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创(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呼吸(CPAP)对婴幼儿重症肺炎的治疗效果,以评价无创CPAP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预防呼吸衰竭的作用。方法对54例婴幼儿重症肺炎患儿采用鼻塞式CPAP给氧治疗,观察治疗后SpO2、血气分析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54例婴幼儿重症肺炎中,51例(94.44%)未发生呼吸衰竭,3例(5.56%)由于其他脏器功能衰竭改为气管插管有创通气。结论无创CPAP是治疗重症肺炎、预防呼吸衰竭安全有效的方法,能迅速纠正低氧血症,降低插管率,避免有创通气。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新式鼻塞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给氧方式,观察组在普通给氧下症状未改善的情况下使用新式鼻塞CPAP.结果 观察组CPAP成功率、血气分析结果及病死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式鼻塞CPAP对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纠正低氧血症疗效显著,且操作简单,价廉无创伤,减少了气管插管机会,降低了院内感染率,能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是在合理应用下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给氧气( nCPAP)联合大剂量氨溴索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NRDS)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0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60例胎龄30~34周的早产儿,出生体重1380~1885 g,胸片提示肺透明膜病Ⅰ、Ⅱ级;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除常规治疗外,观察组给予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给氧联合大剂量氨溴索(30 mg/kg·d,分4次静脉滴注,共7~10d)治疗,对照组单纯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给氧( nCPAP)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血气值、nCPAP治疗时间、氧合指数(0I)、CPAP压力等.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血气值明显较对照组改善,拥有更好的氧合[( 3.134±0.45)vs.(2.193±0.76 )],更低的CPAP压力[(5.78±1.09) cm H20(1 cm H20=98 Pa) vs.(7.71±1.45) cm H20],且更早撤离nCPAP.结论 双鼻塞持续气道正压给氧联合大剂量氨溴索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疗效优于单纯应用双鼻塞持续气道正压给氧.  相似文献   

4.
吴琪  熊言佳 《淮海医药》2005,23(3):207-207
目的 观察持续气道正压(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改善缺氧及预后。方法 使用简易鼻塞式CPAP对31例呼吸衰竭的新生儿进行治疗,结合心电监护仪对缺氧的监测,调整CPAP水压。结果 全部病例缺氧均可改善,生存率增加。结论 简易鼻塞式CPAP是一种简便、有效、经济、可靠的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方法。  相似文献   

5.
于沛涌 《河北医药》2014,(20):3153-3154
低氧血症是全麻开胸术后常见并发症,是威胁病人生命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老年人及心肺功能不良者更易发生。我院2004年9月至2012年9月共做开胸全麻手术721例,其中发生低氧血症59例,占麻醉术后的8.18%,用我们自制的CPAP装置给氧,其中的30例,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并与鼻导管吸氧的29例进行了比较。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CPAP)对新生儿呼吸衰竭血气及疗效的影响,以观察CPA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2例呼吸衰竭新生儿采用鼻塞式CPAP给氧治疗,观察治疗后1h血气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并与2 8例头罩给氧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CPAP后PaO2 和SaO2 较CPAP前明显升高(P <0 . 0 1) ,pH和PaCO2 无明显变化(P >0 .0 5 )。氧疗前后PaO2 和SaO2 升高值治疗组较大,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均<0 .0 5 ) ,pH升高值和PaCO2 下降值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均>0 . 0 5 )。治疗组总有效率、存活率分别为84 %、88%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 4 %、6 8% (P <0 . 0 1,P <0 .0 5 )。结论 鼻塞式CPAP是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能纠正严重低氧血症,改善血气,提高疗效及存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简易鼻塞式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困难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在我院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28例资料,所有患儿均采用简易鼻塞式CPAP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严格按照护理规程进行系统化的护理.结果 护理前SPO2(血氧饱和度)平均值为(0.72±0.12),Fi02(吸入氧气的浓度)平均值为(0.70±0.11),CPAP平均值为(0.64±0.11),护理后统计指标数据平均值比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P<0.05).结论 简易鼻塞式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困难配合系统化的护理方法具有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疗法治疗新生儿低氧血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6月新生儿科经常规给氧无效的严重低氧血症患儿15例,给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气压介于0.30-0.78kPa,混合氧气流速每分钟5-8L,温度30-35℃,湿度0.8%-1.0%。比较治疗前、治疗后3h与撤除氧疗器后的动脉血氧分压及评价治疗3h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h后与撤除氧疗器后,患儿平均动脉血氧分压均有明显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h后与撤除氧疗器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h后,显效的有11例,有效的3例,无效的1例,总有效率为93.33%。结论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疗法是治疗新生儿低氧血症快速而有效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无创伤、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9.
李德东 《淮海医药》2005,23(4):295-296
目的探讨无创(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呼吸(CPAP)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以评价无创CPAP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作用。方法对25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采用鼻塞式CPAP给氧治疗,观察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改善及呼吸衰竭纠正时间和临床疗效。并与25例鼻导管吸氧的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PaO2和SaO2治疗12h后分别升高(7.45±0.83)kPa与0.29±0.034,对照组则分别升高(2.05±0.62)kPa与0.12±0.04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而pH值升高值和PaCO2下降值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呼吸衰竭纠正时间治疗组比对照组平均缩短10.9h,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8%,明显高于对照组64%(P<0.05)。结论无创CPAP是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能迅速纠正低氧血症,减少插管率和对机械通气(CMV)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全麻剖胸术后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临床治疗乏氧最常用的方法是吸氧。吸氧方式有面罩、鼻导管和鼻塞给氧。为了探讨术后最佳的吸氧方式,我们对比观察了以上3种不同的给氧方法对病人呼吸状态和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总结出了1种较为合理的实用性较强的吸氧方法,用以指导临床氧疗。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随机选择1998-01~2001-07,佳大附院胸心外科剖胸手术后病人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14~76岁。手术均按常规方法进行。其中普通胸外科食管,肺等手术48例,心脏外科手术12例。吸氧时间选择在气管插管拔除后即刻至3h内观测对比。病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VATS)的麻醉管理特点,观察VATS围术期呼吸功能变化。方法采用支气管内静脉全麻或联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单肺通气(OLV),有创连续动脉压(AP)和中心静脉压(CVP)监测进行VATS麻醉管理,重点防治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结果术中发生低氧血症16例,经纯氧吸入、通气肺加PEEP(5~10cmH2O)、萎陷肺CPAP(5~10cmH2O)或HFJV改善;拔管后发生严重低氧血症1例,重新插入单腔气管导管控制呼吸改善。结论良好的单肺通气隔离是VATS成功的基础,预防和及时治疗术中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是VATS成功的关键,要注意肺功能低下者拔管后可能发生严重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术中OLV时纯氧吸入、通气侧肺PEEP、萎陷侧肺CPAP,有助于提高SaO2改善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AECOPD并发低氧血症时尽早应用无创机械通气,以纠正低氧血症的技术可行性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接受无创机械通气的低氧血症患者46例为治疗组,以经鼻面罩无创机械通气(伟康BiPAP Vision呼吸机,S/T模式),待低氧血症纠正后撤机:选择同期住院同样病情的病例46例(接受简易面罩)为对照组,两组吸入氧浓度(FiO_2)均为45%,观察5分钟后血氧饱和度(SaO_2)及30分钟后血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各指标相仿(P>0.05)。给予面罩5分钟后,SaO_2分别为(94.7±5.3)%和(81.1±7.2)%,P<0.01:30分钟后氧合指数分别为(331.2±17.4)和(221.2±13.6),P<0.05。结论:AECOPD并发低氧血症尽早使用鼻面罩无创机械通气可明显纠正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病人术中胸肺顺应性的变化及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状况,探讨两者的关系。方法 上腹部手术老年病人20例,ASA II~III级,静吸复合全麻。术中监测胸肺顺应性,监测的时间点定为诱导后20min(手术前)、进腹后20min、关腹前、术毕。拨除气管导管后进行术后24h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记录低氧血症发生情况。结果 20例中有8例发生低氧血症,低氧血症组每个监测点的胸肺顺应性明显胝于无低氧血症组。结论 老年上腹部手术病人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与术中胸肺顺应性的变化有明显关系,可作为评估该类手术病人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气道异物取出术SpO2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应用无创脉搏氧监测仪对64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脉搏氧饱和度进行连续监测,结果表明: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后,由于麻醉和手术等因素,使59.4%的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15.
高位硬膜外术后病人血氧饱合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术后早期的低氧血症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常可危及病人的生命。为此,我们利用脉搏血氧饱合度仪和血气分析仪,对16例高位硬膜外麻醉术后早期病人的血氧饱合度和动脉血氧分压进行对照观察发现:高位硬膜外术后30分钟内在吸入空气条件下,病人的血氧饱合度由原来的98.94%±0.25降至91.35%±5.28。16例病人中,有6例发生低氧血症(SpO2≤90%),占37.5%,且与病人的体重有关。说明高位硬膜外麻醉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很高,应常规给氧吸入。两种测定方法进行对比发现,脉搏血氧饱合度仪测定的结果偏高。故建议当利用脉搏血氧饱合度判断低氧血症发生时,将临界值提高3%,定为93%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病人术中胸肺顺应性的变化及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状况,探讨两者的关系.方法上腹部手术老年病人20例,ASA Ⅱ~Ⅲ级,静吸复合全麻.术中监测胸肺顺应性,监测的时间点定为诱导后20min(手术前)、进腹后20min、关腹前、术毕.拨除气管导管后进行术后24h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记录低氧血症发生情况.结果 20例中有8例发生低氧血症,低氧血症组每个监测点的胸肺顺应性明显胝于无低氧血症组.结论老年上腹部手术病人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与术中胸肺顺应性的变化有明显关系,可作为评估该类手术病人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病人术中胸肺顺应性的变化及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状况,探讨两者的关系.方法上腹部手术老年病人20例,ASA Ⅱ~Ⅲ级,静吸复合全麻.术中监测胸肺顺应性,监测的时间点定为诱导后20min(手术前)、进腹后20min、关腹前、术毕.拨除气管导管后进行术后24h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记录低氧血症发生情况.结果 20例中有8例发生低氧血症,低氧血症组每个监测点的胸肺顺应性明显胝于无低氧血症组.结论老年上腹部手术病人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与术中胸肺顺应性的变化有明显关系,可作为评估该类手术病人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26例难治性低氧血症呼吸衰竭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 《医药论坛杂志》2003,24(11):30-31
目的 探讨通气汉疗中出现难治性低氧血症的原因。方法 对26例难治性低氧血症患者通气治疗的相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6例先期应用简易呼吸器的呼吸衰竭患者上机治疗后早期均出现了一段时间的难治性低氧血症,即吸入氧浓度(FIO_2)>60%加用Peep下动脉血氧分压(Pao_2)<60mmHg或无创监测血氧饱和度(Spo_2)<90%。结论 通气治疗中,气道湿化祛痰不足,通气量过大,气道压力过高,继发感染等是导致该组病人出现低氧血症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给予夜间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的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2月经多导睡眠(PSG)检测明确为OSAHS的患者106例(所有患者均要求控制体重),46例中重度患者使用CPAP,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46例应用CPAP治疗后,3月后随访,39例患者打鼾消失,38例患者白天嗜睡改善,37例无夜间喘憋,46例患者夜间低氧血症不同程度改善,3例疗效不佳,2例拒绝使用。32例再行PSG检查,AHI5 12例,AHI5~15之间17例,最长呼吸暂停时间41s,最低血氧饱和度87%,最高血氧饱和度99%,相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结论:CPAP是治疗OSAHS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魏海燕 《黑龙江医药》2012,25(4):603-605
目的:观察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重症肺炎合并呼吸循环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小儿先天性心脏病重症肺炎合并呼吸循环衰竭患儿100例,按住院号奇偶数随机分为治疗组( CPAP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50例,两组都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患儿加用鼻塞式CPAP氧疗,对比观察氧合改善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PaO2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aCO2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鼻塞式CPAP具有无创、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特点,早期使用CPAP可减少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CMV)的使用,缩短呼衰和心衰的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