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背景 麻醉深度判断一直是临床医师非常关注的问题.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监测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量化麻醉深度的监测手段,随着BIS监测的普及,其应用价值也不断得到更深入的认识. 目的 就BIS临床应用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内容 术中BIS监测可以使麻醉医师以适合的麻醉深度为目标个体化按需给药,既有助于避免麻醉过浅导致术中知晓,也可避免不必要的麻醉过深而造成的术后恢复延迟,这对于慢性肝病患者的麻醉尤其重要.术中BIS监测有助于通过避免麻醉过深加快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恢复,并可能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对于围术期全脑缺血的高危患者,术中BIS突然下降可能提示脑灌注不足.BIS监测可能还有助于对心跳骤停、心肺复苏后患者的预后判断,但用于预后判断的最佳监测时间和界值仍有待进一步研究阐明. 趋向 术中BIS监测能够预防术中知晓和避免麻醉过深,降低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并在肝病患者神志判断和麻醉、高危手术围术期脑缺血监测及心肺复苏患者的预后判断等领域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是基于原始脑电图的一种麻醉深度监测指标,近年来已广泛用于临床.术中监测麻醉深度能提高麻醉质量和手术安全性,通过合理调控麻醉深度,减少麻醉用药量和避免麻醉并发症的发生.但是.关于BIS监测在临床麻醉中应用的实际意义或价值以及BIS值判读准确性及可能的影响因素仍是人们一直关心的热点问题,结合近期国内外有关文献,现就肌松药对BIS监测麻醉深度的影响及相关临床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诱发电位中的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已用于麻醉深度的监测,但对听觉传导通路受损的病人不适用。有研究认为体感诱发电位(SSEP)与麻醉深度有关,而SSEP与全麻药血药浓度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已较广泛地用于全麻深度的监测。本研究拟探讨手术病人正中神经SSEP(MnSSEP)、BIS与异丙酚血药浓度、异氟醚呼气末浓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吸入麻醉药七氟醚具有诱导迅速、麻醉深度容易控制以及心脏保护作用,脑电双频指数(BIS)在1997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已批准认可可以作麻醉镇静和深度的监测指标。它是目前公认的、唯一经过证实可用于评价镇静和麻醉深度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背景 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使用脑电图数据监测麻醉过程中的镇静深度,其与患者术后转归的联系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目的 对BIS监测与术后转归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内容 探究BIS监测与患者术后死亡率、术中知晓、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及术后谵妄之间的关联性.趋向 BIS监测可能用于预测患者术后转归,为改善手术患者预后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熵指数[1]是近年来用于监测麻醉深度的新指标,它包括状念熵(state entropy,SE)和反应熵(response entropy,RE)两个参数.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是临床广泛应用的麻醉镇静深度监测的可靠指标.本研究旨在比较熵指数和BIS临测丙泊酚-芬太尼麻醉深度的准确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小儿下肢骨科手术常采用硬膜外麻醉,在进行硬膜外麻醉操作以及整个手术过程中需要维持良好的镇静。有研究表明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可用于监测成人和小儿咪达唑仑、异丙酚镇静的深度,脑电双频指数(BIS)不能作为氯胺酮镇静的监测指标,而AAI能否用于监测氯胺酮的镇静深度尚未定论。本研究拟观察AAI用于监测小儿硬膜外麻醉常规镇静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患儿吸入七氟醚麻醉深度的准确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IS值广泛用于术中麻醉深度的监测.研究表明,1岁以上腹部手术患儿BIS值与七氟醚呼气末浓度(CETSev)呈负相关,可准确地监测吸入七氟醚麻醉深度[1].然而在没有伤害性刺激的条件下,BIS与CETSev是何关系,其是否还能准确监测七氟醚麻醉深度,有待探讨.本研究拟探讨BIS监测患儿吸入七氟醚麻醉深度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国产麻醉深度检测仪与脑电双频谱指数在全身麻醉手术镇静深度监测中的相关性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行全身麻醉手术40例,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患者入室后同时进行国产麻醉深度检测仪(记录麻醉深度指数,Cerebral State Index,CSI)与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监测,记录麻醉诱导前(t0)、插管后3min(t1)、切皮即刻(t2)、切皮后30min(t3)、术毕(t4)、拔管时(t5)及出手术室时(t6)的CSI和BIS值(每个时点记录3组数据),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监测部位均未发生不良反应,各时点CSI和BIS变化一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麻醉深度检测仪与BIS具有良好相关性,能较好反映围术期麻醉深度变化,使用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丙泊酚是一种起效快、作用时间短、苏醒迅速、可持续输注的新型静脉麻醉药,广泛用于麻醉诱导、麻醉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是目前公认的、惟一经过美国FDA认证,用于评价镇静和麻醉深度的监测指标[1].  相似文献   

11.
全麻本质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重点探讨意识消失是否是麻醉的唯一要素、“麻醉深度”监测的进展与“理想麻醉状态”。指出若能肯定意识消失是麻醉的唯一要素,则有可能导致全麻实施方法的根本变革。介绍脑电双频指数(BIS)和心率变异性指数(HRVI)用于“麻醉深度”监测指标的进展,提出“理想麻醉状态”的概念与其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2.
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可反映异丙酚全麻患者的麻醉深度[1].阿片类药物可增强异丙酚的麻醉作用,本研究拟评价BIS监测不同靶浓度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麻患者麻醉深度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麻醉深度监测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麻醉深度监测的手段随着麻醉技术的不同而变化,脑功能监测成为当前麻醉深度研究的热点。在不断开发的脑功能监测指标中,如脑电双频指数(BIS)、听觉诱发电位(AEP)、熵(Entropy)、脑电功率谱(PSA)、脑功能状态指数(CSI)等,只有BIS经过大样本、多中心和较全面的临床验证。虽然BIS对预防知晓的发生有一定效果,但也存在不少缺陷。由于麻醉不同成分产生的机制和作用部位不同,目前还没有一个指标能够全面、正确地反映麻醉状态的不同成分变化,所以麻醉深度监测的发展趋势应该是针对麻醉不同成分采用特异性强的指标进行综合监测和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14.
脑电熵指数和双频指数与丙泊酚镇静深度的相关性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脑电双频指数(BIS)能较好地监测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已成为麻醉镇静深度监测的重要指标。熵指数是近年来Datex-Ohmeda公司研究开发的监测麻醉镇静深度的新产品,包括反应熵(responseentropy,RE)和状态熵(stateentropy,SE)两个参数。本观察旨在比较RE、SE和BIS与丙泊酚镇静深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对脑电双频指数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外循环(CPB)期间术中知晓以及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仍是影响心脏外科手术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脑电双频指数(BIS)是能直观的监测麻醉深度和大脑皮质功能状态的方法。本研究拟对CPB心脏直视手术患儿进行动态BIS监测,就CPB中诸多可能影响BIS的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正>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是精神病患者常用的治疗之一。第四代电休克治疗机本身带有麻醉深度监测-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监测,本研究的目的是,在不增加患者住院费用的基础上开展BIS监测,并以BIS作为监测指标,观察MECT麻醉的最佳深度,看是否有推广使用BIS监测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脑电双频指数用于小儿镇静及麻醉深度监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研究证实,脑电双频指数(BIS)与较大小儿的镇静及麻醉深度有较好的相关性,与麻醉药物浓度呈负相关,能较好地评价意识水平。但对于婴儿,BIS监测的有效性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作为硬膜外阻滞辅助用药时Narcotrend与BIS监测镇静深度的相关性及一致性.方法 选择16例拟行硬膜外麻醉患者,ASA Ⅰ或Ⅱ级,硬膜外阻滞效果确切后,经静脉持续输注Dex负荷量0.5μg/kg,15 min输完,继以0.4 μg·kg-1·h-1恒速泵入维持至术毕.同时行BIS、Narcotrend麻醉/脑电意识深度监测,每隔1分钟成对记录二者的监测值,分析相关性及一致性.记录镇静深度判断显著错误(即BIS与Narcotrend监测结果差异显著)的次数,Ⅰ型错误:BIS<40而Narcotrend指数(NTI)>64或BIS 65~40而NTI> 94;Ⅱ型错误:BIS>85而NTI<65或BIS 85~65而NTI<13.结果 NTI与BIS Spearman相关系数r=0.856(P<0.01).加权κ=0.70(P<0.01).Bland-Altman分析:NTI与BIS的比值均数为0.99;一致性界限为(0.77,1.20);61对(4.72%)的点在95%一致性界限以外;一致性界限范围内,比值最大值为1.197,最小值为0.769.镇静深度判断显著错误发生率19对(1.47%),其中Ⅰ型错误发生率为3对(0.23%),Ⅱ型错误发生率为16对(1.24%).结论 Narcotrend与BIS监测镇静深度的相关性及一致性较高,均可用于硬膜外麻醉期间Dex镇静水平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大量研究证实,脑电双频指数(BIS)与较大小儿的镇静及麻醉深度有较好的相 关性,与麻醉药物浓度呈负相关,能较好地评价意识水平。但对于婴儿,BIS监测的有效性尚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术中知晓的发生,研究其与脑电双频指数(BIS)、心率变异功率分析(HRV- PSA)监测结果的关系。方法 89 例 OPCAB患者,在麻醉医师不了解BIS情况下实施麻醉,术中有专人(非麻醉者)监测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BIS和HRV PSA各参数值,并负责随访患者有无知晓发生。结果 全组与诱导后相比气管插管、切皮、锯胸骨及关胸时BIS显著增高(P<0 .01),但整个手术过程低频高频比(LF/HF)平稳。89例中有8例发生术中知晓。8例患者发生知晓时的BIS值均在 73 以上,而其余 81 例无知晓者术中无一例BIS高于 70。结论 (1)无 BIS监测下凭经验和血液动力学变化实施 OPCAB麻醉,术中知晓发生率高,表现为发生知晓者BIS偏高;(2)以 BIS作为麻醉深度的指标,可减少或防止术中知晓的发生;联合应用HRV PSA监测,可更加合理地评价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