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横轴位像、MPR及SVR成像在齿状突骨折的应用价值及相关技术要点.[方法]选择18例齿状突骨折病人,行X线和四层螺旋CT检查,将螺旋CT扫描容积数据传输至工作站进行MPR和SVR处理,观察骨折细节,并比较X线平片、CT轴位、MPR及SVR之异同.[结果]多层螺旋CT-3D技术可清晰地显示各种类型的枢椎齿状突骨折.MPR可从任意平面观察骨折及其周围情况,VR可以显示骨折的立体关系.[结论]螺旋CT二、三、四维图像在齿状突骨折诊治方面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螺旋CT重建技术在骨盆环骨折中的诊治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螺旋CT二维多平面重建(MPR)、三维重建(3D)对骨盆环骨折的诊断、分型及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有完整的X线DR(digital radiography)片、螺旋CT片影像资料的57例骨盆环骨折患者,根据Tile分类,本组病例A型38例,B型12例,C型7例。对A型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对B、C型患者全部采取手术治疗,根据骨折移位情况,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或经皮行骶髂关节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术后3d~27个月内进行随访,利用螺旋CT检查进行术后疗效评估,对其术前术后的DR片、螺旋CT的3D、MPR的重建图像进行对照分析。结果:57例骨盆环骨折患者中,5例骨盆后环骨折患者的X线DR片诊断为可疑骨折,9例骨盆后环骨折X线DR片漏诊,3例骨盆前环骨折患者的X线DR片诊断为可疑骨折,3例骨盆前环骨折患者的X线DR片漏诊,后经螺旋CT检查予以修正。术后影像学评价优15例,良3例,差1例;临床评价优16例,良3例。结论:螺旋CT的MPR、3D的重建图像对骨盆环骨折的诊断、分型及临床治疗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螺旋CT多维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胫骨上端骨质相对疏松,容易被股骨髁撞击,造成平台塌陷移位及交叉韧带断裂。因膝关节结构复杂,骨折块相互重叠,X线片及CT断面像很难全面客观地显示关节内骨折和移位程度。2001年5月至2003年9月我院诊治胫骨平台骨折34例,所有病例均行螺旋CT薄层扫描,采用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及容积漫游技术(VRT)重建,对比分析螺旋CT多维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多层螺旋CT在创伤性关节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创伤性关节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5例关节外伤患者进行普通X线片和MSCT检查,并通过多平面重建法(MPR)、三维表面遮盖法(SSD)及容积重建技术(VRT)观察骨折细节。结果 12例隐匿骨折和33例复杂关节骨折通过MSCT检查能清晰地显示骨折线的位置、范围和骨折块的移位。结论 MSCT对关节骨折的诊断具有特殊的诊断价值,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为手术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轴扫、MPR和3D重建技术在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9年1月收集的45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CT及X线资料。结果多排螺旋CT轴扫、MPR、3D重建图像三者相结合能够明确踝关节骨折线的走行、关节面受累情况、骨折碎片的位置及移位等。结论多排螺旋CT及二维、三维重建对踝关节骨折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肱骨近端移位骨折分型及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对肱骨近端移位骨折分型的影响及在肱骨近端移位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治疗的肱骨近端移位骨折2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X线片检查,同时行肩部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根据Neer分型法对骨折进行分型,比较X线片和螺旋CT三维重建两种方法对肱骨近端移位骨折分型诊断的正确率,并评价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肱骨近端移位骨折治疗中的作用。结果 经手术证实:20例中Neer二部分骨折4例、三部分骨折9例、四部分骨折7例,普通X线片对肱骨近端移位骨折分型诊断的正确率为55%(11/22),螺旋CT SSD、MPR结合二维CT横切面图像对肱骨近端移位骨折分型诊断的正确率为90%(18/20),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所有螺旋CT三维重建资料均对治疗具有指导作用。结论 对有手术适应证者,术前行螺旋CT三维重建对肱骨近端移位骨折分型及决定治疗方案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CT三维重建技术对肩胛骨骨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表面遮盖法重建(surface shaded display,SSD)及容积重建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对肩胛骨骨折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使用SIEMENS PLUS4螺旋CT机对20例肩胛骨骨折患者进行扫描,全部数据输入工作站进行SSD及VRT处理,并与X线、二维CT(2D CT)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D CT扫描的结果经临床与手术证实为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经统计学分析,X线检查及SSD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4.44%和97.78%,假阴性率分别为17.65%和7.84%,X线检查的假阳性率为0.76%;VRT诊断正确率为100%。SSD、VRT检出骨折创伤的数量与X线、2D CT的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是显示损伤的质量优于X线和2D CT。术后对8例进行3D CT复查,VRT能立体显示术后肩胛骨骨质及内固定物的形态与结构。结论:螺旋3DCT是诊断肩胛骨骨折的有效手段,可指导手术计划的制定和内固定物的选择,应作为诊断复杂性肩部骨折的首选方法。VRT对骨折术后内固定物的位置及复位效果的判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螺旋CT(SCT)三维重组(3D)与多平面重组(MPR)在腕舟状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7例腕舟状骨骨折患者经腕关节常规X线检查后,采用16层SCT进行腕关节的多层面扫描,在工作站上作3D及MPR影像后处理,就X线平片与16层SCT影像进行比较及综合分析。结果X线平片漏诊1例结节部骨折和2例不完全性腰部骨折,2例完全性腰部骨折误诊为不完全性腰部骨折,此5例平片漏误诊的骨折均为16层SCT予以确诊。讨论16层SCT能够显示X线平片难以诊断的腕舟状骨隐匿性骨折;3D和MPR成像技术十分有利于观察腕舟状骨骨折的形态变化及移位情况,是16层SCT横轴位扫描的重要补充,同时也有利于手术方案的拟定。  相似文献   

9.
急性膝关节损伤的X线与CT对比分析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分析急性膝关节损伤的CT征象,评价CT在急性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局限性。方法60例膝关节外伤患者进行X线、薄层CT及三维重建检查,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CT显示60例患者中共有膝关节骨折141处,X线显示骨折104处。普通X线及CT的检出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38.12,P<0.01);CT诊断浮膝骨折44例,X线诊断浮膝骨折38例,占86%;32例胫骨平台骨折中,10例X线片未能显示平台塌陷和骨折,因而分型上与CT不一致。在CT和X线片上分别对平台骨折塌陷距离和骨折劈裂距离进行测量,两数值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平台塌陷:t1=2.35,劈裂移位t2=2.13,均P<0.05)。CT诊断与手术符合的8例半月板损伤,X线均不能显示;CT诊断十字韧带损伤15例,X线诊断9例,有6例因未见韧带附着处的撕脱骨折而漏诊;CT诊断侧副韧带损伤27例,X线应力像诊断19例。本组CT示关节腔积血22例,积气5例,其中脂血征7例。X线片示关节腔积液13例,积气2例,未见脂血征。结论在急性膝关节损伤中,CT能安全、快捷地对骨折脱位、外伤性半月板损伤、十字韧带损伤、侧副韧带损伤、膝关节腔内积气、积血、脂血征、关节损伤的稳定性等作出全面、准确的诊断。但是CT仍存在局限性,只有CT与X线检查相结合才能提高诊断水平,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螺旋CT三维重建对上颈椎损伤的诊断和术前评估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MPR、SSD)在特殊部位骨折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与传统的X线片和CT扫描相比,显示了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自2000~2003年对12例上颈椎损伤患者进行了该项检查,并对其临床价值和优缺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骨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X线片漏诊,而经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并MPR及3D图像确诊患者的资料.结果 46例隐匿性骨关节骨折经X线检查未发现明确骨折,后经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能清晰显示细微骨折的骨折线方向、骨碎块大小、移位程度及关节受累情况.结论 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能对骨关节隐匿性骨折做出准确诊断,并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T三维重建在踝关节骨折的分型诊断和治疗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42例踝关节骨折均行X线及CT三维重建检查,比较两者的检查结果,并根据CT检查结果确定最佳手术治疗方案.结果 CT三维重建诊断符合率为97.6%,X线为59.5%,CT三维重建诊断结果优于X线(P<0.05).结论 CT三维重建对判断踝关节骨折移位、分型诊断优于X线,对手术路径和内固定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MRI在膝关节隐性骨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MRI不但用于诊断膝关节软组织创伤及膝关节功能紊乱,而且还能很容易地检出X线片不能发现的隐性骨折(完全骨折或轻微骨损伤),且较螺旋CT三维重建信息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膝关节创伤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膝关节创伤合并骨折患者67例,对所有患者行X线检查和多层螺旋CT检查,X线检查均在膝关节创伤后8h以内进行正位、侧位平片照射,X线检查后7~15d以内再行多层螺旋CT检查。观察并比较多层螺旋CT及X线对膝关节创伤患者诊断准确率;记录并观察多层螺旋CT及X线对膝关节各部位骨折诊断情况。结果多层螺旋CT对膝关节创伤患者的确诊率(100.0%)显著大于X线检查确诊率(83.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923,P0.05);X线检查结果中,疑似骨折患者共7例,经多层螺旋CT检查证实此7例均有骨折,其中髌骨骨折3例,股骨下端骨折2例,胫骨平台骨折2例。X线检查共误诊或漏诊4例,其中纵行髌骨骨折患者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例,误诊及漏诊病例均经多层螺旋CT的多层平面重建处理确诊。结论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优势显著,可从各方位直接清晰地显示关节内部结构及创伤后的骨折情况,弥补了X线片的不足,提高了膝关节创伤的诊断率,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对骨盆后环骨折的诊断及治疗上的临床意义。方法2002年3月~2003年8月,对骨盆骨折且有完整X线平片和CT三维重建资料的1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9例患者中,9例X线片漏诊或可疑,经三维CT检查后修正诊断。对于骶髂关节部分及前后分离、骶髂关节内碎骨、骶髂关节髂骨唇或骶骨唇骨折、骶骨骨折及复杂粉碎性的骨盆后环骨折,三维CT较X线片有明显的优势,能多层次清晰显示骨盆后环的骨折形态。结论三维CT检查对骨盆后环骨折的诊断、分类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对胫骨平台骨折分型及治疗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容积重组技术(VRT)和多平面重建(MPR)在胫骨平台骨折(TPF)分型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8月-2009年2月对45例49侧TPF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2例,女13例;年龄20~65岁(平均46岁).4例为双侧TPF.所有患者均行X线检查和64层螺旋CT扫描仪扫描.在轴位CT扫描后行VRT和MPR成像.按照Schatzker分型标准,应用X线片与64层螺旋CT扫描(包括VRT、MPR成像)分别进行分型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结果]参考VRT、MPR成像后,更改X线分型13侧(13/49)、更改治疗方案8侧(8/49)、发现胫骨髁问嵴骨折15侧(漏诊率46.9%)和腓骨近端骨折6例(漏诊率28.6%).[结论]MSCT(VRT+MPR)可以清晰显示TPF塌陷的范围和程度、细节及隐匿骨折,有助于骨折的正确分型、降低漏诊率和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是X线片和轴位CT扫描有效的补充手段,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华群  马维虎  赵刘军  方媛 《中国骨伤》2009,22(5):349-352
目的:采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三维重建(3D)和多平面重建(MPR)技术诊断寰枢椎骨折脱位并进行术后效果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寰枢椎骨折脱位患者的手术前后X线片与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3D和MPR重建图像,其中男54例,女15例,年龄17~73岁,平均46.5岁.结果:运用CT薄层扫描及重建技术诊断全部准确,其中齿状突骨折49例(Anderson Ⅱ型35例,Ⅲ型14例);C1,2联合骨折(Jeffson骨折联合Hangman骨折合并C1,2不稳)9例;寰椎爆裂骨折合并枕颈不稳6例;枢椎椎体骨折5例.而X线片诊断准确38例(38/69),漏诊23例,6例未能作出诊断,2例误诊.术后69例CT图像均清楚显示金属内固定的准确位置,其中2例螺钉螺纹轻微穿破寰枢椎侧块(椎弓根)外侧骨皮质,3例螺钉螺纹轻微穿破寰椎后弓上侧骨皮质.结论: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重建能够直观清晰地显示寰枢椎骨折脱位的部位、类型及术后金属内固定位置,为临床确定骨折分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和术后疗效评价提供了可靠而直观的依据,可作为寰枢椎骨折脱位的诊断和术后评价的影像学首选检查方法,应该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18.
CT三维重建在髋臼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自 2 0 0 1年以来 ,我院对 17例髋臼骨折行CT三维重建指导临床治疗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 17例 ,男 12例 ,女 5例 ,年龄 2 5~ 5 4岁。左侧 7例 ,右侧 10例。损伤原因 :车祸伤 15例 ,高处坠落伤 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X线片和多维CT重建检查 (见图 1) ,其中CT三维重建对髋臼进行旋转观察 ,关节解体 ,直接观察髋臼情况。按Letournel Judet分类 :双柱骨折 5例 ,T形骨折 4例 ,后柱加后壁骨折 5例 ,横形骨折 3例 ,其中合并髋关节脱位 4例 ,股骨头骨折 2例。1.2 CT三维重建方法 使用GE高档螺旋C…  相似文献   

19.
多层螺旋CT对胫骨平台骨折分型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胫骨平台骨折(TPF)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9例(93侧)TPF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3侧中20侧参考CT扫描结果后更改分型,X线片与多层螺旋CT正确率分别为78.49%和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854,P<0.01).28侧胫骨髁间棘骨折及15侧膝骨近端骨折在常规X线片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寰枢椎X线DR(X-RayDigital Roentgenography)检查与螺旋CT(SpiralCT)检查对诊断小儿寰枢椎半脱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12例小儿患者进行寰枢椎X线DR检查和螺旋CT检查及重建。结果 7例X线DR检查诊断为小儿寰枢椎半脱位,而通过CT检查和重建4例诊断为小儿寰枢关节半脱位,3例为正常;2例X线DR检查误诊为齿状突骨折、寰枢椎半脱位,CT重建清楚显示为寰枢椎畸形,分别为齿状突后弓缺如1例,齿状突发育不良1例;3例小儿在拍摄颈椎张口位时不配合,寰枢椎显示欠清,CT检查清晰显示为寰枢椎半脱位。结论螺旋CT检查和重建技术较X线DR检查更易显示小儿寰枢椎半脱位征象,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