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定量观测颌间Ⅲ类功能矫形力作用下,青春期恒河猴上颌骨骨缝改建的组织学变化。方法:选用6只青春期雌性恒河猴为实验对象,实验组4只,戴用双阻板磁力功能矫治器,施加颌间Ⅲ类功能矫形力:对照组2只.不配戴矫治器。标本采用常规HE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使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骨缝宽度和细胞密度的定量测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若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再进行最小显著差法的两两比较。结果:颌间Ⅲ类功能矫形力作用下,实验组恒河猴各条骨缝均出现不同于对照组的改变,试验组均出现新骨加速形成,腭颌缝和翼上颌缝的细胞密度在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颧颞缝3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无差异.但6个月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和3个月试验组(P〈0.01)。额颌缝3个月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而6个月试验组高于3个月试验组(P〈0.01)。颧颌缝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3个月试验组高于6个月试验组(P〈0.05)。骨缝宽度的变化规律在各组间也不尽相同,腭颌缝在3个月试验组出现变窄(P〈0.01),颧颞缝则变宽(P〈0.01),在6个月试验组均恢复至正常(P〉0.05)。翼上颌缝3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无差别(P〉0.05),而6个月试验组增宽(P〈0.05)。额颌缝在试验组均变窄(P〈0.01),6个月试验组窄于3个月试验组(P〈0.01)。颧颌缝宽度试验组宽于对照组,试验组间无差异。结论:适当的颌间Ⅲ类功能矫形力,可以促使上颌骨周围骨缝发生积极的生理性改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颌间Ⅲ类矫形力对恒河猴上、下颌骨长度改变的影响。方法:选用青春发育期恒河猴6只,实验组4只,对照组2只。实验动物分别于上颌骨颧额缝、颧颞缝、颧颌缝两侧,下颌骨髁突颈、下颌角及颏下点打银汞合金标记点。实验组戴颌间Ⅲ类双阻板磁力矫冶器,对照组不戴。矫治前、后拍头颅侧位片。矫治前、处死动物后测量标记点间距离的变化,对相关数据进行测量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矫治前、后上颌骨长度明显增加,颧额缝、颧颞缝、颧颌缝间距增宽;下颌骨长度未见明显变化。结论:颌间Ⅲ类矫形力可促进上颌骨生长发育,抑制下颌骨水平向生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颌间Ⅲ类矫形力对颞下颌关节的作用及影响。方法 选用青春生长发育期雌性恒河猴6 只,分为3月、6月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戴用Ⅲ类双阻板磁力矫治器,对照组不戴。实验前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和CT断层扫描片,采用计算机头影测量系统进行X线测量分析;电子游标卡尺、图像分析系统对颞下颌关节间隙进行测量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①头影测量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位发生改变,上颌骨呈生长加快趋势,下颌骨呈生长减慢趋势,下颌骨长度未见变短。②CT片测量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关节后间隙减小,前间隙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实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颌间Ⅲ类矫形力作用下,实验组位发生改变,上颌生长加快下颌生长减慢;颞下颌关节间隙发生改变,关节前间隙增大,后间隙减小。  相似文献   

4.
Wang LY  Xu Y  Lin Z 《上海口腔医学》2011,20(4):390-393
目的:探讨颌间Ⅲ类矫形力对恒河猴上、下颌骨长度改变的影响。方法:选用青春发育期恒河猴6只,实验组4只,对照组2只。实验动物分别于上颌骨颧额缝、颧颞缝、颧颌缝两侧,下颌骨髁突颈、下颌角及颏下点打银汞合金标记点。实验组戴颌间Ⅲ类双阻板磁力矫冶器,对照组不戴。矫治前、后拍头颅侧位片。矫治前、处死动物后测量标记点间距离的变化,对相关数据进行测量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矫治前、后上颌骨长度明显增加,颧额缝、颧颞缝、颧颌缝间距增宽;下颌骨长度未见明显变化。结论:颌间Ⅲ类矫形力可促进上颌骨生长发育,抑制下颌骨水平向生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在颌间Ⅲ类矫形力不同作用时间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青春期恒河猴上颌骨周围骨 缝中的表达。方法 选用青春生长发育期雌性恒河猴6只,随机分为3、6月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戴用颌间Ⅲ 类双阻板磁力矫治器,对照组不戴。分别于实验后3个月、6个月处死实验猴,制备组织切片。图像分析系统分析 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中的骨缝区细胞密度,原位杂交检测各骨缝中TGF-β1 mRNA的阳性率。结果 水平组的腭 颌缝和垂直组的翼上颌缝的细胞密度,在组间比较上无差异,其余各组均有明显差异;施加矫治力后TGF-β1 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除颧颞缝和翼上颌缝6月实验组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各实验组和对照组间都有显 著差异(P<0·01),都表现为实验组表达强于对照组,3月实验组表达均强于6月实验组。结论 上颌骨骨缝在颌 间Ⅲ类矫形力牵引下,发生积极的组织改建。在骨缝改建的不同时期,TGF-β1 mRNA的表达不相同,这与加力的时 间、骨缝对矫形力的差异性反应以及TGF-β1在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生物学效能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颌间Ⅲ类矫形力对颅面骨缝宽度变化的作用。方法:选用青春发育期恒河猴6只,随机分为1.5月和3月实验组各2只,对照组各1只,实验组戴双阻板磁力矫治器,对照组不戴。并于颧颌缝、颧颞缝、颧额缝两侧作银汞合金标记点,加力前后摄X线头颅侧位片,测量骨缝间距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加力后骨缝宽度明显增加,颧颌缝、颧颞缝宽度增加明显,颧额缝亦有增加,但增加量较少,3月组较1.5月组增加量大。结论:在颌间Ⅲ类矫形力作用下,实验组骨缝宽度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上颌骨长度增加,利于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面型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安氏III类功能性矫治力对上颌骨生长的影响。方法:选6只青春期健康雄性恒河猴,给4只实验组动物(2只为1.5月组,2只为3月组)分别佩戴铸造式双阻板磁力功能矫治器,建立上颌前突、下颌后缩的动物模型,2只对照组动物(1只1.5月组,1只3月组)不佩戴矫治器。分别于1.5月和3月后处死,取上颌骨周围颧颌缝、颧颞缝、颧额缝、额颌缝、腭横缝、翼腭缝区组织,作HE染色,取左侧颧颞缝组织作电镜观察。结果:实验组动物经过III类功能矫形后,上颌骨周围骨缝边缘新骨形成明显,尤其以颧颌缝、颧颞缝、腭横缝为主。电镜下,颧颞缝区组织成骨细胞、成纤维细胞功能活跃,尤其以成纤维细胞为主。对照组动物无上述改变。结论:安氏III类功能性矫治过程中,上颌骨周围骨缝积极改建,骨缝边缘新骨形成活跃。  相似文献   

8.
《口腔医学》2018,(4):342-345
目的本研究从骨性Ⅲ类错患者的矫治前头影测量指标中筛选出能够预测长期矫治效果的指标。方法选取40例Ⅲ类错的女性患者,初始矫治平均年龄为7.3岁,拍摄头颅侧位片,进行前方牵引治疗。在生长发育结束根据覆盖、磨牙关系和面型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成功组(20例)和未成功组(20例)。将以上两组的头影侧位片测量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统计学分析筛选得到可以预测矫治预后的3个头影测量指标:S-Ar距离(后颅底长),Pt-SBL距离(翼上颌裂到基准平面距离),AB-MP角度(AB-下颌平面夹角)。S-Ar距离增大,Pt-SBL距离减小,AB-MP角度增大提示治疗预后良好,预测准确率达92.5%。结论 S-Ar距离,Pt-SBL距离,AB-MP角度可作为前方牵引治疗早期Ⅲ类错预后的头影测量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髁突软骨细胞在Ⅲ类矫形力作用下的超微结构改变。方法:青春生长发育期的雄性恒河猴6只,实验组4只,对照组2只,实验组戴用Ⅲ类铸造式磁力矫治器,对照组不戴,分别于1.5月、3月处死动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颞下颌关节髁突软骨的超微结构。结果:实验组猴髁突软骨前斜面显示靠近表层的成纤维细胞和深层的成软骨细胞增多,细胞增生分裂活跃,生长旺盛,呈现增殖效应;后斜面超微结构显示表层纤维细胞增多,深层成熟的软骨细胞增多,呈现抑制效应,但无病理性损害。1.5月组较3月组变化更为明显。结论:颌间Ⅲ类矫形力作用下,恒河猴髁突软骨进行活跃的生理改建,软骨前斜面表现为增生效应,后斜面表现为受压抑制效应,提示临床选择合适的矫形力与加力的方向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Ⅲ类矫形力对猴下颌髁突软骨的组织学改建情况.方法:选取青春生长发育期的雄性恒河猴6只,随机分为1.5月组和3月组.实验组每组2只,对照组每组1只.实验组戴用Ⅲ类铸造式磁力矫治器,对照组不戴.取下颌髁突软骨进行组织学结构观察,运用图像分析法观察软骨各层厚度变化.结果:在颌间Ⅲ类矫形磁力作用下,猴髁突软骨的组织形态发生了改变.前斜面增殖层和前肥厚层增厚,3月组肥厚层增厚,出现增生效应.髁突的后斜面增殖层、前肥厚层变薄,3月组肥厚层亦变薄,出现受压抑制效应,但无病理性损害.结论:①适当的颌间Ⅲ类矫形力使恒河猴髁突软骨进行活跃的生理改建;②提示临床选择合适的矫形力与加力的方向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儿童骨性安氏Ⅲ类错舌骨位置及方向的改变。方法 选取骨性安氏Ⅲ类错儿童2 5例及正常儿童2 5例,对其头颅侧位片上舌骨的位置及方向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组较正常牙合组,在舌骨垂直向测量项目中H -S(V)、H -FH、H -MP显著偏低,在水平向测量项目中H -S(H)显著增加,在反映舌骨长轴的角度测量项目中∠AH -MP显著减小,AR -H -ME显著增加。结论 与正常者相比,骨性安氏Ⅲ类错舌骨位置更靠前上,舌骨长轴与下颌平面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探讨恒牙初期青少年安氏Ⅱ类、Ⅲ类错牙合软组织侧貌特征。方法选择恒牙初期正常牙合、安氏Ⅱ类、Ⅲ类错牙合青少年各50例,确定22项常用的软组织侧貌测量指标进行X线头影测量。结果大多数软组织测量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多因素判别分析各筛选出五项主要软组织指标。结论Ⅱ类、Ⅲ类错牙合青少年软组织侧貌明显异常,B’Li-FH、NsLs-FH、LiNsPg’、Li-E、CmSnLs和LsNsLi、CmSnLs、NsLi-FH、Ls-E、Li-E分别是最敏感的、最能体现Ⅱ类、Ⅲ类错牙合软组织侧貌异常的五项软组织指标。  相似文献   

13.
颌间Ⅲ类磁力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长发育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矫治的传统方法是采用各种机械力装置如颏兜,面罩前牵引上颌装置等来抑制下颌生长和促进上颌生长。由于这些机械力装置体积大,戴用不方便,患者合作成问题等,从而影响疗效。为找到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Ⅲ类错牙合矫治方法,国内外围绕Ⅲ类功能矫形磁力矫治器的作用进行了部分研究〔1,2〕。本研究目的是用年青恒河猴进行Ⅲ类磁力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为临床应用磁力矫治生长发育期Ⅲ类错牙合提供一定的依据。1 材料和方法1.1 实验动物先用3.5~4.0岁雄性恒河猴3只,其中两只为实验猴,戴Ⅲ类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将Twin Force矫治器用于矫治恒牙早期轻度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矫治,并用X线头影测量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反式Twin Force矫治器治疗12例恒牙早期轻度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比较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结果。结果:经平均8.2个月的治疗,患者的面部轮廓明显改善,前牙的反得以矫治,磨牙关系为I类,SNA和ANB均增加3o,Ptm-A增加2.05mm,而SNB和NPog-FH没有明显变化。结论:反式Twin Force矫治器能够促进上颌发育,迅速有效矫治恒牙早期轻度骨性安氏Ⅲ类错畸形,且患者戴用舒适,易于配合,对患者配合的依赖性较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Ⅲ类磁力矫治器建立青春期恒河猴动物模型,观察其对颅面部形态学及颅面骨缝的组织学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选用生长发育期雄性恒河猴6只,实验组45、90 d各2只,对照组45、90 d各1只。实验组配戴铸造式磁力矫治器,对照组不戴用矫治器。采用头颅侧位片测量分析其颅颌面的形态学变化。选用颅面部6条骨缝作为观察对象,应用活体荧光染色及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其组织学变化。结果所有实验动物颌位均出现明显近远中移位,90 d组的变化较45 d组更为明显,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荧光染色及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显示:实验组各骨缝均表现为明显的骨沉积,尤其是颧颌缝、腭横缝、翼腭缝、颧颞缝最为明显。结论Ⅲ类磁力矫治器可以引起上下颌骨以及牙齿位置的变化,并可使颅面骨缝内纤维结缔组织排列方向发生变化,导致骨缝两侧新骨的大量沉积。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前方牵引矫形治疗后患者的长期效果观察,分析前方牵引治疗骨性Ⅲ类错的最佳时机。方法对处于生长高峰期前后的早期治疗组和晚期治疗组的患者在3个时期进行头影测量。T0:治疗开始时期;T1:治疗结束时期;T2:治疗结束后5年。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短期和长期的头影测量值变化量(T1-T0;T2-T0),并分别进行t检验。结果短期观察早期治疗组骨骼变化更为理想。长期观察早期治疗组效果更为稳定。结论青春生长高峰期前进行前方牵引效果好于生长高峰期后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Ⅲ类磁力矫治器建立青春期恒河猴动物模型,观察其对颅面部形态学及颅面骨缝的组织学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选用生长发育期雄性恒河猴6只,实验组45、90d各2只,对照组45、90d各1只.实验组配戴铸造式磁力矫治器,对照组不戴用矫治器.采用头颅侧位片测量分析其颅颌面的形态学变化.选用颅面部6条骨缝作为观察对象,...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颧骨种植支抗后牵引上颌骨,观察在牵引力作用下上颌骨和颧骨周围相关骨缝的组织学变化。方法:生长发育期恒河猴4只,3只用于研究(1只牵引1.5个月、2只牵引3个月),1只作为对照;HE染色和活体骨标记染色,观察上颌骨周围的颧颌缝、横腭缝、翼腭缝、额颌缝以及颧骨后部的颧额缝、颧颞缝、蝶颧缝的组织学变化。结果:上颌骨周围4条骨缝发生明显的以吸收为主的组织学反应。由于骨缝的位置和走向不同,横腭缝、额颌缝表现为骨突顶部吸收为特征的楔形交错性反应;翼腭缝表现为骨突一侧骨表面沉积、另一侧表面骨吸收的位相性反应;颧颌缝兼有2种反应。颧骨后部骨缝呈现牵张状态,观察到骨沉积增加,破骨活动较弱,同样表现出3种不同的骨缝反应。结论:颧骨种植支抗后牵引使上颌骨和颧骨周围骨缝发生了有别于生理性生长改建的明显变化,但未发现破坏性改变。上颌骨周围骨缝组织学反应以吸收为主,不同骨缝组织学反应有所差异,上颌骨因此向后移动并伴有一定的旋转。颧骨后部骨缝发生了与传统口外弓作用不同的牵张成骨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上颌骨周围骨缝在Ⅲ类矫形力作用下的改建 ,探讨Ⅲ类矫形力的矫形机制及安全性。材料方法 :采用双阻板磁力矫治器建立了颌间Ⅲ类矫形力作用下上颌骨改建的青春期恒河猴实验模型 ,分为三月组和六月组各两只 ,对照组一只 ,实验组戴用自制TMAⅢ ,对照组不戴。采用原位杂交方法研究TGF βlmRNA在颌骨各骨缝中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也有TGF βlmRNA表达 ,但试验组矫治后TGF β 1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除翼上颌缝六月试验组和对照组的TGF βlmRNA表达无显著差异外 ,其余各试验组和对照组间都有显著差异 (P <0 .0 1) ,都表现为试验组表达强于对照组 ,三月试验组表达强于六月试验组。腭颌缝三月组表达约 1.6倍于六月组。翼上颌缝的这一比率约为 1.7倍。颧颌缝三月组和六月组的表达强度则较为接近 ,都远高于对照组。可见 ,在矫形力作用下骨缝区的细胞受力后发生了分子生物学的改变。各骨缝由于加力的方式 ,对矫形力的差异性反应以及TGF βl在不同时期体现的不同生物学效能 ,TGF βlmRNA表达的强弱与各不相同。结论 :颌间Ⅲ类矫形力作用的不同时期 ,TGF βl可能通过多种方式参与调控上颌骨缝的适应性改建过程 ,其表达强弱在不同骨缝表现不同 ,但三月组表达均较六月组明显 ,三月组上颌骨改建更为积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应用三维头影测量对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进行测量的应用条件及方法.方法 对20例骨性Ⅲ类患者施行标准双颌手术(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 LeFort Ⅰ型截骨术+颏成形术).术前术后1周均拍摄CBCT及头颅正侧位片.利用Simplant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定义三维头影测量标志点及项目,并进行三维头影测量.同时对二维头影测量片进行二维头影测量.收集共40组二维头影测量及CBCT三维头影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二维头影测量和CBCT三维头影测量结果显示,GoR-Me、GoL-Me、CoL-A、CoR-A、GoL-Gn、CoR-Gn测量值两种测量方法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三维头影测量不能简单的将二维头影测量的分析方法和标准值机械地复制使用.三维头影测量更为真实地反映了颅颌面的形态,随着标准测量方法的完善和正常人群标准数据库的建立,可以较好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