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位是患者休息和适应医疗需要所采取的一种姿势。在医学领域中,正确的卧位与医学诊断、疾病治疗和临床护理有许多密切的关系。研究表明半卧位(床头抬高30~45°)是鼻饲患者预防误吸、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率的重要措施,休克患者的体位要求床头抬高15~20°。尽管床头抬高的重要性已经得到肯定,但目前使用的普通病床没有角度显示,而临床应用的电动角度床价格昂贵,极少数医院仅用于重症监护病房,不能广泛推广使用。基层医院临床护理人员在体位护理时,对于半卧位床头角度准确性执行困难,床头抬高角度经常不符合规范,这种不规范的卧位直接影响各种治疗的效果。我科对现有普通病床进行技术改良,设计成简易体位可控性病床,满足半卧位患者的需求,并向全院推广,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通过在床旁设立床头抬高参照物对鼻饲患者床头抬高的体位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3例接受鼻饲的患者按置管时间的先后分为对照组(17例)和观察组(16例),对照组凭护士的经验进行床头抬高,观察组通过在床旁设立参照物进行床头抬高,评价两组患者床头抬高30~45°的有效率和留置胃管期间误吸的发生状况。结果对照组床头抬高30~45°的有效率为9.8%,观察组有效率为62.3%;发生误吸对照组1例、观察组2例,两组间误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设立床头抬高的参照物能有效执行鼻饲患者体位管理的要求,但对于预防误吸的发生在本次研究中影响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杨海霞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2):2842-2842
目的 探讨昏迷患者鼻饲时体位与误吸发生的关系,减少鼻饲时误吸的发生,降低并发症.方法 对60例昏迷患者分成两组,共2 900例次鼻饲时采取不同床头角度,即床头角度<30°及40°~45°,观察15 d,通过呛咳的发生、呼吸道是否存在胃内容物或发生吸入性肺炎判断是否存在误吸.结果 观察发现,床头角度<30°,误吸的阳性发生率占3.5%,与床头角度40°~45°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床头角度40°~45°是安全顺利鼻饲的体位,此体位可以避免误吸等情况的发生,对减少和预防吸入性肺炎,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减少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口腔癌缺损术后患者误吸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3年5月在河南省肿瘤医院头颈科治疗的31例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口腔癌缺损术后的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鼻饲饮食时采取抬高床头30°~60°的措施。结果 31例患者均未发生误吸和血管危象。结论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口腔癌缺损术后患者鼻饲饮食时采取抬高床头等措施,既不会影响皮瓣成活,又能够有效地预防术后误吸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患者鼻饲体位与吸入性肺炎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迎伟 《护理与康复》2007,6(5):344-345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鼻饲体位与吸入性肺炎的关系.方法 将428例脑卒中鼻饲患者用随机均衡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08例,每次鼻饲时床头抬高<30°,鼻饲后采取平卧位;观察组220例,每次鼻饲时根据病情将床头抬高30~90 °,呈半卧位或坐位,注入食物后保持原体位30 min.比较两组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吸入性肺炎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鼻饲时床头抬高30~90 °可减少食物反流、呛咳、呕吐等情况的发生,从而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医用病床大多是单摇式或双摇式,可以调节病床背板角度及高度,以达到治疗疾病、减轻症状、预防并发症和增加病人舒适度的目的。例如,休克的病人要求抬高头胸部10°~20°、抬高下肢20°~30°,脑挫裂伤病人要求床头抬高15°~30°,面颈部、腹腔和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病人要求抬高床头30°~50°,机械通气和鼻饲的病人要求抬高床头30°~45°,心肺功能不全、心包积液和支气管哮喘发作的病人要求抬高床头70°~80°~([1-4])。但绝大多数医用病床未配置床头角度测量工具,护理人员只能根据目测和经验判断,难以调节到所需要的精确角度,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经鼻饲肠内营养是昏迷、危重、大手术、吞咽障碍等患者常用的营养支持治疗手段,临床上要求鼻饲操作中和操作后需抬高床头30~45°[1]。目前厂家设计的医用病床基本上不配置量角器,护士大多以目测评估为主,造成病床抬高的实际角度与目标角度有偏差,易引发食物反流、误吸等鼻饲护理并发症。本研究研制了一种移动式医用床角度尺,于2012年9月—2013年8月应用于103例经鼻饲肠内营养的患者,护士依从性达100%,无一例患者发生食物反流、误吸现象。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左侧卧位、右侧卧位与气管切开鼻饲病人误吸的关系。[方法]将60例神经外科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成左侧卧位组和右侧卧位组,每组30例。在床头高度、侧卧角度、肠内营养泵速、胃管型号及气囊压力均相同的情况下,收集病人鼻饲前、鼻饲1.5h、鼻饲3h气管内痰液,检测痰液中胃蛋白酶的阳性率,判断有无误吸。[结果]左侧卧位、右侧卧位行鼻饲的病人气管内痰液胃蛋白酶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气管切开鼻饲病人在床头高度、侧卧角度、肠内营养泵速、胃管型号及气囊压力均相同的情况下,左侧卧位鼻饲病人痰液中胃蛋白酶阳性率明显低于右侧卧位,说明鼻饲肠内营养时,取左侧卧位可明显降低误吸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正>有研究显示,行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在无禁忌情况下,维持30°~45°的床头角度,可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建议将30°~45°作为重症患者的常规护理体位,然而在临床实践中,护士床头抬高≥30°的依从性较差,且对床头抬高角度的判断主要采用准确率较低的目测法。目前临床上床头抬高率的偏低及床头抬高角度的不准确,不能有效地预防VAP的发生,为此我们采用挂钩、铁丝、贴纸等制作经济、简易的床头抬高角度指示器,为临床护士提供准确判断床头抬高角度的工具,使质量控制更加直观快捷,并提高床头抬高的依从性。经1年的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程艳爽  王建荣  马燕兰 《护理研究》2006,20(22):1992-1995
[目的]探讨不同鼻饲体位与方式对创伤后昏迷病人鼻饲后胃内容物反流及误吸的影响。[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27例创伤后昏迷病人在不同床头高度、卧位、鼻饲速度及鼻饲量条件下,鼻饲含放射性锝的匀浆液,收集鼻饲后1h、2h、3h、4h及5h病人口咽及支气管的分泌物,测定其中的放射性计数。[结果]在不同床头高度鼻饲后1h、3h,不同卧位鼻饲后2h,不同鼻饲速度鼻饲后1h、2h,病人口咽分泌物的放射性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不同床头高度鼻饲后1h、2h,不同鼻饲速度鼻饲后2h,病人支气管分泌物的放射性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床头抬高30度或45度、左侧卧位及鼻饲速度为10mL/min时胃内容物反流或误吸较少,而不同鼻饲量对口咽反流及误吸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采用不同体位与方式鼻饲时,创伤后昏迷患者口咽及支气管分泌物胃蛋白酶含量的变化,探讨其对鼻饲后反流与误吸的影响。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27例创伤后昏迷患者在不同床头高度、卧位、鼻饲速度及鼻饲量条件下进行鼻饲,分别在计时1h、2h后收集患者口咽及支气管分泌物,测定其中胃蛋白酶的含量。结果不同床头高度时,患者口咽分泌物在计时1h、支气管分泌物在计时1h和2h后胃蛋白酶的含量有显著性差异。不同鼻饲速度时,患者口咽分泌物在计时1h和2h、支气管分泌物在计时2h后胃蛋白酶的含量有显著差异。结论床头抬高30°、左侧卧位、鼻饲速度10ml/min时口咽反流或误吸最少,而不同鼻饲量对口咽反流及误吸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程艳爽  王建荣  马燕兰 《护理研究》2006,20(8):1992-1995
[目的]探讨不同鼻饲体位与方式对创伤后昏迷病人鼻饲后胃内容物反流及误吸的影响。[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27例创伤后昏迷病人在不同床头高度、卧位、鼻饲速度及鼻饲量条件下,鼻饲含放射性锝的匀浆液,收集鼻饲后1h、2h、3h、4h及5h病人口咽及支气管的分泌物,测定其中的放射性计数。[结果]在不同床头高度鼻饲后1h、3h,不同卧位鼻饲后2h,不同鼻饲速度鼻饲后1h、2h,病人口咽分泌物的放射性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不同床头高度鼻饲后1h、2h,不同鼻饲速度鼻饲后2h,病人支气管分泌物的放射性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床头抬高30度或45度、左侧卧位及鼻饲速度为10mL/min时胃内容物反流或误吸较少,而不同鼻饲量对口咽反流及误吸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床头抬高是一种有效且方便的方法,在临床上可以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早在1992年就有相关实验利用放射性元素标记的方法证实:与平卧位相比,将床头抬高45°可减少误吸发生[1]。加拿大重症监护试验中心、美国胸科协会、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均推荐抬高床头(30~45°)预防VAP,尤其在使用肠内营养的患者中[2-4]。床头抬高30~45°,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操作,而在临床实践中依从性较低。除  相似文献   

14.
半卧位鼻饲预防脑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的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评估脑卒中患者半卧位鼻饲对预防吸入性肺炎的作用。方法36例脑卒中患者分别采取平卧位、半卧位(床头角度≥30°)鼻饲流质,对两种体位鼻饲后胃液、咽拭子和支气管分泌物进行细菌定量培养,并测定支气管分泌物的放射活动计数。结果平卧位时有69.4%患者胃液、咽拭子和支气管分泌物检出同种细菌,而半卧位时仅30.6%;患者半卧位时支气管分泌物放射性计数明显低于平卧位时。结论长时间平卧位是胃内容物反流造成误吸的潜在危险因素;半卧位是安全鼻饲的体位,可有效预防反流和吸入性肺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上腹部手术后不同体位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数值的变化,为临床监测CVP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43例上腹部手术后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分别在平卧位、抬高床头15°及抬高床头30°卧位时测量CVP、血压、脉搏、呼吸,将所得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及回归分析.结果 CVP随着体位的上调逐渐降低,平卧位时的CVP值与抬高床头15°及抬高床头30°卧位时的CVP值均呈直线正相关关系(P<0.01);平卧位与抬高床头15°卧位的回归方程式为:Y=1.009X1+0.811;平卧位与抬高床头30°卧位的回归方程式为:Y=1.005X2+1.630.结论 上腹部手术后通过监测抬高床头15°及抬高床头30°卧位的中心静脉压数值,并将所得的数值代入相应的回归方程式,可估算出平卧位的CVP值.  相似文献   

16.
王艳  姚旭 《护理学报》2014,(12):78-78
<正>根据《2011版临床护理实践指南》,《基础护理学》[1]要求,临床上常需根据患者的病情与治疗需要调整相应的卧位,正确的卧位对增进患者舒适、治疗疾病、减轻症状、预防并发症及进行各种检查等均起到良好的作用,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熟悉各种卧位的要求和方法,协助或指导患者取正确、舒适和安全的卧位。目前,大多数医院除重症监护室的病床设有不同卧位刻度器外,普通病区的病床均无标识,护士在执行此操作时往往依据个人经验或主观判断。因此,需要一种能进行准确测量床头、床尾抬高角度的有效工具,经过资料收集,笔者设计并联系厂家制作卧位角度测量提示器,明确患者床头、床尾抬高  相似文献   

17.
鼻饲匀浆食物患者食物返流的预见性护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蕊  谭慧莉 《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11):1141-1143
目的研究神经内科留置胃管鼻饲匀浆食物的患者预防食物返流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按患者留置胃管顺序的单双号,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进行不同胃管型号、不同插管深度、不同体位的鼻饲对比观察,观察组采用一次性硅胶儿童12号胃管,插管深度55~65 cm,抬高床头30~90度的方法鼻饲匀浆食物,对照组采用常规一次性硅胶成人16号胃管,插管深度45~55 cm,平卧位或抬高床头30度以下方法鼻饲匀浆食物。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食物返流现象明显减少,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选择相对细的胃管,改进插管深度及鼻饲时的体位,能明显减少鼻饲匀浆食物患者的食物返流,避免了误吸性肺炎或窒息的危险,是鼻饲匀浆食物患者食物返流预见性护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危重患者是指病情严重,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的患者[1].目前对于危重患者的床头抬高30~45°,相关指南有明确的规定,但临床上护士对床头抬高执行率不高,护士对抬高床头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及实际抬高角度判断有偏差是其主要原因[2].危重患者使用肠内营养和有创机械通气的比例增高,由此产生的并发症令人关注,其中以吸入性肺炎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9.
鼻饲管理流程在预防老年鼻饲患者误吸中的应用与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饲管理流程在住院老年鼻饲患者预防误吸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对评估为鼻饲误吸高危患者实施管理流程,填写床旁警示卡,床头抬高40o~60o、使用鼻饲泵控制速度、个体化健康宣教等。结果误吸发生率降低,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应用鼻饲管理流程,可以降低误吸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临床使用的病床均可通过床尾摇杆调节病床背板角度及高度,以此来调节患者体位,在满足患者舒适度的同时达到预防肺部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误吸等并发症的角度要求。但还没有一种病床可以准确测定病床背板升高的角度,护士在执行操作过程中没有量化标准,只能根据主观的目测和临床经验判断,不能调节到所需要的精确角度,从而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如颅脑损伤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床头15°~30°,以利于颅内血和脑脊液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减少颅内血容量和降低颅内压,减轻头痛[1]。重型颅脑外伤若伴有脑脊液漏的患者,由于脑脊液鼻漏、耳漏易并发颅内感染,应加强护理促进漏口及早愈合,应抬高床头30°~45°,可防止液体逆流[1]。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2]发表了有关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指南:建议在没有医学禁忌的情况下,将床头抬高30°~45°作为预防推荐方法。休克患者体位要求头和躯干抬高20°~30°、脑挫裂伤患者要求床头抬高15°~30°[3]。不准确的角度有可能带来护理安全隐患。鉴此,采用床头角度仪标记角度,便于护士准确抬高床头,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