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Q矢量和湿Q矢量在暴雨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赵桂香  程麟生  李新生 《气象》2006,32(6):25-30
利用常规探空和地面实测资料,以发生在2001年7月26—27日山西省晋中市的一次区域性暴雨为例,对准地转Q矢量和非地转湿Q矢量在暴雨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了定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Q矢量对暴雨的预报有一定的指示作用,降水前期700hPa诊断效果最好,但在暴雨的强度和落区上存在明显偏差。而湿Q矢量在各层对暴雨均表现出良好的诊断特性,其散度辐合区与暴雨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其强锋生出现6小时后开始产生强降水,且暴雨区与强锋生中心基本吻合,700hPa表现尤为突出。(2)Q矢量锋生函数分布表现出典型的准地转特征,而湿Q矢量锋生函数分布则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因此,Q矢量适宜于研究与天气尺度系统相关的大气运动,而湿Q矢量更适宜于研究天气尺度系统激发的次级环流。湿Q矢量较准地转Q矢量更能反映出暴雨的落区和暴雨的中尺度特性,在反映暴雨的强度上也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ECP/NCAR提供的1°×1°FNL全球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鲁西北一次持续性暴雨进行了湿Q矢量方法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持续暴雨出现在有利的环流背景下,降水区域集中并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湿Q矢量方法是分析强降水落区很好的工具;925~850 hPa湿Q矢量散度与强降水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但暴雨并不总是出现在湿Q矢量散度负值区中心,有时出现在湿Q矢量散度梯度大的负值区一侧;700 hPa湿Q矢量涡度正值中心与散度负值重叠的区域是中尺度低值系统发展有利的区域,与未来6~12 h暴雨落区有很好的对应;湿Q矢量锋生函数差值预报强降水落区明显优于锋生函数。  相似文献   

3.
在完全考虑非绝热加热项作用的前提下,从原始方程出发,推导出改进后的非地转湿Q矢量(Qq),以及用其散度作强迫项的ω方程,将其应用于一次梅雨锋暴雨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非地转湿Q矢量对同时刻地面降水的反映能力较岳彩军改进的湿Q矢量(QM)、原非地转湿Q矢量(Q*)、非地转Q矢量(Q#)有显著的提高;在整个梅雨锋暴雨过程中,500hPa高度上的Qq矢量散度辐合场的辐合强度及其辐合中心位置对同时刻的降水强度及雨区位置有非常好的指示作用;Qq矢量的垂直分布揭示了次级环流的方向和强弱,暴雨位于次级环流的上升支附近。  相似文献   

4.
非地转湿Q矢量分析及其在暴雨过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包含非绝热效应的“P”坐标出发,直接通过方程各项的量级比较,对方程尺度分离后进行简化,引入非绝热加热作用的非地转湿Q矢量概念,并推导出其表达式以及以非地转湿Q矢量散度为唯一强迫项的非地转w方程。并将其在实际暴雨过程中应用,分析非地转湿Q矢量在降水过程中的可应用性。发现非地转湿Q矢量散度的辐合区与上升运动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而且与非地转w方程的垂直速度相比较能分离出较小的尺度,对暴雨的预报起更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非地转湿Q矢量方法诊断分析了北上台风"桃芝"减弱后的低压造成的山东半岛2001年8月1日的大暴雨过程.结果表明:非地转湿Q矢量散度负值区与暴雨落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低层925 hPa非地转湿Q矢量散度对未来6~12 h的强降水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明显优于常用的诊断物理量散度、水汽通量散度.925 hPa层次增温、增湿明显,可能是非地转湿Q矢量在这次台风暴雨中925 hPa层次比850 hPa具有指示意义的部分原因.可见非地转湿Q矢量是预报山东暴雨的一种有效工具,在山东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预报分析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为山东的暴雨预报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湿Q矢量表达式及其应用   总被引:60,自引:7,他引:60  
张兴旺 《气象》1998,24(8):3-7
考虑了大气中凝结潜热作用,提出湿Q矢量概念并推导出非地转的湿Q矢量表达式以及用湿Q矢量散度作强迫项的w方程。利用常规气象资料作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在低纬度地区湿Q矢量分析优于准地转Q矢量分析。  相似文献   

7.
利用非地转湿Q矢量,结合MM 5模式模拟输出结果,诊断分析了2002年6月8—9日发生在陕西及四川北部的一次大暴雨过程。结果表明:非地转湿Q矢量散度辐合区对应垂直上升运动,辐散区对应下沉运动;非地转湿Q矢量散度辐合区及辐合强度对暴雨的落区和强弱有很好的指示意义,非地转湿Q矢量散度辐合中心基本上是强降水中心,辐合愈强降水愈强。非地转湿Q矢量锋生函数场与暴雨的落区和强度也对应很好。  相似文献   

8.
利用NCEP提供的FNL资料和ECMWF提供的逐小时降水资料,从湿Q矢量散度、湿Q矢量锋生函数以及湿Q矢量在以等温线为参照线的自然坐标系中分解(PT分解)函数三个方面,对2019年5月12日发生在江西省北部地区的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初期,关注低层湿Q矢量散度场的辐合中心,可以预报未来6 h后暴雨的可能落区,当这些落区中层辐合开始加强为辐合中心,则基本可以判定为暴雨中心区域;低层湿Q矢量锋生函数有助于确定雨区范围,中层的湿Q矢量锋生函数对强烈的冷暖气流交汇反映更为明显,有助于进一步确定强降水中心位置。在强降水初期大尺度的强迫作用是垂直运动发展的主导因子,而在强降水旺盛时期中尺度锋生作用占主要作用,在暴雨发展的不同阶段可以重点关注不同尺度天气特征对暴雨形成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利用WRF模式对2014年7月4日20时—5日14时发生在安徽中南部由江淮气旋引起的强降水过程进行模拟,得到暖锋上一类中-β尺度小对流带的雷达回波与实况有较好的一致性,运用非地转湿Q矢量对此对流带内部次级环流、降水落区和锋生锋消进行诊断。结果表明,湿Q矢量分量的正负和湿Q矢量散度可以指示经向或纬向垂直环流,小对流带始终与湿Q矢量散度带相伴随,小对流带内部存在方向相反的次级环流,在湿Q矢量辐合区域上升,在湿Q矢量辐散区域下沉。根据湿Q矢量与温度梯度矢量乘积的正负指示的锋生,无法完全诊断江淮气旋暖锋上中-β尺度小对流带导致的降水落区。降水最终落在700 hPa高度层湿Q矢量辐合区附近,这与水汽通量辐合区受小雨带内部次级环流中下沉气流的拖曳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结合1991年7月5日20时至6日20时一次典型的江淮梅雨锋暴雨过程实况资料,系统、细致地比较分析了实时分析的湿Q矢量散度场与同时次改进后的MM4(MMM4)模式实时分析输出场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整个梅雨锋暴雨过程中,湿Q矢量散度辐合场与同时刻地面雨区之间的对应关系较ω场优越;700hPa湿Q矢量散度辐合区对同时刻地面降水场有指示作用,尤其在梅雨锋暴雨的发展阶段及强盛时期,它对实际降水的落区及强度指示作用更为明显;MMM4模式中关于垂直速度计算的方案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1.
准地转Q矢量诊断场与暴雨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小艳  曹希孝 《气象》1995,21(11):17-21
应用准地转Q矢量理论,分析了一次连续暴雨过程,共计算了13个时次的Q矢量及其散度、涡度、地转锋生函数等诊断场,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果,发现造成秋末冬初连阴雨中暴雨的内在机制,是冷暖空气相向运动,作顺时针旋转,螺旋式抬升的结果。提出了在实际预报业务中,应用Q矢量场作暴雨落区预报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12.
集对分析在云南强降水预报集成方法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美玲 《气象》2004,30(6):39-42
将集对分析中的联系度概念用于云南省强降水过程预报集成 ,首先对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型 ,确定MM5模式预报、省台客观指导预报、预报员经验预报与云南强降水过程的联系度 ,用权重法将强降水预报进行集成 ,从而给出集不同预报于一体的云南全省性强降水过程预报集成方法  相似文献   

13.
运用准地转Q矢量理论,对1998 年7 月4 ~6 日甘肃省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低层Q矢量散度辐合中心与暴雨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Q 矢量表示的非地转风辐合及其在等θse 线密集带两侧方向相对的特性,对暴雨有重要的指标意义。这种方法在实际预报业务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东侧一次连续大暴雨过程湿Q矢量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刘运成 《气象》2006,32(12):43-49
利用常规探空和地面实测资料,对2005年7月18—19日出现在青藏高原东侧的一次区域性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非地转湿Q矢量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暴雨出现在湿Q矢量散度负值中心激发的非地转上升气流区附近,在强降水期散度负值中心达到最强,范围较窄,与暴雨区对应得较好。(2)700hPa湿Q矢量涡度正值中心与其散度负值中心重叠的区域是中尺度低值系统发展的有利区域,与暴雨区对应。(3)700hPa湿Q矢量锋生中心可以对应12小时后的暴雨区;当有不稳定能量大量释放后,有锋消作用,暴雨将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5.
2005年6月湖南大暴雨过程的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利用NCEP分析资料和实测资料,对2005年6月初湖南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区中上升运动和水汽辐合均大于周围区域,中低层为对流不稳定层结。暴雨区位于非地转湿Q矢量辐合强迫的次级环流上升支中,其南北两侧为非地转下沉气流,下沉气流的补偿有利于暴雨系统的维持。非地转湿Q矢量辐合区对6小时暴雨落区预报有指示意义。暴雨区位于700hPa湿位涡和850hPa湿相对位涡负值中心附近偏暖湿气流一侧。低层暖湿平流和强上升运动致使低层湿空气辐合补偿、热量上传,利于高层辐散增强,抽吸作用加强低空辐合,促使暴雨发展。  相似文献   

16.
“070304”东北特大暴雪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孙欣  蔡芗宁  陈传雷  贾旭轩  乔小湜 《气象》2011,37(7):863-870
对2007年3月3—6日东北地区百年不遇的暴雪及暴雨过程进行了天气学背景分析,并对非地转湿Q矢量的贡献、降水相态变化的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范围广、强度强的偏南急流不仅是水汽的强劲输送带,而且是低层锋区和低值系统加强、移动的必要条件;次级环流的强迫作用在暴雨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强弱与降水强度有直接关系。云系的高低与下落过程中的层结状态、低层锋区位置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地面降水的相态。深厚强锋区、北上江淮气旋、低空急流、非地转湿Q矢量辐合上升支的强弱和位置与降水的强度、落区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湿位涡和Q矢量与西北东部暴雨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湿位涡理论和Q 矢量分析方法,研究了位于发生在副高边缘青藏高原东侧复杂地形条件下一次暴雨过程。通过对湿位涡、Q 矢量散度、涡度和锋生函数等物理量分布特征的诊断,发现造成西北东部暴雨的内在机制, 是一次大环流形势调整后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与新疆东移冷空气在其边缘交绥抬升时切变辐合带强烈发展,从而激发前期堆积的不稳定能量释放,并提出了在数值预报产品释用业务中应用湿位涡及Q 矢量场作暴雨落区预报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2002年lO月7~8日克拉玛依地区一次大范围强降水天气,揭示了形成这次强降水的环流背景、物理量及卫星云图的特征,同时对T213物理量产品做了检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哈密地区南部一次大降水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造成哈密南部"2000·6·23"大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南疆低槽、北方冷空气、中低层切变等进行了描述,并从热力因素、动力因素两方面对其特征予以剖析,得到哈密南部大降水预报的某些着眼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