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天性主动脉瓣病变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瓣膜置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先天性主动脉瓣病变继发感染性心内膜炎 (CAVE)的外科治疗。方法1990年 5月 1999年 8月间共收治 5 2例CAVE。男 37例 ,女 15例 ,平均年龄 33 3岁。平均心胸比率为 0 5 8,左室舒张末径为 5 3~ 94mm (平均 6 8mm)。瓣膜病理类型以主动脉二瓣化畸形为主 ,占6 8%。术前血培养阳性率为 36 4 %。超声心动图检查结合术后病理检查是诊断CAVE的主要方法。瓣膜赘生物阳性率为 80 8%。心功能 (NYHA)Ⅲ级 2 8例 ,IV级 11例。全组病例均在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瓣置换术 ,均选用机械瓣 (St Jude和Medtronic Hall占 6 0 % )。结果 早期死亡 2例 ,1例死于脑栓塞 ,1例死于 2次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严重心功能衰竭。 2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均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出院检查体温均正常。平均左室舒张末径为 5 5mm (P <0 0 1)。随访 4 6例 ,平均随访 38个月。 1例术后发生瓣膜功能障碍。无晚期死亡和心内膜炎复发。结论 强调对CAVE早期治疗。术中彻底清除感染病灶 ,结合术后有效抗生素的应用 ,是防止术后心内膜炎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先天性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外科治疗的临床特点及中、远期随访结果,初步探讨手术适应证、方式及应注意问题。方法:本院2003年2月至2007年12月,对先天性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患者施行手术治疗共114例,年龄8~91岁,平均(45.6±18.3)岁;男性89例,女性25例。手术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低温(28~32℃)体外循环下进行。主动脉瓣机械瓣替换106例,生物瓣替换4例,主动脉瓣成型3例,ROSS术1例,主动脉根部替换1例。同期行升主动脉替换2例、升主动脉包裹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病死率0.88%,死亡原因为心力衰竭。术后并发症8例,其中二次开胸止血1例,低心排出量综合征6例,呼吸功能衰竭1例,均经住院治疗痊愈出院。随访103例,随访时间20~77个月,平均(31±24)个月,非心脏原因死亡1例,无二次手术,所有存活的患者心功能分级均为Ⅰ或Ⅱ级。结论: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患者的临床特点具有多样性,在掌握适应证的条件下应根据患者的不同临床特点选择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总结先天性主动脉瓣二叶式畸形所致的主动脉瓣狭窄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1995年9月至2010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外科共为46例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所致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实施了瓣膜置换术。对这些患者的手术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至12年,死亡1例(为猝死),1例出现与抗凝有关的脑部并发症;心功能Ⅰ级36例,心功能Ⅱ级9例。术后超声心动图测得主动脉瓣跨瓣压差17~51(29.2±11.5)mmHg。结论主动脉瓣置换术是治疗先天性主动脉瓣二叶式畸形所致主动脉瓣的有效疗法,应尽可能选择有效瓣口面积较大的人造瓣膜,这样可以有效降低术后主动脉跨瓣压差,提高手术安全性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先天性主动脉瓣二叶畸形一例王玲娟患者男性,60岁。26岁时体检发现心脏有杂音,30岁始有关节痛史,40岁发现高血压,最高213/133kPa(1kPa=75mmHg);47岁时首次出现“心房颤动”;50岁时首次因心房颤动入院,心尖区可闻Ⅱ...  相似文献   

6.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25岁,因咳嗽伴低热、盗汗1月余,胸闷、乏力3 d于2016-12-13入院。患者于1月余前受凉后出现咳嗽症状,无咳痰,无咯血,伴低热、盗汗,体温最高37.8℃。无胸闷、气急,无头痛、头晕,无腹痛、腹泻。至当地卫生院就诊,考虑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口服头孢类及阿奇霉素治疗,症状未见明显好转。遂至当地人民医院就诊,门诊胸部CT提示肺部感染,同时给予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疗,亦未见明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的研究进展太原钢铁公司总医院张元生,王莉综述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刘运德审校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是较常见的一种畸形,约占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3%~6%,但实际发病率更高些,因为先天性主动脉双瓣畸形在早期不易发现,仅在成人期才出现狭窄和临床...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一例超声心动图诊断的先天性主动瓣四叶畸形,并结合文献复习了该畸形的发病情况、机制、合并其它畸形,监床表现及诊断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主动脉瓣成形术在儿童主动脉瓣病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33例14岁以下患儿因各种心脏病伴主动脉瓣病变,在本科住院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死亡1例,病死率为1.8%。32位患儿术后康复出院,出院复查提示主动脉瓣功能较术前显改善(P<0.05)。随访无死亡,无再次手术,所有患儿心功能为NYHA Ⅰ级或Ⅱ级。结论:大多数儿童主动脉瓣成形中期效果良好。儿童主动脉瓣病变治疗应首先瓣膜成形。  相似文献   

10.
【】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主动脉瓣病变的外科治疗疗效及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的临床价值。总结我中心近7年,所收治的17例2个月~16岁以下儿童先天性主动脉瓣疾病个体化治疗的经验及随访结果。 方法 2008年9月至2015年7月期间个体化治疗的17例先天性主动脉瓣病变的患儿。男11例,女6例,年 龄:2月~16岁;体重:(3.1~51)kg。平均(15.6±5.2)kg;年龄分 布:<1 岁:2 例;1~3 岁 2 例,3~16 岁13例。 手术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结合超声、CT及术中情况,手术方案实现个体化。 结果 行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手术(AVR)3 例,行Bentall术1例,行 Ross 手术2 例,行改良Ross 手术6例,行主动脉瓣成形手术(AVP)5例。 结论 小儿先天性主动脉瓣病变的个体化治疗给外科治疗提供了更好的临床指导意义,而中远期主动脉瓣再次发生病变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值得进一步研究关注。  相似文献   

11.
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的二维及M型超声心动图特征。二维超声正确地诊断了6例,符合率为85.7%,,而M型超声主动脉瓣关闭偏心指数(EI),诊断符合率仅57%。  相似文献   

12.
<正>主动脉瓣疾病是一种常见病,伴随严重心脏移位则给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常规手术入路很难完成手术,许多患者只能采取保守治疗。随着微创时代来临,右胸前外侧小切口成为主动脉瓣微创手术常用手术入路,这也给我们治疗心脏移位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先天性单侧肺发育异常是一种少见疾病,现将我科1例因左肺先天性未发育致心脏左胸移位主动脉瓣重度反流的患者经左胸小切口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报道如下。病例资料患者男,60岁,因活动后胸闷气短1个月余入院,患者近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短,快走及活动量大时发作频繁,休息后减轻,既往40余年前查体发现左侧肺未发育,胸部CT检查:左侧肺蜂窝样实变,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本文目的是总结双心室治疗儿童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的进展。首次手术的方法包括经皮球囊瓣叶扩张术和外科瓣膜成形术。两种方法在不同年龄段的患儿中均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然而,他们最终都要接受主动脉瓣置换术,其中Ross手术是目前最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84年7月至1995年3月共收治48例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其中30例行外科治疗,占62.5%。22例主动脉瓣替换术(73.3%)中,同种动脉瓣13例,机械瓣9例。主动脉瓣交界切开术8例。术后随访1月至9年,每半年一次。治疗效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死亡率6.7%;晚期死亡1例,术后1年死于感染性心内膜炎,占33%;27例随诊良好。结合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的临床征象,对其诊断及外科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郝芳之  夏伟 《山东医药》1993,33(8):46-47
主动脉瓣狭窄(AS)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之一,其发生率约占先心病的3%~6%。本病属于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性疾病,按其解剖部位分为瓣膜狭窄、瓣下狭窄和瓣上狭窄。其中以瓣膜狭窄最多见,约占AS总数的75%,瓣下者占20%,瓣上者占5%。现将AS的诊断和治疗进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主动脉瓣四叶瓣畸形对主动脉瓣功能的影响及其外科治疗.方法 200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和术中病理诊断主动脉瓣四叶瓣畸形13例.其中4例主动脉瓣的功能基本正常,9例合并主动脉瓣病变:重度关闭不全7例,重度关闭不全伴狭窄2例,合并二尖瓣中度关闭不全2例,三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1例.结果 13例患者中4例主动脉瓣功能正常者,继续随访中.9例合并主动脉瓣病变者,均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2例、三尖瓣成形术1例.围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及早期死亡,均康复出院.术后平均随访(6.34±5.17)年,心彩超提示主动脉瓣功能良好,无远期死亡.结论 主动脉瓣四叶瓣畸形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畸形,超声心动图有助于早期诊断.主动脉瓣功能正常时,可以随访;当合并主动脉瓣功能障碍时,应及时行主动脉瓣置换或修复,手术后可获得良好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7.
超声诊断先天性主动脉瓣四叶畸形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女 ,74岁。因胸闷、心悸 5年 ,加重伴下肢水肿 1周入院。体检示双肺呼吸音清 ,双肺底少许湿音 ,心界向两侧扩大 ,心尖搏动位于左腋前线第 5肋间 ;心率 68次 /min ,心音强弱不一 ,心律绝对不齐 ,心尖区可闻及 2~ 3级收缩期杂音和轻度舒张期杂音。肝脏下缘位于肋下 2cm ,剑下6cm ,质中等 ,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呈凹陷性水肿。心电图示心房颤动。胸片示全心扩大。临床拟诊为“风湿性心瓣膜病联合瓣膜病变 ,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心房颤动 ,全心衰竭 (心功能 3级 )”。心脏超声多普勒检查 :左房 ( 5 4mm…  相似文献   

18.
<正>单一冠状动脉畸形伴主动脉瓣4叶畸形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我院320排CT发现1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3岁,3年来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及头晕,无心慌、晕厥史,自感体力下降;查体:心率70次/min,呼吸17次/min、血压135/45mmHg(1mmHg=0.133kPa);听诊:胸骨右缘第2肋间闻及3/6级杂音。于当地医院就诊,心脏超声检查(USG)提示: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畸形,主动脉瓣狭窄并关闭不全(重度),升主动脉扩张,左心室增大。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我院自1984年6月到1995年6月手术治疗先天性主动脉瓣下狭窄23例。局限型22例(纤维膜样狭窄14例,纤维肌隔样狭窄8例),隧道型1例;对于局限型行狭窄膜切除术15例,加左室肌肉切除术7例,对隧道型行左室流出道疏通术;局限型无手术死亡,隧道型术后21个月复发再次手术死于低心排综合症;全组随访6~132个月,平均41个月,l例死亡,6例失访,随访率72.7%。手术效果:术前左室到主动脉收缩压差平均9.77±4.94kPa(73.27±37.00mmHg),术后2.94±2.20kPa(22.05±16.52mmHg)(P<0.001),症状明显改善,但对术前已有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无改善。结果表明:先天性主动脉瓣下狭窄呈进展性,其压差与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情况病理进程和年龄密切有关,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的解剖特点、治疗方式及临床转归。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6年10月,于我科住院治疗的儿童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82例(男女比1.16∶1,中位年龄48个月)按不同标准行临床分组研究:包括主动脉瓣解剖形态,合并的心内畸形及不同的干预手段等,通过随访超声心动图指标、临床症状及心功能,评估其转归及影响因素。结果:1本组病例单纯AS36例中,10例行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PBAV);11例选择外科手术9例行主动脉瓣成形术(AVP),2例行主动脉瓣置换(AVR),另15例随访观察;AS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患儿46例中,14例选择外科手术同时矫治AS及其他合并畸形,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或主动脉缩窄的部分病例因AS轻度未处理主动脉瓣,随访AS程度减轻。2瓣膜形态与疗效:40例三叶主动脉瓣(TAV)中,有13例行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41例二叶主动脉瓣(BAV)中,22例行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按BAV及TAV分组,本组提示同种干预方式时的即刻和中期压差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主动脉瓣反流均无明显加重。3干预方式与疗效:33例AS矫治成功的患者中,10例PBAV及23例AVP分组比较,发现在同种瓣膜形态时,即刻和中期压差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访主动脉瓣反流无明显加重。结论:PBAV或AVP治疗对BAV与TAV的AS患儿,早、中期疗效无明显差异。儿童AS需综合评估制定个体化随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