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对金川矿床成矿模式,各矿区含矿岩体规模,富矿比例以及沿走向变化规律,含矿岩体的形态产状和矿体在剖面赋存规律的阐述,对4个矿区24个剖面岩体分枝情况和4个矿区65个剖面岩体控制程度的调查,对以前地质找矿效果和原因进行分析,指出金川矿床深部具有良好的和前景,含矿岩体下分枝出现部位和范围,已知岩体中贫矿,富矿以及特富矿的找矿方向和勘探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金川矿区构造、含矿岩体的地质特征、矿体类型、金川铜镍矿床成矿模式等方面综合研究,提出了科马提岩是寻找硫化镍矿床的另一个方向;铁帽是超基性岩地区寻找硫化镍矿床的重要标志。通过对金川特富矿体的地质特征分析,指出了根据细脉浸染状矿体来寻找特富矿。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幔枝构造成矿控矿的视角,依据上石矾金矿一孔之见以及野外的详细观察和室内的综合分析,总结归纳出成矿作用特征和控矿因素,提出成矿地质模式,明确预测较为密集的网脉状矿体之下应该还有脉状矿体,甚至断裂蚀变岩型矿体,并通过矿田构造解析,指出上石矾矿区位于阜平幔枝构造西北缘拆离带上盘,上寨构造岩浆活动中心的倾伏端,具有优越的成矿条件,且矿化显示明显,预示出很好的找矿潜力,并大胆指出了中深部地质找矿验证的钻孔位置。  相似文献   

4.
柏杖子金矿是我国冀东—辽西金成矿带上典型的岩浆热液型金矿,经过多年持续开采,该矿山保有资源量逐渐减少,因此,系统地开展矿区控矿规律研究工作,对于合理布置探矿工程以及增加矿山资源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总结柏杖子金矿成矿地质条件,结合野外地质调查,认为矿区金矿体主要受柏杖子岩体和构造系统的联合控制。其中,岩体内部的原生节理—叠加断裂和岩体外部的断裂共同控制着脉状矿体,NE向含矿构造组与NEE向含矿构造组交会部位金矿化较发育,易形成蚀变岩型厚大矿体。通过综合研究,建立了矿区成矿模式,认为柏杖子金矿的成矿地质体为深部隐伏岩体,推测该矿区深部可能存在斑岩型矿体。矿区西南部苗金沟浅部新发现了石英细脉型矿体,推测深部存在类似柏杖子岩体内的石英脉型矿体和蚀变岩型(细脉浸染型)矿体。  相似文献   

5.
崔云龙 《黄金》2006,27(2):12-16
以山东夏甸金矿床Ⅶ号金矿体为例,通过区域构造、富矿体下盘构造、矿体内部构造、富矿体与下盘变质岩接触带构造、成矿与构造性质转换及控矿构造演化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主要是在构造环境由韧性向脆性环境转换的多次脉动形成;构造转换过程均有脉岩上侵,依此将主要成矿过程划为4个期次,其中早期的韧脆性环境形成主体矿化带;成矿主期NW向脆性引张作用形成的共扼高角度张扭性构造对工业矿体和富矿体起到主要控制作用;构造性质的转换关系,形成了矿化带NE向侧伏和富矿体无侧伏的现象。该认识为金矿找矿及探矿工程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蒋之飞  张剑  李俊  邹院兵  陈松  吴念 《黄金》2020,41(4):4-8
石岗寨金矿床赋存于新元古界红安岩群七角山岩组断裂中,北东向断裂为主要含矿构造,含矿构造倾向延深大于走向延长。矿体形态简单,呈脉状、透镜状,具有平行排列、尖灭再现的特征,厚度、品位变化较大,部分工业矿体由浅向深具有厚度变大、品位变富的趋势;黄铁矿为主要的载金矿物,金主要以裂隙金的形式赋存于黄铁矿中,矿石类型主要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石,硅化、黄铁绢英岩化、黄铁矿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根据矿体特征,结合矿区成矿条件,认为矿区深部具有进一步找矿的潜力。对ⅩⅥ、ⅩⅣ矿体进行了深部验证,发现了工业矿体。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金川矿床的深部勘探成果的地质对比分析:金川矿床的深部勘探成果更进一步证 矿床的成岩、成矿时的构造环境为拉张性构造环境,岩体在三维空间上呈锯齿状追踪式分布,形态、产状多变,并非单斜岩墙;无论含矿岩浆、富矿岩浆还是矿浆,在上巡、成岩、成矿作用过程中均不同程度的发生了铜的金属硫化物与镍的金属硫化物的二次分异,这次分异对金咱矿床中Cu、Au、Ag、PGE的富集产生了重要作用;一二矿区交界部位的富铜盲  相似文献   

8.
高亚林 《铜业工程》2020,(1):31-34,60
通过对金川矿区概况及金川矿床特点,特别是从所处成矿带位置、物探异常特征、成矿地质条件,以及矿体向下延深变化情况等方面进行对比论述,认为金川深、边部找矿潜力巨大。同时,详细论述并推荐了2个矿区深部找矿靶区:Ⅰ矿区与Ⅱ矿区接合地段深部和Ⅱ1矿体与Ⅱ2矿体接合地段深部;1个矿区周边及外围找矿靶区-Ⅲ矿区南侧区域;为金川矿床下一步找矿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金厂金矿床产于岩浆岩内部,主要的矿(脉)体类型有角砾岩型、岩浆穹隆裂控型,各类矿(脉)体在形态、产状、容矿构造特征、矿石类型、矿化特征和蚀变特征等方面有明显区分特征。NE、NW、近EW、近SN向断裂是主要控岩控矿断裂,岩浆侵入时形成的环状断裂、放射状裂隙和角砾岩构造是主要容矿构造。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的断裂构造为NW向断裂和NE向断裂,相应的控制了燕山晚期闪长玢岩和花岗斑岩的侵入。燕山晚期闪长玢岩侵入时,在早期岩浆岩中的断裂交汇部位形成了侵入角砾岩型矿体,在断裂交汇与燕山晚期岩体接触带部位形成了塌陷角砾岩型矿体;花岗斑岩岩浆侵入时形成的穹隆构造控制了环状、放射状矿脉。下一步找矿方向为寻找穹隆构造南西部环状、放射状矿体,穹隆内部深部隐伏的环状、放射状矿体;燕山晚期侵入体接触带与断裂构造交汇部位角砾岩型矿体。  相似文献   

10.
通过珊瑚长营岭钨锡矿床成矿特征和成矿规律研究,对深部、边部及外围找矿作出了预测。研究表明:矿床深部产出隐伏花岗岩体,侵位标高大概为-1 000 m;NE向挤压带及其伴生的NW向脆韧性剪切带形成的网格状断裂系统为矿床的控矿和容矿构造;钨锡石英脉组在空间上为左后型侧幕排列;碎屑岩向碳酸盐岩的过渡部位对成矿较为有利;珊瑚长营岭钨锡矿床Ⅵ组脉NW方向深部可能存在新的盲脉组,在隐伏花岗岩体顶部可能存在岩体型钨锡铌钽矿体。圈定了3个边部预测区和1个外围预测区。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金龙矿床的成矿规律特征分析,从铜井岩体的地质特点、岩浆及矿液活动中心、含矿层与矽卡岩、矿体的空间分布等方面对矿床进行成矿规律总结,同时运用此规律对矿床深部及边缘进行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预测。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采用传统地质信息表达方法存在的缺陷及开展三维立体地质填图的意义,通过对钻孔、地形和勘探线剖面等资料的综合研究,首次运用Surpac软件建立了陕南汉阴县长沟金矿床的三维可视化模型,直观地显示了地形、构造及矿体的空间展布规律。综合地质研究和三维模型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长沟金矿是一个受产于志留系区域变形变质岩中的近EW-NWW向脆—韧性剪切带DSZ3及其旁侧次级断裂破碎带控制的金矿床,含金矿化脉体主要沿S2面理分布,矿区西部的有利找矿方向应为南西区域、呈NW走向斜列的矿体沿NWW 285°~310°方向的更深部位。基于Surpac软件的三维可视化地质模型的建立和定位预测结果,对长沟金矿以及外围找矿勘查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CSAMT法在西涝口金矿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随着勘查深度的加大,传统技术方法已不能满足深部找矿预测的需要,急需要引进新的技术方法和手段。西涝口金矿位于胶莱盆地北缘,目前已达到大型规模。区内规模较大的矿脉有5条,目前仅对其中的18号矿脉进行了系统的钻探工程控制,其他矿脉开展的工作较少,勘查程度和研究程度较低。为了对西涝口金矿深部进行找矿预测,进一步扩大矿床规模,了解其他矿脉的含矿性,引进了CSAMT法。通过分析CSAMT数据,为钻孔设计提供依据。钻探工程验证结果表明,在17号和18号脉深部金矿找矿取得进展,有力地佐证了CSAMT法在西涝口金矿找矿中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并依此提出18号脉及其他矿脉今后找矿工作重点。测试结果显示18号与24号脉之间有一低阻带,结合区域地质构造背景,认为该区发育一条规模较大的铲式构造带,18号与24号脉之间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4.
八渡钼矿床位于北秦岭加力东褶皱带,矿体主要赋存于中元古界秦岭群地层中,矿体形态、产状明显受SN向断裂或密集裂隙带控制,矿体厚度小、条数多、品位高。金属矿物以辉钼矿、黄铜矿为主。矿床成因属广义上的斑岩型矿床。研究表明,在矿区深部、已知矿带的延伸部位及岩体周边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5.
杜荒岭金矿床赋存于燕山晚期的石英闪长(斑)岩中。矿体严格受NEE向断裂构造破碎带和隐爆角砾岩筒控制。从矿体形态、产状、规模及品位,矿石类型、组成及组构,矿化期次、矿化阶段的划分,围岩蚀变,金的富集规律等方面论述了矿床的地质特征,并对矿床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其属燕山晚期与次火山岩有关的中低温热液蚀变岩型金矿床。在总结本区找矿标志的基础上,指出了深部及外围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6.
通过论述中南沟铅锌矿床的地质背景,我们对矿床基本地质特征进行了总结,上奥陶统火山—沉积岩系为该矿床的容矿地层,矿体呈似层状产于凝灰岩、灰岩(大理岩)中,区内NWW向深大断裂为铅锌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同时探讨了成矿地质条件;有助于该区地质勘查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7.
广东河台金矿矿体赋存规律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伟  戴塔根  黄满湘  贺辉 《黄金》2006,27(3):9-13
在分析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糜棱岩带赋存工业矿体的条件.总结了矿体矿化富集规律和产出特征,通过对金矿体赋存规律的研究,并结合物探、化探和遥感等找矿方法,在生产区及矿区外围提出了5处具有较好找矿前景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18.
甘肃岷县寨上金矿床构造控矿特征及找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系统的路线调查和详细的矿区地质填图,认为寨上金矿区构造格架是由区域性断裂(F1、F10)、主干断裂(F3、F5、轴面断裂、F8、F9)、容矿断裂(矿脉)三者围绕扎麻树背斜核部形成一个规模逐渐降低的断裂构造成矿系统。成矿前为左旋压扭性应力场,背斜发生二次变形,同时配套形成主干断裂和左行斜列分布的容矿断裂;成矿期为右旋张扭性应力场,形成右行斜列矿体和单个矿体向西侧伏。依据构造控矿特征对矿区和外围下一步的找矿提出了明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以往工作和研究的基础上,对该区内矿床成矿地质特征、控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标志进行了分析,认为小岭乡矿床受区内构造、板块活动及元古代地层控制。区内北西向断裂及其派生的次级北西向断裂为矿区控矿、含矿构造;区内加里东期的地质矿物中富含氟元素,为甘肃永靖小岭乡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和动力来源,元古代皋兰岩群中-深变质地层含有较高成矿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