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卒中急性期患者脑血管血液动力学 (CVHD)指标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经头颅CT或MRI确诊的 5 5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 ,在发病 1周内进行CVHD检测 ,分析各检测指标的特征。结果 全部患者的CVHD的积分值均在 75分以下 ,中位数 32 .5分。与正常男性 70岁年龄组CVHD测定值比较 ,平均血流速度、血流量、最大血流速度、最小血流速度和舒张压与临界压的差值均有明显降低 (P <0 .0 1) ,而脉搏波速、外周阻力、特异性阻抗、以及临界压水平均有显著升高(P <0 .0 1)。结论 卒中发病一周内脑血管血液动力学积分值降低 ,各项检测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变。CVHD检测能较敏感地反映脑血管供血不足或预警卒中发生  相似文献   

2.
检测55例患者,在发病1周内进行脑血液动力学指标(CVHD)检测。结果:全部患者的CVHD的积分值在75分以下,中位数32.5分。与正常男性70岁年龄组CVHD测定值比较,平均血流速度、血流量、最大血流速度、最小血流速度和舒张压与临界压的差值均有明显降低(P<0.01),而脉搏波速、外周阻力、特异  相似文献   

3.
从危险因素暴露到临床卒中发生,脑血管血流动力学(cerebral vascularhemodynamic,CVHD)指标的变化经历不同的阶段,而临床卒中发生前短时间内的变化特征对于卒中的预警和预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研究127例住院的急性期卒中患者的CVHD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脑卒中急性期的CVHD特征,为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和卒中前后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检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高血压和卒中患者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 (CVHD)指标积分变化特征。方法 对东北等地区 2 5 35 5例 35岁及以上队列人群进行高血压和卒中现况调查与卒中发病随访监测 ,在基线调查时对人群进行CVHD检测 ,并以统一的方法进行积分。将基线调查时诊断的高血压和恢复期卒中患者、随访过程中发生的卒中患者和队列人群中的正常人分成血压正常、高血压、卒中发病前和卒中发病后等 4组 ,比较不同组间CVHD指标积分值水平及异常发生率。结果  4组研究对象CVHD积分值的中位数分别为 98.75、85 .0 0、5 1.2 5和 5 5 .0 0分 ,经秩和检验 ,高血压和卒中前后组与正常人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CVHD积分值异常 (<75分 )的发生率分别为 14 .19%、4 2 .2 8%、74 .12 %、和 6 7.73% ,经 χ2 检验 ,高血压和卒中前后组与正常人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高血压和卒中前后的CVHD指标积分较正常人明显下降 ,CVHD异常是卒中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和预警信号。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人群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CVHP)综合积分,分析积分变化与卒中风险的关系.方法:在整群抽取的社区自然人群中选择10 565名年龄≥40岁的人群,进行危险因素调查和CVHP检测,以统一的方法对CVHP进行积分,随访卒中发病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人、单个危险因素暴露、多个危险因素暴露、随访中新发卒中组,按年龄、性别分组,分别比较各组人群CVHP积分的差异和变化规律.结果:从正常人到新发卒中组4组人群中,男性CVHP积分分别为86.44±20.69、72.07±28.10、60.82±34.64和42.01±29.36,女性分别为83.95±22.19、67.97±29.73、59.91±31.34和42.64±28.00,呈逐渐降低趋势.同一年龄层上述4组人群CVHP积分及其分布均有显著差异(P<0.01).同一因素各年龄组间CVHP积分及其分布也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从正常人、危险因素暴露到卒中前的高危状态,CVHP积分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规律,积分降低与卒中风险上升密切相关,可作为卒中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7.
目的以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综合评估指标,评估高血压患者卒中的相对危险度(RR)。方法选择卒中危险因素研究队列人群中年龄≥40岁的高血压患者7371例,对其危险因素基线调查、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CVHI)检测、卒中随访资料进行分析,以CVHI积分值评估高血压患者的卒中危险度。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与高血压患者卒中发病有显著性联系的危险因素分别是CVHI积分值降低、心脏病、吸烟和饮酒,其RR分别为4.93(95%CI:3.26~7.45)、1.90(95%CI:1.36~2.66)、1、99(95%CI:1.42~2.79)和1.73(95%CI:1.19~2.5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被筛选进入Cox回归方程的变量分别为CVHI积分、年龄、性别、吸烟、卒中家族史和收缩压水平,其中CVHI积分的RR值(3.518,95%CI:2.119~5.841)最高。剂量反应关系分析显示,高血压患者CVHI积分值75分以下每降低15分,卒中的RR值分别为2.85、4.43、4.54、5.40、9.88。结论高血压患者卒中风险与血流动力学损害密切相关,CVHI积分可定量评估卒中的相对危险度。  相似文献   

8.
9.
在我国,脑动脉硬化发生率,在高血压病人群中比正常人高出7倍。因此脑血管疾病确是困扰人类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特别是脑中风(脑梗塞和脑出血)是当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因此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如何及时防治中风是当前研究的热门课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不同药物干预措施对卒中高危个体脑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上海社区或郊区农村筛选出的4415例,具有至少1项卒中危险暴露因素且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CVHI)积分值<75分的高危个体,随机分为脑安胶囊、阿司匹林50mg和75mg组。1年后从上述3组干预对象中随机分别抽取445例、427例和381例作为评价对象,进行CVHI复查。结果:干预1年中,3组服药率达到96%以上,以脑安胶囊组依从性最好。干预1年后,3组干预对象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有显著降低(P<0.001);CVHI积分值平均水平均有显著提高,CVHI积分值高分的比例显著增高(P<0.001),提高的幅度依次为脑安胶囊组、75mg阿司匹林组和50mg阿司匹林组,3组提高到75分以上者的比例依次为44.0%、32.5%和33.3%。结论:实施干预1年后,脑安胶囊和阿司匹林均能显著改善血压水平和CVHI积分值,脑安胶囊和阿司匹林服药依从性均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在采用抗栓治疗方案干预后,并发脑微出血(CMB)的临床发生率,分析其可能的危险因素以及影像学特点。方法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在入院后根据临床评估情况给予单独抗血小板治疗方案或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案进行药物干预。治疗结束时行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评估CMB情况。比较CMB组和无CMB组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研究共纳入240例患者,70例(29.17%)并发CMB。CMB组病灶分布于基底节区48例(68.57%)、皮质-皮质下41例(58.57%)、丘脑26例(37.14%)、脑干24例(34.29%)、小脑16例(22.86%);微出血灶大小为0~108μm,平均为14.02±0.32μm。CMB组的年龄、饮酒史、高血压史、脑出血史、收缩压、舒张压与无CMB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IS患者使用抗栓治疗方案干预后易并发CMB,临床上对此应予以格外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微栓子数量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性认识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南昌大学附属九江医院神经内科201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在南昌大学附属九江医院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病例组患者按卒中单元规范化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并在发病24~48 h内完成颅脑MRI检查、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对照组受试者进行常规体检。根据大脑中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将病例组患者分为极重度狭窄组(管腔狭窄程度95%~99%)19例、重度狭窄组(管腔狭窄程度70%~94%)49例、中度狭窄组(管腔狭窄程度50%~69%)32例。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 CA)量表评估病例组患者和对照组受试者认知功能损害程度。结果病例组中共28例(28%)患者检出大脑中动脉微栓子,共123个微栓子,对照组中无一例检出微栓子;病例组患者大脑中动脉微栓子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极重度狭窄组受试者大脑中动脉微栓子检出率及认知功能损害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大脑中动脉微栓子数量与管腔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869,P0.05),与Mo CA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858,P0.05)。结论大脑中动脉管腔狭窄程度越重,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程度越重;急性脑梗死患者大脑中动脉微栓子数量与管腔狭窄程度呈正相关,与Mo CA量表评分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大脑侧支血管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83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头颈部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根据患者检查结果,有大脑侧支血管形成者为A组,无大脑侧支血管形成者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IS患者大脑侧支血管形成的相关因素。结果 83例AIS患者中,有大脑侧支血管形成46例(55. 42%),无大脑侧支血管形成37例(44. 58%)。经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年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糖尿病伴高血压史、脑血管狭窄程度、高半胱氨酸(Hcy)、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后循环病变例数在两组患者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Hcy升高、糖尿病伴高血压史及后循环病变均是AIS患者大脑侧支血管形成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3. 56~10. 70,P 0. 05),LDL-C和脑血管狭窄程度均是AIS患者大脑侧支血管形成的促进因素(OR=0. 02~0. 46,P 0. 05)。结论高龄、Hcy升高、糖尿病伴高血压史及后循环病变为AIS患者大脑侧支血管形成不良的危险因素,而LDL-C和脑血管狭窄程度为大脑侧支血管形成的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By measuring three anthropometric variables (relative weight, triceps skinfold thickness and arm muscle circumference) and three circulating proteins (albumin, transferrin and prealbumin), nutritional status was assessed in 100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 On admission to hospital, two or more indicators showed subnormal values for 16%; this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female sex, high age and a history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t discharge, 22% had two or more subnormal indicators. Poor nutritional status during the hospital stay appeared to be related to infections, the male sex, the intake of cardiovascular drugs and high age. Fewer of the patients with two or more subnormal nutritional indicators were able to return home than of the patients with none or one subnormal nutritional indicator. We conclude that undernutrition is not uncommon at the onset of stroke and that certain risk group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undernutrition during hospital stay can be identified.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规范肠内营养(EN)对急性重症脑卒中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06例患者分为营养支持组(56例)和对照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鼻饲整蛋白肠内营养素制剂及普通鼻饲奶。入院第1、14和21天分别检测两组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甘油三酯,统计两组第1、21天NIHSS评分、第7、21天时的感染及EN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第14、21天两组各项营养指标均有下降,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肠内营养组第7、21天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第7天EN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高(P<0.05)。两组NIHS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肠内营养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早期EN可明显改善重症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感染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超声检测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及椎动脉结构和血流动力学特征。方法对298例ACI患者及101例健康对照者行颈动脉及椎动脉超声检测,分析两组间血管内径、内膜中膜厚度(IMT)、血管阻力指数(RI)及血流速度等方面的差异。根据NIHSS评分,把ACI组分为2个亚组:进展性ACI组和非进展性ACI组,比较2个亚组间上述超声参数的差异。结果 (1)ACI组颈总动脉内径、颈内动脉内径、颈总动脉RI、左侧颈内动脉RI均大于健康对照组(P0.05);ACI组颈总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颈内动脉Vd、右侧椎动脉Vs及Vd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2)进展性ACI组左侧颈总动脉Vs、左侧颈总动脉RI、颈内动脉IMT高于非进展性ACI组(P0.05);进展性ACI组右侧椎动脉Vs低于非进展性ACI组(P0.05)。(3)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年龄与各血管超声参数相关。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结构失代偿是ACI的特征之一,颈内动脉IMT增厚可能是ACI进展加重的危险信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及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2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按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分型、神经功能缺失程度(NIHSS评分)进行分组,将各亚组之间以及与179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8.07±10.23μmol/L比7.40±3.48μmol/L,t=16.86,P<0.001);轻、中、重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别为16.76±6.37、20.41±6.01、24.48±6.29μmol/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因和发病机制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脑梗死急性期升高,与脑梗死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的检测指标,但在不同病因和发病机制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7天内动态血压变化规律以及血压变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141例急性新发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连续监测患者7天的24 h动态血压,采集每2 h奇数时点的血压值。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采用患者入院30天后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判断预后,GOS评分4~5分记为预后好组,GOS评分1~3分记为预后差组。分析患者入院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7天白天SBP和DBP均值、7天夜间SBP和DBP均值及7天昼夜节律变化等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急性新发出血性脑卒中患者7天内24 h血压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两组第7天24 h血压均值比第1天血压均值有明显的下降(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入院24 h平均SBP高、入院格拉斯哥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低、入院白细胞高、出血量多、基底节出血是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7天各种血压指标在预后差组中偏高。患者入院时病情严重,基底节出血量大,入院第1天的平均24 h SBP高对患者的近期不良预后影响较大,重视急性期24 h血压监测尤其是凌晨的血压变化,并积极控制患者的血压和出血量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预后。方法选取急性脑卒中患者30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感染组患者出院时美国国痒痒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高于非感染组患者出院,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患者住院期间,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预后不良,早期应采取措施,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