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本文报告30例经病理确诊的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对本病的临床及X线表现进行分析,重点讨论新生儿巨结肠X线钡灌肠检查方法及对特殊类型结肠的X线诊断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症的临床及X线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及X线表现并进行对照。结果:全部病例均有慢性便秘症状,X线表现与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病相仿,惟前者结肠狭窄段较短。结论:钡灌肠检查是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的主要临床确诊方法,成人慢性便秘应首选钡灌肠检查,如显示出结肠边缘光滑的狭窄段及近段肠腔相应扩张,可考虑成人先天性巨结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钡剂灌肠、腹部平片对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X线诊断的价值.方法 搜集经手术证实、病理诊断的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33例,分析钡剂灌肠、腹部平片典型的及不典型的X线表现,对所得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地研究.结果 本组33例新生儿中,钡剂灌肠发现为先天性巨结肠短段型1例,常见型16例,长段型2例,全结肠型5例;24 h随访钡剂潴留于整个结肠5例,部分结肠21例;直肠、乙状结肠不规则锯齿状改变2例.腹部平片表现为结肠低位不完全性梗阻及肠淤张20例;肠气偏少5例.结论 运用钡剂灌肠、腹部平片等方法,检查临床初诊为先天性巨结肠的新生儿,可以提供很有价值的X线诊断.  相似文献   

4.
一岁以后儿童先天性巨结肠的X线表现常较典型,其诊断常无多大困难。然而婴儿尤其是3个月内的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X线诊断尚存在不少问题。以往的文献多侧重于病变分型方面的探讨,对各种X线  相似文献   

5.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明确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X线表现。方法 分析58例先天性巨结肠钡剂灌肠X线改变。结果 58例先天性巨结肠均表现为直肠末段不同范围痉挛性狭窄。结论 钡剂灌肠检查对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有确诊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不典型X线征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4例具有不典型X线征的先天性巨结肠新生儿.对他们的腹部平片和钡剂灌肠结果进行研究。结果: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腹部平片多表现为结肠低位梗阻和肠淤胀(23例,占67.6%),少部分表现为小肠低位梗阻(9例,占26.5%)。直肠下端局限性切迹(13例),直肠和下段乙状结肠的螺旋形或不规则大锯齿状收缩(8例),24h随访钡剂潴留(18例).结肠炎表现(11例).为钡剂灌肠不典型征群。结论:直肠下端局限性切迹和直肠下段乙状结肠的螺旋形或不规则大锯齿状收缩以及24h随访钡剂潴留、结肠炎表现征象对于新生儿不典型先天巨结肠的诊断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经肛门改良加Soave巨结肠根治术的方法,观察术后临床疗效。方法:先天性巨结肠患儿12例,手术年龄17—90d,体重3.1—7.0kg。手术于肛门齿状线上5—10mm环形切开直肠粘膜.下拖并向上分离直肠粘膜约20—25mm,此处切断直肠肌鞘,分离直肠,将病变肠管由肛门拖出切除,近端结肠切缘于直肠粘膜齿状线上切缘吻合。结果:平均手术时间87min,术后次日开始进食,患儿恢复良好,平均出院时间为8.6d。近期随访效果良好。结论:经肛门改Soave巨结肠根治手术打击小,术后患儿恢复快,此法治疗新生儿及小婴儿巨结肠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刘玉奇  周珉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2):2283-2284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的X线诊断要点.方法:收集我院4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分析其腹部立位片及结肠钡剂造影的影像学表现.结果:腹部立位片示低位结肠不全性梗阻35例,肠淤张17例,小肠低住梗阻1例.结肠钡剂造影显示常见型39例,短段型5例,超短段型2例,长段型1例,征象可见痉挛段、移行段及扩张段,其中3例新生儿及超短段型狭窄段显示不明显,3例移行段显示不明显,24 h复查38例有不同程度钡剂残留.结论:凡临床怀疑先天性巨结肠的婴幼儿应尽早行腹部立位片及结肠钡剂造影检查,并随访观察24 h钡剂排空情况,对其早期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12例经病理确诊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对本病的临床表现及X线诊断进行了分析,着重对新生儿巨结肠的钡剂灌肠方法和巨结肠的诊断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幽门狭窄X线检查方法及其X线表现的有关病理基础。方法:回顾16例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幽门狭窄的患儿的X线检查及X线表现和手术所见。其中有6例有B超检查结果。结果:明显胃扩张14例,胃排空延迟16例。6例B超结果与手术所见相同。其中3例幽门管呈鸟嘴样梗阻。结论:(1)肩样征提示幽门肌肥厚明显。(2)本病必须与其它疾病鉴别。如先天性胃窦隔膜性狭窄。同时还应排除幽门暂时痉挛造成的假象。(3)X线与超声结合能为外科手术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成年人先天性巨结肠的X线诊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症的X线表现。方法 对6例患者作了钡灌肠检查,全部经手术证实。结果 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症的主要的X线表现为直肠部可见3~7cm的局限性狭窄,其近端的结肠壁增厚、肠腔明显扩张,最宽达22cm,狭窄段和扩张段之间可见长2~6cm、呈圆锥或漏斗状逐渐扩张的移行段。2例合并有粪石形成。结论 钡灌肠是术前诊断本病的最可靠和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儿童克隆病的X线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传统X线检查方法对儿童克隆病的诊断及其X线征象,以提高该病的X线检查诊断率,方法:28例行肠系钡餐和/或钡灌肠检查诊断为克隆病的患儿,经手术和病理学确诊13例,比较各种X线检查方法的诊断特异性及分析儿童克隆病的X线特征。结果:肠系钡餐对克隆病的诊断特异性为36.3%,钡灌肠为20.0%,两者联合应用诊断特异性显著提高达66.7%,儿童克隆病的X线特征易与肠结核,淋巴昆淆,结论:加强对和童克隆的重视,提高对X线征象的认识,以及联合应用肠系钡餐及钡灌肠检查方法将有助于克隆病诊断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X线检查的诊断准确性。材料与方法: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对其X线检查的嚷现进行分析。结果及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是罕见疾病,X线钡餐造影、低张力造影是检查本病的主要方法,但要结合应用内窥镜及CT检查,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周庆为  高丽 《放射学实践》2002,17(6):484-486
目的:探讨消化道多原发癌的X线病理诊断,提高诊断能力,方法:11例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均经X线钡剂造影检查,其中8例内镜检查活检,4例手术,最终均经病理确诊为多在发癌,结果:同时多原发癌10例,其中1例食管二处癌肿,贲门一处癌肿;6例食管、胃各一处癌肿;1例胃二处癌肿;2例结肠2-3处癌肿。异时多原发癌1例,先为胃窦癌,术后一年又患贲门癌。结论:诊断消化道多原发癌,病理组织学检查是根据,X线检查为首选的重要方法,内镜活检是必要的手段,两者联合应用检出率和诊断正确率最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的X线表现,及其X线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13例,均作腹部平片和钡剂灌肠检查。结果:腹部平片显示普遍性小肠胀气13例,出现液平9例,无1例结肠或直肠充气,钡灌肠(13例)显示结肠细小10例,3例结肠近似正常,有1例表现结肠缩短,1例合并多处穿孔,6例排钡延。结论:钡肠检查仍是目前X线诊断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 ,PCNA)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及X线钡剂造影表现的关系和意义。方法 :经低张气钡上消化道钡剂造影检查 ,确诊胃癌患者 35例 ,术后新鲜标本沿大弯 (或小弯 )剖开 ,摄取大体标本照片 ,再摄取标本涂钡照片 ;用免疫组化SP染色对 35例胃癌手术标本进行定量检测 ,观察PCNA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及X线钡剂造影表现的关系和意义。结果 :PCNA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及正常胃组织 (P <0 0 1) ,PCNA指数在高、中分化胃癌中的表达低于低分化胃癌 (P <0 .0 1) ,在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方面无统计学意义。观察胃癌标本涂钡照片 2 9例 ,分析癌肿周围粘膜破坏情况 ,在高、中分化胃癌中 ,癌肿组织与周围正常组织交界处粘膜皱襞中断截然的为 4 2 .86 % ,而在低分化胃癌中 ,80 %的癌肿与周围正常组织交界处粘膜皱襞中断截然 ,但经统计学处理P=0 .0 6 ,无统计学意义 ;在胃癌的大体分型、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方面 ,与粘膜分界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检测胃癌组织中PCNA的表达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肿瘤的生物学特性 ,PCNA可作为评价胃癌预后的指标 ;胃癌X线形态学与PCNA表达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探讨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症的临床、X线表现特点及其与病理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AHD的临床、X线表现并与病理学所见进行对照。结果全部病全 有慢性便秘症状、X线表现与小儿Hirschprung’s病相仿,惟前者结肠狭窄段较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小儿先天性肺囊肿的X线确诊率,降低其误诊率,提出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对11例小儿先天性肺囊肿患者作回顾性分析,阐述X线特征。结果:11例中囊肿出现在右肺者9例,左肺2例,单发性囊肿9例,多发性囊肿2例。以囊肿的内容物分为三型:液囊肿(1例),气液囊肿(7例),气囊肿(3例),术前确诊7例,误诊4例。结论:肺囊肿的诊断应综合临床、X线片或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后及早手术。  相似文献   

19.
胃山楂石影像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山楂石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X线钡餐检查方法和超声检查方法对40例胃山楂石病人进行检查,并对其结果对照分析。结果:本组胃山楂石单发者32例,多发者8例。小者直径2cm,大者直径可达20cm,大者易形成小弯溃疡。结论:X线钡餐和超声检查对本病具有极高的诊断符合率,易与相似病变做出鉴别,且X线钡餐检查亦能发现伴发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