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大量研究表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可能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脑梗死后缺血血流动力学改变、损伤、炎症及氧化应激都可以刺激炎性细胞、神经元、内皮细胞和胶质细胞,从而激活了MMPs系统,导致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上调[1],上调的MMP-9通过降解和重塑细胞外基质,破坏脑微血管结构完整性和血脑屏障,造成继发性脑水肿和脑损伤.本研究旨在检测急性脑梗死后患者血清MMP-9水平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在急性脑梗死病程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外周白细胞(WBC)计数的变化。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24例(脑梗死组),分别测定其发病后24 h内、51、4天的血清MMP-9、外周WBC,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测空腹血清MMP-9和外周WBC,分析其与脑梗死面积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24 h内血清MMP-9、WBC明显升高(P<0.05),5天达高峰(P<0.01),14天已明显下降,脑梗死组中大面积梗死表现最为明显;血清MMP-9、WBC有相关性,相关系数r=0.78(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及外周WBC明显升高,并与病灶大小呈正比;MMP-9与WBC在动态变化中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肺癌患者外周血白细胞 (WBC)计数升高除并有细菌感染外 ,还可见于在治疗过程中使用糖皮质激素或抗癌药物 ,以及无其它原因的肺癌本身引起的WBC升高。严格区分在 WBC升高中感染和非感染因素的作用 ,对于防止滥用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1 996~ 2 0 0 1年 ,我院收治肺癌患者 847例 ,WBC升高 1 3 4例 ,现将其升高原因及临床特点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文 WBC升高入选标准为感染、糖皮质激素和抗癌药物所致 WBC>1 0 .0× 1 0 9/L者 ;无其它原因WBC>2 0 .0× 1 0 9/L[1]肺癌者。细菌感染时 ,患者入院体温 >3 7.5℃ ,咳黄痰或痰培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ABI)患者白细胞(WBC)计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04例ABI患者伤后24h内入院即刻、3d、7d及出院时的外周血WBC计数,并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分型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分级进行组间比较。结果ABI患者伤后外周血WBC计数显著升高,且与损伤程度呈正比,入院7d及出院时渐降至正常;WBC计数与患者的预后有明显相关性。结论外周血WBC计数测定可作为判断ABI程度及患者预后的监测指标,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伤寒患者血白细胞计数临床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外周血白细胞减少为伤寒病的特点之一 ,常作为较重要的诊断依据 ,但是我们发现有些伤寒患者白细胞计数正常 ,有的不仅不下降 ,反而升高。为进一步探讨血白细胞计数在伤寒诊断中的实际价值 ,我们 12年来对 32 6例确诊为伤寒患者的血白细胞进行了深入观察 ,并作了部分伤寒患者出院后的白细胞随访对比及白细胞检测的重复试验 ,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32 6例为我院 1988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间的住院病例 ,男 190例 ,女 136例 ,男∶女为 1.4∶1;年龄 6个月~ 6 3岁 ,平均 2 8.5岁。入院时白细胞计数为 ( 3.2~ 16 .2 )×10 9/L ,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数值及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比较50例颅脑创伤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及50例正常健康人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的数值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颅脑创伤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组较正常对照组白细胞计数的数值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细胞及血浆D-二聚体参与了颅脑创伤后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病过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数值及血浆D-二聚体可作为颅脑创伤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发病期的指标之一,反映其病情。  相似文献   

7.
一般认为急性脑梗塞后周围白细胞(WBC)计数增高是机体对脑组织损伤的应激反应。据Pozzlli报道,周围血WBC增高的程度与急性脑梗塞的损害程度密切相关。我们分析107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周围血WBC计数与梗塞面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循环中白细胞(WBC)计数在社区老年代谢综合征(MS)人群中的变化及关系。方法对236例代谢综合征和非代谢综合征组血循环中WBC、空腹血糖(FBG)、高密度脂蛋白(HDL)、甘油三酯(TG)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代谢综合征、非代谢综合征组之间WBC和FBG、HDL、TG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WBC的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发现,FBG是WBC的相关因子(P<0.01)。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血循环中WBC升高,而且WBC与空腹血糖水平相关。因此,血循环中WBC升高可能参与糖尿病的发病和进展。  相似文献   

9.
对30名健康体检者及82名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白细胞(WBC)及中性粒细胞(NC)进行了计数分析,发现脑卒中患者WBC及NC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脑出血组WBC及NC高于脑缺血组,脑卒中死亡组WBC及NC也高于存活组,上述WBC及NC增高均有显著性差异。提示临床检测WBC及NC对于了解病情和预后,探索新的治疗措施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68例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者外周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发现:33例阳性组中,运动前后白细胞计数的差值显著高于38例的、阴性组,前者为1.908,P<0.001后者是0.958,P>0.5。提示运动前后白细胞计数的变化是诊断早期冠心病的又一良好参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期白细胞计数(WBC)与梗死范围及管腔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 211 例 AMI 患者于入院时立即取外周血查血常规后,按急性期 WBC 以四分位法分为四组,分别统计比较各组的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值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测量梗死相关动脉的管腔狭窄程度,并确定 CK-MB 与不同 WBC 水平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CK-MB 值与白细胞计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247,P=0.001),各组间 CK-MB 水平差别显著(P<0.05),且随着 WBC 值的递增,管腔狭窄程度也越重。进一步对梗死相关动脉进行分析发现,管腔完全闭塞组的WBC显著高于非闭塞组。结论 AMI急性期WBC升高提示心肌梗死范围大,管腔狭窄程度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根据梗死灶体积大小又分为3个亚组:小梗死灶组(22例)、中梗死灶组(30例)和大梗死灶组(20例);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轻型21例、中型31例和重型20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脑梗死组患者发病第1、3、7、10天血清中HGF的水平,对照组第1天采血测定。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清HGF水平在发病第1天即升高,第7天最高,各时间点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HGF水平在轻、中、重型之间及小、中、大梗死灶各亚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缺血后HGF在大脑的表达上调,HGF作为神经营养因子可能参与了脑缺血后脑损伤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13.
大型血小板比率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目的 研究血小板参数中大血小板比率 (P -LCR)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 ;方法 检测和统计住院的15 1例急性脑梗死的血小板参数变化情况 ;结果  15 1例急性脑梗死中 ,P -LCR增加 10 3例 (6 8 2 1% )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PDW )升高者 88例 (5 8 2 8% ) ,与P -LCR异常相比 (以下同 ) ,P >0 0 5 ,血小板平均体积 (MPV)升高者 72例 (4 7 6 8% ) ,P <0 0 1,血小板数目 (PLt)减少者 31例 (2 0 5 2 % ) ,P <0 0 1;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15 1例的常规血小板参数中 ,以P -LCR的升高最灵敏 ,依次是PDW、MPV的升高及PLt的减少 ,表明血小板体积也即质量的异常 ,比血小板数量的减少更为明显和重要 ,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脑梗死(CI)急性期、恢复期患者的腺苷酸环化酶(AC)表达,探讨其不同病期的病理生理过程.方法 选择CI急性期、恢复期患者各30例,健康者15例,抽取三组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抽提总RNA,用RT-PCR技术检测AC表达.结果 CI急性期患者AC mRNA表达缺失,恢复期患者较健康者表达降低(P<0.05).结论 CI缺血缺氧状态下机体抑制性激素可能占主导地位,与抑制型G蛋白耦联结合后抑制AC活性,降低细胞基础cAMP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不同部位急性脑梗死早期心电图改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心电图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30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资料。结果①304例患者中发生早期心电图异常占64.47%,表现为ST-T改变、窦性心律失常、Q-T间期延长、起搏点异常和传导异常。②岛叶梗死组早期心电图异常显著多于非岛叶梗死组(81.97%、52.75%,P〈0.01)。⑧中、重型患者在心电图异常组显著多于无心电图异常组(96例、5例,P〈0.01).岛叶梗死组显著多于非岛叶梗死组(68例、28例,P〈0.01)。④心电图异常的岛叶梗死组死亡率显著高于非岛叶梗死组(17例、2例,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心电图异常与梗死部位、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而岛叶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病情重及预后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CD34 +细胞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发病72 h以内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梗死组,45例)、有脑血管危险因素但无脑梗死发生的患者(高危组,27例)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20例)外周血CD34+细胞水平,分别记录梗死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梗死病灶体积以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结果 梗死组(0.034±0.012)%与高危组(0.047±0.009)%患者外周血CD34+细胞百分比均低于对照组(0.063±0.009)%,且梗死组低于高危组(均P<0.05);梗死组轻度(0.047±0.009)%、中度(0.036±0.009)%、重度(0.022±0.007)%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患者外周血CD34+细胞百分比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重度组低于中度组,中度组低于轻度组(均P<0.05);梗死组外周血CD34+细胞百分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大灶组低于中灶组,中灶组低于小灶组(均P<0.05);(4)颈动脉内膜增厚组(0.043±0.010)%、颈动脉斑块组(0.036±0.010)%及颈动脉狭窄组(0.023±0.009)%,3组患者外周血CD34+细胞百分比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其中颈动脉斑块及颈动脉狭窄组低于颈动脉斑块组,颈动脉斑块组低于颈动脉内膜增厚组(均P<0.05). 结论 外周血CD34+细胞水平在脑缺血急性期明显降低,与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梗死灶体积、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The study was performed on patients with ischaemic cerebral infarction in order to obtain information on serial changes of some platelet parameters and to test their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Platelet count, obtained within 48 h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213,611 +/- 65,652 mm-3 vs. 299,525 +/- 60,611 mm-3, P less than 0.001), reaching the normal level on the ninth day and thereafter. The mean platelet volume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in the controls (11.26 +/- 1.29 fl vs. 8.93 +/- 0.93 fl, P less than 0.001), and normalization generally occurred on the forty-fifth day. The mean platelet coun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patients who died than in those who survived (P less than 0.025 and P less than 0.05 respectively on the first to second and fourth day after infarction). The reduction of platelet count and the increase of mean volume appear to be related to an increased platelet consumption in the infarction area, associated with an in vivo platelet activation, as larger platelets are more responsive to platelet activity and aggregability tests. The lower mean platelet count observed in the patients who died suggests that the platelet value might be considered as a prognostic index of cerebral infarction.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急性分水岭脑梗死( WSI)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 LPA)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73例,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将其分为WSI 45例( WSI组)和非分水岭区大面积脑梗死28例(对照组);WSI组又包括皮质层型CWSI 22例(前皮质型9例和后皮质型13例)( CWSI组)、皮质下IWSI 23例(融合病灶型11例与非融合病灶型12例)( IWSI组)。检测不同亚型WSI患者血浆LPA水平及颅内动脉病变情况。结果不同类型脑梗死患者血浆LPA水平比较,CWSI组高于IWSI组(P<0.05),IWSI组低于对照组(P<0.05),融合型IWSI高于非融合型IWSI(P<0.05)。 CWSI易合并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后动脉狭窄;IWSI(尤其是融合型IWSI)易合并颈内动脉狭窄。结论不同亚型WSI患者血浆LPA水平存在差异,检测血浆LPA水平对判断WSI分型及提示可能的发生机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入院即刻WBC计数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T(cTnT)峰值的相关性,及WBC作为心肌坏死面积大小指标的可靠性。方法连续入选2010年1月~2011年6月就诊于北京友谊医院的初发STEMI患者212例,按入院即刻外周血WBC水平分为正常组(WBC<10×10~9/L)120例,升高组(WBC≥10×10~9/L)92例。比较2组患者CK-MB及cTnT峰值的差异,并分析WBC与CK-MB、cTnT峰值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升高组患者舒张压、TG、CK MB及cTnT峰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WBC与CK-MB和cTnT峰值呈正相关(r=0.636,r=0.539,P<0.05)。结论 STEMI的入院即刻WBC水平与CK-MB及cTnT峰值升高程度呈显著线性正相关,WBC是反应STEMI患者心肌坏死面积大小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