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肝移植术后可能出现的门静脉血流过量对移植物功能的影响。方法2004年11月~2005年9月施行小儿肝移植术4例,其中先天性门静脉海绵样变伴门静脉高压2例,巨大肝母细胞瘤1例,先天性胆道闭锁1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门静脉和肝动脉血流量,并监测肝功能变化。结果4例患儿移植物质量与患儿体质量之比(GW/RW)分别为1.24%、1.12%、2.1%和3.29%。1例先天性门静脉海绵样变伴门静脉高压患儿(GW/RW为1.12%),术后门静脉血流量大幅上升(GW/RW为1.12%),其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均明显升高,同时肝动脉血流量明显减小;该例与另外3例比较,上述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肝移植术后门静脉血流量大幅度增加对移植肝功能有相当程度损害。肝动脉血流量伴随门静脉血流量的增加有相应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移植治疗小儿先天性门静脉海绵样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2例患儿经CT和CTA检查诊断为肝内门静脉系统海绵样变,并伴有严重的门静脉高压症,分别于2004年12月和2005年6月施行肝移植术治疗.从临床症状、血液学指标和影像学检查方面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2 例患儿术后消化道出血症状均消失,且无复发;血红蛋白、血球压积、血小板水平等均接近或恢复正常;脾脏亦有一定程度缩小;1例患儿随访至今,情况良好;另1例患儿术后失访2月, 3月后超声复查发现大量腹水,门静脉吻合口明显狭窄,再次手术重新植入另一供体门静脉,手术过程顺利,因术后出现严重肺部感染,同时合并肝、肾功能损害,于术后2周死亡.结论肝移植术可成为先天性门静脉海绵样变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其近期疗效良好.对肝移植的远期效果和并发症,尚需进一步积累病例和随访研究加以评价.  相似文献   

3.
肝移植治疗小儿先天性门静脉海绵样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肝移植治疗小儿先天性门静脉海绵样变的临床效果。方法2例患儿经CT和CTA检查诊断为肝内门静脉系统海绵样变,并伴有严重的门静脉高压症,分别于2004年12月和2005年6月施行肝移植术治疗。从临床症状、血液学指标和影像学检查方面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价。结果2例患儿术后消化道出血症状均消失,且无复发;血红蛋白、血球压积、血小板水平等均接近或恢复正常;脾脏亦有一定程度缩小;1例患儿随访至今,情况良好;另1例患儿术后失访2月,3月后超声复查发现大量腹水,门静脉吻合口明显狭窄,再次手术重新植入另一供体门静脉,手术过程顺利,因术后出现严重肺部感染,同时合并肝、肾功能损害,于术后2周死亡。结论肝移植术可成为先天性门静脉海绵样变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其近期疗效良好。对肝移植的远期效果和并发症,尚需进一步积累病例和随访研究加以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99mTc -植酸钠扫描检测异位肝移植后两肝功能状况。方法 建立猪右肝下部分肝移植模型 ,部分捆绑缩窄宿主门静脉控制两肝门静脉血流 ,术后通过99mTc -植酸钠扫描检测两肝血流量 ,并与组织学相对照 ,观察99mTc -植酸钠扫描的实用价值。结果 99m Tc -植酸钠扫描检测的肝功能状况与组织学结果符合 ,门静脉缩窄 1/3组 (A组 )两肝血流量较均衡 ,移植肝及宿主肝均无萎缩 ,门静脉缩窄 1/2组 (B组 )宿主肝血流量明显低于移植肝 ,宿主肝萎缩 ,门静脉无缩窄组 (C组 )移植肝血流量明显低于宿主肝 ,移植肝萎缩。结论 99m Tc -植酸钠扫描能准确反映异位肝移植后两肝功能状况 ,可作评价两肝功能状况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断流手术对门脉高压症患者行肝移植后门静脉流量,门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随访肝移植患者194例,其中肝移植病因中门脉高压症174例,其中28例肝移植前不同时期行脾切除、贲门血管离断术.未行断流术的146例作为对照组.统计肝移植术前门静脉血栓情况、术中血流量、术后近期门静脉血流量、门静脉血栓情况、门静脉血管重建、肝功能及远期肝功能.结果 28例肝移植术前行断流术的患者,术前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32.14%(9/28),对照组患者其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0.27%(15/146),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中门静脉重建后即通过超声测定门静脉流量,断流组及对照组平均流量比为1320±55 mL/min vs 1130±36 mL/min (P =0.04);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分别为7.14%(2/28) vs 0.68%(1/146)例,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断流组2例均为超过4年者;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断流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断流手术的患者行肝移植手术,门静脉血栓术前术后的发生率均较高,但肝功能恢复情况与未行断流手术患者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原位肝移术植中逆行灌注对早期移植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探讨原位肝移植术中肝脏逆行灌注对移植肝早期肝功能的影响。方法31例原位肝移植病例随机分为逆行灌注组和非逆行灌注组。逆行灌注组在吻合门静脉前先开放下腔静脉或肝静脉,然后吻合门静脉。非逆行灌注组中按常规方法首先开放门静脉。于移植术当日及术后1、3、5、7 d分别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结果逆行灌注组的复温缺血时间(RW IT)显著短于非逆行灌注组(P<0.05),其手术后当日的血清AST、ALT和术后第1天的ALT水平均显著低于非逆行灌注组(P<0.01);术后第1天两组的血清AST水平及第3、5、7天血清AST、ALT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RW IT缩短有利于减轻肝脏复温缺血损伤;逆行灌注可显著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移植肝早期肝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99mTc-植酸的钠扫检测异位肝移植后两肝功能状况。方法 建立猪右肝下部分肝移植模型,部分捆绑缩窄宿主门静脉控制两肝门静脉血流,术后通过^99mTc-植酸钠扫描检测两肝血流量,并与组织学相对照,观察^99mTc-植酸钠扫描的实用价值。结果 ^99mTc-植酸钠扫描检测的肝功能状况与组织学结果符合,门静脉缩窄1/3组(A组)两肝血流量较均衡,移植肝及宿主肝均无萎缩,门静脉缩窄1/2组(B组)宿主肝血流量明显低于移植肝,宿主肝萎缩,门静脉无缩窄组(C组)移植肝血流量明显低于宿主肝,移植肝萎缩。结论 ^99mTc-植酸钠扫描能准确反映异位肝移植后两肝功能状况,可作评价两肝功能状况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8.
刘天奇  赫军  邹全庆  梁中晓 《广西医学》2000,22(6):1306-1307
肝外门静脉高压症有肝前型及肝后型两种(1),比较肝内门静脉高压症而言,其并不太常见.对其处理需视病因及具体病情具体分析而定.我院近两年来曾收治4例布加氏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及1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所致肝外门静脉高压症病人.其中对2例BCS及1例海绵样变所致肝外门静脉高压症病人进行了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本文结合此3例报告,对肝外门静脉高压症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赵开飞  利峰  石荣书 《黑龙江医学》2014,38(10):1126-1128
目的观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患者部分性脾脏栓塞术(PSE)在术前、术后肝动脉、脾动脉及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PSE对门静脉高压治疗的效果。方法 4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脾亢患者接受PSE治疗,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于PSE术前及术后检测肝动脉、脾动脉、脾静脉及门静脉血管内径,平均血流速度、血流量和动脉血管阻力。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术前、术后各项观察指标的变化。结果 PSE术后肝动脉血流速度、血流量较术前增加,脾动脉、脾静脉及门静脉血管内径及血流速度及血流量较术前减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SE术后肝动脉血流量增加,脾动脉、脾静脉血流量减少,可缓解脾循环高动力状态,间接降低门静脉压力。  相似文献   

10.
马高祥  史留斌  傅利锋 《浙江医学》2007,29(10):1032-1034
目的在建立猪原位辅助性部分肝移植动物模型基础上,观察该手术对猪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初步治疗效果,为临床开展原位辅助性部分肝移植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结扎胆总管的方法复制猪胆汁性肝硬化动物模型,建模时间为8周,建模成功6只。另取健康良种幼猪6只作为供体组,参照有关文献进行麻醉、供体手术及供肝修整。术前、术后当天及第7天观察门静脉压力、血胆红素和肝功能,同时用彩色B超检查门静脉最大流速及流量。结果肝移植术后5只受体猪存活。术后第7天彩超观察存活猪两肝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情况,发现移植肝门静脉血流比宿主肝门静脉血流增多,移植肝功能良好,移植肝回流通畅。BIL、ALT及AST等指标明显好转,术后第7天开腹测量门静脉压力与术前相比显著降低;术前(20.76±2.43)cmH2O,术中关腹前(17.6±2.33)cmH2O,术后第7天(14.7±2.25)cmH2O。结论原位辅助性部分肝移植术能降低门静脉压力和提供一定肝功能支持,是一种较有希望的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