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非晶态合金Ni-Fe-B体系成键及电子性质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文献报道,Ni/Fe=1:1时非晶态合金Ni-Fe-B体系对某些加氢反应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较好,设计一系列Ni、Fe等比例的双硼原子簇Ni2Fe2B2的各种可能构型,利用DFT方法在B3LYP/Lanl2dz水平下进行全参数优化和频率验证。分析优化结果中知:原子簇Ni2Fe2B2单重态有四个稳定构型、三重态有三个稳定构型,三重态能量均低于单重态能量;Ni-B、Fe-B键间有强烈相互作用;Ni、Fe原子带负电荷,B原子带正电荷,电子从类金属向金属转移,类似于非晶态合金Ni-B、Fe-B、Co-B体系的电子行为。  相似文献   

2.
Fe-P非晶态合金局域结构和电子性质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根据Fe-P非晶态合金结构的短程有序、Fe和P之间具较强化学作用和结构中可能存在P-P相互作用的实验事实,选择了单磷原子簇模型FenP(n=1~6,8)和双磷原子簇模型FenP2(n=1~4),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对其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单磷模型体系中,Fe原子供给P原子电子;而在双磷模型体系中,电子转移方向发生变化,P原子供给Fe原子电子,这与Fe-P非晶态合金的实验结果一致,说明单磷和双磷原子簇模型能较全面反映Fe-P非晶态合金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3.
Fe-B非晶态合金中电子转移问题的DFT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利用一系列原子簇模型 Fen B2 (n=1~ 4)对 Fe- B非晶态合金的电子结构 ,用 DFT方法进行高水平的量子化学计算 ,结果表明 ,模型体系 Fen B2 (n=1~ 4)中 ,B原子供给 Fe原子电子 ,这与非晶态合金的实验结果一致 ;模型体系不存在类似于 Ni- B非晶态合金中 B- B近距离接触 ,为了比较 ,也选择了单硼原子簇 Fen B(n=1~ 4)模型 ,计算结果与实验不符 ,说明双硼原子簇模型 Fen B2 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Fe- B非晶态合金的局域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4.
陈文  方志刚  王志强 《化学世界》2014,(11):659-663,696
为深入了解非晶态合金Co-Mn-B的电子及其催化性能,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在B3LYP/Lan12dz水平下,将原子簇Co2MnB2的十余种可能构型分别在二、四重态下进行全参数优化计算和频率验证,最后获得两种类型的稳定构型(三角双锥型和变形四方锥型),其中三角双锥构型均是以金属原子为两锥、一金属原子和双B原子位于三角平面。对这些稳定构型的电荷转移及其催化活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原子簇Co2MnB2稳定构型中电子主要由Mn原子向B原子转移,Mn原子的引入起到调变B原子的电子流向作用。金属Co、Mn原子在二、四重态下对HOMO、LUMO轨道的贡献大小不一样;Mn原子的饱和轨道比Co原子更富电子。原子簇Co2MnB2因空轨道易于接受反应物的电子而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构型4(2)具有较好的催化加氢、固氮活性。  相似文献   

5.
《辽宁化工》2021,50(8)
采用复合电镀工艺在碳钢试片表面制备了耐蚀性优良的Ni-Co-B合金镀层,通过正交试验对电镀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得到的最佳合金电镀工艺为:硫酸镍180 g·L~(-1)、硫酸钴60 g·L~(-1)、四硼酸钠3 g·L~(-1)、硼酸30 g·L~(-1)、氯化铵25 g·L~(-1)、十二烷基硫酸钠3 g·L~(-1)、糖精钠2 g·L~(-1)、温度50℃、p H为5.0、电流密度8 A·dm~(-2)、时间40 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所得的Ni-Co-B合金镀层的耐蚀性优于工艺优化前的镀层。  相似文献   

6.
本文测试了一系列非晶态合金带的力学性能,对比了国内外非晶态合金带的各种特性。讨论了非晶态合金带的断裂现象以及连续用温度,为开发新型的非晶态增强复合材料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相似文献   

7.
为了在镀镍的基础上得到性质优良的Ni-Co-B合金镀层。通过单因素实验讨论电镀液组分和电镀工艺对合金镀层硬度的影响,筛选出对合金镀层硬度影响较大的三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合金镀层工艺参数,经硬度值、扫描电镜、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谱图的测试,对比优化前后合金镀层的性能。最终确定了Ni-Co-B合金电镀液中硫酸钴、四硼酸钠最佳质量浓度为65 g/L、4.5 g/L,J_κ为7.5 A/dm~2,所得镀层的硬度最大为689 HV,镀层表面光亮,晶粒均匀细致,镀层耐蚀性增强。  相似文献   

8.
利用含相关校正能的DFT方法在B3LYP/Lan12dz水平下,对原子簇模型Co<,4>P<,30>余种可能存在构型在二、四、六重态下进行全参数优化和频率计算,确定了8种稳定构型.从其能量、结合能、几何参数、过渡态及成键等方面对其稳定构型分析,结果显示,8种稳定构型主要是三角双锥和类螺旋桨两种结构,在二重态和四重态中最...  相似文献   

9.
郑健  秦玉才  宋丽娟 《当代化工》2022,51(3):529-533
分子筛B酸中心酸性质是影响其性能的关键因素。选取有代表性硅铝比(Si/Al=13,即SiO2/Al2O3=26)的HMFI周期性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周期性密度泛函理论的方法考察了HMFI分子筛Br?nsted酸(简称B酸)位的结构特性、电子性质和酸强度。结果表明:HMFI分子筛十元环孔道中的B酸位具有相似的结构性质和电子性质,位于六元环中的B酸位会受到周围骨架O原子的作用,O—H键长增加,H和O原子正负电荷降低。轨道性质分析发现,分子筛中与Al原子相近的骨架O原子最容易贡献电子,B酸位质子H最容易接受电子。去质子化能结果表明,分子筛中的B酸位具有相似的酸强度,证明不同活性位赋予HMFI分子筛普遍存在的各种反应性主要依赖活性位周围的化学环境。本研究从量子化学层面揭示了HMFI分子筛B酸位的本征特性,为深入认识HMFI分子筛中B酸的性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利用团簇Co3PB模型来研究非晶态合金Co-P-B体系,从能量学视角对团簇Co3PB中五种稳定构型所占比例进行定量分析后,可知共有四种主要存在构型,按构型稳定性排序后,二、四重态构型随能量的升高呈交替排列样式。Co原子是催化反应的活性质点,此结论与实验结果相同。结合态密度图分析,在催化反应中,团簇Co3PB易接受反应物的电子,使反应物活化。  相似文献   

11.
用差热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电沉积Ni-Fe-P非晶态合金镀层的变温晶化过程。通过实验得出不同铁含量的Ni-Fe-P合金在不同加热速度下的开始晶化温度、结束晶化温度,并计算出其晶化激活能。对不同Fe含量镀层的晶化激活能进行比较发现,Fe元素在Ni-Fe-P合金镀层中具有稳定非晶态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化学镀非晶态Co-Ni-P薄膜磁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化学镀Co-Ni-P薄膜镀态下为非晶态结构,Co-Ni-P薄膜的矫顽力较低,矩形比较高,其易磁化方向与膜面垂直。薄膜越厚,矫顽力越高,矩形比越低;镀液的pH值越高,矫顽力越高;当以化学镀Ni-P合金作为中间镀层时,可获得较高的矫顽力和矩形比。  相似文献   

13.
非晶态合金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全夫  宋华  李锋  李玉华 《当代化工》2005,34(3):210-213
介绍了非晶态合金催化剂优良的催化活性和独特的选择性,阐述了制备非晶态催化剂的基本原理、过程和特点,分析总结了使用功能载体和填加改性剂等改进催化性能的方法,简述了其在加氢反应等方面的应用,指出了非晶态合金催化剂的应用和研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非晶态合金FeNiVSiB的晶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热处理温度的增高晶化过程加快;随热处理时间的延长,晶化程度增大。  相似文献   

15.
王锋  熊文高  钟立平 《广东化工》2007,34(6):97-100,145
负载型非晶态合金可以提高催化剂的热稳定性,使催化剂的寿命大大提高,同时可以通过选择载体使非晶态催化剂设计成工业化应用所需要的尺寸和形状。介绍了负载型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制备技术、表征方法和最新应用技术领域。分析提出:目前需开拓负载性非晶态合金催化剂新的应用领域、创新制备方法、测定其微观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6.
电镀非晶态镍磷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采用亚磷酸-镍盐体系制得光亮镍磷镀层,研究了镀液组成,电流密度,温度等对镀层性能和电流效率的影响,优选出分别获得最佳镀层耐蚀性,硬度和电流效率的工艺条件;分析了耐蚀非晶态镍磷合金镀层的形成原因,即在电镀过程中,镀层形成了类似Ni3P的稳定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