful object on screening forpollution of the enviroment with mutagensfactors 1) it is a constant inhabitant oftowns,feeding with "human table wastes";  相似文献   

19.
某电厂周围大气颗粒物提取物的致畸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惧某电厂下风顺居民区内的大气颗粒物,经二氯甲烷提取,减压浓缩制成受试物。以1,10,20和40mg/kg剂量腹腔注射于妊娠6-15d的孕鼠,然后按传统致畸试验方法处理。结果发现:所试剂量对孕鼠无毒性,对胚胎产生毒效应,20和40mg/kg组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并抑制胎仔的正常生长发育,其作用与剂量有关,并在20和40mg/kg时产生一定的致畸效庆,表现为外观畸形和骨骼发育。  相似文献   

20.
亲和组化法检测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明生  雷秋模 《肿瘤》1994,14(3):130-133
用亲和组化法(半定量分析法)同时检测67例乳腺癌和良性病变组织印片和石腊切片的ER/PgR状态,二种玻片的ER阳性、阴性和总符合率分别为89.5%、96.6%和92.5%;双顶阳性(ER+/PgR+)、双项阴性(ER-/PgR-)和双项总符合率分别为75.9%、92.6%和82.1%;同种方法检测157例随机乳腺癌石腊切片,发现ER阳性率为58.6%(92例);PgR阳性率48.4%(76例).157例随访资料提示,受体双项阳性者,其健康良好。乳腺癌分期同ER/PgR状态的比较,ER+/PsR+者的Ⅰ、Ⅱ和Ⅲ期病例分别为37.5%、45.3%和17.2%,无Ⅳ期病例:而ER-/PgR-者则为13.8%、22.4%和43.1%.提示,用亲和组化法测定乳腺癌石腊切片ER/PgR状态有较好的可信性。但对乳腺粘液腺癌和派杰氏病宜用切片或针吸涂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