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通过同种异体大鼠骨髓干细胞(BMSCs)移植,观察其对实验性大鼠急性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清洁级Wistar雄性大鼠无菌分离骨髓干细胞;将36只同种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和细胞移植组。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细胞移植组在心肌梗死周边分四点注射BMSCs细胞悬液,对照组心肌梗死区周边注射等容积BM SCs完全培养液。通过心肌组织硝基四氮唑蓝(N-BT)染色,血中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 D)活性、丙二醛(MDA)水平检测,观察BM SCs移植对上述各指标的影响。[结果]细胞移植组能减少心肌梗死面积,降低血中CK、LDH、M DA水平,提高血中SOD水平。[结论]BM SCs移植对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所致的急性心肌梗死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心复康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经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筛选法培养并纯化BMSCs,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术后采用中药联合干细胞移植,24h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活性,2周后超声心动仪检测大鼠心脏收缩功能[射血分数(Er)、左室短轴缩短率(Fs)、心输出量(co)1;处死动物,硝基四氮唑蓝(N—BT)染色评价梗死面积。【结果】联合治疗组较单纯细胞移植组能明显减小大鼠心肌梗死面积,降低血中MDA水平,提高SOD水平,EF、FS、CO也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中药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较单纯细胞移植对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所致的急性心肌梗死具有更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心复康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经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筛选法培养并纯化BMSCs,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术后采用中药联合干细胞移植,24 h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活性,2周后超声心动仪检测大鼠心脏收缩功能[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心输出量(CO)];处死动物,硝基四氮唑蓝(N-BT)染色评价梗死面积.[结果]联合治疗组较单纯细胞移植组能明显减小大鼠心肌梗死面积,降低血中MDA水平,提高SOD水平,EF、FS、CO也有不同程度改善. [结论]中药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较单纯细胞移植对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所致的急性心肌梗死具有更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同种异体移植治疗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疗效。方法 采用CCl4喂养制作SD大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模型,同种大鼠骨髓提取BMSCs。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肝损伤对照组、肝损伤移植组(肝损伤大鼠,向肝实质内移植BMSCs),每组15只。分别在造模前、BMSCs移植术后6h及1,5周,每组各取3只大鼠检测血清中ALT,AST,A/G,SOD,MDA,Hyp水平和肝组织中SOD,MDA,Hyp水平,并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 移植后6h,肝损伤移植组和肝损伤对照组血清ALT,AST,A/G,MDA,SOD,Hyp和组织SOD,MDA,Hyp水平仍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损伤移植组和肝损伤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移植后1,5周,肝损伤移植组血清ALT,AST,A/G,MDA,SOD,肝组织SOD,MDA水平明显高于肝损伤对照组.并且较移植后6h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MSCs移植可全面修复急性化学性肝损伤所致的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腺病毒介导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AdVEGF165)转染同种异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到大鼠缺血心肌后,观察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同种异体大鼠BMSCs,用AdVEGF165转染同种异体大鼠BMSCs,采用ELISA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分泌。结扎Wistar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4周后随机将其分为4组,组Ⅰ:移植转染后的BMSCs;组Ⅱ:移植单纯BMSCs;组Ⅲ:心肌内注射AdVEGF。(基因治疗);组Ⅳ:心肌内注射DMEM(对照组)。4周后通过超声检查观察心脏射血分数(EF)变化,评价其对心功能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移植的BMSCs在局部存活、分化情况。结果 ELISA检测提示:转染后BMSCs的培养上清液中有大量VEGF表达,较未转染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超声检查结果提示:组IEF改善幅度较组Ⅱ、Ⅲ、Ⅳ明显(均P〈0.0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提示:组Ⅰ、Ⅱ中大部分移植细胞能够在移植处存活并转化为心肌细胞。结论 转染AdVEGF165的同种异体BMSCs能有效修复大鼠心肌,并能改善其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联合柴胡疏肝散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培养BMSCs。经结扎冠状动脉制备大鼠心肌梗死(AMI)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MI组(模型组)、BMSCs组、CHSG-L组(柴胡疏肝散小剂量+BMSCs移植)、CHSG-M组(柴胡疏肝散中剂量+BMSCs移植)、CHSG-H组(柴胡疏肝散大剂量+BMSCs移植)。BMSCs细胞悬液直接注入梗死区边缘心肌组织;中药或生理盐水经灌胃给予。各组干预7 d后,生化法测定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丙二醛(MDA)含量;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低氧诱导因子(HIF-1α)表达;免疫组化法观察心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和BMSCs组比较,各联合治疗组SOD升高、MDA降低,血清HIF-1α水平和心肌细胞VEGF蛋白表达升高;且柴胡疏肝散剂量越大,作用越显著。结论:BMSCs移植联合柴胡疏肝散可一定程度上保护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组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蒺藜总皂苷(GSTT)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GSTT对心肌缺血大鼠血清LDH、SOD和MDA的影响;通过HE染色、电镜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学的变化;采用TUNEL方法半定量观察GSTT对凋亡细胞阳性率的影响。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GSTT可降低心肌缺血大鼠血清LDH、MDA(P<0.01),升高SOD(P<0.01),降低心肌凋亡细胞阳性率(P<0.01);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结构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 结论:GSTT对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保护作用通过升高SOD,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增强及LDH的释出减少进而抑制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经静脉途径移植骨髓基质干细胞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同种异体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标记 ,并通过尾静脉于心肌梗死后 1d移植入AMI大鼠体内。分别进行心脏超声检查 ,以及组织学和免疫化学检测。结果 心肌梗死3周后 ,免疫组化分析表明部分干细胞迁移至梗死心肌周围并存活下来 ;干细胞移植组大鼠心功能较移植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 (P <0 0 5 )。结论 心肌梗死后 1d经静脉移植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可以归巢至梗死心肌处 ,并且可以改善损伤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大鼠心脏的迁移及分化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Niu LL  Zheng M  Cao F  Xie C  Li HM  Yue W  Gao YH  Bai CX  Zhu SJ  Pei XT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38-42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在大鼠心脏定居存活情况、同种异体移植是否可行。正常心脏微环境与梗死心脏微环境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迁移、分化的影响。方法雌性Wistar大鼠35只,①正常心脏MSC移植组(10只);②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AMI,10只);③心肌梗死MSC移植组(10只);④单个核细胞治疗组(5只)。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心肌梗死模型。分离纯化来自雄性Wistar大鼠的骨髓MSC,于冠脉结扎后1~3h植入到雌性正常大鼠和心肌梗死大鼠心脏组织,模拟同种异体细胞移植治疗。于细胞移植后10周取心脏检测各种指标。结果(1)经纯化的大鼠MSC在同种异体大鼠心脏可定居、生存,而未经纯化的单个核细胞移植在同种异体大鼠心脏未见存活;(2)在正常心脏微环境中,带蓝色荧光的供体MSC细胞核呈小岛屿状分布,与宿主心肌纤维排列无关;而在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脏微环境中,蓝色细胞核分布广泛,呈椭圆形,似心肌细胞核,其排列方向与宿主心肌纤维排列方向一致,免疫组化检测胞浆心肌特异蛋白染色阳性。结论纯化的MSC具有免疫耐受特性,无需加用免疫抑制剂,可进行同种异体移植;同种异体MSC在正常心脏微环境中不发生迁移、分化;而在急性梗死大鼠心脏中具有向缺血梗死区迁移并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心复康在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对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经密度梯度离心联合贴壁筛选法培养并纯化BMSCs,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移植前以5-溴脱氧尿核苷(Brdu)对移植细胞进行标记,术后采用中药心复康灌胃联合干细胞移植治疗。移植后2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含量;处死动物,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心肌损伤区VEGF、bFGF蛋白表达情况、Brdu阳性移植细胞数和CD34^+新生血管数。结果:心复康联合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心肌梗死,能提高移植细胞存活率(与细胞移植组比较P〈0.05),提高大鼠血清VEGF、bFGF含量(与细胞移植组比较P〈0.05),提高梗死区VEGF、bFGF蛋白表达,增加梗死区新生血管数量。结论:中药心复康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移植干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心复康联合干细胞移植能更有效的促进损伤区血管新生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心复康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在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对濒死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经密度梯度离心联合贴壁筛选法培养并纯化BMSCs,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移植前以5-溴脱氧尿核苷(Brdu)对移植细胞进行标记,术后采用中药心复康灌胃联合干细胞移植治疗。治疗后2周处死动物,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心肌损伤区Brdu阳性移植细胞数、CD34+新生血管数和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阳性心肌细胞数量。[结果]心复康联合干细胞移植治疗组移植细胞存活率增加(与细胞移植组比较P<0.05),梗死边缘区新生血管数量及PCNA阳性心肌细胞数量均有所增加(与细胞移植组比较P<0.05)。[结论]中药心复康联合干细胞移植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濒死心肌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心复康联合干细胞移植能更有效的促进损伤区血管新生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丹酚酸B预处理的内皮祖细胞(EPCs)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后,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肌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筛选法培养、纯化EPCs与BMSCs;免疫细胞化学法(CD34/CD133/CD44)分别鉴定两种细胞。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制作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丹酚酸B最佳药物浓度干预的EPCs,与BMSCs混合,在大鼠心肌梗死区周边分5点注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蛋白的表达。[结果]细胞移植4周后,EPCs与BMSCs共移植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积分光密度(IOD)分别13.179±3.053、23.634±4.705,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酚酸干预EPCs提高BMSCs移植后大鼠心肌VEGF、bFGF蛋白表达,有效改善了BMSCs向心肌分化的血管微环境。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中药丹酚酸B预处理的内皮祖细胞(EPCs)按不同比例与骨髓基质细胞(BMSc)进行混合后注射至缺血局部,观察细胞移植后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心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筛选法培养、纯化EPCs与BMSCs;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丹酚酸B最佳药物浓度处理的EPCs,以不同比例(1:1,2:1,4:1,8:1)与BMSc混合,在大鼠心肌梗死区周边分5点注射。[结果]各细胞移植组均能不同程度的改善心肌梗死大鼠心室结构,增强心功能。超声心动图结果:同一时间细胞移植组均能不同程度的改善心肌梗死大鼠心室结构,增强心功能,与模型组相比,4:1组、8:1组左室射血分数及心输出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丹酚酸B预处理的EPCs联合BMSc的移植促进了AMI大鼠左室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研究祛瘀生新中药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归巢"的影响,探讨活血化瘀法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肌重塑的效应机制。[方法]清洁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中药组、西药组,每组16只。中药组大鼠术前3 d给药,1次/d。7 d后,检测外周血BMSCs含量,分析各组非梗死区心肌胶原含量,硝基四氮唑蓝(N-BT)染色评价梗死面积,并观察心肌组织苏木-伊红(H-E)染色结果及免疫组化检测心肌c-kit细胞数。[结果]药物组较模型组c-kit细胞数均明显增多,中药组与西药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能减轻心肌组织的病理损伤及降低心肌胶原含量和梗死面积。[结论]活血化瘀法可能通过对BMSCs"归巢"的动员作用,从而有效的抑制AMI后心肌重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心复康对心肌梗死大鼠促血管新生的影响,探讨中药对心室重塑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制作心肌梗死模型,术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每组12只.中药高剂量[81g/(kg·d)]和中剂量组[40.5g/(kg·d)]给予中药心复康水煎剂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天等量生理盐水灌胃.28d后处死动物,病理切片观察心脏微观结构改变;免疫组化方法计数心肌梗死灶、边缘区新生血管数.[结果]中药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明显缩小,梗死灶及周围组织中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模型组及假手术对照组.[结论]在大鼠心肌梗死模型中,中药组能够有效促进微血管新生,减少胶原纤维的生成,减轻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  相似文献   

16.
丹酚酸B对大鼠心肌梗死过程中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l B)治疗大鼠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以后的病理形态学变化.[方法]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作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测定各组心肌梗死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并且对心肌梗死部位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进行计数,观察Sal B对MI的干预作用.[结果]Sal B可以减少心肌梗死面积,促进毛细血管的生长,加速梗死灶的修复.[结论]Sal B可以减轻MI的面积,是中药丹参起效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具有良好的开发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参芪养心颗粒对冠脉结扎致犬急性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冠脉结扎致犬急性心肌缺血,观察参芪养心颗粒对犬心肌缺血区心外膜电图(N-ST)、冠脉血管阻力(CVR)、心肌血流量(MBF)、心肌耗氧量(MOC)、左心室心肌细胞苏木精-伊红(HE)染色病理变化以及心肌梗死区质量的影响。[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参芪养心颗粒中剂量组(5.46 g生药/kg)和参芪养心颗粒高剂量组(10.92 g生药/kg)可显著降低犬心肌缺血区N-ST。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参芪养心颗粒中剂量组(5.46 g生药/kg)和参芪养心颗粒高剂量组(10.92 g生药/kg)可显著降低冠脉血管阻力。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参芪养心颗粒中剂量组(5.46 g生药/kg)和参芪养心颗粒高剂量组(10.92 g生药/kg)可显著增加犬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的心肌血流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参芪养心颗粒高剂量组(10.92 g生药/kg)可显著降低心肌耗氧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参芪养心颗粒中剂量组(5.46g生药/kg)和参芪养心颗粒高剂量组(10.92 g生药/kg)可显著降低心肌梗死区质量。[结论]参芪养心颗粒对冠脉结扎致犬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刺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临床对照设计方案,治疗组与对照组人数之比为1:1,观察6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特定针刺手法和选穴,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按常规剂量静脉推注和静脉点滴。[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针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与利多卡因疗效相近,认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基本病因为:“心脉不畅,心神失养”;本质是“心血瘀阻,心神失调”;病属虚实夹杂证。同时确立了治疗大法为“理气通脉,养心安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