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黏蛋白2(MUC2)和E-钙黏附素(E—cadher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58例胃癌黏膜组织作为实验组,另取20例正常黏膜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MUC2和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及二者相关性。结果:根据Laur6n分型,肠型胃癌中MUC:阳性表达率为57.9%,弥漫型胃癌中阳性表达率为30.0%:E—cadherin在肠型胃癌中阳性表达率为65.8%,在弥漫型胃癌中阳性表达率为35.0%,二者两型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UC2和E—cadher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MUC2和E—cadherin的异常表达在胃癌,特别是肠型胃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耿丽  何炜 《中原医刊》2011,(18):87-90
目的 探讨上皮型钙粘素(E—cadherin)、神经型钙粘素(N—cadherin)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法检测62例食管鳞癌组织、31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62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E—cadherin、N—cadherin的蛋白表达。结果①正常黏膜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食管鳞癌组织中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降低,分别为95.2%、71.0%、40.3%;N—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依次升高,分别为29.0%、61.3%、75.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正常食管黏膜组织向癌组织的转化,β—catenin的膜表达阳性率依次降低,而胞质表达阳性率则依次增高,在低分化癌组织中甚至出现了核表达;E—cadherin的阴性表达率、N—cadherin阳性表达率及β—catenin的胞质阳性表达率与食管鳞癌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②E—cadherin和N—cadherin、β—catenin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均呈负相关(Y1=-0.534,Y2=-0.453,P〈0.05),而N—cadherin和β—catenin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则呈正相关(y=0.328,P〈0.05)。结论食管鳞癌组织中E—cadherin的低表达、N—cad—herin的高表达及β—catenin的胞质高表达与食管鳞癌的浸润、转移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E-钙黏附素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肠癌中钙黏附素的表达与癌分级、分期及肿瘤大小的关系,以及E-钙黏附素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预后的影响,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结肠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结肠组织E-钙黏附素的表达。结果E-钙黏附素在50例结肠癌中的阳性率为52.00%,在癌旁正常结肠组织中的表达率为80.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34,P〈0.05)。E-钙黏附素在结肠癌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肿瘤部位、大小、分化程度无统计学意义,与Dukes分期有关。结论结肠腺癌组织中E-钙黏附素呈低表达,与癌旁正常结肠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肿瘤Dukes分期有关(P〈0.05),钙黏附素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明显相关,可以作为判断结肠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E-钙黏附素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E-钙黏附素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预后的影响,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癌旁正常食管组织中E-钙黏附素的表达。结果E-钙黏附素在29例食管癌组织中阳性率为51.7%,26例癌旁正常食管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4.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63,P〈0.05)。E-钙黏附素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肿瘤部位、大小、分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肿瘤临床病理分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管鳞癌组织中E-钙黏附素呈低表达或不表达,与癌旁正常食管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肿瘤临床病理分期有关(P〈0.05),提示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伴随着细胞间黏附作用的丧失。  相似文献   

5.
Twist蛋白、E-cadherin、VEGF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Twist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表达及其通过对上皮型钙黏附蛋白(E—cadher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作用在判断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方面的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54例ESCC组织(20例癌旁组织作为对照)中Twist的表达。结果Twist蛋白阳性表达率(70.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5%),(P=0.000);Twist在有外膜浸润的病例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外膜浸润的病例;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在TNM分期Ⅲ期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在Ⅰ-Ⅱ期中的阳性表达率(P〈0.05);Twist蛋白表达与E—Cadherin存在明显负相关(r=-0.401,P=0.003);与VEGF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r=0.526,P=0.000)。结论Twist蛋白在ESCC中过度表达,可能通过分别上调和下调VEGF、E—cadherin的表达,进而在ESCC的浸润、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上皮性钙黏蛋白(E—Cadherin)在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肝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选择56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肝细胞癌及相应癌旁组织标本、20例正常肝组织标本,用RT—PCR方法检测E—Cadherin mRNA的表达。结果:①E—Cadherin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P〈0.05),而在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无差异(P〉0.05);②E—Cadherin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术后复发时间呈正相关(R^2=0.887,P〈0.05),与病理分级呈负相关(R^2=0.823,P〈0.05);③癌组织中E—Cadherin表达与肝外转移呈负相关(R^2=0.839,P〈0.05);④癌旁组织中E-Cadherin表达与肝外转移时间呈正相关(R^2=0.861,P〈0.05)。结论:E—Cadherin表达与肝细胞癌的分化程度,侵袭转移能力,复发倾向相关,通过检测E—Cadherin表达将对肝细胞癌临床转归的评估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钙黏附素(cadherin,Cad)是细胞黏附分子中的一个重要家族,由一系列结构和功能相似的单链跨膜糖蛋白组成。经典的Cad蛋白按其最初来源分为:上皮型钙黏附素(E—cad-herin,E—cad)、神经型钙黏附素(N—cadhefin,N—cad)、胎盘型钙黏附(P—cadhefin,P—cad)等,分子量均在120kD左右。该家族的特点是既可以作为受体,又可以作为配体,按嗜同类结合方式而相互结合。Cad家族中各种黏附分子具有相似的结构:细胞内区、跨膜区、细胞外区。在细胞内,Cad的C末端与β-或γ-连接索(catenin)以及p120ctn结合形成黏着结合体(adherens junctions,AJ),β—catenin或γ-catenin又通过α—catenin与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相连,参与细胞信号的转导、组织形态发生和胚胎发育等过程。cadherin/catenin(Cad/Cat)分子复合体是钙黏附素介导细胞黏附作用的重要结构,  相似文献   

8.
孔慧祥  王喜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1):37-38,40
目的探讨上皮型钙黏附蛋白(E—cad)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绒毛膜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15例正常绒毛组织和21例绒毛膜癌组织中E—cad和PCNA的表达。结果21例绒毛膜癌患者中E-cad阳性率28.6%(6例,6/21),正常绒毛组织中E—cad阳性率86.7%(13例,13/1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849,P〈0.01)。21例绒毛膜癌患者中PCNA阳性率90.5%(19例,19/21),正常绒毛组织中PCNA阳性率60.O%(9例,9/1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506,P〈0.01)。在21例绒毛膜癌组织中E—cad表达与PCNA表达呈负相关(r=-0.513.P〈0.05)。结论E—cad低表达和PCNA高表达是绒毛膜癌的重要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9.
上皮型钙粘连素和CD44v6在人肝细胞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粘附分子上皮型钙粘连素(E-cadherin)和CD44v6在人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6例人HCC组织中E-cadherin和CD44V6表达。结果:人HCC中E-cadherin和CD44V6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2.4%和39.4%,且E-cadherin表达与HCC侵袭转移倾向呈负相关(P<0.01),与患者5年生存率呈正相关(P<0.01);而CD44V6表达与HCC侵袭转移倾向呈正相关(P<0.01),与患者5年生存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E-cadherin和CD44V6均与肝癌侵袭转移倾向有关,检测E-cadherin和CD44V6的表达可以作为判断肝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Twist、E—cadherin、N—cadher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现象,探讨其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8例胃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中介导EMT发生的转录因子Twist、上皮性标记基因E—cadherin以及间质性标记基因N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中Twist、Ecadherin以及Ncadheri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8%、36.2%、44.8%,癌旁组织分别为32.7%、91.3%、12.1%,3种蛋白在胃癌组织中及癌旁组织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癌旁组织相比,TwistmRNA和Ncadherin mRNA在胃痛组织中表达明显上凋,Ecadherin mRNA表达下调。结论:Twist介导的EMT发生可能与胃癌的侵袭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1.
胡凯  韩卫  丁涤非 《安徽医学》2013,34(12):1778-1780
目的 检测E-cadherin和MMP-9在人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ElivisionTM plus法检测90例食管癌组织和45例癌旁组织中E-cadherin、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癌旁组织中E-cadherin、MMP-9的表达率分别为80.0%和0.0%,在食管癌组织中分别为57.8%和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食管癌组织中E-cadherin、MMP-9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且两者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食管癌组织中E-cadherin呈低表达,MMP-9呈高表达; 二者对食管癌的发生、浸润、转移有相反的调节作用;联合检测可以预测食管癌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2.
邢文群 《中原医刊》2009,(15):13-14
目的探讨Ezrin和E—Cadherin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癌浸润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5例食管鳞癌组织中Ezrin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果Ezrin高表达与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关系密切(P〈0.05);E—Cadherin表达下调与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关系密切(P〈0.05);食管鳞癌中Ezrin和E—Cadheri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Ezrin蛋白高表达和E—Cadherin蛋白低表达在食管鳞癌的浸润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提示二者在该过程中可能起着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次惊厥发作后脑内神经性钙黏附分子(N—Cadherin)表达与海马结构中苔藓纤维发芽现象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方法利用腹腔注射戊四氮(PTz)制作发育期SD大鼠(14天、28天)单次惊厥发作模型,各日龄组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PTZ致惊组和吡咯二硫氨基甲酸酯(PDTC)预处理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Cadherin的表达,利用Timm染色法观察海马苔藓纤维发芽现象。结果NS组在海马CA3区可见极少Timm染色颗粒,致惊后1周偶见Timm染色颗粒,与NS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致惊后3周可见较多Timm染色颗粒沿海马CA3区呈条带样分布,较NS组明显增加(P〈0.01);PDTC预处理组可见Timm染色颗粒较PTZ致惊组明显减少(P〈0.05)。同时,Ns组14天和28天大鼠海马CA3区可见少量的N—Cadherin阳性细胞,着色不深;PTZ致惊组海马CA3和齿状回门区的N—Cadherin阳性细胞与Ns组相比明显增多(P〈0.01),PDTC预处理后相同区域内N—Cadherin阳性细胞较PTZ致惊组明显减少(P〈0.05)。N—Cadherin与Timm染色颗粒的表达结果与惊厥鼠的日龄并无关联性。结论单次惊厥发作在幼鼠可以引起海马不同程度的苔藓纤维发芽,而N—Cadherin的分布位置与变化时相与苔藓纤维发芽相吻合,这表明N—Cadherin可能参与或促进了苔藓纤维的发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肝细胞癌( HCC )标本中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 Tiam1)的表达,探讨Tiam1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i-am1 mRNA和蛋白质在肝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Tiam1的表达与肝癌转移的关系。结果 Tiam1 mRNA在癌旁肝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0.136±0.136)明显低于肝细胞癌组织(0.718±0.089)( P<0.05)。 Ti-am1在肝细胞癌转移组mRNA的相对表达量(0.917±0.123)明显高于非转移组(0.678±0.136)(P<0.05)。Tiam1蛋白在癌旁肝组织中的阳性率(38.4%)明显低于肝细胞癌组织(80.7%)(P<0.05)。 Tiam1在肝细胞癌转移组蛋白表达阳性率(90.9%)明显高于非转移组(73.3%)(P<0.05)。结论 Tiam1的表达升高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预测肝细胞癌转移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aspase-3和PCNA在肝细胞肝癌的表达及其在肝细胞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95例肝细胞肝癌组织、68例癌旁组织和19例正常肝组织中Caspase-3和PCNA的表达。结果Caspase-3在肝细胞肝癌中表达阳性率(34.7%)显著低于癌旁组织(79.4%,P〈0.01)和正常肝组织(84.2%,P〈0.01);Caspase-3的表达与肝细胞肝癌的组织分级和HBsAg有关(P〈0.01,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转移无关(P〉0.05)。PCNA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阳性率(68.4%)显著高于癌旁组织(26.5%,P〈0.01)和正常肝组织(15.8%,P〈0.01);PCNA的表达与患者组织分级、转移有关(P〈0.01,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HBsAg无关(P〉0.05)。在肝癌组织中Caspase-3与PCNA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598,P〈0.001)。结论肝细胞肝癌中Caspase-3的低表达与PCNA的高表达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许可  石文君   《中国医学工程》2011,(12):15-16,19
目的研究CD44v6和E-cadherin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91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10例正常食管组织石蜡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44v6和E-cadherin的表达。结果 (1)CD44v6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食管组织(P〈0.05);E-cadherin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食管组织(P〈0.05)。(2)CD44v6的高表达和E-cad-herin的低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肿瘤的长度无明显相关性。(3)CD44v6和E-cadherin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545,P〈0.01)。结论 CD44v6和E-cadherin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浸润程度,淋巴转移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Ki-67、环氧化酶-2(COX-2)和E-钙黏附素(E—cad)在人脑膜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脑膜瘤中硒-67、COX-2、E—cad蛋白的表达情况,原位杂交方法检测COX-2mRNA、E—cadmRNA在脑膜瘤中的表达。结果Ki-67、COX-2蛋白高表达和E—cad蛋白低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侵袭性关系密切,COX-2和E—cad表达呈负相关(r=-0.926,P〈0.05)。结论Ki~67、COX-2和E—cad与脑膜瘤的病理分级、侵袭性密切相关,三者可能相互影响,共同调节脑膜瘤的侵袭性生长,联合检测COX-2和E—cad有助于判断脑膜瘤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定量检测LIM和SH3蛋白1(LASP-1)mRNA和乙酰肝素酶-1(HPA-1)mRNA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二者与肝癌发生、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法分别检测62例原发性肝癌癌组织、配对癌旁组织(距癌2cm)和正常肝脏组织(距癌大于5cm)中LASP-1mRNA和HPA.1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二者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肝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肝组织中HPA-1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47.25±16.65、23.15±14.89、7.56±5.15,LASP-1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51.66±20.12、35.73±15.07、10.17±8.29。HPA-1mRNA及LASP-1mRNA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P均〈0.05)。HPA-1及LASP-1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P〈0.01),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无关(P均〉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LASP-1mRNA和HPA-1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OR=0.421,P〈0.05)。结论肝癌组织中LASP-1mRNA与HPA-1mRNA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等密切相关。二者联合表达水平的增加可能促进肝癌的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环氧化酶-2(Cox-2)RNA和Kiss-1RNA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Cox-2RNA和Kiss-1RNA在正常肝组织(10例)、癌旁肝硬化组织(30例)和肝癌组织(39例)的表达情况,并比较它们在不同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及临床意义。结果Cox-2RNA在正常的肝组织中不表达,在肝硬化组和肝癌组中高表达,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都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RNA的表达与肝癌的大小、静脉浸润、TNM分期、Edmenson分级等无关(P〉0.05)。Kiss-1RNA在正常肝组织.肝硬化和肝癌组织中均有表达,正常组和肝硬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都与肝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ss-1RNA的表达与TNM分期和Edmenson分级等密切相关(P〈0.05),与肿瘤的大小、静脉浸润等无关(P〉0.05)。结论Cox-2RNA在肝癌中表达明显升高,实验证明它可能与肿瘤的浸润、转移等无关;Kiss-1RNA的表达在肝癌中抑制显著,实验证明它可能与肿瘤的浸润、转移等有密切相关。同时Cox-2RNA和Kiss-1RNA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测定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原发性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筛选赣州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近5年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为肝细胞癌患者43例(术前均未经任何抗肿瘤治疗),应用免疫组化通用型二步法检测并对比GPC3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对比分析GPC3和AFP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结果 1.GPC3在肝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与在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及正常肝脏组织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GPC3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GPC3与AFP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比较,GPC3对肝癌免疫组化诊断敏感性更高(P<0.0005).结论 1.与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肿瘤标志物AFP相比,GPC3具有更高的免疫组化诊断敏感性,有望成为一种新的免疫标志物应用于肝癌的临床免疫组化诊断和鉴别诊断.2.GPC3表达强度与肝癌患者肿瘤细胞分化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