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联合腹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08例,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54例,观察组54例患者,对照组给予患者西医治疗方案,观察组给予患者半夏泻心汤联合腹针治疗,探讨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主要病证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主要病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食管反流病在半夏泻心汤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腹针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探讨半夏泻心汤联合腹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分析临床疗效的研究。方法抽样选取112例胃食管反流病的病人并均分为正常组和实验组,即正常组进行正常化的西药常规治疗,而实验组则进行半夏泻心汤联合腹针的治疗,分析对比两组的医治效果。结果实验组病人通过治疗后,痊愈的有21人(37.50%);正常组病人通过治疗后,痊愈的有12人(21.43%);而且实验组的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病症通过治疗后的改善情况要比正常组的好,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联合腹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是十分有效的,疗效明显,副作用小,是值得推广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研究组接受半夏泻心汤,对照组接受西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病证评分及治疗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病证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疗效分别为100%、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可靠,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联合四逆散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4年6月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观察组采取半夏泻心汤联合四逆散治疗,将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临床症状积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联合四逆散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较好的效果,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莫沙必利联合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方法: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两组均用莫沙必利,研究组加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治疗1个月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各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及胃镜疗效。结果:临床总有效率与胃镜总有效率研究组分别为90.7%、86.0%,对照组分别为67.4%、6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烧灼感、反酸、反食及胸骨后疼痛等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莫沙必利联合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确切,有助于迅速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病变的食道黏膜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胃食管反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8例,给予半夏泻心汤治疗,对照组58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半夏泻心汤治疗后,症状积分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刘胜贤 《河南中医》2014,(12):2411-2412
观察半夏泻心汤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方法:将49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采用莫沙比利治疗,治疗组25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连续用药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有效率为88.00%,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烧心、吐酸、反食、胸骨后疼痛等临床症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疗程均为14 d。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的症状评分明显更优(P0.05)。结论在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半夏泻心汤进行加减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应用半夏泻心汤联合腹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本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共100例,以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半夏泻心汤加味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接受治疗基础上联用腹针。结果: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具有优越性,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应用半夏泻心汤联合腹针进行治疗能够有极为突出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分别给予口服半夏泻心汤、埃索美拉唑和半夏泻心汤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疗程4周,观察各组临床症状缓解和内镜下食道黏膜恢复情况。结果:中药组临床症状缓解优于西药组(P=0.048),西药组内镜下食道黏膜恢复优于中药组(P=0.039),中西医结合组临床症状缓解和内镜下食道黏膜恢复均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P<0.01)。结论:半夏泻心汤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促进病变食道黏膜恢复。  相似文献   

11.
半夏泻心汤为主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光林 《中医杂志》2005,46(1):38-40
目的:观察以半夏泻心汤为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引起的咽喉炎.方法:治疗组40例以半夏泻心汤为主治疗,对照组38例给予金嗓利咽丸治疗.结果:两组咽喉炎并发症疗效、GERD症状疗效、胃镜分级疗效、喉镜检查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半夏泻心汤为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咽喉炎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67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7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服用半夏泻心汤,对照组给服雷贝拉唑片及吗叮啉片,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改善情况及有效率。结果治疗组症状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化裁治疗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对照组41例,治疗组给予半夏泻心汤化裁治疗,对照组予艾司奥美拉唑、多潘立酮、铝碳酸镁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化裁治疗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陕西中医》2017,(7):903-904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10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3)与对照组(n=53),观察组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1%(P0.05)。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经过上述治疗后,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对照组为22.6%,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确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制酸,护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加味半夏泻心汤口服。两组均7d为1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实验室指标及毒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明显改善症状,实验室指标亦有显著疗效(P>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与更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胃食管反流相关性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2008年7月至2012年10月咳喘专科门诊的64例胃食管反流相关哮喘患者,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32例,采用半夏泻心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射干麻黄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支气管哮喘控制评分和胃食管返流症状评分及FEV1。结果: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哮喘控制评分和胃食管返流症状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治疗组支气管哮喘评分和胃食管返流症状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明显,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胃食管反流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胃食管反流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胃食管反流相关性哮喘有较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半夏泻心汤联合针灸治疗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于2015年1月~2015年3月收入笔者所在科室治疗的108例GERD(寒热错杂型)为受试者,根据治疗方式差异分为观察组58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予以半夏泻心汤,观察组则联合针灸、半夏泻心汤治疗。结果:半夏泻心汤联合针灸治疗取得总有效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的90.0%(P0.05)。治疗结束时,观察组食道压力、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空腹痛、纳差以及症状积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联合半夏泻心汤和针灸显著提高了寒热错杂型GERD的临床疗效,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和食道压力得到明显改善,明显提升了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后期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食道反流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胃食道反流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半夏泻心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泛酸、烧心、胸痛症状积分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食道反流病疗效可靠,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胃食管反流相关性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2例胃食管反流相关性支气管哮喘患者予以研究,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射干麻黄汤治疗;观察组给予半夏泻心汤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食管反流症状评分及支气管哮喘控制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胃食管反流相关性支气管哮喘患者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穴位注射联合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为研究资料,按患者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穴位注射联合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67%,优于对照组的83.33%(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症状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联合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可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