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研究优化低温工况下R32空气源热泵系统的制热性能,结合涡旋压缩机系统的结构以及实际运行特点,引入喷气增焓技术,建立了数学模型,通过调节系统的补气压力、准一级压缩内容积比、定量分析中间参数对热泵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进一步得出带有喷气增焓技术的热泵系统较普通热泵系统相比,优势更明显,制热量能提升10.64%~20.35...  相似文献   

2.
分别针对单级压缩、双级增焓压缩转子式低温空气源热泵机组,进行了制热工况性能对比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电辅热关闭时,双级压缩低温空气源热泵机组的COP比单级压缩机组提高22%~40%左右。可见,双级压缩低温空气源热泵制热性能比单级压缩热泵机组有较大提高,是一种经济性较好的辅助热源,可作为我国北方寒冷地区村镇住宅供暖采用清洁能源加低温空气源热泵补热系统的较优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3.
以户用风冷冷水(热泵)机组为对象,研究了采用闪蒸器的二级节流补气增焓系统在不同环境工况下的运行性能,并进一步研究了二级节流耦合控制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与常规系统相比,补气增焓系统在各种工况下的制热量提高约18%~20%,能效COP提升约7%。初步得出了耦合控制的二级节流的控制规律,为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前高速列车空调大多为单冷机型。为了满足冬季制热需求,本文设计了新型高能效比高速列车热泵空调:机组为双独立循环系统,蒸发器交叉布置,设计优化了冷凝器结构参数;采用自制卧式补气增焓压缩机,通过优化管路布置使得热泵机组制热和制冷时均使用补气增焓,名义制冷能效提高约20%,低温工况下大幅度提高制热能力;热泵机组采用大中间流量四通阀逆向除霜,一系统高频制热的同时另一系统相对低频除霜,解决了除霜期间向列车舱内吹冷风及化霜速率慢的问题,为高速列车变频热泵空调国产化提供推动力。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空气源热泵的低温适应性,采用共沸工质R410a、变频压缩机和带经济器的补气增焓技术,通过在焓差实验室不同环境温度、不同频率、不同进水温度下运行特点实验验证新型热泵在大负荷和低气温条件下可靠运行,得出机组运行性能曲线并分析原因,为低温型热泵在华北乃至东北市场广泛应用带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空气源热泵低温制热能力衰减与制热除霜问题,在多联机空调系统中采用喷气增焓技术,具有喷气增焓技术的多联机系统与传统多联机空调系统相比,制热能力提高15%以上,室外环境温度低于-7℃时,能力提升更加明显,多联机系统在低负荷运行时,25%负荷运行时,能力提升20%以上。制热除霜时除霜时间缩短,减小了使室内温度的波动,从而提高制热稳定性与舒适性。  相似文献   

7.
热泵技术高效环保,被广泛应用于干燥行业。为了研究热泵干燥系统的性能,设计了4种不同的干燥系统,分别为单级压缩热泵干燥系统、准二级压缩热泵干燥系统、单级压缩回热干燥系统和准二级压缩回热干燥系统。分别对各系统进行数学建模与分析,结果表明蒸发温度与系统功耗和除湿量呈正相关;在单级压缩热泵干燥系统的基础上增设回热器与经济器均可以提高系统除湿量,但功耗也随之增加;在单级压缩热泵干燥系统的基础上单独增设经济器,系统的COP最大,单独增设回热器或同时设置回热器与经济器会使系统COP降低,但系统的除湿能效比(SMER)最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雾霾问题已经困扰着我国北方很多城市,尤其是在冬季,所以在北方冬季供热中,煤改电工程日益被我们所注重和关注。煤改电的实施,从传统的不节能的清洁电热设施进行直接供热之后,已经逐步转移到清洁节能的空气源热泵供热。但是因为地区的气候特点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在夏热冬冷地区,一般采用单级压缩热泵与小温差风机盘管末端供热的方式相结合,而对于寒冷的地区,则采取补气增焓压缩人泵,并在末端采取小温差风机盘管或地板辐射供热。而对于严寒地区而言,则采取多级压缩热泵和复叠式热泵以及跨临界二氧化碳和R134A复合热泵供热技术相结合,进而采取新型的双金属散热器、小温差风机盘管、地板辐射供热等,均可能成为严寒地区供热的趋势。所以为了促进空气源热泵供热技术水平的提升,必须对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所在的地区,采取针对性的适用技术,并将其与政策结合之后,最终确保清洁供热得到顺利的实施,促进煤改电工程的升级和优化。  相似文献   

9.
针对热泵空调在寒冷地区制热效果不佳的情况,在空调系统中应用补气增焓技术提升制热量;通过试验验证,在相同工况下,空调器制热能力较原系统提升了17%~100%,出风口温度较原系统提升了3~7℃,改善了超低温环境使用空调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空气源热泵在寒冷地区制热效果不佳的现象,搭建了“太阳能-空气集热器+补气增焓空气源热泵”复合热泵系统,选取哈尔滨某地区冬季典型气象日进行实验,测试复合热泵系统的制热性能,并通过实验进一步探究复合热泵系统的运行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复合热泵系统受太阳辐射强度影响较大,在冬季典型气象日的实验中,系统制热量与COP最大值均出现在辐射强度最大的时刻,与常规补气增焓系统相比,制热量与COP最多增加24.9%和12.53%。当室外温度为-12℃、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出口热风温度为40℃时,复合热泵系统COP最多提升11.1%,复合热泵系统制热性能最好。该复合热泵系统在低温环境下运行效果好,在寒冷地区具有广泛的应用市场。  相似文献   

11.
提高空气源热泵热水器低温环境性能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的低温适应性是保证机组整体性能的重要前提。本文分析了机组在低温工况下的常见问题,简述了国内外对机组低温工况所作的研究。并以补气增焓法为例,指出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系统低温工况下的制热量,防止压缩机排气温度过高,保证机组低温工况的运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我国北方供暖在消耗大量能源的同时亦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采用喷气增焓压缩机技术的空气源热泵系统,解决了常规空气源热泵系统在低温环境中不能稳定工作的缺陷,低温单螺杆压缩机空气源热泵系统,以我国独创的喷气增焓单螺杆压缩机为核心技术,为我国北方严寒地区冬季采暖提供了高效节能无污染的先进供暖技术。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喷气增焓机械过冷CO2跨临界循环,以研究循环喷气增焓与机械过冷耦合特性。建立喷气增焓机械过冷CO2跨临界循环热力学模型,并采用EES(Engineering Equation Solver)软件对循环性能进行仿真分析。研究了主循环压缩机排气压力、中间压力、辅助循环过冷度以及环境温度对循环COP、排气温度、制热量、压缩机功等参数的影响,并在相同参数条件下与常规机械过冷循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主循环排气压力为9.7 MPa时取得最大COP为3.435,喷气增焓对机械过冷CO2跨临界循环进一步降低排气温度有较明显效果;存在使循环COP最大的最优中间压力,相同中间压力下,喷气比取0.3、0.4、0.5时COP逐渐降低;提高过冷度使循环COP和排气温度降低,制热量和辅助循环压缩机功升高;环境温度变化时,中间补气焓值变化,进而使压缩机出口温度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主要分析了补气增热泵系统,包括闪蒸器系统和过冷器系统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一些国内外改进型准二级压缩热泵系统,研究了准二级压缩用压缩机的研究现状,并对不同制冷剂的准二级压缩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说明了准二级压缩热泵系统存在的问题,阐明了解决方法并提出今后的研究与发展方向,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空气源热泵在低温环境下运行时存在排气温度过高、压力比过大的问题,本文结合喷气增焓和喷液冷却两种准二级压缩技术的优点,提出一种基于气液耦合喷射的准二级压缩技术,对系统进行了配置并实施了性能测试分析。该系统通过喷射阀和膨胀阀的自适应调节,使压缩机喷射口冷媒保持气液混合状态,合理控制排气温度的同时,保证系统的高效制热。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新热泵系统能有效控制压缩机排气温度,实现超低温环境下(低至-35℃)的正常供热,同时能效更高。  相似文献   

16.
基于某品牌的涡旋压缩机搭建了实验装置。在蒸发温度为-25~0℃、冷凝温度为45℃的工况下,分别测试了R22,R134a,R410A,R1234ze,R1234yf在单级系统和补气系统中的性能。结果发现:R410A的制热量最大,R1234yf的排气温度最低,R1234ze的制热COP最大;相比单级系统,虽然补气系统压缩机功率略有增大,但可明显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提高制热量,制热COP最大提升29.3%。  相似文献   

17.
CO_2热泵与采用传统工质的热泵相比,具有低温适用性、环境友好性、设备紧凑、能够制取高温度热水等诸多优势。但是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系统会出现排气温度升高、制热量下降等问题。通过对改进型单级压缩循环、双级压缩循环、准二级压缩循环、双极耦合系统、其他辅助加热方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了各种循环方式主要的技术特点及不足,并提出了相关建议。这对于促进寒冷地区CO_2热泵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设计一套喷气增焓技术与水源热泵技术相耦合的低温热泵供暖系统,介绍其冬夏季供暖供冷与供生活热水三位一体的工作流程,并以系统能效比为优化目标,对喷气增焓双级耦合热泵系统进行热力学分析,确定出在不同工况下,系统最佳中间水箱供水温度和单、双级运行切换温度,并通过对压缩机排气温度与压缩比的分析,得出系统可在低温工况下可靠运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郑州市某办公楼建筑为基础,为满足改造后的采暖及制冷需要,从技术性能及投资运行费用角度出发,对比分析不同方案,选择喷气增焓空气源热泵系统为最佳方案,拓宽了系统运行温度区间,提高系统运行COP。经统计改造后喷气增焓空气源热泵系统运行数据,系统在采暖季及制冷季平均电耗分别为0.154kWh/(m2·d)及0.1776kWh/(m2·d)。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比补气增焓及采用电子膨胀阀控制排气过热度的低环温空气源热泵应用在室外环境温度-15℃ 以上的性能对比以及在-15℃下运行的经济性分析,确定了电子膨胀阀控制排气过热度低环温空气源热泵机组的辅助电加热使用时间节点,为设计选型、 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