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用炭末明胶微量管替代其他方法检测细菌是否产明胶酶。方法:对31种、145株细菌,采用营养明胶法、X线胶片法、常量炭末明胶法及炭末明胶微量管法进行明胶液化试验,并进行对比。结果:103株产明胶酶的细菌,营养明胶法77株阳性反应,X线胶片法60株阳性反应,常量炭末明胶法及炭末明胶微量管法均有91株阳性反应。42株不产明胶酶的细菌试验结果全部阴性。明胶液化平均天数,营养明胶法3.3d,常量炭末明胶法2.5d,而炭末明胶微量管法仅为1.5d。结论采用炭末明胶微量管进行明胶液化试验反应快,结果:明了便于观察,试剂用量少,体积小且能室温长期保存,优于营养明胶法,X线胶片法和常量炭末明胶法。  相似文献   

2.
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 建立一种快速准确检验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方法。  [方法 ] 以miniVIDAS仪结合API系统 ,将该法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  [结果 ] 该方法能检出 <10个 /mL模拟样品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与食品中常见的细菌无交叉反应 ,能对非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作出正确鉴定。在 4天内能作完全鉴定结果。对 2 2 6份实样的检测 ,检出率为 11.5 %。  [结论 ] 以miniVIDAS仪结合API系统建立的方法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快速简便的特点 ,是一种较好的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吸毒人群基数估计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估计吸毒人群基数的有效方法。方 法在乐山市市中区强制戒毒所、乐山市市中区自愿戒毒门诊和针具交换点收集相关数据资料,分别采用捕获一再捕获法、乘数法和德尔菲法对乐山市市中区现有吸毒人群基数进行估计。结果 捕获-再捕获法、乘数法和德尔菲法估计乐山市市中区现有吸毒分别为3455,1703和2600人。结论 依据戒毒所现存登记资料,采用捕获-再捕获法估计吸毒人群基数易于操作、费用低,结果可信性较好。乘数法计算简便,但在吸毒人群中获取准确的乘数较为困难。德尔菲法对难接触人群进行调查的可行性较好,但影响结果的主观因素较多。  相似文献   

4.
男同性恋人群基数估计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现场实施确定男同性恋人群规模估计的更为实用的方法。方法 同时采用除数法、捕获—再捕获法和乘数法在10天内对某市9个男同性恋活动场所展开计数调查。结果 除数法计数结果为877人;捕获—再捕获法获得3次计数结果,分别为1408人、1207人和949人,乘数法耒获得适当数据。结论 除数法易于操作,进展顺利,结果可信度较高,但花费较大;捕获—再捕获法用时短,花费低,3次结果可以相互印证,适于同性恋人群基数估计;乘数法需要改进以获得较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公共场所及家庭居室等环境空气微生物调查,提出坑道空气真菌平时限值指标,为启用坑道时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撞击法和沉降法对不同场所空气中细菌总数及真菌进行监测。撞击法用JWL-ⅡB新型微生物固体撞击式空气微生物监测仪,高度1m,采样1min。沉降法暴皿5min。监测面积≤30m。取3个点,≥30m。取5个点。用N962风速温湿度计监测微小气候。结果11个不同场所空气中细菌总数撞击法平均2062 CFU/m^3,沉降法平均21.7 CFU/Ⅲ;真菌数撞击法平均479 CFU/m^3,沉降法平均5.0 CFU/Ⅲ。细菌与真菌比值,撞击法4.3:1(2.8~6.8:1),沉降法4.3:1(2.2~8.4:1)。结论根据不同场所空气中真菌监测结果、细菌与真菌比值关系及综合分析,建议坑道内平时空气真菌限值撞击法为≤1000 CFU/m^3,沉降法为≤10 CFU/Ⅲ。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不同采样方法检测不同材料表面细菌污染状况的检测效能,寻找一种既符合国家规范又能简便快捷、准确反映物体表面实际微生物污染状况的采样方法.方法 将灭菌不锈钢板与灭菌无纺布表面均匀涂布腐生葡萄球菌,自然干燥后,分别用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法、棉拭子涂抹法、载体压印法、滤膜法进行物体表面采样并检测菌落总数,比较...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酚试剂法与快速仪器法在检测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的结果差异,验证快速仪器法的实用性。方法分别采用酚试剂法与快速仪器法对室内空气中不同浓度甲醛进行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检测结果经统计学分析,t0.05,快速仪器法与国标酚试剂法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别无显著意义。结论快速仪器法可满足现场快速检测需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验证及比较成骨细胞原代培养常用方法,探讨两种原代培养方法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取出生后24 h昆明小鼠乳鼠顶骨,以含血清胶原酶消化法和分段胶原酶消化法分离成骨细胞,进行细胞形态观察,以噻唑蓝(MTT)比色实验法绘制生长曲线,以台盼兰排斥法计数活细胞率.结果 与含血清胶原酶消化法相比,分段胶原酶消化法提取的成骨细胞产量多;细胞存活率高(P<0.01);对细胞损伤小,细胞纯度高.消化时问易于控制.结论 分段胶原酶消化法是一种方便、高效、细胞生物学特性稳定的原代成骨细胞分离培养方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nfirm an alternative method for primary culture of osteoblasts through comparison of two primary culture methods. Methods Calvarias were dissected from newborn Kunming mice, osteoblasts were isolated with serum-containing collagenase digestion method and sequential digestion method respectively. The osteoblasts were observed under invert microscope, the growth curve was made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MTT method, the rate of living osteoblasts was counted with trypan blue method respectively.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serum-containing collagenase digestion method, the sequential digestion method presented higher production of osteoblasts, higher cell survival rate (P<0.01), little damage on osteoblasts and easier control of the digestion time. Conclusion The sequential digestion of calvaria method is simple, efficient and stable for primary osteoblasts culture.  相似文献   

9.
石蜡包埋组织中4种DNA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石蜡包埋组织中提取DNA的简易有效方法.方法 取我院2003年肿瘤细胞减灭术切除的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的上皮性卵巢癌标本20例,分别以一步法、氯化钠盐析法、酚氯仿抽提法、试剂盒法提取其DNA,然后进行电泳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分析.结果 酚氯仿抽提法所得样本DNA的产量为55.12±8.81 μg,氯化钠盐析法为58.39±5.76 μg,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分别和另外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01);酚氯仿抽提法所得样本DNA的OD 260/OD 280比值为1.81±0.16,氯化钠盐析法为1.84±0.18,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分别和另外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酚氯仿抽提法,氯化钠盐析法所得DNA产量和质量均高于一步法和试剂盒法.结论 蛋白酶K消化氯化钠盐析法简便快捷,不用接触有毒的化学药品,是理想的石蜡包埋组织DNA提纯方法.  相似文献   

10.
邱方  张丽 《预防医学论坛》2006,12(5):581-582
[目的]探讨用撞击法和沉降法采样检测医院病房空气中细菌总数结果的差异;观察撞击法采样不同时间的细菌总数变化情况。[方法]2005年10月,在临沂市市直一家医院,用撞击法和沉降法同步采集病房空气,检测细菌总数;同时在该医院10万级洁净室内设点,以100L/min分别用撞击法采样0.5min、2min、8min检测细菌总数。[结果]用撞击法和沉降法采样,在已消毒病房、未消毒病房和室外检测结果的均值与合格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在洁净室内用撞击法采样检测,细菌总数检出值采样时间为0.5min与2min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样8min的低于采样2min与采样0.5min(P〈0.05)。[结论]与撞击法相比,沉降法采样空气测定的空气细菌总数的均值、合格率均与撞击法采样有差异;撞击法采样8min时空气细菌总数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