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研究源于细菌CpG基序的寡核苷酸和含细菌短磷酸二酯骨架的寡核苷酸对K562/A02细胞来源的树突细胞(DC)的促成熟作用.方法 联合应用细胞因子rhGM-CSF和rhIL-4诱导K562/A02细胞成为DC.7 d后以瑞特-姬姆萨染色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免疫表型的变化,用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伤活性检测、IL-12和IL-6的分泌实验评价DC的成熟程度.然后在DC中分别加入源于细菌CpG基序的寡核苷酸CpG2006以及含细菌短磷酸二酯骨架的寡核苷酸A-ODN和T-ODN,处理3 d后再次检测该DC成熟度.结果 K562/A02细胞可在细胞因子rhGM-CSF和rhIL-4联合作用下分化成为DC,免疫表型检测发现CD83、HLA-DR和CD86分子的表达分别为(65.5±8.4)%、(32.0±4.3)%和(18.6±3.2)%,经CpG2006作用后表达升高到(88.9±3.6)%、(53.9±3.2)%和(39.9±7.3)%;经A-ODN作用后升高到(97.0±5.3)%、(63.9±7.3)%和(40.2±7.4)%;经T-ODN作用后升高到(93.3±4.6)%、(58.3±5.6)%和(36.2±6.8)%,与作用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CpG2006、A-ODN和T-ODN作用后具有典型DC形态的细胞增多.上述3种寡核苷酸处理的DC均可刺激T细胞产生较强的增殖效应、诱导产生的CTL对靶细胞K562/A02的杀伤率明显增强,IL-6和IL-12分泌明显增高.结论 源于细菌CpG基序的寡核苷酸以及含细菌短磷酸二酯骨架的寡核苷酸对白血病源性DC有促成熟作用.  相似文献   

2.
单用A23187快速诱导K562细胞分化成树突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一种快速、简便、廉价而高效获取树突细胞(DC)的方法。方法通过单用A23187、A23187+GMCSF或联合细胞因子(GMCSF、IL4及TNFα)将K562细胞诱导分化为DC(K562DC),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并摄相,流式细胞术检测K562DC表面分子表达情况。用MTT法检测K562DC刺激异基因淋巴细胞增殖及介导T细胞杀伤靶细胞的能力。结果上述3种细胞因子组合均能诱导K562细胞向成熟DC分化,均高表达CD1a、CD80、HLADR、CD83和CD86;含A23187的两组诱导72h获得DC数量分别为(69.5±17.2)%、(73.1±13.9)%,均高于细胞因子组的诱导率[(28.5±12.3)%],也高于细胞因子组诱导7d后的诱导率[(51.2±10.7)%](P值均<0.05);诱导7d后,含A23187的两组诱导的DC低表达CD1a,分别为(8.2±2.3)%和(10.3±5.1)%,而CD83表达分别高达(85.6±8.8)%和(82.4±9.1)%,而细胞因子组CD1a和CD83表达率分别为(17.2±1.6)%和(77.4±12.9)%;3组所获得的DC在对异基因淋巴细胞的刺激增殖能力及其致敏T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单用A23187可快速(72h以内)诱导K562细胞向成熟DC转化,与联合细胞因子相比,该方法所获得的DC更趋成熟从而更适用于临床免疫治疗。单用A23187快速诱导白血病细胞生成DC是一种快速、简便、廉价而高效获取DC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体外经K562细胞株总RNA转染后,能否诱导出p210蛋白表达,并诱导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方法自健康人浓缩白细胞制品(白膜)分离有粘附特性的单核细胞(PBMC),经GMCSF、IL4培养5d后,获得未成熟的DC(imatureDC,imDC);体外以脂质体DOTAP或直接电穿孔转染K562细胞总RNA。抽提转染前后以及转染24h后的DC内RNA进行RTPCR检测,Westernblot分析p210蛋白表达,以及诱导CTL杀伤K562细胞功能检测等。PBMC以每组5×106/ml,分别在不同组分的培养液中培养DC,通过细胞计数、流式细胞仪测定CD1a表达、细胞纯度来估计制备效果。结果RTPCR检测表明DC经K562总RNA转染后,细胞内出现BcrAbl的cDNA条带,24h后消失。Westernblot试验表明转染24h后,开始表达p210特征性蛋白;并且明显促进T细胞对K562的杀伤活性。1%自体血浆体积分数RPMI1640培养的DC的CD1a表达量最高,并且细胞获得数量也仅屈居第二,为总体评价较高的一组。结论应用肿瘤总RNA负载DC来制备DC疫苗具有可行性,预示改良的DC疫苗抗肿瘤的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探讨藤黄酸(gambogic acid,GA)对K562/A02细胞株的耐药逆转作用及其逆转机制。采用MTT法检测GA对K562和K562/A0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对K562/A02细胞阿霉素(ADM)耐药逆转效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GA联合ADM对K562及K562/A02细胞凋亡率的影响;DAPI荧光染色观察ADM联合GA作用后细胞的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K562及K562/A02细胞P-糖蛋白(P-gp)、存活蛋白(Survivin)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ADM作用48 h抑制K562和K562/A02细胞增殖的IC50值分别为(1.42±0.07)μg/ml和(28.42±1.40)μg/ml。GA≤0.0625μmol/L时,对K562及K562/A02细胞株无明显增殖抑制作用;0.0625μmol/L GA联合ADM作用于K562/A02细胞能增加其对ADM的敏感性,耐药逆转倍数为1.53。0.0625μmol/L GA联合ADM作用于K562/A02细胞48 h能提高细胞的凋亡率(P<0.05),下调Survivin及P-gp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GA可以逆转K562/A02细胞的耐药性,增强耐药细胞对ADM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提高K562/A02细胞凋亡、下调Survivin和P-gp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探讨CD44基因表达抑制对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株K562/A02耐药性及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根据CD44基因表达序列设计有效的RNA干扰片段,将其插入质粒表达载体中,获得针对CD44mRNA的特异性siRNA真核质粒(pGCsiRNA-CD44),转染K562/A02细胞。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K562/A02细胞CD44、mdr-1和bcl-2mRNA的表达;用MTT法检测阿霉素对K562/A02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细胞周期;Hochest33258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结果表明:针对CD44基因的siRNA真核质粒可有效沉默K562/A02细胞的CD44基因:与对照组相比,转染了4条pGCsiRNA-CD44质粒的K562/A02细胞CD44表达均明显受抑,以转染了siCD44-1的细胞中抑制最强。转染pGCsiRNA-CD44质粒48小时后,K562/A02细胞CD44mRNA表达水平下降64.1%(p0.05),同时mdr-1与bcl-2mRNA的表达量较对照组分别下降了25.6%与50.8%;K562/A02细胞IC50为(17.97±1.61)μg/ml,无义序列质粒转染后阿霉素对K562/A02细胞的IC50为(16.95±1.72)μg/ml,pGCsiRNA-CD44转染后IC50明显降低为(8.77±1.63)μg/ml(p0.01)。转染48小时后,G0/G1期细胞比例提高了10.7%;细胞出现核固缩、核边集、凋亡小体等改变。结论:特异性CD44siRNA可显著抑制K562/A02细胞CD44基因的表达,抑制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并有效逆转K562/A02细胞的多药耐药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细胞系K562及其阿霉素耐药株K562/A02的微小RNA(microRNA、miR)表达差异,探讨microRNA与白血病化疗耐药的关系.方法 MTT法检测K562/A02及其亲本细胞系K562的耐药性能;流式细胞术检测K562与K562/A02细胞的P-gp表达;运用microRNA芯片技术筛查K562与K562/A02细胞之间差异表达的microRNA,随后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进一步证实.结果 阿霉素耐药株K562/A02相对于其亲本细胞系K562对阿霉素的耐药倍数为180倍;K562细胞P-gp的表达率为0.2%,K562/A02细胞P-gp的表达率为86%;microRNA芯片结果显示K562/A02与K562细胞之间有22种microRNA表达存在显著的差异(P<0.01),表达差异在2倍以上的有9种,其中miR-221、miR-155、miR-451在K562/A02细胞表达上调,而miR-98、miR-181a、let-7f、miR-424、let-7g和miR-563则表达下调.实时荧光定量RT-PCR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结果,并显示miR-451、miR-155、miR-221、let-7f、miR-424在两种细胞中表达差异显著.结论 K562/A02与K562细胞存在microRNA表达差异,其中miR-451、miR-155和miR-221在K562/A02中表达显著上调,而let-7f、miR-424则显著下调,提示microRNA可能参与白血病耐药形成,差异表达的microRNA可能为逆转白血病耐药提供新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细胞系K562及其阿霉素耐药株K562/A02的微小RNA(microRNA、miR)表达差异,探讨microRNA与白血病化疗耐药的关系.方法 MTT法检测K562/A02及其亲本细胞系K562的耐药性能;流式细胞术检测K562与K562/A02细胞的P-gp表达;运用microRNA芯片技术筛查K562与K562/A02细胞之间差异表达的microRNA,随后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进一步证实.结果 阿霉素耐药株K562/A02相对于其亲本细胞系K562对阿霉素的耐药倍数为180倍;K562细胞P-gp的表达率为0.2%,K562/A02细胞P-gp的表达率为86%;microRNA芯片结果显示K562/A02与K562细胞之间有22种microRNA表达存在显著的差异(P<0.01),表达差异在2倍以上的有9种,其中miR-221、miR-155、miR-451在K562/A02细胞表达上调,而miR-98、miR-181a、let-7f、miR-424、let-7g和miR-563则表达下调.实时荧光定量RT-PCR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结果,并显示miR-451、miR-155、miR-221、let-7f、miR-424在两种细胞中表达差异显著.结论 K562/A02与K562细胞存在microRNA表达差异,其中miR-451、miR-155和miR-221在K562/A02中表达显著上调,而let-7f、miR-424则显著下调,提示microRNA可能参与白血病耐药形成,差异表达的microRNA可能为逆转白血病耐药提供新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细胞系K562及其阿霉素耐药株K562/A02的微小RNA(microRNA、miR)表达差异,探讨microRNA与白血病化疗耐药的关系.方法 MTT法检测K562/A02及其亲本细胞系K562的耐药性能;流式细胞术检测K562与K562/A02细胞的P-gp表达;运用microRNA芯片技术筛查K562与K562/A02细胞之间差异表达的microRNA,随后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进一步证实.结果 阿霉素耐药株K562/A02相对于其亲本细胞系K562对阿霉素的耐药倍数为180倍;K562细胞P-gp的表达率为0.2%,K562/A02细胞P-gp的表达率为86%;microRNA芯片结果显示K562/A02与K562细胞之间有22种microRNA表达存在显著的差异(P<0.01),表达差异在2倍以上的有9种,其中miR-221、miR-155、miR-451在K562/A02细胞表达上调,而miR-98、miR-181a、let-7f、miR-424、let-7g和miR-563则表达下调.实时荧光定量RT-PCR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结果,并显示miR-451、miR-155、miR-221、let-7f、miR-424在两种细胞中表达差异显著.结论 K562/A02与K562细胞存在microRNA表达差异,其中miR-451、miR-155和miR-221在K562/A02中表达显著上调,而let-7f、miR-424则显著下调,提示microRNA可能参与白血病耐药形成,差异表达的microRNA可能为逆转白血病耐药提供新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9.
雷公藤甲素对K562/A02细胞阿霉素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探讨雷公藤甲素(TPL)对K562/A02细胞阿霉素敏感性的影响。采用MTT法检测TPL细胞毒性和阿霉素药物敏感性;流式细胞术检测P-糖蛋白表达和细胞内阿霉素浓度;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MDR1启动子活性。结果表明:TPL增强K562/A02细胞阿霉素敏感性。TPL作用后,K562/A02细胞P-糖蛋白表达相关平均荧光强度(MFI)由123±13下降到39±13(P<0.05);K562/A02细胞内阿霉素相关MFI由18±5上升到34±6(P<0.05),TPL能够有效抑制K562/A02细胞的药物外排。TPL降低MDR1启动子转录活性约75%。结论:TPL通过下调P-糖蛋白表达增强K562/A02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其有可能成为一种耐药逆转剂。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探讨铁螯合剂去铁胺对人白血病耐阿霉素细胞K562/A02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检测不同浓度去铁胺作用48小时对K562/A02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流式细胞术检测去铁胺25、50、100和200μmol/L作用K562/A02细胞48小时后细胞的凋亡率;半定量RT-PCR检测各组细胞凋亡基因BAX、BCL-2以及多药耐药基因1(MDR1)mRNA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P-糖蛋白(P-gp)表达变化。结果显示,随着去铁胺药物浓度的增加,细胞活力逐渐下降,凋亡率明显增加,呈剂量依赖性;随着去铁胺浓度增加,BAX表达水平逐渐升高,但MDR1 mRNA与P-gp的表达受到显著抑制。结论:去铁胺可以通过螯合细胞内铁,影响细胞DNA的合成;同时去铁胺可抑制阿霉素诱导的MDR1、P-gp表达,增加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进而诱导凋亡。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探讨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联合屈洛昔芬(droloxifene,DRL)对耐药细胞系K562/A02的逆转作用与诱导凋亡有无相关性。采用Annexin V/PI法测定耐药调节剂汉防己甲素、屈洛昔芬单独或联合应用后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发现0.62ug/ml汉防己甲素或1/94ug/ml屈洛昔芬单独作用于K562细胞48小时后均可诱导一定比例的细胞凋亡,作用呈时间依赖性,两者联合应用作用增强。0.62ug/ml汉防己甲素或1.94ug/ml屈洛昔芬单独作用于K562/A02细胞均不能诱导细胞凋亡,两者联合应用72小时可诱导小部分细胞凋亡。结论:汉防己甲素,屈洛昔芬逆转耐药的机理与诱导K562/A02细胞凋亡无关。  相似文献   

12.
树突状细胞(DC)在抗肿瘤免疫反应中起关键作用,但大多数白血病病病人有DC功能缺陷,在外体扩增DC并增强其抗肿瘤免疫功能及以DC为基础的肿瘤疫苗是对白血病有效的免疫治疗方法,为了探讨由不同的髓性白血病细胞诱生DC的条件及其抗白血病反应,选用HL-60,K562和THP-1细胞与不同的细胞因子组合诱生DC,以光学和电子显微镜术观察形态特征,用流式细胞术和单克隆抗体检测细胞表型,以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观察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用^51Cr释放法检测诱生细胞的细胞术和单克隆抗体检测细胞表型,以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观察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用^51Cr释放法检测诱生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用ELISA法测定DC培养及DC+血单个核细胞培养的血清中IL-12及INF-γ的量,结果表明,由K562,HL-60和THP-1细胞诱生的DC具有村突状细胞的形太学特征,细胞表达DC的表面分化抗原,其中GM-CSF+IL-4+TNF-γ刺激HL-60-DC和THP-DC和GMCSF+IL-4+IL-12刺激的K562-DC中有抗原表达。3种细胞诱生的DC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CTL反应有强刺激细胞因子能诱导髓性白细胞产生DC,不同细胞需要不同的细胞因子和培养条件,这些DC表达抗原呈递细胞的表型具有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和诱导CTL反应以及分泌IL-2和促进T细胞分泌INF-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细胞因子联合培养诱生的白血病树突状细胞 (DC)表型和抗原提呈功能。方法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和K5 6 2细胞应用GM CSF IL 4 TNF α联合培养后进行细胞表型和激活淋巴细胞对白血病细胞杀伤活性的检测。结果 CML DC和K 5 6 2 DC具有DC的形态特征和超微结构 ,表达CD1a、CD80和CD86等DC相关抗原 ,并可激活淋巴细胞产生增殖反应 ,并产生针对白血病细胞的特异性细胞毒性 ,同时此种DC可不同程度地分泌IL 12并协助淋巴细胞产生IFN γ。结论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和K5 6 2细胞在细胞因子的诱导下 ,可分化为具有DC形态和功能的特异性抗原提呈细胞。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探讨黑色素瘤抗原基因-3(melanoma antigen gene-3,MAGE-3)在内质网应激反应性凋亡中的表达及意义.应用Ca^2+荧光指示剂Fura-2/AM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白血病细胞系K562及其多药耐药细胞株K562/A02经thapsigargin作用前后细胞内Ca^2+浓度([Ca^2+]i)变化;Western blot检测GRP78蛋白表达变化;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变化;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检测MAGE-3基因mRNA水平表达变化.结果显示:①毒胡萝卜素(thapsigargin)诱导K562和K562/A02细胞[Ca^2+]i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并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同时诱导GRP78蛋白表达增加以及K562和K562/A02细胞典型的凋亡改变,细胞凋亡率亦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在静息状态下K562/A02细胞[Ca^2+]i较K562细胞明显增高;②毒胡萝卜素诱导K562和K562/A02细胞凋亡过程中,MAGE-3 mRNA表达明显下调;此外,与K562细胞比较,K562/A02细胞MAGE-3 mRNA表达明显上调.结论:①毒胡萝卜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诱导K562及其多药耐药细胞株K562/A02发生内质网应激反应性凋亡,并可能与MAGE-3表达下调有关或MAGE-3基因可能参与此凋亡途径的调控;②MAGE-3可能具有抗凋亡活性,K562/A02细胞多药耐药性可能与细胞[Ca^2+]i增高和MAGE-3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经低温保存的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DC)的生物学特性 ,寻找一种较为简便有效的冻存方式 ,为DC的临床过继回输提供保存方法。将由K5 62细胞诱导培养产生的DC(K5 62 DC) ,用含 10 %二甲亚砜 (DMSO)及 2 0 %胎牛血清 (FCS)的RPMI 1640作为冻存剂 ,利用分步法分别将其冻存于 - 80℃冰箱及- 196℃液氮中 ,然后于不同时间将K5 62 DC复苏 ,复苏后检测两组细胞的存活率、表面分子表达、刺激指数及其介导CTL对K5 62细胞的杀伤率 ,比较冻存前后及两组间的差异。结果发现 ,冻存前后K5 62 DC (K5 62 DC于- 80℃或液氮冻存 1月 )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 ,表面分子表达及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无明显差别 (P >0 .0 5 )。此外 ,在 - 80℃冰箱及 - 196℃液氮中冻存的K5 62 DC ,在冻存后 1月以内复苏 ,细胞的存活率、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及其介导的杀伤效应无差别 ;但当冻存时间超过 1月时 ,两组间有明显差别。结论 ,两种冻存方式冻存K5 62 DC ,冻存时间较短时 ( 1月以内 ) ,其刺激淋巴细胞及其介导CTL的杀伤能力相同 ;冻存时间较长时 ( >1月 ) ,- 196℃液氮效果明显优于 - 80℃超低温冰箱。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探讨汉防己甲素(Tet)、雌激素受体抑制剂托瑞米芬(Tor)及其联合应用对K562/A02细胞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采用噻唑蓝法(MTT)测定阿霉素(ADR)的半数抑制量,RT-PCR法检测MDR1基因mRNA表达水平,FCM检测P-gp的表达和细胞内ADR浓度。结果表明:ADR对K562/A02和K562细胞的IC50分别为57.43和1.16mg/L,Tet(1μmol/L)和Tor(2.5μmol/L)单用及两药联用处理K562/A02细胞时,ADR的IC50值分别为14.12,20.74和9.14mg/L。Tet及Tor单独作用后耐药株MDR1 mRNA下调微弱,联合用药下调效果明显。Tet及Tor均可降低P-gp蛋白的表达,且具有协同作用。Tet及Tor作用后细胞内ADR浓度增加,两药联合作用时效果增强。结论:Tet及Tor均可逆转K562/A02细胞多药耐药,联合作用时效果增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红白血病细胞(K562/ADR)来源的DC与CIK细胞体外共培养后对多药耐药逆转影响。方法:K562敏感株和K562/ADR耐药细胞株,在含细胞因子GM-CSF(1000u/mL)、IL-4(500u/mL)和TNF-α(100ng/mL)的RPMI1640完全培养液中诱导分化成DC。同时将PBMC在细胞因子诱导下培养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与成熟DC进行共培养。采用MTT法测定免疫效应细胞对靶细胞杀伤率、耐药性逆转。流式细胞术检测靶细胞的Pgp表达及细胞内的ADR浓度,RT-PCR检测MDR1基因表达状况。结果:K562/ADR来源的DC与CIK细胞共培养后,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加快,17d以后两者的增殖倍数呈现明显差异。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高达78.9%,与单纯CIK细胞相比较显示出高特异免疫杀伤作用。结论:CIK K562/ADR-DC对P-gp高表达K562/ADR耐药细胞株具有特异性的细胞毒作用,有效提高了细胞内的ADR含量,下调了P-gp、mdr-1表达,从而使免疫效应细胞体外逆转多药耐药的效果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探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对K562及K562/A02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汉防己甲素(Tet)对AGE诱导细胞增殖的干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用CCK8法观察AGE对K562及K562/A02细胞增殖及Tet对AGE诱导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的表达,并用半定量RT-PCR检测RAGE 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显示:AGE可促进K562及K562/A02细胞增殖,呈浓度依赖性,0-48 h内细胞增殖随时间延长而增强,72 h增殖仍明显高于对照组;AGE上调两种细胞RAGE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具有浓度依赖性;Tet与AGE共作用于K562及K562/A02细胞48 h,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AGE促细胞增殖的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但Tet对AGE诱导RAGE 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增加未见明显影响。结论:AGE可促进K562及K562/A02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上调细胞RGAE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有关;Tet可抑制AGE诱导的K562及K562/A02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改变AGE诱导的RGAE mRNA及其蛋白表达增加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