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郭晋杰 《山西建筑》2011,37(4):12-13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平台,通过对农六师军户农场城镇人口、城镇化水平、城镇体系等进行综合分析,总结了农场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如何加快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加快小城镇建设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但是城镇化水平却相对滞后,影响着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适时加快城镇化进程,是提高综合国力,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大力发展小城镇,有利于促进农村人口转移的空间,是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提出几点看法。 一、加强领导,认真筹划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  相似文献   

3.
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城镇化与现代化是相统一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当前许多地方把城镇化作为发展经济的突破口,通过推进城镇化,许多城镇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城镇面貌大为改善。但不容忽视的是一些地方以低价征用农村集体土地和拆迁百姓房屋、滥用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城镇化,使得一些群众主要是农民和拆迁户并没有同时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受益,生活状况反而更加困难,收入两极分化更加严重,不稳定因素增加。资源浪费严重,农业受到严重影响,周边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到经济社会生态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对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如何使城镇化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保持一致,使广大…  相似文献   

5.
一、2002年及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一)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进程,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按照自治区加快城镇化进程的要求,我厅牵头草拟了《关于加快城镇发展的若干规定》,自治区人民政府于2002年5月颁布实施,为加快城镇化进程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2002年我区的城镇化水平达到了30%,比2000年底的28.15%提高了1.85个百分点;同期,建制镇由733个增加到749个。 城镇规划和管理进一步加强。《广西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工作业已完成,并已上报国务院审批;《桂林市城市总体规划》已经国务院部际联席会议…  相似文献   

6.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这一要求透出重要信号:今后一段时期,城镇化将在拓展中国经济发展新空间中扮演重要角色。一系列政策措施将围绕“城镇化”逐步展开,并对中国经济社会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城镇化水平被认为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而城镇化的进程有赖于城镇的建设与发展。其中最基本的条件和环境要素就是要有功能完善的城镇公共设施及其提供的公共服务。随着中国城镇人口的不断增加,作为城镇建设工作,就是要把城镇建设好,让人民生活好,增强城镇的综合竞争实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发展动力。本文旨在按照现代城镇发展的要求,在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及城镇公共设施需求发展方面做一些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应坚持的主要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是坚持科学规划,切忌主观臆断 在城镇化进程中,规划是龙头,城镇规划包括区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和小城镇建设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决定一个地区的城镇布局、结构、基本数量和发展前景,应符合一定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需要.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历史地看,一个成功的城镇建设,城镇文化应该在城镇化进程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有其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城镇文化中,应大力发展民族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城镇文化内容非常丰富,既有建筑文化,也包括其他各种文化。从建设领域讲,要认真保护和保护性开发历史文化资源,既不能“厚古薄今”,也不能盲目崇洋媚外,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建设的关系,努力创造地方建筑的新风格,在突出地方特色的基础上创造城镇的新风格,无愧于时代发展的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提出了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一重要思想是…  相似文献   

10.
读者观点     
《小城镇建设》2011,(6):10-10
城镇化中的"非转农"现象简析城镇化是乡村人口不断向城镇集中,城镇人口比重迅速提高,城镇经济在国民经济中逐渐居主导地位的过程,是经济社会现代化水平的综合标志,是扩大内需的持久动力。随着国家支农惠农力度的加大,附着在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上的利益格局悄然变化,农民转换户籍身份的意愿减弱,城镇户口对农民的吸引力持续减弱,"农转非"(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人口呈逐年大幅递减趋势。相反,要求办理“非转农”(非农业户口转为农业户口)的人数却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