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贺军 《天津中医药》2011,28(4):295-297
[目的]采用随机对照设计进行临床研究,对针刺治疗脑梗死后遗症期进行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1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常规针刺组及醒脑组,治疗4周后,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斯堪的纳维亚量表(SSS)、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I指数)作为神经功能评价标准,比较两者的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CSS评分,醒脑组疗效优于常规组;SSS评分,醒脑组增加程度高于常规组;NIHSS评分,醒脑组降低幅度高于常规组;日常生活能力(BI指数),醒脑组改变量显著高于常规组。[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明显改善脑梗死后遗症期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78例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对照组和醒脑开窍组,在给予脑梗死恢复期基础治疗的同时分别接受传统针刺和醒脑开窍针刺治疗,疗程4周。采用中医症状积分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别评价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和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2组治疗前后生活自理能力;经颞窗观察2组治疗前后患侧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终末段和基底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脉冲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和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而BI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醒脑开窍组治疗2周、4周后的中医症状积分和治疗4周后的BI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针刺对照组(P均0.05)。醒脑开窍组患者治疗后大脑中动脉Vd、Vs、Vm均比治疗前明显加快而PI和RI显著降低(P均0.05),颈内动脉颅内段RI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针刺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前后基底动脉参数无太大变化(P均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可明显缓解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中医症状和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梗死侧脑缺血及颈内动脉参数,增加缺血区血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调任通督针刺法治疗脑梗塞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63例脑梗塞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调任通督针刺组(调任通督组)和传统针刺组(传统对照组)。调任通督组32例接受调任通督针刺和常规基础治疗,传统对照组31例接受传统针刺和常规基础治疗。治疗4周后,进行两组神经功能评估。结果: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卒中量表(css)的改善调任通督组优于传统组(P<0.01)。结论:调任通督针刺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明显优于传统针刺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头电针合醒脑开窍针刺早期介入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12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40例,普通针刺组40例,头电针合醒脑开窍组40例,另以同期体验正常年龄相配40例为对照组。比较其0、7 d、14 d及28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及肿瘤坏死因子-α和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与常规组比较,普通针刺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头电针合醒脑开窍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常规组及普通针灸组(P0.05)。治疗前3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值(P0.01),治疗后三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CRP水平均有所下降,头电针合醒脑开窍组7 d、14 d及28 d两种细胞因子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及普通针灸组(P0.05或P0.01)。结论:头电针合醒脑开窍治疗可降低急性脑梗死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CRP水平,改善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芪龙通络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69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芪龙通络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红细胞压积、血小板黏附率、血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红细胞压积、血小板黏附率、血沉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龙通络汤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调节血液流变学指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5,(11):2176-2178
目的:研究不同针刺方法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将恢复期的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醒脑开窍针刺组和传统针刺对照组,每组50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指数)的变化,同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增量分析评价。结果:醒脑组患者的CSS评分减少低于对照组(P<0.05),醒脑组BI指数高于对照组(P<0.01);醒脑组较对照组CSS评分每减少1分,少花费813.84元,BI指数每提高1分,少花费190.81元。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更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更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7.
醒脑开窍法对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给予醒脑开窍法针刺结合静脉点滴醒脑静注射液,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针刺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tAM[))、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Barthel指数记分法)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症状及神经功能康复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无论HAMD量表、ADL评分变化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并且治疗组抑郁症状及神经功能康复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醒脑开窍法治疗不仅有利于卒中后抑郁症状的改善,也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脑梗死恢复期患者234例,以SAS编码,随机分配到醒脑开窍针刺组和常规针刺组(简称醒脑组和常规组)。醒脑组116例,接受醒脑开窍针刺(每日1次,共4周)和西医常规治疗;常规组118例,接受常规针刺和西医常规治疗。随访6个月。主要指标:随访期末生存、治疗和复发情况。次要指标:随访期末神经功能评估,针刺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6个月随访时醒脑组病死率(0.86%)、继续治疗率(36.21%)与常规组(1.69%、36.44%)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29,P=0.59;χ^2=0.32,P=0.57),在降低复发率、改善神经功能方面醒脑组优于常规组(P〈0.01);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是安全的,其远期疗效在降低复发率、改善神经功能方面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眼针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是本医院2014年6月—2017年5月收治,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常规组,2组均36例,常规组采取药物治疗,试验组基于常规组增加眼针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治疗,对比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所有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恢复情况几乎相同(P0.05),经一段时间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和缺损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眼针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治疗具有较高的价值,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且临床效果较理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疏通经络针刺法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局部血液循环、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13例住院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针刺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醒脑开窍、疏通经络针刺法治疗。2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以评定血液循环情况,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ESS评分评定神经功能情况,改良Barthel指数(BI)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NIESS评分、BI评分、日常生活能力及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针刺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醒脑开窍、疏通经络针刺治疗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1.
针刺对脑梗死后假性延髓麻痹患者吞咽功能重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对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Pseudobulbar Palsy),患者吞咽功能重塑的干预效应.方法:将72例脑梗死后假性延髓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6d后休息ld,治疗6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对照组予以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共治疗42d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0.6%,对照组总有效率58.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吞咽障碍症状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项针能够明显改善假性球麻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疗效肯定,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通督调神针刺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语言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2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新发脑梗死和复发脑梗死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奇偶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督调神针刺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语言能力、Fugl-Meyer评分及血小板参数。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86%和7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语言能力、Fugl-Meyer评分均显著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均下降(均P<0.05),且观察者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刺结合rTMS对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15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煎服。观察治疗14天后两组的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C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36%,对照组为61.90(P〈0.05)。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法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使用解语丹联合醒脑开窍针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影响研究。方法将选取的68位脑梗死且伴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常规针刺组)、B组(解语丹联合醒脑开窍针组)各34例,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价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使用Barthel(BI)评分、Fugl-Meyer量表评分来对运动功能进行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差异,在接受治疗之后,对受试患者进行随访调查。结果①在经过上述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与运动功能得大提高,且神经损伤功能得以缓解。(P<0.05);②经过治疗,随访B组患者后发现,B组患者的指标比之A组患者均有所改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脑梗死恢复期且伴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使用解语丹加减联合醒脑开窍针有明显的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广,缓解患者的疾患。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急性期介入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9例针刺急性期介入加恢复期康复,对照组28例,只将针刺应用于恢复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9%,对照组总有效率78.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剌早期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可靠,疗效确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分期针刺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分期针刺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随即分为治疗组(分期针刺)和对照组(常规针刺)各30例,比较治疗后病人肌力改善程度.结果:经4周治疗后,治疗组愈显率83.33%,优于对照组60%(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分期针刺治疗脑梗死偏瘫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急性期介入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9例针刺急性期介入加恢复期康复,对照组28例,只将针刺应用于恢复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9%,对照组总有效率78.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早期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可靠,疗效确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化痰通络汤联合辅助训练对脑梗塞恢复期偏瘫症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9年2月的8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在恢复期服用通心络胶囊加以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化痰通络汤联合辅助训练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血液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并对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进行评分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35%(36/40);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30/40)。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卡方检验,P<0.05,接受治疗后,两组血液黏度指标明显下降,而观察组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与对照组比显著较低(P<0.05)。观察组经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定法(Fugl-Meyer)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相比对照组,明显较高(P<0.05),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内皮素(E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一氧化氮(NO)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痰通络汤联合辅助训练运用于脑梗塞恢复期偏瘫患者的临床治疗,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指标,有助于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灸按摩联合高压氧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14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70例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措施,而观察组70例患者采用针灸按摩联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FMA、MBI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患者出现了明显改善,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按摩联合高压氧治疗脑梗死患者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可有效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