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旗油田长6油藏超前注水开发技术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同步注水和滞后注水相比,超前注水这种先注后采的开发方式,在合理补充地层能量,提高地层压力及保持油井较高生产能力等方面的优势更加明显。目前,采用超前注水技术,改善产量递减快、稳产难和采收率低的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已成为一种趋势。本文以吴旗油田吴420井区为例,介绍超前注水开发技术在该低渗透油藏中的应用情况,并进行开发效果分析,认为超前注水是提高低渗透油藏最终采收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辽宁化工》2021,50(5)
注水开发是油田开发的常用手段,矿场试验表明,常规的注水开发技术难以解决层间非均质矛盾。分层注水技术能够一定程度上解决层间非均质性,但在海上油田分层注水调配需要钢丝作业才能完成,而智能分层注水技术仅需要通过地面操控软件即可完成储层调配过程,很大程度上地节约了作业时间。针对渤海油田油藏开发的实际需要,综述了国内外注水开发技术的发展历程,指出了智能分注技术在渤海油田的应用状况,归纳了智能分注技术的特点及优势,并对智能分注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展望,为渤海油田开发提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3.
在低渗透油藏储层特征现有认识的基础上,随着开发进行,以肇212区块与源271井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油藏的见水特征及压力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认识到在应用超前注水和井网优化的开发方式后,合理的开发技术政策及稳产技术对策,对指导油藏开发调整,最终达到油田稳产的目的具有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濮城油田沙二下油藏属于多油层非均质油藏。在长期的注水开发过程中,注水井油层近井地带均受到堵塞、结垢、污染等伤害,严重制约油田的高效开发。针对此问题,我们运用降压增注技术,通过在井网注采关系完善区。选择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污染、结垢、堵塞造成注水量下降或注水压力上升的水井,整体实施,收到良好效果。该工艺不仅能达到较好的降压、增注的目的,而且有效期长,是改善非均质油层注水开发技术的主要措施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与同步注水相比,超前注水开发方式在合理补充地层能量、提高地层压力及保持油井较高生产能力等方面的优势更加明显。A油田是一个典型的低渗透裂缝性油田,为持续有效开发,选择B区块开展超前注水试验,通过开发效果分析,认为超前注水是提高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针对特低渗透油层流体渗流是具有启动压力梯度的非达西渗流以及油层具有弹—塑性形变等特点,在长期的合理开发方式探索过程中,长庆油田提出了一种改善油藏开发效果的有效注水开发模式,即超前注水。本文根据长庆特低渗透油田的开发实践,采用渗流力学和油藏工程等手段,研究了在超前注水开发模式下特低渗透油藏注水井等注入量二源速度场与压力梯度场以及存在启动压力梯度时的合理注水井距,得到不同渗透率和注水井井底流压下合理注水井井距理论图版。实例分析结果与油田开发实践基本一致,说明建立的理论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性,为低渗透油田的有效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当前,随着石油勘探开发技术的发展,低渗透油藏已在我国油田开发中占据很大比例。但由于低渗透油藏储层渗透率低且具有较强的压敏效应,使得这类油藏的单井产量较低。针对低渗透油藏的这些特点,我国学者提出超前注水方法。目前长庆、新疆、吉林,大庆等油田都已开展了低渗透油藏超前注水的矿场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在超前注水技术提高采收率机理及注水参数确定方面形成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当前针对超前注水参数确定方法以及各区块应用效果评价的文章较多,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对当前已有超前注水技术参数确定方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8.
M油田C2井区阜三段油藏2012年投入开发,初期靠天然能量开采,2013年1月转注水开发,注水井层间矛盾突出形成单层突进,注水效果差。为了提高C2井区阜三段油藏开发效果,本文通过对阜三段油藏沉积特征、储层特征等进行研究,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并开展剩余油研究,提出阜三段油藏注采井网调整及稳产方案,方案部署调整井1口、注水井实施分注,方案实施后区块开发效果显著,日产油由初期的39 t/d上升至51.16 t/d。本文为M油田C2井区阜三段油藏稳产增产提供了重要依据,以及对苏北其它油田稳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渭北油田WB2井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长3储集层致密,孔隙结构复杂,储层微裂缝较发育,地层压力系数低,油水粘度比较大,开发难度大。WB2井区长3致密油藏2013年开始进行规模水平井多段压裂后弹性能量开发、直注平采井网注水开发、直注直采矩形井网注水开发、直注直采井网注CO_2非混相驱开发及微生物吞吐开发试验。开发试验表明水平井多段分段压裂后弹性能量投产初产较高,但递减快;直井多段超前注水有助于提高水平井初期产能并减缓水平井递减;直注直采注水开发水淹油井比例高,注水开发过程中应合理控制注水井注水压力、注水强度及油井压裂规模;注CO_2非混相驱及微生物吞吐对提高WB2井区长3致密油藏采收率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靖安油田五里湾长6油藏属于典型的低渗透整装油藏,于1996年采用反九点面积注水井网大规模开发,开发过程中形成了以"先建立有效的驱替系统、再保持温和的注水格局"为核心的注水开发技术体系,实现了连续十一年的低含水开发,2007年油藏进入中含水开发阶段,开发矛盾加剧。因此,油田开发迫切需要不断完善成熟技术、攻关瓶颈技术、研究前瞻技术,逐步完善适合不同开发阶段的配套稳产技术体系,实现油藏的持续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1.
李江鹏  刘均令  韩颖 《辽宁化工》2010,39(9):932-934,938
在文南油田进入注水开发后期,油井产水和水井漏失严重影响着油田的产量,为了降低油井的产水率和水井的无效注水,需要实施油井堵漏和水井调剖措施。针对文南油田,从调剖堵水施工的工艺过程人手,具体分析了调堵剂的筛选、在施工过程中油套压力的变化、影响施工成功率的因素,最后提出了作者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白龙  郑阳阳 《辽宁化工》2014,(12):1553-1554,1559
我国的低渗透石油探明储量和原油产量逐年增多,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统计信息显示2010年以来我国73%的石油新增储量属于低渗透储量[8]。对于低渗透油藏的开发目前主要技术为注水开发。由于储层物性、注入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注水开发过程中会出现注水压力高,含水上升速度快,水驱动用程度低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导致大部分石油滞留在油层中,油藏采收率不到20%。为了解决注水井欠注、油井产量低这一问题,提出了几种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前作为油田开采的重要方式,注水工艺仍然为专业人员不断研究改进。尤其在低渗透油田的注水开发中,工艺技术要求更为严格,其中注水水质标准更是要求的关键。塔中16油田CⅢ油藏为深层中孔渗砂岩储层,根据其近年来的注水开发情况,结合相关的储层特征、储层敏感性、注入水腐蚀性及其与地层水的配伍性,对注入水悬浮颗粒含量及粒径、细菌含量和溶解氧等做出室内实验分析。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符合塔中16油田CⅢ油藏物性条件的水质推荐标准。  相似文献   

14.
常世明 《辽宁化工》2014,(8):1059-1062
根据子长油田的实际情况,通过室内实验确定合适的化学示踪剂,然后分析注水井的监测曲线和周围各井注入水分配情况得出注水井与周边各油井有良好的渗流带,有利于提高油田的注水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5.
吴起采油厂注水系统腐蚀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硕  霍海波 《辽宁化工》2013,(10):1203-1205,1208
注水系统结垢是油田注水开采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由于油井含水的不断上升,腐蚀结垢越来越严重,由此造成生产维护成本不断增加而且影响了油田的正常生产,为此注采系统特别是油水井杆管腐蚀治理工作迫在眉睫。由此,以吴起采油厂的特定地质环境条件为基础,深入开展注采系统防腐阻垢技术研究,摸清重点区块的腐蚀结垢机理,掌握其腐蚀结垢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护措施,对于有效地改善其介质环境,保证油气井的生产寿命、提高油气开采效益、提升油田开发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延长油田注水开发难度大的问题,进行了复合热载体发生器的研发和在低渗透油田的应用测试。基于火箭发动机的高压燃烧喷射机理设计的复合热载体发生器能实现电脑调控,机械化自动运行,产生高温高压复合热载体;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优化设计了X1井复合热载体吞吐试验所需的注入温度、注入量、注入速度、焖井时间等注采参数,并对试验效果进行了预测。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吞吐现场试验,试验效果良好,因此,复合热载体吞吐技术适合延长低渗透油田。  相似文献   

17.
李兴斌  姬江 《辽宁化工》2012,41(9):894-898
子北油田黄家川1068区块初期依靠地层能量开采,产量递减较快.本文对研究区开发初期的油井自然能量的动态分析,储层的润湿性评价、岩心驱油试验和敏感性评价,以及注入水与地层水的配伍性评价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子北油田1068注水区块中长61储层呈现出较弱酸敏性、较弱碱敏性、无水敏性、中等盐敏性、中等偏弱速敏性,并具有亲水的特征.因此,采用注水开采是行之有效的方案,而且在注水开采时可以忽略速敏、酸敏和碱敏对储层的影响,但是当地层水与注入水配伍性较差时需考虑盐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周期注水作为一种在非均质油藏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注水方法,其理论基础是基于脉冲注水和注水方式的改变。主要优点是使注水油田含水率下降和采收率提高。采收率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周期注水过程中提高了低渗透带的波及效率。该方法已经成功运用到俄罗斯,美国,中国很多油田^[1]。本文借助先进软件首次探讨了初始含水饱和度对周期注水的影响和不同长度周期中它的力学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9.
云彦舒  王剑  白远 《辽宁化工》2011,40(9):962-964
陇东油区油层属低产、低渗、低压三低油田,区块较多。各区块平面上、纵向上渗透率分布差异大,导致注入水或边底水沿高渗带、大孔道、裂缝指进或锥进,使油井过早见水,并很快水淹,降低了油田采收率。为了遏制油井含水上升过快的势头,提高水驱动用程度和采收率,研究适应陇东油区的堵水调剖技术,满足封堵大孔道、驱替小孔道残余油、剥离岩石孔隙中的油膜的目的,从而提高中高含水期的水驱效率,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本次研究综合运用示踪剂分析、脉冲试井、PI决策、水驱前缘测试4种方法,开展对储层的见水类型、见水方向、窜流程度研究与分析;对于三叠系裂缝油藏堵剂进行了优选与评价并且提出了堵水调剖方案优化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0.
肇261西块葡萄花油层单井层数少(平均为3个),产量接替能力差,主力油层水淹后,油井产油量下降、含水上升速度较快,进一步控制含水上升速度提高采出程度难度大。因此在肇261区块开展了水井整体调剖控水试验研究,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区块产量递减,有效改善了区块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