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现代医院》2016,(8):1105-1107
目的探讨晚期结肠癌组织中ERCC1和BRCA1的表达与奥沙利铂方案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晚期结肠癌患者68例,采用m FOLFOX6方案进行化疗4个周期以上。分别检测患者结肠癌组织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蛋白和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蛋白的表达。分析ERCC1蛋白和BRCA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分别对比ERCC1蛋白和BRCA1蛋白表达阳性和阴性患者的化疗总有效率;对比ERCC1蛋白和BRCA1蛋白表达阳性和阴性患者的2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结果 ERCC1蛋白和BRCA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208,P<0.05);ERCC1蛋白表达阴性患者化疗总有效率为60.00%,显著高于ERCC1蛋白表达阳性患者的总有效率(32.14%),P<0.05;ERCC1蛋白和BRCA1蛋白均阴性患者化疗总有效率为60.00%,显著高于ERCC1蛋白和BRCA1蛋白均阳性患者的总有效率(29.41%),P<0.05;ERCC1蛋白表达阴性患者的2年生存率显著高于ERCC1蛋白表达阳性的患者(P<0.05);ERCC1蛋白和BRCA1蛋白均表达阴性患者的2年生存率显著高于ERCC1蛋白和BRCA1蛋白均表达阳性的患者(P<0.05)。结论晚期结肠癌患者ERCC1蛋白和BRCA1蛋白的表达可影响奥沙利铂方案化疗疗效,并可为临床评估患者的预后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与癌旁组织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胸苷酸合成酶(TS)的检测,探讨其表达与NSCLC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为NSCLC个体化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NSCLC患者术后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中ERCC1、TS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ERCC1、TS的表达与NSCLC患者总生存期(OS)、疾病进展时间(TTP)及中位OS、中位TTP之间的关系.结果 (1)ERCC1、TS在NSCLC患者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4.00% vs 20.00%,x2=19.87,P<0.01;48.00% vs24.00%,x2=6.25,P<0.05).(2)接受术后铂类方案化疗并随访,ERCC1阴性表达者中位OS明显长于阳性表达者(19.10个月vs 10.00个月,x2=8.133,P=0.002),中位TTP亦明显长于阳性表达者(15.30个月vs 9.00个月,x2=7.410,P=0.003).TS阴性表达者的中位OS(17.80个月vs11.00个月,x2=7.001,P=0.008)、中位TTP(11.40个月vs 6.80个月,x2=5.884,P=0.026)均明显长于TS阳性表达者.结论 ERCC1、TS蛋白可能成为NSCLC患者对铂类药物敏感性的预测因子;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NSCLC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EGFR基因发生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对铂类药物响应率较高的原因。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50例NSCLC患者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FFPE)样本EGFR基因突变以及ERCC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12/50(24.0%)的NSCLC患者癌组织中检测出EGFR基因激活突变,且在女性、腺癌、无吸烟史患者中的突变比例较高,分别为33.3%、28.1%、39.1%;未检测到耐药突变。ERCC1表达量的中位值为42.9(范围为7.5~124.8)。EGFR基因发生突变患者的癌组织中ERCC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EGFR基因为野生型的患者(P<0.01),但ERCC1基因表达水平在不同类型EGFR基因突变患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NSCLC患者癌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与ERCC1基因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可能是EGFR基因突变患者对铂类药物化疗响应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DNA修复基因在接受以铂类药物为基础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不同病理类型的预后价值。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21例NSCLC铂类药物化疗患者石蜡包埋病灶组织中多聚ADP-核糖聚合酶基因1(PARP1),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错配修复同源型2基因(MSH2),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表达状态。分析NSCLC患者DNA修复基因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生存分析判断DNA修复基因的表达在不同病理类型中NSCLC化疗患者中的预后价值及是否为独立的预后指标。 结果ERCC1、PARP1、BRCA1、MSH2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均未显示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指数、临床TNM分期的相关性(P均>0.05)。在NSCLC腺癌组中ERCC1、PARP1、BRCA1、MSH2均不是判断预后的独立因素(P均>0.05)。鳞癌组中ERCC1、PARP1是预后判断独立因素(P=0.019,0.031)。 结论ERCC1、PARP1是基于铂类药物化疗的非小细胞肺鳞癌患者独立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手术加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的食管癌预后与ERCC1表达的关系.方法 有跟踪随访资料的手术加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的食管癌手术标本108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ERCC1蛋白表达水平,与预后结果联合分析.结果 ERCC1阴性组和阳性组的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78.8%、61.5%和58.3%、42.1%,提示ERCC1的表达与化疗疗效密切相关,在接受铂类化疗的食管癌中,其高表达预测了不良的预后.结论 化疗前检测ERCC1水平,可作为临床判断食管癌接受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患者对化疗反应和预测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晚期卵巢癌患者外周血与腹腔积液中ERCC1基因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RT-PCR检测36例晚期卵巢癌患者化疗前外周血与腹腔积液中ERCC1 mRNA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腹腔热灌注顺铂治疗疗效的关系。结果:外周血ERCC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腹腔积液中的表达,两者呈显著正相关(P<0.05)。腹腔积液中ERCC1 mRNA表达水平与热灌注顺铂疗效显著相关,有效组呈低水平表达。外周血ERCC1 mRNA表达与热灌注顺铂疗效无关(P>0.05)。结论:腹腔积液中ER-CC1 mRNA有助于晚期卵巢癌患者腹腔热灌注顺铂疗效预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黑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患者癌组织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mRNA的表达及其与替莫唑胺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30例晚期MM患者中ERCC1 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替莫唑胺化疗耐药性的关系。结果检测30例患者中ERCC1 mRNA的高表达率为56.7%(17/30),其表达在不同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及临床分期中无明显差异。在ERCC1 mRNA低表达组替莫唑胺化疗有效率为46.2%,而在高表达组化疗有效率为29.4%,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C1 mRNA高表达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8.4个月,ERCC1 mRNA低表达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3.6个月,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C1 mRNA高表达的MM患者较其低表达患者在使用替莫唑胺化疗方案时疗效差,提示ERCC1mRNA高表达的MM患者对替莫唑胺具有耐药性。同时ERCC1 mRNA低表达的患者在使用替莫唑胺化疗时有效率更高,提示我们应用ERCC1 mRNA进行检测时,患者可获得更大的益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人类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及受体相关蛋白80(RAP80)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检测62例经病理确诊为晚期NSCLC患者石蜡切片标本中BRCA1及RAP80蛋白表达的情况,分析其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方案化疗疗效的关系,同时分析BRCA1与RAP80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BRCA1及RAP80蛋白表达在不同年龄、性别、吸烟史、PS评分、病理类型、TNM分期组中无明显差异;BRCA1和RAP80蛋白表达阴性组GP方案化疗有效率高于蛋白表达阳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CA1与RAP80的表达呈正相关(γ=0.625,p<0.01)。结论 BRCA1及RAP80蛋白表达阳性与铂类耐药有关;BRCA1与RAP80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BRCA1通过RAP80参与DNA修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p53、bcl-2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探讨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与胃癌发生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1例胃癌及癌旁组织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及增殖和p53、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 (1)凋亡细胞在癌旁和早期胃癌组织中的凋亡指数(AI)分别为13.19±6.68,6.54±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增殖指数(PI)则相反,在癌旁和早期胃癌组织中分别为29.86±15.33,61.64±1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p53在早期胃癌组织中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在肠型及弥漫型胃癌组织中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bcl-2在早期胃癌组织中表达率略高于癌旁组织(P>0.05);在肠型胃癌组织中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在弥漫型胃癌组织中表达率与癌旁组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p53阳性病例AI明显低于p53阴性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阳性病例AI明显高于bcl-2阴性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胞凋亡及p53、bcl-2在胃癌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e IF-4E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表达及与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选用外科手术切除NSCLC组织60例以及癌旁正常组织30例作为对照,通过免疫组化检测癌组织以及正常肺组织中el F-4E的表达。NSCLC患者术后接受榄香烯顺铂治疗至少两周以上。比较el F-4E在癌组织以及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e IF-4E阴性表达患者和阳性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和化疗效果。结果 e IF-4E在NSCLC患者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e IF-4E阴性表达患者的OS较阳性患者明显延长,阳性表达患者的化疗完全缓解率亦显著低于e IF-4E阴性表达患者(P<0.01)。结论 e IF-4E可能成为NSCLC诊断的标志物,e IF-4E表达水平检测可用于NSCLC患者个体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erbB-2蛋白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和术后化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方法检测18例根治术后行含铂类辅助化疗的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化疗组)石蜡切片中C-erbB-2蛋白的表达情况,选同期单独手术的15例Ⅲa期患者(单纯手术组)作为对照,应用Kaplan-Meier法和多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分析。结果(1)C-erbB-2蛋白表达与年龄、T分期之间未发现相关性(P>0.05),但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P<0.05)。(2)C-erbB-2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5.45%,在单纯手术组、术后化疗组中阳性者和阴性者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Cox风险模型分析,提示C-erbB-2蛋白、p53是影响术后化疗效果的独立指标。结论C-erbB-2蛋白表达是预后较差的指标之一,其表达阳性者较阴性者对化疗不敏感,如何提高术后化疗疗效尚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胃癌中survivin基因的表达与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survivin基因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及bcl- 2、p5 3和凋亡指数 (AI)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 87例胃癌中survivin、bcl- 2和p5 3的表达 ,应用TUNEL法检测AI。结果 survivin、bcl- 2和p5 3的阳性率分别为 79% ,86 %和 77%。survivin表达与胃癌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无关 (P >0 .0 5 ) ,与淋巴结转移和生存期有关 (P <0 .0 5 )。淋巴结转移阴性组survivin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转移阳性组 (P <0 .0 5 ) ,生存 <3年组的sur vivin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 3年组 (P <0 .0 5 )。survivin阳性表达与bcl- 2和p5 3阳性表达呈正相关 (P <0 .0 1) ,survivin阳性表达组的平均AI明显低于survivin阴性组 (P <0 .0 1)。结论 survivin基因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检测survivin基因蛋白可对胃癌预后分析和进一步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survivin与bcl- 2和p5 3一样可作为判断肿瘤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ERCC1和TS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组织芯片对196例大肠癌组织和50例正常大肠切缘组织进行ERCC1和TS蛋白表达水平检测,分析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其中129例术后患者行FOLFOX4方案化疗,随访3年。结果:在结直肠癌中ERCC1及TS表达均高于正常肠黏膜组织,而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部位无关(P〉0.05),TS阳性表达率及两者双阳性表达率均在有淋巴结转移者及TNMⅢ期、Ⅳ期患者中明显升高。ERCC1、TS阴性表达者3年DFS均分别高于阳性表达者(P〈0.05)。结论:ERCC1和TS蛋白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较高,可能与肿瘤的发生、转移有关。ERCC1和TS蛋白阴性者可从FOLFOX4化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14.
非小细胞肺癌中MT蛋白与P53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p5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rcinoma,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选取NSCLC组织73例(鳞癌41例,腺癌32例)及正常肺支气管黏膜组织15例的石蜡标本,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MT及p53蛋白在各组织中的表达。结果MT蛋白和p53蛋白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8%(40/73)、65.8%(48/73),均明显高于在正常肺支气管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20.0%(3/15)、33.3%(5/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鳞癌和腺癌中MT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1%(23/41)和53.1%(17/32),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3%(28/41)和62.5%(20/32),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T蛋白和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与NSCLC组织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密切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T蛋白阳性表达与p53蛋白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MT蛋白的高表达可能是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的一种生物学标志,且与p53蛋白存在协同作用,联合检测两种蛋白的表达水平对判断NSCLC恶性程度、淋巴转移趋势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核苷酸切除修复基因表达低下与肺癌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P -糖蛋白 (P -gp)、p5 3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检测了 4 0例化疗组和 4 4例非化疗组的肺癌中P -gp、p5 3的表达水平 ,比较P -gp、p5 3的表达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肺癌组织中P -gp的阳性表达率为 4 0 .5 % ,p5 3的阳性表达率为 70 .2 % ;P -gp及p5 3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无相关性(P =0 .6 73,R =- 0 .0 4 7) ;二者表达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无关 (P <0 .0 5 ) ;化疗组中P -gp、p5 3表达阳性者化疗后其生存时间明显短于阴性表达者 (P <0 .0 5 )。结论 P -gp和p5 3可作为临床判断化疗疗效的参考指标及预测肺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凋亡基因表达与FGR胎盘细胞凋亡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昌  林杨  郑莹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9):2534-2536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基因P53、Bc l-2和Bax在两组胎盘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与胎儿宫内生长受限(FGR)病因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P53、Bc l-2和Bax在两组胎盘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①Bc l-2、Bax的表达强度在FGR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的阳性率及表达强度在FGR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Bc l-2、Bax、P53的阳性率及表达强度在FGR组中的FGR不伴有PIH组及FGR伴有PIH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正常孕妇和FGR患者胎盘组织中均有细胞凋亡,但FGR患者胎盘细胞凋亡较多,这可能是引起FGR发生的重要病理过程;②FGR胎盘细胞凋亡可能是非P53依赖性的,由Bax、Bc l-2介导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产物bcl-2、Bax、p16、p53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Bax、p16和p53产物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取胃粘膜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组织作为对照组。结果 bcl-2在胃癌和异型增生组织中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显著高于肠上皮化生(P<0.01);Bax、p16、p53在胃癌、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组织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癌基因bcl-2可能参与胃癌的早期发生,抑癌基因Bax对bcl-2的功能有对抗调节作用;突变的p53基因通过抑制细胞凋亡而参与胃癌的发生,p16基因可能参与细胞增殖的负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