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孙立军 《包装工程》2019,40(6):297-300
目的探索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方向及其对地域文化的解读与重构策略。方法从文化与设计的关系出发,分析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文化性表达意义及作用。从城市公共设施的现状入手分析不足,进而分析地域文化对公共设施设计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城市公共设施中运用地域文化,最后分别选择商业步行街公共设施、景区公共设施的地域文化构建及设计案例,总结未来城市公共设施与地域文化相融的注意事项。结论关注城市特定地域内的文化积淀,深入城市内部挖掘其独特的风俗及文化,不仅可以使公共设施的具象美更加凸显,还能让城市建设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使人们感受到一座城市的深厚文化底蕴,是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展示形象的一张名片。  相似文献   

2.
安从工  宋雯 《包装工程》2019,40(10):297-303
目的强调地域文化对公共设施设计的重要性,基于地域文化背景对平遥古城公共设施设计现状给予改良策略,为平遥古城塑造独特的地域文化氛围提出建设性意见。方法从平遥古城的地域文化入手,探索平遥地域文化中可提取的元素符号,结合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定义,分析平遥古城现有公共设施与地域文化的结合情况,针对现状和不足得出基于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平遥古城公共设施的设计策略和方向。结论将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到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中,既是对公共设施实用功能的挖掘,又是城市文化内涵的体现。从设计的系统性、材料的统一性及色调的整体性和变化性着手,研究平遥古城公共设施与地域文化的融合,使公共设施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基础上塑造平遥古城独特的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3.
杨自强 《包装工程》2019,40(12):298-301
目的 探索城市文化的特点及其对公共设施设计的影响与深度融合策略。方法 从公共设施的基本概念及其与城市环境的融合趋势谈起,结合城市文化所展现出来的个性化、时代化、民族化等特点以及其在其他外部因素作用下所展现出的特质,就公共设施设计与城市文化环境的共融展开探索,并分别将造型、色彩、材质等关键的融合点加以论述,最后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在公共设施设计中所展现出的文化的呈现与创新进行综合论述,分析未来两者结合的有效路径及注意方向。结论 作为一种特定地域在历史发展中所沉淀下来的文化代表,城市文化有着特定地域下人们思想、行为表现所累积的特定风俗及习惯,将其与公共设施设计相融合,提炼其中的精华进行发扬,可以充分展现城市地域特色,提升城市文化属性,为城市文化与城市建设营造更多靓点。  相似文献   

4.
滨海新区公共设施系统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钟蕾  张妍 《包装工程》2011,32(18):38-41
通过对滨海新区公共设施现状的分析,在探析系统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对滨海新区公共设施进行要素分类,并结合其特色地域、文化条件,从宏、微观角度分析其设计理念。研究滨海新区公共设施设计系统要素之间的关系,并指导应用。通过公共设施的系统化设计,为滨海新区提升城市区域形象,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公众便利。  相似文献   

5.
基于品牌设计的汽车前照灯造型设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燕 《包装工程》2015,36(18):87-91
目的基于品牌设计理念的汽车前照灯造型设计的创新方法和设计策略研究。方法在分析前照灯设计重要性的基础上,运用品牌设计理念,以知名汽车品牌产品为分析对象,提出以前照灯塑造品牌家族形象的具体造型方法,并以实际案例说明在车灯设计开发中,品牌共性与产品个性在前照灯设计中的应用以及品牌形象与流行形象在前照灯设计的应用中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结论在前照灯设计开发中,要以"塑造品牌形象"为重心,在设计应用中需要综合权衡"品牌共性与产品个性"以及"品牌形象传承和时代形象塑造",根据品牌自身的发展脉络,制定造型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6.
时倩颖  王小妍 《包装工程》2022,43(6):374-380, 386
目的 从设计师的角度分析民国商标中女性形象特征的要素选择设计方法。方法 以民国女性形象商标为研究对象,数量化理论Ⅰ为基础,采用语义差异法获取设计师对民国女性形象商标造型的感性评价,再从女性外在形象、题材选择、表现手法、文化内涵等方面提取影响感性意象的关键造型设计要素,并通过数量化理论Ⅰ构建感性意象与民国女性形象商标造型设计要素之间的关联性模型。结论 民国设计师选择的不同设计要素对民国女性形象商标意象表现的影响是不同的,其感性意象词汇表现出对具体设计要素水平的倾向性选择。民国女性形象商标中感性意象与设计师对设计要素的选择之间存在相关性,其模型的建立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描述民国女性形象商标设计的感性意象表现,从而为当下有关商标中的女性形象设计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7.
王言波  王琪 《包装工程》2019,40(6):294-296
目的探索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对地域特征的融合与创新。方法结合基本的城市公共设施概念,从实用功能、装饰审美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等角度分析公共设施在城市中的重要作用;对公共设施对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展开探讨,总结出其在城市建设中的巨大价值;就地域特征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的具体体现加以辩证分析,分别从地域历史元素、地域文化元素、地域材质元素等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的具体体现进行综合探究,并给出了具体的相关案例;在宏观角度探讨未来公共设施设计者的设计思路与策略。结论城市公共设施是一座城市文化、经济、民俗、特质的重要体现,将当地的地域文化元素作为重要灵感来源加以融合,能够给公共设施设计以独特的风格与特征,是城市彰显自身的优势与特色的重要途径,也是人们获得更高审美享受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8.
黄智孟  杨泽  梁燕敏 《包装工程》2023,44(16):431-439
目的 为改善广西河池市南丹县白裤瑶景区公共设施建设情况较差、无法营造地域文化特色的现状,对景区公共设施进行改造。方法 以Miryoku工程为理论基础,选取35个白裤瑶公共设施(作为研究样本)及32名受访者,使用评价构造法提取样本公共设施的魅力因素,再联合KJ法进行魅力语义的分类整理,制作评价构造图;根据评价构造进行公共设施的设计要素分析和样本的魅力语义关联分析。通过数量化I类分析,建立数学模型,体现魅力因素和公共设施设计要素之间的映射关系,得出设计项目偏相关系数、设计类目得分和决定系数,进而指导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结论 通过研究分析了白裤瑶公共设施设计要素和游客感性意向之间的关联性,求出了用户偏好的设计要素权重,对景区公共设施进行创新设计,并通过问卷调查对设计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设计出的公共设施更能满足用户的偏好,可以体现地域文化特色、提升景区氛围、提高游客的认同感,此研究方法也可为类似的景区公共设施设计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徐鉴 《包装工程》2023,44(2):329-331, 338
目的 探索公共设施中的地域文化元素表现。方法 城市公共设施是一座城市的独特风景,也是城市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元素,在当前的时代发展步调下,其作用更加突出。因此,在现实的设计实践中探索城市公共设施的个性化、艺术化表达成为必然,而其与地域文化的融合也趋向成熟。结合当前公共设施设计中对地域文化元素的应用现状分析其中的问题,提出了几方面可遵循的应用原则,并分别就地域文化元素在公共设施设计中的材料、色彩、造型和文化内蕴等细节展开论述,同时辅以几个具体的公共设施设计案例,深入探讨地域文化元素在其中的融合之道。结论 公共设施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能够进一步将城市的特质和地域文化的独特性进行表达,使公共设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现代生活需求,也给弘扬城市传统地域文化创造了更多可选择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李海霞 《包装工程》2019,40(2):221-224
目的探究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的作用及应用。方法由城市的发展轨迹切入,提出城市与地域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接着从客观角度深入剖析当前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地域文化元素的缺失,得出将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的迫切性,并分别选取了城市公园、城市广场、城市商业步行街和城市公交车站等公共空间的设施设计理念及实例,对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全新解读,总结未来进行文化重构的有效策略。结论公共设施与城市建筑共同构筑了城市的外在形象,在公共设施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能够更好地反映城市气质、风格及市民的精神风貌,强化城市的文化内涵,不仅可以塑造城市独特的精神风貌,还可以为城市的长远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  相似文献   

11.
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地域文化重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大力  陆津 《包装工程》2018,39(10):280-282
目的探究地域文化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及其价值重构。方法从文化的含义入手,探索城市建设中文化内涵的重要价值,结合城市公共设施的定义及其主要功能体现,分析城市公共设施中地域文化的相互关联,最后调动社会力量,收集历史素材;结合城市实际,再生造型符号元素;重视文化认同,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并结合不同地域的代表性城市的公共设施在地域文化重构中的具体策略进行实例论证,得出城市文化的构建策略与延伸方向。结论城市公共设施是城市文化的物质载体,在其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实现文化价值重构,能表现城市地域特色,提升城市的文化属性,让人们产生认同感、归属感和幸福感。  相似文献   

12.
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周鑫海  曹星 《包装工程》2017,38(2):206-209
目的对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对策进行分析。方法通过对我国公共设施设计现状的分析,指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之间的不平衡状态,公共设施建设发展滞后,公共设施设计面貌趋同;并且以公共设施设计需求为基础,分析城市地域文化发展的趋势以及城市建设对于对公共设施的设计诉求。结论指出了城市地域文化与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相结合的必要性,并且通过对自贡井盐文化公共设施设计实例的具体分析,详细论述了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对策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中外城市旅游形象标识设计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仁洲 《包装工程》2012,33(24):134-138
剖析了城市旅游形象标识的概念,从标识的设计定位及表现手法2 个层面对中外案例进行调研分析。将旅游形象标识造型分解为图形、城市名称、宣传语及色彩4 个要素,并通过例举中外设计案例进行了比较,对国内在该领域的不足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4.
包容性设计在城市交通设施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超 《包装工程》2017,38(2):8-14
目的针对地安门外大街的交通公共设施设计项目,系统运用包容性设计理论,对不同人群的公共交通行为、历史文化遗址、街区建筑景观、现代商业服务模式等要素进行分析研究。方法运用观察和访谈等质化研究方法,对项目区域的交通行为进行采样,界定现有城市公共设施系统存在的问题和设计创新机会点,提出了人性化的公共设施解决方案。结论设计方案兼顾城市公共空间的易用性、无障碍性及文化的差异性,为中国历史文化都市的公共设施创新设计提供了方法论层面的理论模型和实践案例。  相似文献   

15.
黄海燕 《包装工程》2015,36(10):108-112
目的研究基于重庆城市形象传播的纪念品设计策略。方法引入传播学的概念和方法,分析重庆城市形象的传播目的,对现有的可传播城市文化进行归类,再结合图形学和设计学的基本概念,对旅游纪念品设计策略进行研究。结论基于形象传播的重庆地区旅游纪念品设计应该围绕重庆的地域特色形成良好互补的3种不同文化理念形象,即主题文化形象、特色文化形象、传统文化形象,进而形成文化的前后更迭,保存文化的生态多样性。在此基础上还应根据不同的传播目的选取不同的题材、造型、材料等。  相似文献   

16.
易军  骆阳毅 《包装工程》2021,42(10):191-199
目的 根据不同品牌间产品形象的差异性,打造具有品牌识别特征的工程机械产品造型.方法 提出以产品形象为原理的工程机械品牌造型设计方法.根据产品形象视觉和理念的识别构成,结合造型特征识别实验与评价的数据分析,提取具有高识别度的造型特征加以分析;通过语义差分法提取产品意象风格要素,分析其造型识别语义;最后融合两者进行品牌造型创新设计.结果 以三一重工起重机造型设计项目为例,根据视觉形象和理念形象的分析结果设计出具有三一重工识别特征的全新造型.结论 融合产品形象原理进行设计分析,能有效得到产品造型的品牌识别要素,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可为其他工程机械产品造型设计提供较好的参考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仿生设计的理论为基础来指导磁悬浮列车造型设计,以期为列车车型概念提供灵感,提高列车造型品质,并满足车体气动性能的基本要求。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归纳了国内外以磁悬浮列车为主的轨道列车造型仿生的研究动向;其次,通过案例研究解析典型仿生设计系列车型案例,探究列车仿生对象的应用形式;再次,综合仿生设计与轨道列车设计的方法要素,构建磁悬浮列车仿生设计的一般程序,并基于车体线性趋势的仿生规律,以平鳍旗鱼为仿生对象,设计具有仿生特征的磁悬浮列车概念性设计造型方案;最后,通过初步的仿真模拟,得到该方案的空气阻力系数。通过将本方案与相关案例数据的对比,证明运用仿生设计可以满足磁悬浮列车造型对美学价值和气动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郭婷 《包装工程》2018,39(2):251-253
目的探究城市公共环境中的公共设施设计策略。方法从当前公共设施存在的突出问题出发,围绕艺术化、人性化、生态化和地域化4方面探究城市公共环境中的公共设施设计方向及策略,总结设计经验和成果,提出发展意见。结论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并不是随意而为的,在实现基本使用功能的同时,融入多元的设计理念可以进一步展现城市的风格与底蕴,塑造城市多样化的民俗风情,为城市建设营造更多靓点,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基于食品安全的绿色可持续包装设计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祁书艳 《包装工程》2015,36(14):33-38
目的探寻基于食品安全的绿色可持续包装设计策略。方法以国内外现有的优秀食品包装设计案例为基础,分析绿色生态包装设计的手法,提出可持续设计策略。结论通过食品包装材料的绿色化、包装视觉传达要素的精简化、包装造型结构的减量化、绿色设计理念及社会责任的普及化来实现食品包装的安全、绿色、环保以及美观。  相似文献   

20.
白仲航  李颖  宋美佳  黄晓光  何琳 《包装工程》2021,42(22):103-107, 114
目的 通过将可供性引入并辅助产品造型设计,减小产品属性的信息传达与用户理解之间的偏差,优化产品造型.方法 将可供性的4种分类,即功能可供性、认知可供性、行为可供性、感官可供性,与整体特征、功能引导等7种产品造型要素对应结合,建立可供性对产品造型设计的指导方法.以小型工具曲线锯设计为例,基于此方法完成造型设计方案;运用熵处理法与李克特量表评价法,将基于可供性的产品造型要素作为评价指标,对新的曲线锯造型设计方案与现有造型进行评价,分析评价结果.结论 构建了一种基于可供性的产品造型设计方法,完成了曲线锯的造型设计方案,依据基于可供性的产品造型要素评价指标完成评价,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为产品造型设计提供了思路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