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使用环氧树脂基类玻璃高分子(EPV)对苯并噁嗪树脂进行改性,可以在保证聚苯并噁嗪树脂加工性能、热性能、强度的情况下,有效地提高聚苯并噁嗪的韧性,同时,高价值EPV回收对于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将双酚A-苯胺型苯并噁嗪与EPV按照不同比例共混固化,制备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热性能的聚苯并噁嗪改性体系,并对其中的EPV进行回收。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研究了共混体系固化过程中的反应机理、固化物化学结构和聚集态结构,通过动态热机械分析仪、万能试验机、电子悬臂梁冲击试验机研究了共混体系固化物的热力学性能、弯曲性能、韧性。结果表明,EPV的添加提升了共混体系固化物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当添加EPV质量分数达到15%时,共混体系固化物的冲击强度可达到16.6 kJ/m2,比纯聚苯并噁嗪提高69.4%;当添加EPV质量分数达到20%时,共混体系固化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室温下的储能模量、弯曲强度相比于纯聚苯并噁嗪分别提高了17℃,11.6%,43.1%。依靠动态酯交换反应从共混体系固化物中回收得到与纯EPV结构一致的EPV。  相似文献   

2.
本课题采用不同含量的橡胶改性苯并恶嗪,通过凝胶特性分析了各个树脂体系的反应性能.改性树脂的反应活化能有显著降低,5个树脂体系的反应活化能分别为92.1、88.8、85.1、72.0和73.4.将不同配方的树脂体系按一定的固化工艺制备样品,通过测试其吸水率、溶解性及发泡效果表征橡胶对苯并噁嗪的改性.随橡胶的加入,树脂体系...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新型热固型塑料苯并噁嗪树脂的分子结构设计,及通过共聚或共混制备或改性苯并噁嗪树脂的近年国内外研究成果,并展望了苯并噁嗪树脂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BOZ(苯并噁嗪)树脂基础研究与耐热改性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性进展;介绍了BOZ树脂的改性方法,并对BOZ树脂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引入炔基、烯基、酰亚胺及氰基等功能基团对BZ(苯并噁嗪)树脂耐热性进行化学改性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可在BZ单体合成过程中同时引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功能基团,以降低BZ的固化温度、提高交联密度。最后对BZ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苯并噁嗪是一种类似于酚醛树脂结构的新型树脂,具有低黏度、低收缩率、低介电常数和良好的分子设计性等特点,同时又具有脆性、固化温度高和热稳定性不够高等缺点。从分子设计、共混改性和固化工艺三个角度阐述了苯并噁嗪的改性方法,并指出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别从分子设计和共混改性两方面介绍了苯并噁嗪树脂阻燃性能在国内外所取得的进展,并预测了阻燃性苯并噁嗪树脂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国内外对新型热固性树脂苯并噁嗪的改性研究。并分别通过从分子结构设计、无机粒子改性、共混或共聚改性对苯并噁嗪树脂进行改性;通过合成具有特殊结构的新型苯并噁嗪树脂来进一步提高其性能,并对其进行了概述,进而对苯并噁嗪树脂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苯并噁嗪树脂是一种新型的酚醛树脂,具有良好热稳定性、力学性能、低吸水性、固化时无小分子释放等优良特性。然而,苯并噁嗪树脂仍存在耐热性及韧性不足的问题。综述了近几年来用热固性树脂、热塑性树脂以及其他新型改性剂对苯并噁嗪树脂改性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采用液态端羧基丁腈橡胶(CTBN)对二苯甲烷二胺型苯并(?)嗪树脂(B-BOZ)进行改性,研究了不同m(CTBN)/m(B-BOZ)体系的性能。结果表明:当CTBN用量为10 phr,温度为110℃,时间为150 min时,树脂黏度小于0.5 Pa·s,其固化产物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达68.4 MPa和2.1%;固化树脂拉伸和弯曲模量则随CTBN用量增加而下降。固化产物相形态分析表明,CTBN用量达10 phr时,改性产物因CTBN粒子的拉伸撕裂和空洞化剪切屈服共同作用能够吸收较多能量,达到较好的增韧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示差量热扫描法(DSC)、动态热机械分析(DMA)和热失重(TGA)对氢氧化镁改性苯并噁嗪树脂的固化行为和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氢氧化镁的加入对苯并噁嗪树脂的固化反应基本没有影响。DMA测试结果表明,氢氧化镁的加入使聚苯并噁嗪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略微有所增高,室温下的储能模量略有增加。TGA测试结果表明,氢氧化镁的加入使聚苯并噁嗪体系的热稳定性提高,起始分解温度和800℃残重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2.
首先介绍了聚苯并噁嗪树脂(PBZ)的性能和应用,概述了合成PBZ树脂的反应机理以及溶液法、熔融法及悬浮法合成PBZ工艺的优缺点,简述了PBZ树脂固化机理和工艺,回顾了PBZ树脂的高性能化改性手段和PBZ纳米复合材料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了具有不同分子结构、通过不同加工手段以及含有不同纳米填料改性的PBZ树脂性能改善情况。得出了目前针对PBZ树脂改性研究的重点,并对PBZ树脂的研究与应用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苯并噁嗪(BZ)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包括无机颗粒材料改性[如MMT(蒙脱土)改性、不完全POSS(笼型倍半硅氧烷)改性、碳纳米材料改性和蛭石改性等]、纤维材料改性(如玻璃纤维改性、碳纤维改性和其他纤维改性等)以及橡胶改性;综述了改性BZ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改性机制。最后,对改性BZ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苯并噁嗪/环氧树脂基碳纳米管复合材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出一种新型的由苯并噁嗪、环氧树脂和碳纳米管(MWNT)组成的复合材料。对MWNT进行了表面改性,降低了苯并噁嗪和环氧树脂固化的温度,增强了MWNT与苯并噁嗪/环氧树脂基体间的结合力。对该复合体系进行了分步固化的研究。动态力学分析与热重分析表明由于MWNT的加入使得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和耐热性增加。通过断面扫描用SEM观察了MWNT在复合材料中的分散情况。  相似文献   

15.
用具有优良热性能的双马来酰亚胺(BMI)改性苯并噁嗪(BOZ)树脂,制备了BOZ/BMI树脂。采用旋转黏度计和热重分析仪研究了BMI对BOZ树脂流变性能及热稳定性能的影响,并建立了等温黏度流变模型。结果表明:BOZ/BMI树脂的热稳定性能显著提高,w(BMI)为20%的BOZ/BMI树脂在800℃时的残炭率为44.56%,远高于BOZ树脂的35.12%;采用等温黏度流变模型可预测BOZ/BMI树脂任意时间与温度条件下的黏度数据。  相似文献   

16.
苯并噁嗪树脂作为一种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新型热固性树脂,因其优异的热性能、力学性能、尺寸稳定性以及灵活的分子设计性等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它已经在航空航天、运输、石油天然气、电子制造等多领域得到应用。然而,一直以来苯并噁嗪树脂的发展大多与石油基的化学品有关。持续增长的全球能源危机、环境问题促使研究者们开始转向自然界中寻找原料。天然可再生原料的结构多样性和独特功能使其成为高性能苯并噁嗪树脂的强有力候选者。本文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利用可再生的酚类原料制备苯并噁嗪树脂的研究进展。另外,也简单概述了生物质胺源在苯并噁嗪树脂领域的应用。最后,对未来生物基苯并噁嗪树脂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苯并噁嗪(BOZ)树脂作为一种新型的热固性PF(酚醛树脂),具有诸多优异性能,但其韧性和耐磨性较差。以AE-BMI(含烯丙基醚的双马来酰亚胺预聚体)为改性剂制备AE-BMI/BOZ改性树脂,并对其力学性能和摩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量的AE-BMI对BOZ树脂具有明显的增韧增强作用,并且其耐磨性也明显提高;当w(AE-BMI)=15%时,AE-BMI/BOZ改性体系的弯曲强度(125.53 MPa)和冲击强度(11.57 kJ/m2)分别比纯BOZ体系提高了57%和60%,并且其摩擦因数(0.27)和磨损率[18.50×10-6mm3/(N.m)]分别比纯BOZ体系降低了15.6%和50.6%。  相似文献   

18.
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苯并噁嗪树脂的典型阻燃应用领域研究现状,包括电子元器件基材、作为聚合物的高性能反应型阻燃剂和多功能复合涂层.介绍了新兴阻燃改性方法,包括与纳米材料物理共混改性、与环氧树脂、酚醛树脂共聚改性,新兴阻燃改性方法在保证苯并噁嗪树脂阻燃性的前提下满足了低介电性、高玻璃化转变温度、低黏度和防腐蚀性等多功能化要求...  相似文献   

19.
采用低压钡酚醛树脂(BPF)改性苯并噁嗪(BOZ-A)树脂,制备了一种新型树脂体系。通过DSC(差示扫描量热)法、TGA(热失重分析)法和凝胶试验探讨了共混树脂的基本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BPF掺量的不断增加,BOZ-A树脂的凝胶时间明显缩短;共混树脂的热降解速率在300~500℃时相对较大,其残炭率为62%左右;当w(BPF)=20%(相对于共混树脂体系质量而言)时,共混树脂的表观活化能为58.01 k J/mol。  相似文献   

20.
以双酚A型环氧树脂E51为基体,苯并噁嗪树脂为改性剂,4,4-二氨基二苯甲烷为固化剂,并加入少量无机填料,制备了苯并噁嗪树脂改性环氧树脂胶黏剂,研究了其耐热性能与阻燃性能。结果表明:苯并噁嗪树脂改性的环氧树脂胶黏剂耐热性能和阻燃性能较好,在氮气气氛下质量损失10%时的温度由390.75℃提高到401.12℃,800℃时的残炭率为21.988%(w),175℃的拉伸剪切强度达到19.4 MPa,极限氧指数达到3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